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 *** 及吃法,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 *** 用量-学知识-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 *** 及吃法,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 *** 用量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25 0
黄芪能抗癌吗?有哪些功效?长期吃要注意什么?

黄芪,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中药材,它的药用迄今有千年的历史了,众所周知,它可以用来补气,人们经常将其泡水、熬粥或者炖汤用,民间也有流传“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还有一些动物和细胞试验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癌症细胞,所以在朋友圈和网站上也能看到很多关于黄芪抗癌的科普文章。那么黄芪真的可以抗癌吗?

黄芪有哪些功效?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中医将其归脾、肺经,以往的临床实践表明,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本止汗,健脾利水,脱毒排脓,生肌的功效。在以往的中医治疗中,黄芪主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疾病。

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黄芪主要含有多糖、黄酮、皂苷、氨基酸、硒元素等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扩张血管、镇静、镇痛、抗衰老、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那这么说,吃黄芪是不是就可以防癌抗癌吗?

黄芪能抗癌吗?

目前对于黄芪抗癌作用的研究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用于人体的证据并不充分。而相关的人体临床试验中,黄芪制剂主要是作为肿瘤化疗药物或免疫药物的辅助用药,用来提高人体免疫力、诱导癌细胞凋亡、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癌症的治疗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能单纯靠喝黄芪水就能防癌治癌。如果患癌,还是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长期吃黄芪要注意什么?

(1)热毒炽盛应慎用,孕妇禁用

黄芪虽好,但不是人人都能喝的。因其性温,所以有满面通红、咽疼口苦、红绛、褡黄燥、脉滑数等热毒炽盛表现者,慎用。而且虽然黄芪比较滋补,但是孕妇不能服用。

(2)出现“上火”应停止用

黄芪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面红、心烦、睡眠差、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上火”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停用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与其他药物配伍。

(3)用量要控制

黄芪虽然可以泡水喝,但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一般在白开水中放几片就可以了。如果没有任何疾病,仅仅是用来保健,常规用量6-9克即可。如果患有疾病,应该去找专业医生辨证施治后服用。

总结

黄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中药材,但是并不能将其单独用来治疗癌症,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1> 荣震,陈羽娜,王同彪,甘芷川,闭雪瑶. 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癌症治疗的Meta分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2:12-15.

<2> 马良宵,Roberto González,牛婷立,Silvia Allende,Emma Verastegui,徐荣廷,杨洋,杨学智,牛欣.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临终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项中墨联合临床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12:5363-5365.

#健康明星计划#

今日养生方 | 冬天用它泡水喝,气虚养生很简便

不少人煲汤会放点黄芪补气,其实,保温杯里泡黄芪,也是简单有效的冬天进补 *** 。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表示,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黄芪,它补气效果好,用来泡水特别回甘,是气虚体质人群的保温杯进补佳选。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气虚、气虚水肿、表虚自汗、气血两虚者服用。除了处方入药、煲汤调理外、还可以泡水代茶饮。

黄穗平教授介绍,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对于有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的脾气不足之人来说是很好的补益之品。

此外,黄芪既能补益脾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气虚水肿之要药。如果大家脾气虚水湿失运,浮肿虚胖尿少,也可以经常用黄芪泡水喝来祛湿消肿减肥,也可以与茯苓、白术等健脾祛湿药同用。

此外,黄芪还有益气固表、实卫止汗、益气养血、美容养颜的功效。

著名的中药方剂“玉屏风散”,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搭配健脾的白术与祛风的防风,共建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而著名的补血方“当归补血汤”,就是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例组成的。

用黄芪泡水喝,是简单易行的气虚养生 *** 。黄穗平提醒,如果喝了觉得唇干舌燥,说明你可能是气阴两虚的体质。因为黄芪温燥性烈,容易助火。此时可加入麦冬一起泡。麦冬养阴生津,可以制约黄芪的温燥。

「黄芪麦冬饮」

泡饮 ***

取黄芪10克,麦冬10克,放入保温杯内,冲入沸水,焗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1次可以冲2-3泡。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图/林清清

中药材黄芪如何使用

大家好!我是小丁。

前两天有位粉丝朋友让我给他发点我们甘肃的黄芪,还说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和麻烦,他平时也很注重养生,最后我就问他为什么要找我们甘肃的黄芪呢,最后他告诉我说医生让他找我们甘肃黄芪。

因为地理位置会直接影响中药材的生长与他的一个药性,所以药才好不好地理位置很重要,好了咋们言归正传,最后他还问了我一些黄芪如何使用的 *** ,今天我给大也分享一下,首先在我们甘肃这里就是拿我们甘肃独有的煮罐罐茶的罐罐来煮黄芪水,而这个罐罐他是沙罐罐噢,为什么要用沙的这种罐罐呢?因为平时就像我们煮中药是不是也不能拿铁锅或者别的锅煮呢?偏要用沙锅煮呢?跟这个煮中药是一个原理。

第二呢就泡水,像我们平时上班忙的时候就拿个保温杯可以在保温杯放个十来片来泡水喝,因为他具有解压抗疲劳的一个作用,旅游啥的也可以在保温杯里放点,携带方便。

第三呢就是炖汤,像炖排骨,炖肉,炖鸡都可以放点黄芪,更好是在加点当归,这样炖出来的汤及美味有营养,

第四呢就是煮粥,我们可以先把黄芪煮水,然后水煮好以后去掉黄芪渣,然后拿黄芪水煮粥这样煮出的粥及营养有好吃。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



坚持饮用黄芪泡水,身体会有4个好处,和4味中药搭配效果更佳

小慧一直有气虚的毛病,整个人蔫蔫儿的,所以想着抓点中药吃,调理调理身体。期间,她听一个倒卖人参的朋友,说是人参可以大补元气,最适合她这种气血双虚的患者了。

由于是好几年的朋友,小慧对此十分信任,反正在谁哪里买不是买,索性在朋友这里买,还能让他赚一笔。可是让小慧没想到的是,一根人参竟然标价一千多。

小慧囊中羞涩,于是去找学中医的侄子打听情况,可没想到对方却说补气别吃人参,人参不适合普通人。

这让小慧十分不解,人参能大补元气,为何却不能吃呢?

一、为什么普通人补气,不建议吃人参而是吃黄芪?

平常我们补气很少会说到用人参,一来是因为价格昂贵,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一点。

人参是一个大补的中药,食用后可以起到补五脏的效果,对于一些久病体虚的人群非常合适。但是对于本身身体没有大的毛病,这时若是用人参来补气,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会让身体出现很多其他的问题。

此外本身一些体内有内热的人群,则不建议吃人参来补气。这类人群往往会出现舌头发红、大便干结以及小便短赤的症状,食用人参后会加重本身的症状,让体内的热气越来越严重。换句话说,人参这味中药适用于一些特质特别虚弱的人群,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太必要来食用人参,食用黄芪就可以起到不错的养生效果。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作用,对于脾肺体虚人群而言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补充效果。相较于人参而言,黄芪的补益效果没那么强,所以适用于大部分人群。

经常喝黄芪的人,身体会给出一些积极的反馈,具体有哪些呢?一起往下看。

二、每天喝黄芪的人,可以得到哪些好处?

黄芪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皂苷类、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叶酸、维生素以及核黄素等。这些物质在进入体内后会给各个系统带来益处,具体包括:

1、心血管系统

黄芪内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进入体内后可以让心脏的收缩幅度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以及消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具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并且还可以起到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效果,对于血压具有双向调节的效果。

2、呼吸系统

黄芪内的多糖、皂苷等成分可以起到消除多余自由基的作用,主要机理是通过降低体内多余脂肪和丙二醛生成;还可改善一些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呼吸功能,让血液的粘稠度和肺动脉压力下降,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3、神经系统

上文提到,黄芪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质的生成。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可以起到一定防治效果,对于大脑有保护作用。

4、内分泌系统

黄芪内含有的多糖类成分可以调节胰岛b细胞,让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增加,对于一些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并且还可以双向调节身体的免疫功能,可缓解肾脏疾病的进程。

三、教你如何吃黄芪

黄芪的好处虽多,但是前提是要吃对,教你如何正确地吃黄芪,如果吃法不对的话,很可能达不到好的养生效果。

一般情况下,是建议在晨起早餐后服用黄芪泡水,黄芪补气固表,能让人气血旺盛,饮用之后会更加精神。

值得提醒的是,黄芪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每日使用的量应该保持在9g以下,大量吃黄芪反而会给健康带来负担。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点,黄芪并不适合所有人,孕妇、湿热体质以及肾阴虚的人群,都不建议服用黄芪。孕妇服用黄芪很容易造成滑胎。而其他一些体质的人群,食用黄芪则会加重本身的不适症状。

在生活中,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用黄芪后再去食用,在食用时还可以搭配上其他中药,可起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四、黄芪搭配4味中药,事半功倍

此外,黄芪除了单独饮用外,还可以搭配这4味中药。

·黄芪+防己

黄芪具有补气运湿、益气固表的效果,而防已则可以泻降行水、运化水湿。两者共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固表祛湿、奏气行水的功效。

·黄芪+玉米须

玉米须具有消肿利湿热的作用,和黄芪合用可以降湿热不伤正、补气不助湿,对于罹患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气虚湿热的人群,可起到很好的疗效。

·黄芪+山药

山药具有益脾气、养脾阴以及固精的效果,临床上一般将两药合用治疗糖尿病和溃疡病患者。

·黄芪+五加皮

五加皮具有补肝肾、活血化瘀的效果,和黄芪共用可以起到祛风湿、益心气以及强筋骨的功效,对于一些心脏衰弱的人群,可起到很好的强心效果。

虽说黄芪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且日常食用非常方便,但是它毕竟也是药物的一种。日常要食用黄芪,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避免药不对症反而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担。

参考资料:

<1> 《巧用黄芪对药功效高》.家庭中医药

<2> 《黄芪泡水什么时候吃更好》.甘肃岷归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2017-03-09

<3> 《黄芪的生物学特征、功效及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坚持用黄芪泡水喝,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可以试试搭配这3种

黄芪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在身体适应的情况下可以用黄芪泡水喝,也能用来煲汤,里面的营养成分获取对身体调节有帮助,其功效较多,需要去了解清楚。

当然,是药三分毒,具体如何用药要咨询医生意见,才能合理使用后健康状态保持。那么,黄芪泡水喝哪些好处可以收获呢?

黄芪性质偏温和,对肺部,脾脏健康有帮助。它本身具有健脾补中、固表、利尿等功效,对于脾气虚,气血亏虚等情况有改善作用。如果出现这些状况,可以利用黄芪来泡水饮用,从而达到调理,缓解病症的功效。

黄芪可以搭配哪些药材?

1、黄芪配人参

黄芪除了单一泡水饮用可以调节身体,还可以搭配人参。黄芪具有补充阳气,固表等功效,其性质偏温和,搭配人参可以达到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的作用

想要强身健体,提高抵抗力,温补身体之后让器官功能提高,适合用黄芪搭配人参。有的人持续气虚,会出现胃口下降、虚弱后盗汗、精神状态变差等状况,这两种药材搭配着使用效果良好。

2、黄芪配当归

长时间气血不足对人体危害大,会引发疾病,身体的根本被破坏,气虚,血虚等没有尽早调节,会降低抵抗力引发疾病。有的人之所以精神状态变差、脸色苍白、手脚冰冷、容易生病,都是因为气血供应不足。

而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用黄芪搭配当归来调节。本身黄芪可以滋补脾肺,还有利于气血调节,当归具有养护心脏,肝脏的作用,可以发挥补血,补气功效,这样气血滋润身体,器官功能增强,健康才有保障。

3、黄芪配桂枝

为了促进机体健康,可以用黄芪搭配桂枝来调节。黄芪具有益气行血的作用,而桂枝性质也偏温和,可以温经通脉,两种药物搭配后发挥的效果更明显,可以温经和血,益气通脉。

有的人循环,代谢无法保持良好,气血亏损,可能会肌肉酸痛,肢体容易产生麻木感,利用这两种药材搭配调节可以有效改善。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不同的中药材功效有差异,而那些适应症广泛,安全系数高的药材具体如何使用要了解,平时利用这些药材来煲汤,有效滋补身体,获取丰富的营养物质,对疾病预防,器官功能提高均有帮助。

不过,在药物使用前更好经过医生指导,因为单一药物使用或和其他药物搭配着使用功效是不一样的,也有相关的禁忌症需了解。#谣零零计划#

日常补气用黄芪,男女老少都适宜


中医学中有一种“十药九芪”的说法。黄芪的身影,大家几乎在所有中医书籍中都可以见到。那么,黄芪为什么如此受到青睐呢?

最早《神农本草经》中称黄芪为戴糁,原文是这样说的: “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疮,补虚,小儿百病”。而随着时间的变迁,黄芪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

在现代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们分析了黄芪的主要作用物质,黄芪以多糖、皂苷、黄酮等成分为主。黄芪中的多糖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黄芪甲苷在黄芪中含量更高,对缺血造成的心、脑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同时具有抗病毒、降血糖、免疫调节等活性。黄酮可以和肠道中的微生物产生相应作用,促进有益微生物增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于我们的肠道健康。<1>

总的来说,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退肿等功效,对肠胃菌群构成也有调节作用。2018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示的药食同源目录中,药食同源种类已增至110种,黄芪也被列入其中。<2>

黄芪味甘,性微温,可以与很多食材一同烹饪成养生佳肴。下面为大家带来一道祛湿开胃、护肝明目、除痰健肺的黄芪豆芽牛肉汤食谱。

取黄芪15克、牛肉500克、黄豆芽200克、胡萝卜1根、适量盐。将牛肉洗净切块汆水后捞起;胡萝卜削皮、切块;黄豆芽去根须清洗;将上述食材与黄芪配适量凉水入锅一起炖煮,大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炖40~50分钟,出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虽好,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来进补。黄芪性微温,补气的同时易上火,所以阴虚火旺、口腔溃疡或大便干燥的朋友,不宜过多食用。

参考文献:

<1>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03-3207.

<2>田雨,丁艳平,邵宝平,杨晶,吴建国.黄芪等药食同源类中药作为功能性食品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1):2486-2492.DOI:10.19540/j.cnki.cjcmm.20200119.401.

人间有趣,健康并进

黄芪是“补气之长”,如何吃效果更佳?3种方式不知道的建议看看

“你好,有没有黄芪?”

“不好意思,这个药明天才会 *** ,要不你试下它的兄弟产品?” 店员给进店的小王拿了一盒人参,“这个药比黄芪适应症更广,长期服用不但大补元气,身体倍儿棒。”

听着店员“天花乱坠” 的吹捧,小王半信半疑地买了几袋回家,准备尝试下这种药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解:都说是药三分毒,人参和黄芪真的无差别,可以换着用吗?



一、黄芪和人参有何区别?

黄芪有着长达千余年的应用历史,应用范围广,功效显著,是传统中医中补气的重要药物。同样补气的还有人参,二者性味不同,用法用量不同,所发挥的功效也有很大的不同,日常应用需多加注意。

·黄芪

黄芪,又名黄耆、戴椹、独根等。

古代医家认为,黄芪其性善动,行于表里内外上下,可补一身之气,临床应用极为广泛。黄芪性微温,味甘,主入肺经和脾经,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溃疡等症。在临床实践中,黄芪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对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也有较好的表现。

很多人都喜欢使用黄芪泡水喝,但是应当注意的是,黄芪不能过量使用,一般情况下一次不能超过15克,并且分两次或者三次使用。如果黄芪使用过量,则可能会出现一些头晕、影响睡眠质量的问题,同时还有可能让人双颊泛红,心情变得烦躁。另外对于一些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肺结核、经期女性及孕妇而言,也要避免使用黄芪。


·人参

人参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是天然补益药的代表,享有“中药之王”的美誉。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归心、肺经。平时食用人参能够大补元气,主治肺虚喘咳,津伤口渴,久病虚弱,体虚欲脱等症。

一般而言,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气虚者服之更佳。但凡属肾功能不全伴少尿的患者、胆结石、胆囊炎、动脉硬化、高粘滞血症、胃病患者,还有“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人、失眠烦躁属实证者、体质阴虚火旺者和发热感冒者,以及一切“火郁内热”与湿热实证患者,均不宜服用人参进补。

二、黄芪补气,怎么吃效果更好?

黄芪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材,它能够帮助滋补身体,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黄芪要怎么吃才能够发挥更大的药效呢?

直接干嚼黄芪是一个很方便的选择。但有的人可能会觉得黄芪嚼起来口感很硬,那么也可以含服黄芪。

另一种黄芪的简单吃法就是用来泡水喝。首先应该准备一定的黄芪,然后再用开水进行冲泡,这样来当做茶饮用,可能效果会更加的好,有时间还可以在家里先将黄芪煮一下,这样就会比泡要好的多。

黄芪入菜也是个好 *** 。这里推荐一道黄芪粳米羹。首先准备30克的黄芪,清洗干净之后先用水煮一下,这样可以发挥到更大的药效。残渣过滤之后再加入粳米,煮到软烂之后就可以直接食用了,不仅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健脾养胃的功效,还可以补气血。

三、经常吃黄芪,还能得到这些好处

黄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一味补气中药,几千年来被广泛地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而且其作用不断有新的发现,所能调理的身体问题也越来越多。

1.补气

黄芪主入脾、肺二经,有补中益气升阳之功,凡肺脾气虚,食少便溏,咳嗽气促,倦怠乏力,或气不摄血,各种出血及崩漏,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等,均可选黄芪。临床黄芪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以加强升提之力。

2.消水肿

黄芪具有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停聚而致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多与防风、白术等同用,如《金匮要略》之防己黄芪汤,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3.止汗

黄芪具有很好的益卫固表作用,是治疗表虚自汗要药。如配伍防风、白术,即玉屏风散,专治表虚自汗、易感冒者。配伍牡蛎、小麦、麻黄根,即牡蛎散,可治表虚之自汗或盗汗;配伍当归、生熟地、黄连、黄柏、黄芩,即当归六黄汤,治阴虚火扰之盗汗。

4.敛疮生肌

黄芪有良好的敛疮生肌之功,如黄芪配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即《外科正宗》透脓散),用于疮痈已成脓,外不易溃破且漫肿无头等症。若配伍人参、当归、熟地、川芎、茯苓、官桂等,可治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者,如内补黄芪汤。

5.缓解干燥

中医讲“脾气旺,津液生”,津液少多是因为脾气虚、不能化生津液造成的,因此健脾可以有效治疗此症。黄芪健脾益气,化生津液,通达阳气,可以使津液随阳气散布、上承,抵达肌肤及口、眼等部位,以养周身脏腑,再配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剂,不仅能明显改善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等症状,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


四、生黄芪和炙黄芪有何区别?如何选择

黄芪有生黄芪和炙黄芪两种,炙黄芪主要以蜜炙为主,就是把生黄芪切片后,加蜂蜜炒制而成。生黄芪重在补卫气,兼以排脓止痛;而炙黄芪主要以补中气为主,即我们的脾胃之气,如遇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可与党参等合并使用。

张仲景有个著名的方子,对消化性溃疡的效果非常好,就是取炙黄芪和其他药物一起配伍而成。但是有一点,因为炙黄芪容易上火,使用时建议注意与其他药物的配比及用法用量。

人参味甘、微苦,性平;黄芪味甘,性微温。两者虽然都有补气之作用,但二者作用并不同。黄芪的补气作用虽远不及人参,但黄芪之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没有。鉴于它们同中有异之功效,所以必须区别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芪的功效及禁忌》.医师报.2021-05-20

<2> 《黄芪是平民补气药》.健康时报.2017-10-13

<3> 《黄芪常用的食疗法》.家庭医生报.2016-05-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为什么养生离不开黄芪?这7大好处就是答案,食用禁忌也要了解

黄芪,是从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的一种中药药材,对人体有很多益处,可以帮助排毒消肿利尿等等,除此以外对身体也还有其他的功效。

到底黄芪有什么好处呢,本文就来做出介绍,同时告诉大家这种药材的食用禁忌。

为什么养生离不开黄芪?这7大好处就是答案

1、改善脾虚功能

如果你常常感觉精神疲倦、出现气短,不妨适当喝点黄芪水或黄芪汤,可以帮助改善气虚症状。

脾比较虚弱的人群会经常有乏力情况出现,此时可用黄芪、党参和白术一起来煲汤,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2、补气养血

经常吃黄芪有补气养血的好处,有益中功效,对于出现内伤,身体疲劳,胃虚脾寒,经常腹泻,出现气虚,气衰,血虚等等症状,可以每日吃黄芪,就可以通过补气养血,远离这些疾病对身体构成的危害。

3、降低血压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口味也就越来越重了,许多人每天摄入的盐、糖、脂肪已经严重超标,时间一长就容易患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多黄芪水可以降血压。

中老年人如果患上高血压,就容易下身浮肿,多喝黄芪水可以有效地缓解下身浮肿的情况。

4、改善精神困倦、气短

在生活中可以多喝一些黄芪水,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精气神,并且对于日常走两步路就会喘气、气短的人群也有很不错的改善作用,在泡水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一些生姜,还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5、利于伤口愈合

如果溃疡久不能愈,黄芪配合银花,地丁等药材煎水服之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因为黄芪本身就有活血的功效,可以促进伤口的气血供应,让其得到充足的营养,能够有利伤口愈合。

6、保护心血管

黄芪内所含有的一些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有效的消除自由基,可以帮助抑制脂质过量而给身体带来的损伤,有效的消除氧化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于我们心血管带来的影响,让心血管的微循环变得更加顺畅。

7、美容养颜

在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女性都体质比较虚弱,会出现脸色苍白、肠胃不好以及手脚冰冷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喝黄芪水来改善。

它可以帮助有效的滋补身体,让气色变好,并且一些虚胖的人群也可以通过喝黄芪来改善,因为黄芪可以去除体内多余的湿气,让虚胖的症状得到缓解。

黄芪的食用禁忌也要了解

孕妇不能吃黄芪

孕妇吃黄芪有滑胎的作用,所以对于孕妇以及胎儿都会有伤害,在怀孕期间是不可以服用黄芪的,特别是怀孕的晚期,更要引起注意。

所以对于想通过吃黄芪让自己更健康的人,要了解吃黄芪好处和禁忌,这样才能安全吃黄芪。

感冒咳嗽发烧者不宜饮用黄芪水

黄芪有收敛的效果对预防感冒,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但若已经感冒的人再饮用黄芪水,则不利于发热患者退烧,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注意黄芪摄入量,避免过多

好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好东西只要补充的多那对身体自然是没有坏处的,要知道不管是什么食物,食用过量都是不合适的。

如果是用黄芪煎汤的人群,那么每次保持在30克就可以了,但如果只是泡水喝,黄芪保持在10-15克是可以的,不宜过多,过多的食用可能会引起头晕目眩、面红、失眠等症状。

热毒炽盛的人禁用

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若患者食用黄芪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调理。患者需要注意避免盲目服用黄芪,影响身体健康。



没事儿别老吃黄芪,不是所有的“气虚证”都可以服用黄芪的

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是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一些人总有气虚体乏之感;此外啊,还有一些人上了年纪,总觉得力不从心,老有疲惫之感,寻思着得自己大概是气虚,得补气,

那一说补气,首先想到的就是黄芪,于是乎跑到药店买了些黄芪,可吃了一段时间后,“气虚”的症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还有了加重。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出来大放厥词,“中医亡于中药!”

真的吗?

当然不是,所谓的“气虚”症状加重并非药材质量不佳,而是药材不对症。

我们说,真的气虚气陷者吃点黄芪,自然会有不错的效果,因为黄芪有着补气提气之用;

然而,若是气滞气郁之人吃了黄芪,非但没有疗效,还会使病情加重。

并非远志危言耸听,大家试想一下,气滞气郁者,体内气机不畅,本就拥堵在那里,就像是下班高峰时交通枢纽一般,这个时候缺的还是车流量吗?当然不是,缺的是指挥交通的交警。

一样的道理,这个时候若是贸贸然拿一点黄芪来补气,并非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所以啊,气滞气郁者当用陈皮、香附等理气药来梳理体内不畅的气机。

反之亦然,气虚者用一点陈皮、香附等理气药也并无补气之用。

陈皮

香附

好了,回归我们的主题,所以说,黄芪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为何气滞气郁此类实证会有气虚虚证的症状呢?

中医称之为“大实有羸(lei)状”。

大致意思就是实证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反而会出现非常虚弱的症状,诸如:气虚乏力、呼吸不畅、手足痿软、气息微弱,精神不振,虚寒怕冷等。

这叫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之意。在中医里非常常见,诸如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因此啊,若是气滞气郁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虚症的假象,这种情况下是万万不能补的,因为这不是真虚是假虚。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真虚假虚症状这么相似,我们又怎么辨得明?

的确,不论是真虚还是假虚,都会有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语声低微等症状,

然而啊,假虚之人的脉象确实沉实有力的,主要是因为气郁气滞者,气机郁结于内而易生热,无法透散;此外啊,再去看舌象,假虚之人的舌质也较红,舌苔偏黄腻,因为有内热啊!

再回头看真虚之人,脉象偏虚,甚至很难摸到,舌质呢,也偏淡嫩,因为气血相随,气虚则血亏啊!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及吃法,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用量-第1张图片-

那么,到底有哪些人适合用黄芪来调理呢?黄芪有哪些功效呢?我们不妨简单地捋一遍:

健脾止泻

黄芪味甘性温,主入脾经,长于补中益气,

中医认为啊,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有失运化,我们吃下去的水谷就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往往容易吃下去的是什么,拉出来的就是什么,“完谷不化”的成语由此而来。

因此,黄芪多用于脾气虚短所致的食少便溏之症。

此外啊,有些人腹泻日久,则症见脱肛,内脏下垂,黄芪健脾之余,功兼升举清阳,

黄芪

配伍上柴胡、升麻等升阳举陷之药,效果更佳。

柴胡

升麻

固表止汗

我们身边总有几个人跑几步就喘,动不动就满头大汗,这个时候,我们会脱口而出地吐槽道,“你好虚哦。”

那虚从何来?

中医认为啊,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弱,则固表之卫气不足,汗自而出。

黄芪入肺经,善补肺气,益卫气而固表止汗。

《医学启源》:"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

黄芪

常与防风、白术同用,即玉屏风散。

防风

白术

利水消肿

黄芪功善补气利水而消肿,为治疗气虚浮肿尿少之要药。

黄芪

临床上多与防己同用,诸如防己黄芪汤。

防己

托疮生肌

有的人身上疮疡内陷,脓成许久而不溃,或是溃久不敛,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考虑一下黄芪吧!

黄芪甘温升补,既善将内陷之疮疡透发出来,以托毒排脓;又长于将久溃不敛的伤口收敛而生肌,为历代医家视为疮痈之圣药。

《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

《本草备要》:"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黄芪

益气养血

黄芪补气之功效,相信是众所周知的,

黄芪

然而,益气可以生血,是故,黄芪多与当归同用,气血双补,也就是我们常用的当归补血汤。

黄芪

补气摄血

有些人大便出血,还有些女性朋友有着崩漏的烦恼,

众人皆知气能生血,然,鲜有人知,气能摄血,是故,气虚,则难以摄血,

黄芪善补气虚诸证,

黄芪

多与人参、龙眼肉同用,即归脾丸。

人参

龙眼肉

行血通痹

一些老年人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尤其是到了冬天,这类症状尤为显著。

中医认为啊,气虚则难以推动血液,是故,气虚血滞而症见关节痹痛,肢体麻木,更有甚者半身不遂。

黄芪功善补气而行血,

黄芪

酌加羌活、防风等祛风湿药;

羌活

或是与红花、地龙等活血通络药同用,疗效更佳。

红花

地龙

生津止渴

一些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发现自己吃的中药里,医生都会加一味黄芪,不由得心生疑问,黄芪不是补气的吗?还能降糖吗?

须知,益气可以生津,是故,黄芪功善生津止渴,

要知道,在古时候,古人并无血糖的概念,而将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症。

黄芪

然而,单味黄芪药单而力薄,常常会佐以麦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之药同用。

麦冬

天花粉


黄芪虽好,但用时仍需辩证,气滞气郁,或内有实热者需慎用。

【友谊科普】补气药材“黄芪”使用指南

<

标签: 黄芪 功效 食用 作用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