焚书坑儒的拼音?焚书坑儒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9 0

大家好,焚书坑儒的拼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焚书坑儒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焚书坑儒的拼音和焚书坑儒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焚书坑儒的意思
  2. 焚书坑儒什么意思焚书坑儒怎么读
  3.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4. 焚书坑儒怎么读
  5. 焚书坑全首诗拼音

一、焚书坑儒的意思

焚书坑儒的意思:坑:活埋。《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曾下令烧毁大量典籍,活埋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后用“焚书坑儒”比喻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也指对思想的禁锢和钳制。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1、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2、庞大的历史背景,涉及封神之战、七国争霸、焚书坑儒、楚汉相争、三国、西游等剧情,剧情通畅,贯穿古今。

3、阐述了秦初的学派之争及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4、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5、降及赢秦,焚书坑儒以愚黔首,直欲锢天下之耳目,缚天下之手足,惟所欲为。

二、焚书坑儒什么意思焚书坑儒怎么读

1、焚书坑儒什么意思?焚书坑儒怎么读?

2、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简拼:fskr

3、成语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4、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5、成语例句:满清入主中原,焚书坑儒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6、焚书坑儒的近义词:焚典坑儒见“焚书坑儒”。

7、成语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8、成语故事:秦始皇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见,把上书分封的淳于越看成私家学诽谤朝政,下令将《秦纪》以外的史书全部上交焚毁,书生卢生等人不满,结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挖坑活埋他们

9、英语翻译:burn the books and bury the scholars alive

10、俄语翻译:сожжéниеконфуциáнскихкнигиистреблéниеконфуциáнцев

11、日语翻译:书籍(しょせき)を焼き払い,儒生(じゅせい)を生き埋めにする

12、读音注意:焚,不能读作“fěn”。

13、写法注意:坑,不能写作“炕”。

三、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1、"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下令焚烧散失图书,坑杀儒家学者的历史事件。

2、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推行焚书坑儒政策。他下令焚烧各国的古籍文献和历史记载,以消除各国的文化差异,统一思想和教育。同时,他还坑杀了大量的儒家学者和知识分子,以削弱儒家的影响力和抵抗力。

3、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为"焚书坑儒",成为中国历史上对知识文化进行破坏和打压的象征。这一政策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但也因为后来的努力,许多文献和经典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

焚书坑儒的拼音?焚书坑儒-第1张图片-

4、"焚书坑儒"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破坏和压制知识、文化的行为,强调对知识和学术自由的重要性。

四、焚书坑儒怎么读

1、焚书坑儒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2、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3、“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4、同时秦始皇焚书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

5、1.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6、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7、只是对于坑儒,史学家们仍有争论。一般来说有三种看法:

8、(1)之一是历史上并无焚书坑儒一事,这纯属后人的杜撰。持这一观点的是民国时期兴起的“疑古派”,近几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从而证明了“疑古派”观点的不成立;

9、(2)第二是的确坑了一些人,不过那只是些方士,或称术士。秦始皇焚《诗》、《书》,医、卜之类的文籍,不在焚烧之列。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二字。且司马迁与汉武帝年龄相仿,按最迟计算(汉武帝崩于公元前87年),司马迁距离焚书坑儒发生的时间,最远不过120多年。120年的时间跨度,是什麽概念?就相当於今天的2012年到1896年(清光绪年间)的跨度。司马迁从十多岁起,就开始遍游中国,二十三岁的时候,其父司马谈去世,司马迁就已经接任其父的职务,担任汉太史令了。如果从司马迁20岁开始算起(-147年),距离焚书坑儒(-212年)的时间跨度,不过65年而已。即相当於2011年往前推65年(相当於中华民国时期的1946年)。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时间跨度之内,以司马迁的学识和所处高层的地位,焚书坑儒这样大的事件,不可能不清楚。

10、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

11、开启了封建时期“愚民统治”“学院争吵”的先河。

12、秦朝不仅“焚书坑儒”,还下“挟书令”,藏有儒家经典者治罪,因之在秦代无传授和学习儒家经典者。今文经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很不重视儒学。至惠帝时,废除“挟书令”,儒家思想言论这个禁区开始松动。从这时起,到文帝时期,一些尚存的老儒依靠记忆,口头传经。弟子们因找不到书籍,就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将老儒背诵的经典本文和解释记录下来,这样的经典就是所谓的“今文经”,释文谓之传。文帝时,开始设置经学博士,由今文经学家充任,以备顾问。武帝时,置五经博士,亦由今文经学家充任,在太学教授弟子。从此,今文经学得到广泛的传播。今文经来自老儒的记忆,因每个老儒的记忆有出入,解说有差异,于是出现了一经有几家说法的情况。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些学术流派。宣帝时,在太学中立学官的,《易》有三家,《书》有三家,《诗》有三家,《礼》有一家,《春秋》有二家,共十二博士。东汉初年,增为十四博士。

五、焚书坑全首诗拼音

1、焚书坑全首诗拼音为:《焚fén书shū坑kēnɡ》章zhānɡ碣jié〔唐tánɡ代dài〕竹zhú帛bó烟yān销xiāo帝dì业yè虚xū,关ɡuān河hé空kōnɡ锁suǒ祖zǔ龙lónɡ居jū。坑kēnɡ灰huī未wèi冷lěnɡ山shān东dōnɡ乱luàn,刘liú项xiànɡ原yuán来lái不bù读dú书shū。

2、《焚书坑》是唐代诗人章碣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

3、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了评判。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这首诗以史家笔法,独辟蹊径,把“焚书”与“亡国”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层层推进,自然圆转,言辞夸张,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4、创作背景:人类历史上的专制者各有各的愚民术和御民术,但有一招,是他们都尝试过的,那就是钳制思想,管制言论,垄断文化,推行文字狱。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独裁者依然前赴后继,依然自以为是地享受着“文字狱”的盛宴。关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历史上感叹的人很多,罗隐这首《焚书坑》即是其一。

关于焚书坑儒的拼音,焚书坑儒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焚书坑儒 拼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