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没有比深海中的鲛生活得更凄凉的动物了。在深达3千米的无边无际的漆黑的海水中,鮟鱇拖着一条脆弱的身子骨趴在海底一动不动,肌肉萎缩,只有薄如纸张的黑色皮肤上有一些发光细菌相伴。它们会不停地打开和关闭身体上的光源,盼望着在冥冥黑暗中能使其他生物受到诱惑,尽量地靠近自己巨大的嘴边。鮟鱇的一生中除了等待似乎别无他事,而每次的等待常常达几个月之久。
鮟鱇共有大约300种,包括蟾蜍鱼、蛙鱼、蝙蝠鱼等。它们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是在头部中央长出一个长长的柔软的像钓鱼竿一样的结构,用来吸引猎物。“鱼竿”的顶端,就是在放置鱼饵的地方有个突起,摇摆的时候如同活体诱饵一样。它上面生长有细菌,这种细菌通过一种化学反应能够控制身处深海的鮟鱇的诱饵发光。而作为回报,鮟鱇能为细菌提供食物。不同种类的鮟鱇嫌具有不同形状的钓饵,原来被认为这是为了吸引不同的猎物,但是现在表明它们吸引的是同类猎物。这种差别可能是一种性炫耀:头部的钓饵越大、越柔软、亮度越高,对异性吸引越强烈。雄性棘头光棒鮟鱇是目前己知最小的脊椎动物,体长只有0.6厘米,体型大小只有雌性的五十万分之一。
深海中的鮟鱇是地球上最丑陋和最奇特的一类生物。它们的胃弹性很大,能够吞咽比自己身体大两倍的猎物。它身体里具有一层防光的内膜,这样在吞食了发光的鱼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光的混淆。在它们的嘴里长有一排倒向的牙齿,同样的牙齿在咽部还长有一排,这样就可以防止吞到嘴里的猎物逃走了。
深海里的雄性鮟鱇要比雌性鮟鱇小很多,而且没有钓饵。雄性鮟鱇只热衷于交配,而对捕食毫无兴趣。它用它那大大的眼睛搜寻着适宜的雌性,用其巨大的鼻孔嗅着雌性发出的信息素。一旦发现了目标,它就会用牙齿牢牢吸附在雌性鮟鱇的身体上,自己的身体却开始慢慢地消失:鳞片、骨骼、血管等都融人了雌性的身体里。几周以后,雄性的身体上剩下的只有悬挂在雌性身体一侧的精囊,用来为雌性提供 *** 。曾经发现体侧悬挂着8个精囊的雌性鮟鱇。
在有些种类中,如果雄性鮟鱇没有能吸附到雌性的身体上,最后就会将它自己变成一只雌性鮟鱇,而且体型也会变得很大。正如人们通常在评论鮟鱇时所说的那样:对于鮟鱇来说,只有一件事情比成为一只鮟鱇还可怕,那就是成为一只雄性鮟鱇。黑暗中的爱情浪漫语“你有精囊吗?”“你有发亮的釣饵吗?”
在深海中有这样一类鱼被称之为“鮟鱇”,由于它们特殊的造型又经常被称为“灯笼鱼”,这类鱼有就三个特征:
一是头顶长灯笼,这个发光器官可以吸引一些小动物前来“围观”,这样鮟鱇鱼就可以随便找一只当作食物吃掉了;
二是“天生丑相”,这一点是要被认可的,由于鮟鱇鱼也属于深海鱼,每天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像网友所说的“随便长长就好了”;
三是“美味”,这一点必须要认可,鮟鱇鱼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但处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弄不好就可以伤到自己,真的是就不能成为既美味又收拾的鱼。
当然上边所说的三大特征都指的是雌性鮟鱇鱼,而雄性鮟鱇鱼到底如何,最开始的时候科学家也不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发现雌性鮟鱇鱼的存在,从来没有目睹过雄性鮟鱇鱼的踪迹,就像是它们不存在一样。
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鮟鱇鱼这个物种要想发展演化就需要有雄性来提供另外一半的基因。鮟鱇鱼主要生活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在海底600米之下的世界中活跃。鮟鱇鱼属于硬骨鱼纲-鮟鱇目-鮟鱇科,在这个“科”之下共有4个属25种鮟鱇鱼。这种鱼的体型跨度也很大,更大的可以长大1米,最小的不到30cm。
当然吃软饭的雄鱼并非是所有鮟鱇鱼的专利,在鮟鱇目-角鮟鱇亚目-角鮟鱇科之下的成员,雄鱼和雌鱼之间相差都特别的大。一般雌性角鮟鱇鱼长度可以达到30-100cm,但是雄性角鮟鱇鱼它们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不到,甚至有的时候只有6-7mm。重量上雌性可以是雄性的50多万倍,长度上可以达到60多倍。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入,而海洋中的物种发现的也越来越多,其中就有多种鮟鱇鱼。但是令科学家奇怪的是,几乎所有被发现和捕获的鮟鱇鱼都是雌性的,一直以来都没有雄性鮟鱇鱼的身影,这是完全不符合常理的。
后来科学家在捕获的雌性鮟鱇鱼身上发现了两条不同形态的小鱼,它们正吸附在雌性鮟鱇鱼的腹部,最初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雌鱼的孩子,因为这样的附着携带方式,在很多鱼的身上都有体现。但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小鱼都是雄鱼,并不是雌鱼的孩子,鮟鱇鱼这种雄鱼吸附在雌鱼身上的方式被称为“性寄生”。
雄鱼一出生后就需要尽快的寻找雌鱼进行吸附,如果在几个月内找不到雌鱼,那么面临的结果可能就是死亡。它们无法自己进食,只靠着从雌鱼的血液里获得部分营养物质。这就是把“软饭”吃到极致的一个典型,为了不给雌鱼带来太大负担,在进化的道路上雄鱼体型越小越有优势。
同时这种“性寄生”的方式对于鮟鱇鱼整个种群来说也是好事,毕竟深海寻找食物是挺困难的事情,那么最后这个重任就完全地压在了雌鱼身上,雄鱼吸附在雌鱼身上,最终融合到一切,某种意义来讲就变成了雌鱼的一对“睾丸”,只在排卵期同时排出精细胞,让它们在水中自然结合就算完成了繁殖任务。由于雄鱼和雌鱼之间已经是“血脉连接”,所以可以同时受到控制进行繁殖后代。
一般来讲雌性角鮟鱇鱼身上可能携带多个雄性的角鮟鱇鱼,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 *** 侵删。
绝佳的繁殖策略:鮟鱇把软饭吃到极致,最后变成配偶的“器官”在近海海域海水深度一般都在200米以内,但是出了陆架海域以后,海洋很快变得非常深,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682米,最深处可以达到上万米。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海域深度都达到上万米,但是深度超过1000米的海域占了整个海洋面积的90%。
我们能够登顶高达8000多米珠穆朗玛峰,也能够抵达南北极这样的极地地区,却很少有人能够深入大洋深处。别说潜入万米深的海底深处,潜入几百米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探测海洋难度非常大。这是因为在海洋深处的温度很低,再加上太阳光没法照射到海洋深处,所以海底几乎就是一个没有光照的世界。深海处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压力非常大,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压强也会不断增加,每增大10米,压力就增大一倍。在万米深的海底压强相当于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在我们的指甲上放1吨的物体,这个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人类是难以长时间潜入海洋深处的。虽然是我们人类的“禁区”,但是在深海处却生存着各种海洋生物,它们有着非常独特的结构。例如它们需要有独特的结构来对抗海洋深处的压强,避免被压强压瘪。为了能够在寒冷的深海处生存,一些鱼类的血液中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功能相当于“防冻液”的糖蛋白。
虽然这些海洋生物能够适应深海处的环境,但是深海处恶劣的环境还是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存与繁殖。比如说,深海处的海洋生物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食物短缺。在海底没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还是还在海面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沉降以后抵达深海处,在沉降的过程中很多有机物也会逐渐被消耗、分解,所以深海处的海洋生物生存其实是面临很大的挑战的。所以深海处的海洋生物规模可能没那么大。
也正是由于生存比较困难,所以它们的繁殖也面临各种问题,有一些深海生物会自己进化出雌雄同体,自己“一条鱼”就能够繁衍后代。雌雄同体的生物其实不罕见,所以在深海处存在雌雄同体的生物我们也不会感到特别的奇怪。除了雌雄同体外,深海处还有一些鱼类会进化出绝佳的繁殖策略,直接“吃软饭”。这又是怎么回事?
鮟鱇
“吃软饭”的鱼就是鮟鱇,这是一种外形非常奇特的深海鱼类,它们的头部非常大而且是扁平的,宽大的嘴巴也是扁的,嘴巴的边缘还长着一排尖端朝内的牙齿,它们的两只眼睛则长在头背上。在它们的头部上方还有一个形似小灯笼的肉状突出,这个肉状突出内部含有能够分泌光素的腺细胞,这些光素会在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进行反应而发光。
前文我们提到在深海处的一些鱼类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所以只要它们遇到食物就会胡吃海喝。鮟鱇的食物一般都是“送上门”的,因为它头部的那个小灯笼状突起物会发光,而深海处的很多鱼类都具有趋光性,所以会将一些鱼类吸引过来,有一些小鱼就会落入鮟鱇鱼之口。当然,这个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发光不仅会吸引猎物,也可能会把它们的天敌吸引过来。
虽然有一些天敌也可能会被吸引过来,但是这些鮟鱇已经进化出应对天敌的策略,那就是会迅速将那个发光的“小灯笼”塞到嘴巴里,这样一来,海洋又会一瞬间变得黑暗无比,这时候鮟鱇就会趁机逃跑,它们的天敌在漆黑的深海处是看不到的。
绝佳的繁殖策略
它们的捕猎、自救策略真的太绝了,猎物来了基本上跑不了,天敌来了“关灯”就溜走。除了这一种策略以外,鮟鱇还进化出了绝佳的繁殖策略。鮟鱇很特别,雌、雄个体的差异非常大,雌性鮟鱇可以长到1.2米左右,而雄性鮟鱇却只能长到8-16厘米。可能是因为鮟鱇的猎物会因为它们头顶的那个发光“小灯笼”而自己送上门,所以这些鮟鱇平时都不喜欢活动,很懒散,所以“娇小玲珑”的雄性鮟鱇在辽阔的深海处是很难找得到女朋友的。
为了能够找到女朋友,这些雄性鮟鱇也是非常拼,刚刚孵化没多久的雄性鮟鱇就会开始找对象了。它们找到雌性鮟鱇以后,可能会直接附着在雌性鮟鱇的鳃盖下面,或附着在雌性鮟鱇腹部或身体侧面,总之,它们找到了女朋友就会咬住不放,像寄生虫一样附在雌性鮟鱇的身体上,渐渐地,雄性鮟鱇就会与雌性鮟鱇的皮肤连接在一起,最后会完全愈合,这些雄性鮟鱇直接就变成了配偶的“器官”。
在这时候,雄性鮟鱇除了精巢组织继续发育以外,其他的器官都会停止发育,直至完全退化。雄性鮟鱇接下来半辈子就靠吸食雌性鮟鱇血液维持下来,它们的结合过程也是通过静脉血液循环进行。产生爱情结晶的过程,是不是和其他的生物完全不同?这就是鮟鱇绝无仅有的配偶关系,把软饭吃到极致。当然,如果这些雄性鮟鱇在几个月内都找不到女朋友,那它们就只能饿死了。
最丑陋的海洋生物,跨越百倍悬殊体型完成自残式爱的交融最近沸沸扬扬的性侵事件燃起民众的愤慨与激昂。
事件曝光后,一系列的 *** 行动也正火热发酵。
性侵问题的背后本质是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然而人类想要努力打破地位不平等的行为在动物界可能是种奢求。
因为它们别说是地位不平等,甚至外形上都让人以为是两个物种。
鮟鱇鱼雌性与雄性体型相差了上百倍。
交配时体型较小的雄鱼活生生消融自己的身体,只留下了提供精囊依托在雌鱼身上。
这种自残式的繁殖方式,其实更是一种求生机制。
胖头尖嘴、体态扁平的黄鮟鱇鱼是人们最常食用的种类。
它被人类嘲讽为最丑陋的美食。
但人们也许误会黄鮟鱇鱼了。
其实它们包含18个科*的鮟鱇鱼家族虽然形态略有差别,却无一例外地表现出骇人的外貌。
*注:也有资料将其划分为16个科。
部分鮟鱇鱼种类
在环境险恶的海洋里生活,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
鮟鱇鱼常年居住在200~4000米的深海,自然得想办法练就一身震慑力十足的本事来防身。
深色的皮肤是它的保护色,而肥大的体型和狰狞的一口尖牙利齿则让它树立了崇高的威严。
它的体表没有鳞片,却遍布了粗糙起伏的皮质。
这样的形象也难怪人类把它列为丑鱼的榜首。
然而庞大的身躯作为累赘使鮟鱇鱼游泳相当困难。
它大部分时间都栖息在海底,用鳍棘支撑着身体缓慢爬行。
个别种类有时还伪装成岩石一动不动,伺机恐吓别的鱼一个措手不及。
鮟鱇鱼虽然游泳技能值低,却是一种凶残的食肉动物。
在猎物面前它可不会手软,伸缩自如的下颚和胃能够在捕食的关键性时刻迅速扩张。
以至于一些体型比它大两倍的鱼类也难免沦为它的食物。
而锐利且向内倾斜长牙一般不会让落入它口中的猎物有机会逃走。
它凭借着强硬的武器在自己的海域里所向披靡。
如果非得从它身上找些美感,那大概就是它背鳍上悬挂的一只发光“钓竿”了。
这只“钓竿”其实是它的鳍状脊椎延伸出的发光器官,它像灯笼一样发出明亮的光。
灯笼通常是油纸与蜡烛的搭配。
而鮟鱇鱼的“灯笼”油纸是它皮肤上的囊状皮瓣,蜡烛则是上百万只会发光的共生细菌。
它的皮瓣中存在着无数的发光腺细胞。
共生细菌无法合成自身生存需要的化学物质,腺细胞恰好能满足它们的需求。
于是发光菌自觉进入开放式的腺体中,与鮟鱇鱼共度此生。
同时也为它们的金主亮起了漆黑海洋里一盏寂寞的灯。
除了“灯笼”之外还会延伸出许多类似功能的“发光线”
生物发光在陆地上并不常见,但在深海中却普遍存在。
鮟鱇鱼会发光的脊椎不仅为它在阴森的海底探明方向。
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诱饵吸引其他动物鱼。
把异种鱼类吸引过来成为它捕食的猎物。
而同种异性鱼类则被它 *** 来完成繁殖需求。
起初科学家们捕捉鮟鱇鱼进行生物研究,却发现无一例外的是雌性个体。
而许多鮟鱇鱼身上常常有一条条的小鱼用嘴吸附着外表皮。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应该是幼鱼在吮吸母亲的营养。
满腹疑惑地探究了一百多年,人们始终找不到雄性鮟鱇鱼的身影。
吸附在雌性鮟鱇鱼身上的小鱼
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查尔斯·里根的一个偶然发现,终于解开了雄性鮟鱇鱼的奥秘。
1924年,他好奇地解剖了附着在雌性鮟鱇鱼身上的小鱼。
他惊奇地发现这并不是人们一直误以为的雌性鮟鱇鱼上的幼鱼。
而是拥有完整性器官的成年雄性鮟鱇鱼。
雄性鮟鱇鱼
人们被鮟鱇鱼玩弄了一个多世纪。
万万没想到在鮟鱇鱼的世界里,两性竟存在着如此显著的差异。
但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不断打破旧有观念、重塑新进理念的更替过程。
而后科学家们开始对这种差异下鮟鱇鱼的繁殖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雄性鮟鱇鱼体态与雌鱼相差甚远
雌性鮟鱇鱼一般体长20~100cm,而雄性往往只有短短几厘米或几毫米。
它们的体型达到了少则几十倍,多则数百倍的巨大差异。
然而在物种延续的重要任务下,体型悬殊的它们进化出了独特的繁殖方式。
弱小的雄性鮟鱇鱼在体型上不占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深海中寻觅食物十分困难。
吃都成问题,也没能发育出明亮的“灯笼”来打扮装饰。
但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一定也有过人之处,才得以生存下来。
自身能力达不到,就想办法从别人身上找依靠。
雄性鮟鱇鱼为了生存,只好加爆“吃软饭”的技能点。
天生发达的嗅觉器官和高度专业化的眼睛是雄鱼的大杀器。
它们依靠这两个器官在缥缈的海洋里快速地探测雌性激素。
从它们出生到发育成熟期间,寻找伴侣就成了唯一目的。
然而只有1%的雄鱼能够幸运地找到雌鱼吃上软饭。
其余的,则就在寻找伴侣的路上饿死了。
相比之下娇小的雄性鮟鱇鱼好看多了
一旦找到了终身伴侣,它们便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雄鱼兴奋地朝雌鱼进发,用嘴死死咬住雌鱼的皮肤。
随后便开始惨绝人寰,却又满含爱意的自残行为。
它先是释放出一种酶溶解自己的嘴和伴侣的皮肤,这是两者的初步融合。
接下来,逐个器官渐渐深入雌鱼表皮。
雄鱼的眼睛、内脏等除了生殖腺以外的器官一点一点被吞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也随之退化。
这时它们实现了血管水平的融合,循环系统被连通在一起共同使用。
完成融合之后的雄鱼成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包括只残留下的一个精囊。
此后,根据生殖需要,雌鱼通过控制自己身体的荷尔蒙激素就可以轻易调动出精囊里的 *** 供自己使用。
而雄鱼也终于享受到了难得的饱腹感与幸福感。
在生计面前,尊严和身体都已经不再重要。
体表附着的精囊也得为皮肤的粗糙负责
当人类还在面包与爱情之间抉择的时候,雄性鮟鱇鱼早已将两者高度统一起来。
然而对于雌性鮟鱇鱼来说,蜂拥而至的雄鱼必然无法确保它对爱情的专一。
一条雌鱼上附着多个雄鱼精囊也是常有的事。
目前捕捞发现最“花心”的雌鱼身上就携带有8个异性。
身上附着两个雄鱼的雌性鮟鱇鱼
而追究到雄性鮟鱇鱼拥有迷你身型的原因。
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的进化结果。
环境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原本体型较小的雄鱼只好尽可能地降低自身代谢成本。
于是它选择了一种极端的自虐式 *** ——减小体型。
娇小的身躯自然会对原本的器官造成挤压破坏。
消化道无法完全发育,直接导致了其发育不良。
而性腺也只有寄生于雌性身上才能发育成熟。
于是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托付终身的交配对象,成了雄性鮟鱇鱼解决温饱的首要任务。
对于它们来说,繁殖不仅是需求,更是生存的目的。
这种同一物种的两性之间,在性器官差异之外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情况,叫做性别二态性。
性别二态性在生物中非常常见。
就人类而言,男性喉结较大,会长胡子,平均体型较大;而女性 *** 较大、臀部较宽。
除此之外,男女之间普遍存在新陈代谢、肌肉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区别。
不过鮟鱇鱼两性间的生理差异,确实对人类固有认知造成不小的抨击。
在颜值当道的如今,鮟鱇鱼丑陋的外表很容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它却凭借其美食价值重新赢得了人类的宠爱。
它最早多生活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湾北部的大西洋中。
但曾经长期被美国人认为是不能吃的食物。
然而当它漂洋过海来到亚洲,日本人和韩国人却将其奉为珍馐。
丑陋和美味同样达到极致
在日本广泛流传着“关西河豚,关东鮟鱇”的说法。
渔获量居全日本之一的青森县有每年举办鮟鱇鱼祭的习俗。
寒冷的冬季正是捕捞鮟鱇鱼的大好时机。
人们兴奋地聚集起来,在冰天雪地里观看当地高级厨师表演独特的雪中切*鮟鱇鱼的技巧。
*注:在雪地上宰切鮟鱇鱼。由于鮟鱇鱼皮肤光滑,当地居民发现在雪地上宰切反而能增大摩擦,或者吊着宰割。
表演完毕后,厨师随即当场 *** 成鮟鱇鱼刺身、寿司、鮟鱇鱼锅等菜品。
鮟鱇鱼其貌不扬的外表下却拥有着龙虾般的肉质。
它的鱼肝品尝起来还有鹅肝的口感。
要知道,即使是日本的独特美食,在东京等其他地区也不是轻易能吃到的。
鮟鱇鱼独特的繁殖方式与两性差异可谓突破了人类固有的认知。
然而对于具体的融合机制却仍然是个笼罩着迷雾的谜团。
人们惊奇于此的同时,正不断探索着未知的奥妙。
也正是源于对自然界的强烈好奇,科学发展的触角才延伸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参考资料
Anglerfish.Wikipedia.
Miya M, Pietsch T W, Orr J W, et al. Evolutionary history ofanglerfishes (Teleostei: Lophiiformes): a mitogenomic perspective
Pietsch T W. Dimorphi *** , parasiti *** , and sex revisited: modes ofreproduction among deep-sea ceratioid anglerfishes (Teleostei:Lophiiformes)
张学健, 程家骅, 沈伟,等. 黄鮟鱇繁殖生物学研究
在海洋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海生物,它们的形状更为奇怪,是人们难于想象的,偶尔在海滩中遇到它们,很容易认为它们是外星生物。近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晶湾州立公园中,一位游客Ben Estes就发现一条黑色怪鱼搁浅在浅滩中,这条怪鱼全身黑色,嘴里满是尖牙利齿,头部还像长有一个灯笼,令游客惊讶。
游客Ben Estes迅速通知了工作人员,当工作人员赶到后,很快就确认这是一种深海鮟鱇鱼,身体大小约为45厘米长,并不是什么怪鱼,而是一种深海鱼,从外形来看,应该是属于深海鮟鱇鱼中的——鞭冠鮟鱇鱼,至于什么原因搁浅,还需检查。
这条深海鱼将交给加州野生生物和鱼类保护部,做进一步检查,毕竟深海鮟鱇鱼是一种深海鱼,一般生活1000多米的深海海域,很少出现在浅水区,这条鞭冠鮟鱇鱼从深海来到浅水区,是误闯,或是其它外力,还是其它自然因素等等,确切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确认。
在鱼类中,深海鮟鱇鱼大约有200多种,而鞭冠鮟鱇鱼也属于鮟鱇鱼其中一种,这些鱼类又称为海洋灯笼鱼,是因为鮟鱇鱼的头部上方有形似小灯笼的肉状突出物,就像灯笼一样,具有发光的功能,方便在漆黑的深海中,发出光芒,方便鮟鱇鱼寻找食物、寻找同伴、配偶等。
鞭冠鮟鱇鱼种群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海海域,只有雌鞭冠鮟鱇鱼的前端长着一个发光器官,雄鞭冠鮟鱇鱼是没有这样的发光器官。雌雄鞭冠鮟鱇鱼的体型也相差很大,雌鱼约60厘米左右,雄鱼4厘米左右,雄鱼寄居在雌鱼的身上生活,一起捕食。
在海洋食物链中,鞭冠鮟鱇鱼也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满嘴尖牙利齿能帮助它们猎杀体型更大的鱼类,只要能入口中的猎物,鞭冠鮟鱇鱼都会吞食。鞭冠鮟鱇鱼的外形丑陋凶猛,可鞭冠鮟鱇鱼的鱼肉比较鲜美,还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等营养,在韩国、日本等,这种鱼也是一道海鲜,制成各种食材被广泛食用。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
疯狂的进化——鮟鱇鱼:50万倍,自然界体形差异更大的夫妻当又瘦又小的雄性鮟鱇找到异性——一位比它重上50万倍的姑娘时,它绝不会轻易放手。不管异性在哪里出现,雄性鮟鱇都会紧紧咬住它,将自己的脸融合进对方的身体组织,然后终其一生在另一半身上释放 *** 。
深海鮟鱇的分类下有160多个品种,要是你把深海鮟鱇的雌、雄性错认成不同的动物倒也情有可原。
鮟鱇的雌鱼光彩照人,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头部前端长有一个会发光的“诱饵”,这个诱饵能帮助它们吸引猎物和异性。不同种类的鮟鱇拥有不同形状的诱饵,发光的模式也各有差别,四处游荡的雄性可以借此找到相同种类的雌性。雌鱼还有一张血盆大口,嘴边布满巨大的利齿,体内的胃像个洞穴,以保证它们不管在孤寂的深海里遇到什么猎物都吃得下去,消化得了。
不同种类的鮟鱇在体形上也相差颇大。有些鮟鱇身材苗条,呈流线型,有些却像在球形的胃上长了张脸,样貌滑稽,活像个游泳池里的水球,一辈子和“敏捷”“灵活”这样的形容词无缘。
有时候,雌性鮟鱇身上会凸起微小的肿块,看起来就像粘上了讨要食物的寄生虫。其实,说是寄生虫倒也没错,这些东西确实是以其特有方式“寄生”的——那些都是雄鱼。
雄性鮟鱇太小了,有些种类的雄鱼甚至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脊椎动物”就是有脊椎的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相对应)。这些幸运的雄鱼实现了一辈子唯一的目标:找到可能比它们重50万倍的雌鱼。
事实上,雄性鮟鱇无法进食,从降生起,它们的任务就是在无尽的漆黑中寻找雌性,然而只有大约1%的雄鱼能够成功,剩下的只有被活活饿死的份儿。不过,正因为脑袋小,雄性鮟鱇拥有动物界相对尺寸更大的鼻孔,可以闻出雌性的踪迹,然后再用钳子一样的牙齿牢牢钩在雌鱼身上,终生融为一体。
鮟鱇夫妻“合体”的原理是这样的:雄鱼就位之后,酶就会开始融化它的脸,让它和雌性合二为一。在与雌鱼的循环系统接触、融合后,雄鱼就会从雌鱼身上吸取营养,继续长大,同时,眼睛等不必要的器官和结构会萎缩。准确地说,雄鱼从雌鱼身上偷取营养,它们确实是雌性的“寄生虫”。
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异性寄生”——没错,鮟鱇会寄生在“自己人”身上(也有几种鮟鱇的雄性非常幸运,它们不会融合。在相互连接、偷走营养并释放 *** 后,雄鱼就会放开雌鱼,转身离开)。
恩爱的鮟鱇夫妇分泌激素也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妻子释放卵细胞的同时,也能激发丈夫释放 *** 。雌鱼的卵带足有30英尺(约9.1米,1英尺≈30.48厘米),其中的卵细胞吸收着雄鱼的 *** (由于雄鱼也会向雌鱼提供一些东西——比如 ***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鮟鱇的相处方式并不完全属于寄生。它们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呢)。
从结果上讲,雌性鮟鱇变成了自体受精、雌雄同体的物种。在其30来年的生命里,雌鱼能够与好几条雄鱼结合,所有的雄鱼都会为她产生 *** ,直到雌鱼死亡。这时,整个“复合体”就会沉入海底深渊。
这种解决交配问题的对策可谓别出心裁,可这也把鮟鱇变成了一台台生育机器,夫妻双方要不断产生卵细胞和 *** ,不把雌鱼的能量耗尽不算完。这也是雌性鮟鱇在体形上力压伴侣的原因——一切都因为配子,也就是卵细胞和 *** 。
人类总以为男性身材魁梧就比女性优越,还以为这一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事实是,在自然界,大部分物种的雌性都会比雄性长得更大,其部分原因是雌性要花费巨大的能量来产生卵细胞。鮟鱇姑娘的口腔和胃都如此海量,也是由于在它们的栖息环境中食物相当匮乏,因此雌鱼必须保证能够吃下遇到的一切食物来获取能量。另外,卵细胞比 *** 更占空间,所以雄性就算长得相对小一些也无所谓。
在动物界的其他角落,雌性一生能产生的配子是定量的,因此卵细胞的意义重大,雌性必须仔细甄选交配对象。举例来说,姑娘们可能只会和最棒的舞者,或者最强的斗士共度春宵,以保证枕边人能把更优质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等到哺乳动物等生物怀上后代,母亲们还得摄取更多能量来养育肚子里的那群小家伙。
雌性的挑剔使得雄性为争夺交配权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导致某些生物进化出“超常”的体形——为了战胜对手,赢得雌性的芳心,雄性最终会长得比雌性更加魁梧。
雌性宽足袋鼩和鮟鱇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挑选”着最适应环境的异性。前者让伴侣长出了雄伟的睾丸,而后者的办法也着实让雄性“摸不着头脑”。记得我说过只有1%的雄鱼能在死前找到雌性吧?那些死去的小伙伴,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努力——在广袤、昏暗的大洋深处锁定一条雌鱼真的太难了,唯有最棒的追踪大师才有机会和雌性融为一体,把自家的香火延续下去。大概这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雄鱼的鼻腔都这么发达的原因,正是大鼻孔保证了它们传播基因的权利。
20世纪初,之一批观察鮟鱇的生物学家以为雌鱼身上吸满了其幼体小鱼。不过这种鱼的生存方式如此诡异,也难怪科学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然而等到真相大白后,最初的困惑却化作震惊,然后又变成了恐惧。1938年,伟大的博物学家、探险家威廉·比贝(William Beebe)将鮟鱇的风貌总结如下:
在如此广袤无边、令人生畏的黑暗里,受气味的驱使一股脑儿冲向庞然大物般的异性,主动在其柔软的体侧咬出一个洞,感受对方的血液逐渐充溢血管,还要抛弃身为鱼类的一切,委身化作虫豸,抛弃头脑,抛弃感情——这是纯粹的天方夜谭,除非证据就在眼前,否则我们绝对不予采信。
鮟鱇小伙儿,继续游下去吧,拿出证据给他们瞧瞧,也别丢了自己的身份啊。
鮟鱇(ān kāng),俗称蚧巴鱼、蛤蟆鱼、海蛤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500米的海底深处。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也见于北冰洋,中国沿海均有产。
鮟鱇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之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利器。
鮟鱇,价格便宜,肉质鲜嫩,是大自然的馈赠,普通人家的美食。
价格便宜,味道鲜美,老百姓的美食
先看看成品
丑陋的面容
处理加工,去掉苦胆是重点
处理完毕
美味的鱼肝,日料中的奢侈品
美味的鱼肝,日料中的极品
红烧加工,小火慢炖
开吃
江海美食,大自然的馈赠,莱斯!~
这种生物雌性身长是雄性的60倍,它们是如何进行交配繁衍的?在茫茫深海之中,生存着许多的奇异生物,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鮟鱇鱼,我们经常习惯叫他灯笼鱼,但是我们见到的鮟鱇鱼基本上没有雄性,就连科学家也一直无法理解为何只发现雌性鮟鱇鱼。更为怪异的是,所有雌鱼的两侧都长有怪异的肿块。经过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肿块是雄性鮟鱇鱼的遗骸。由此科学家发现了鮟鱇鱼奇异的繁衍方式。
鮟鱇鱼中雌性和雄性之间的体型差异堪称是地球之最,雄鱼的身长只有0.25英寸(约合6.35毫米),是已知体型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雌性安康鱼要比雄性长60倍,重50万倍,这就注定了雄性无法独立存活,所以它们一生的使命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繁衍后代恭喜JZ。
刚孵化的鮟鱇鱼幼体其实并不丑,非常可爱,它们由一层凝胶质的外膜包裹,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幼鱼不论雌雄都在海水表面发育,以浮游生物为食,所以幼鱼还没有“钓竿”结构。雄性鮟鱇鱼刚孵化出来的雄鮟鱇鱼就已经有发达的嗅觉器官,然后它们还需要经过蜕变才会进入成年期。
雌性会长出成熟的眼睛和鼻子,也会开始长出小灯笼,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它们主要捕食小型鱼类或幼鱼。
然后也会武装上巨大的牙齿,方便狩猎,凭借这样锋利的牙齿雌性至甚至敢吃鲨鱼的骸骨,而与雌性不同,雄性则会失去先前的牙齿,取而代之的是一组钳形的小齿,这排齿状物出现在它的下巴前端。
这样的进化对于雄性是有必要的,因为一旦进入成年期,雄性的一生任务就是要找到雌性鮟鱇鱼,所以它才会拥有发达的嗅觉器官。
发达的嗅觉器官使雄鱼能以最快的速度探测到雌鱼的信息激素,继而找到终生饭票。而有些种类的不具备发达的嗅觉器官,就通过卓越的视觉来辨别雌性头上发出的光。
找到雌鱼后,雄鱼进化出来的钳形的小齿就发挥了作用,它们会咬破雌鱼腹部的组织,然后整个身子颠倒过来并贴附在上面。而雌鱼的组织生长迅速,很快就可包裹住雄鱼,并且释放能消化掉皮肤的酶,最终二者在血管水平上融合在一起,之后二者的生理组织开始相互融合,甚至是两套循环系统进行连接。
箭头方向是雄鱼
接下来的日子里,雄鱼的身体慢慢萎缩,先是没了消化器官,然后是大脑、心脏和眼睛,到最后就剩下一对生殖腺,用于释放JZ,科学家至今也不知道这个过程的具体原理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个时候的雄鱼已经成为了雌鱼的一部分,并且永久依赖雌性的血液系统运输养分。身为寄主的雌性则会变成自我加肥的雌雄同体。
一条雌鱼并不会拒绝任何想要依附于它的雄鱼,科学家曾经发现,一条雌鱼身上共发现了8条雄鱼,当雌鱼想要交配的时候,8条雄鱼遗留下来的生殖腺就会同时释放JZ,雌鱼释放的RZ形成体外受孕。即便是一雌多雄的状态也是如此,JZ和RZ的同步释放可能是通过荷尔蒙调控,这样的交配次数是无限的。
能同时与8条雄鱼交配,鮟鱇鱼可以说是地球上最为奇异的繁衍方式。当然有些雄鱼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雌鱼,它们会采取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变性为雌鱼,等待雄性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鮟鱇鱼都具有这种繁殖方式。鮟鱇目18个科(也有的说16)中,只在4个科中发现了这种性寄生的行为。
其中角鮟鱇科最为典型。虽然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这种性寄生的现象,但有关这种繁殖模式的生理机制,包括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运作等等,到现在都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
雄鱼的这种进化方式在生物界叫做利他现象,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持种群的繁衍,所谓动物利他行为就是动物以降低自身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高其他个体适合度的行为(适合度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后代生存能力的总称)。
达尔文把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对于生物而言,它们一生的都在为生存、繁衍、适应环境而努力。
所以自然界中处处可见生存竞争的例子,比如海洋里面有一种鲨鱼叫虎鲨,虎鲨它一次性产卵,能够产一百多个这样的卵。然后在肚子里面,当然它是卵胎生,要孵出小鲨鱼出来,可是最后孵出来的只有一条,只有一条,其他的干吗去了?其他的都被一条最凶猛的虎鲨幼崽吃掉了,从娘胎就开始激烈竞争并且脱颖而出的虎鲨就是一个天生出色的杀手。
两个狮王争霸,新狮王打败了老狮王,这证明了老狮王的基因已经不适合种群的繁衍,而且母狮此时处于哺乳期就不可能诞下自己的孩子,而且此时它也要急于行使它狮王的特权,从而树立它的权威,所以新狮王就会想方设法把小狮子给咬死。
这些都是典型的利己行为,它们所有物种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种族的繁衍,既然存在利己,那么也肯定会出现利他现象。
因为群体或者种群都随时处在动态的变化中,只有基因是稳定的,并通过“复制”或“拷贝”的形式永恒的存在。动物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和它自身相同的基因得到壮大。猿猴在失去母亲之后常常由其他猩猩抚养,或由它们的哥哥姐姐照看。日本猴当母猴走失后,其幼仔就由猴群中地位较高的雄猴照顾。这些都属于动物的利他现象。
雄性鮟鱇鱼的行为也是一种利他现象,在深海之中,本来食物就并不是很多,而且经常要面对天敌,为了更好地维持自己种群的繁衍,所以雄鱼存在的目的就在进化之中就变成了一个:提供JZ,只要雌鱼想要交配,雄鱼就能及时快速之一时间地提供JZ,把所有求偶、 *** 等行为都简化,这样就避免了给天敌狩猎的机会,保证种群能够持续。
可以说鮟鱇鱼的进化是非常聪明的。一妻多夫制也保证了可以百分白诞生幼鱼,雄鱼牺牲了自己保证了种群可以长久地发展,它的行为的确伟大。
鮟鱇鱼
鮟鱇鱼是海里最恐怖的生物之一了,一般生活在海平面下2-500米的海底深处,鮟鱇鱼头部有个肉状的突起,像是一个小灯笼,这个小灯笼会发光,这是因为鮟鱇鱼的小灯笼内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可以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出光芒,这就是鮟鱇鱼吸引食物的利器。
科学界之一次接触到鮟鱇鱼是在1833年,在格陵兰岛的海岸一条几乎是球形的鱼被冲上海岸,然后被丹麦的动物学家带走研究。现在世界上已知的深海鮟鱇鱼种类大概有170多种,可以分为12科,无一例的是这种鱼都有着血盆大口,锋利的牙齿和头上的小灯笼,不过有的鮟鱇鱼看着很扁而且还有个大鼻子,有的鮟鱇鱼身上有细细的丝线。这种鱼虽然遍布全球,但是都喜欢独处,而且生活在深海,因此我们仍能不断发现新的鮟鱇鱼品种,每一种长相都比上一种长相更加的怪异。
许多深海鮟鱇鱼有着地球上最诡异的繁殖方式,其实我们看到的鮟鱇鱼基本都是雌性,雄性的鮟鱇鱼只有雌性的十分之一体型,雄性鮟鱇鱼就像是寄生虫,出了繁殖没有任何别的作用,他们有着高度进化的嗅觉,用来捕捉雌性鮟鱇鱼的踪迹,当雄性的鮟鱇鱼找到雌性鮟鱇鱼后,会一口咬在雌性的身上,许多雄性的鮟鱇鱼进化出了类似钩子状的牙齿,可以增加雄性的抓力。
在雄性鮟鱇鱼咬到雌性鮟鱇鱼身上好,雄性的鮟鱇鱼会分泌出一种酶,可以分解掉它们嘴部的皮肤,从而和雌性鮟鱇鱼的身体合二为一,从此,雄性的鮟鱇鱼就彻底的和雌性生活在一起,养分全靠雌性提供,甚至它们的循环系统都会融合到一起,共享彼此的血液。
很多雌性鮟鱇鱼的身上可不一定只有一条雄性的鮟鱇鱼哦,目前更高的记录是一条雌性鮟鱇鱼的身上发现了12条雄性鮟鱇鱼。
这种行为和器官移植很像,在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中,发现鮟鱇鱼本身缺少抵抗外来分子的能力,也就是说鮟鱇鱼缺乏免疫系统,缺乏免疫系统也许会要了人类的命,但是对于鮟鱇鱼来说却是它们实施寄生虫般繁殖的关键。
鮟鱇鱼:丑到极致就是美最近有款叫某捉妖的手机游戏挺火的,小编也蹭蹭热度玩了会儿。其中有一个名叫小安康的妖怪吸引了我的注意,莫非这小安康就是鮟鱇鱼?可游戏里的小安康长得也太可爱了,是这样式的:
然而我印象里的鮟鱇鱼,不说好看,惊悚也有几分,长这样:
如你所见,鮟鱇鱼真的长得挺丑的...我这可不是鱼身攻击啊,凭心而论,要不是它长得丑,大家就不会给他起蛤蟆鱼、海鬼鱼这种名字了,山东人甚至叫它“丑老婆子鱼”...
不仅是外表,鮟鱇鱼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各种各样你想不到的它都行!
一、我是鱼,但我也会钓鱼
鮟鱇鱼是钓鱼小能手,而且是全自动的那种。鮟鱇鱼的背鳍很特别,在背鳍之一鳍棘上长有一个皮瓣,就像在背上竖起了一个“钓竿”。不同的鮟鱇鱼的“钓竿”种类繁多,有些“钓竿”看起来很短,但弹性很大,可以甩出去很远。在“钓竿”的顶端,有一个肉质的小球或者膜状物,他们被称作拟饵,可以吸引小鱼的注意。有些生活在漆黑深海的鮟鱇鱼还进化出了会发光的拟饵,在黑暗中像打着一盏灯笼更吸引鱼的注意。
鮟鱇鱼非常狡诈,它虽然潜伏不动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用能随意转动的眼睛注视着四周。一旦发现小鱼接近拟饵,鮟鱇鱼就迅速张开大嘴将小鱼吸进嘴里,它嘴里长着的两排向内倒伏的尖牙让小鱼一旦被咬住就难逃厄运。
二、我和我的老公,白首不分离
你说鮟鱇鱼生在鱼烟稀少的深海,又长成这个样子,找对象岂不是难上加难,所以雄鱼一旦遇上雌鱼就用嘴仅仅咬住雌鱼,这辈子也不松口了。
雄鱼心安理得的依附在雌鱼身上,逐渐和雌鱼长为一体,在咬合处,雄鱼和雌鱼血脉相连,雄鱼一生的营养也由雌鱼源源不断的供给,最后雄鱼只剩下生殖器。
这图里,巨大的身子就是雌鱼,后面那条突兀的小尾巴就是雄鱼的退化,依稀还是可以辨别出来雄鱼的影子的。他为爱情奉献了自己的身体!哭,都给我哭!
三、就算我长得再丑,你也抵挡不住我的美味
在日本的江户时期,鮟鱇鱼可是更高级的贡品,有“东吃鮟鱇,西吃河豚”的美称。鮟鱇鱼肉低脂肪,低热量,富含维他命A、D、E等。对保持视力、治疗咳嗽、预防肝脏疾病有着很好的功效。同时,鮟鱇鱼可养颜抗衰老安康鱼含有丰富的胶质,对现代女性美容养颜,养生有着很好的效果。
经过加工的鮟鱇鱼的背皮、腹皮及头皮经过加工 *** 成品有“赛海参”的美名。鮟鱇鱼的头部与脊骨连接处有两块并列的圆柱形的肉筋,就称“丹桂肉”,干后有“赛干贝”的美称。鮟鱇鱼肝,又被誉为海中的法国鹅肝,是日料中不可错过的美味。鲜鮟鱇鱼肝以白酒(或清酒)蒸煮,冰镇切块,其肝味柔细清爽,比鹅肝少一分油腻,比鸭肝多一分细致,百吃不厌。
这下你明白为什么说鮟鱇鱼是“丑到极致就是美”了吧,不仅是身上带有自然神奇的美,也因为口味的鲜美。还有一个原因,谁小时候不是小天使呢,鮟鱇鱼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