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的习俗,霜降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3 0
霜降|霜是从天上来的吗?霜叶为何红于二月花?知识帖收藏→

为什么霜打过的茄子更好吃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自此,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冬天已经在急迫地叩门了。今天,北京时间卡通IP“时间小北”向你发起Q&A大挑战!“霜”是从天上来的吗?早霜为何叫“菊花霜”? 柿子霜是被冻出来的吗?霜叶为何红于二月花?雪上加霜,“霜”比“雪”更冷?“补冬”为何不如“补霜降”? “霜打的茄子”能吃吗?脑洞大开说“霜降”,快来测试下,看你能答对几道题?

来源: 北京时间

二十四节气|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

今日霜降,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古语中说,“气肃而凝露结为霜”,在这个时节,夜间气温骤降,水汽就会凝结在树叶、草地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些还会成为好看的六角形霜花。

民间关于霜降的俗语,很多都有着肃杀气息,比如“霜降杀百草”、又如“风刀霜剑严相逼”,深秋景象萧瑟,也让霜降时节,为文人墨客们的忧绪愁思当了一回“背锅侠”——正如宋词而言,“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

然而天地运转,四季轮回,自然总是如此开阔,秋风秋雨过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尽管“荷尽已无擎雨盖”,但是“菊残犹有傲霜枝”,忧思之时,不妨想想诗人说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霜降·民俗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来祭天。二候“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三候“蜇虫咸俯”,“俯”是低头,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枫叶尽染。登至高处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阴霾、悲秋的情绪随之隐没,心身感到极大的愉悦和放松。

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赏菊花是霜降节令的雅事。“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吃食

霜降,万物收藏,但柿树还挂着红色铃铛。“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柿子初红,是酸涩的。唯有等到严霜打一打、冻一冻,才有甜蜜的汁水,凛凛白霜,减苦增甘。霜降吃柿子,也有“好柿成霜”的美好寓意。

霜降·天气

尽管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但上海离结霜的日子还很远

只是接下来秋意会愈发浓重

下周一至周二冷气团控制下

更低气温降至15℃

更高回落至20℃左右

周中云系增多 气温平稳

有局地性短时阵雨出现

滋润空气的作用有限

抵御秋燥还得继续

月末又会有冷空气和弱降雨的身影

未来3~4天洗洗晒晒可以重点安排

御寒的衣物翻出来晒一晒吧

毕竟霜降之后 冷空气南下增多

常会有大风和降温

要准备好厚实的衣物

还有可以拥抱的人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节气里的中国|霜降:柿红菊华 米谷满仓

10月23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黄叶如金,银晶熠熠。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已经变得寒冷。在气象学上,霜降时节若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地表温度降到0℃或以下,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便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直接凝华形成细小冰晶。

10月18日,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森林公园的植物结霜。新华社发(王继林摄)

传统意义上,霜降是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也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在北方,冷空气过后,依旧是天高云淡。祖国西北角以及一些高海拔地区,万物凋零,雪花飞舞。在南方,霜降往往意味着刚刚“入秋成功”,迎来秋高气爽的舒适季节。

根据中央气象台监测,过去几天,我国处于冷空气间歇期,中东部大部地区开启升温模式,西南、江南、江淮、华南多地气温持续偏高,体感仿佛穿越回9月中下旬。22日起,新一股冷空气将影响华北、东北等地,前后冷暖变化较大,公众需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防感冒。

霜降是收获、播种的最后时节。农谚曰:“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长江流域正值冬麦播种的黄金季节;江南华南大部,秋爽气清,橙黄橘绿,瓜果飘香,稻谷在望。

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漳溪村,种植户在收割晚稻(10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吃迎霜兔肉”的食俗。

临近霜降,广西、陕西、河北等地柿子集中丰收上市,进一步带动了消费热潮。在柿子主题套餐销量前十的城市中,南方城市占据七个,江浙沪成为吃柿子大省。炭火烤、加刨冰、做蛋糕,跳出传统吃法的柿子,更是与各地独特饮食习惯碰撞出了新吃法、新体验。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的秦岭景色(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霜降也为人们带来最后一抹秋色,枫叶经秋霜洗礼变为橘红,在阳光照射下,层林尽染,如霞似锦;塘中衰荷虽经霜打,片叶枯萎下垂,但茎秆挺立依然,成为深秋中的另外一种美景。“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这首古诗描述的就是霜降时深秋的山色美景。

霜降时节,正值秋菊盛开。有古籍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花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自古有“霜打菊花开”,登高山、赏菊花成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统筹:王曙晖

记者:侯雪静

编辑:冷彦彦、栾若卉

海报 *** :栾若卉

来源: 新华社

“霜降”的“霜”从何而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雨雪冰霜,都因水而来,但又各不相同。霜是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地面上或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白色松脆冰晶。

霜的形成与气温密切相关。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入秋后的初霜总体上是由北向南推进的。入秋后,北方降温早、降温快,东北北部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上旬,东北南部、华北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出现初霜。南方降温晚,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11月中下旬出现初霜,华南北部和中部地区12月才会出现初霜。

人们常用一天中的更高气温与更低气温的差值代表昼夜温差。根据近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霜降节气全国各地的昼夜温差为11.6摄氏度,与秋分、寒露节气的昼夜温差相近。由此可见,霜降节气的昼夜温差并不是所有节气中更大的。人们之所以感觉霜降节气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在霜降来临前,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暑热,而随着霜降节气的来临,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白天光照较强烈,夜间降温明显,加大了昼夜温差。

(作者为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5日 06 版)

霜降:吃柿子赏红叶 人们开始“备冬”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在中国北方,这个时节可以吃甘甜多汁的柿子,南方某些地区则习惯吃鸭子进补。此外,很多地方还会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过去的霜降,则是“备冬”的信号。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与寒露相比,霜降到来后,天气会变得更冷,露水会凝结成霜。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也提到:“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之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

由于天气更加寒冷,古代物质条件落后,难免有人会生病,熬不过寒冬,民间逐渐形成了一些习俗,希望能祛除凶秽、未来吉祥如意。山东烟台等地,便有霜降节西郊迎霜的做法。

也有的地方,霜降前要“送芋鬼”。据称,孩子们会用瓦片垒梵塔,然后在塔里点燃柴禾,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以祛除不祥。

在霜降时节,菊花仍然盛放。古代,它被视为 “候时之草”,是生命力的象征,所以很多地方要在这时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重视与喜爱。

谚语也说“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天气逐渐变冷,正是调整饮食习惯的进补时机。

南方一些地区,会在霜降前后吃鸭子,鸭肉脂肪比较少,几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吃,比较适合在霜降进补。

除此之外,不少地方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人们想出了牛肉的多种做法,比如萝卜炒牛肉,或者牛腩煲等等,希望在冬天也能身体强健,抵御寒冷。另外,羊肉与兔肉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适当多吃一些。

民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即“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认为吃了柿子不会流鼻涕,其实,柿子有暖胃的功效,霜降前后正是成熟的季节,也合适食用。

而对过去的老北京人来说,霜降就像是一个信号,意味着要开始“备冬”了。天桥民俗文化保护办公室主任赵兴力回忆,主要就是做三件事:保暖、腌咸菜,储存大白菜。

冬天要取暖,在没有集中供暖的时候,需要烧煤点炉子,这就得预先清洗好“烟筒拐脖”,散掉烧煤产生的浓烟。赵兴力回忆,那时一到霜降,就得把炉子重新用胶泥重新“抹”一下,火又旺,又省煤。

“还要提前买煤,在天冷前晒干。”赵兴力说,同时还得糊窗户,早前用报纸,后来用塑料薄膜,目的还是“保暖”。

“因为霜降天凉,院里养的花要放在室内了,花盆放在窗户上,阳光一照,又暖和又好看。”赵兴力说,自己小时候住在一条胡同里,到了霜降,家家户户都开始腌咸菜,预备冬天食用,也是一景。

在赵兴力看来,无论是上述种种有趣的霜降习俗,还是人们为了过冬所做的一些准备,其实都代表着对身体健康、家庭兴旺的祈盼。也是这些习俗,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今日霜降|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初霜出现,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

小圈这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节气

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冯学功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脑病科主任医师

霜降如何养生

1

滋阴润肺宜“平补”

霜降后调养可食用南瓜、板栗、柿子、莲藕、山药、白萝卜等食物。此外,秋燥偏盛,人体肺阴易受损,适合用汤水滋养。煲汤时可加入少许杏仁、白果等,用以宣降肺气,也可以加入少许沙参、石斛、麦冬、玉竹、百合等,能起到滋阴润肺、缓解秋燥的作用。

2

调养脾胃是关键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进补的东西才能真正为人体吸收和利用。

中医认为,健脾补肾的山药,还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芡实,健脾补肾的栗子,都是此时节的进补佳品。另外,薏米、红枣、核桃仁、扁豆、黑豆等,也是很不错的食品。

注意:

1. 忌油腻

霜降时节胃肠脆弱,油腻、辛辣等饮食都容易增加其负担。

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栗子熟吃有益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以及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症状。另外,《药性考》记载,食用花生可“养胃醒脾,滑肠润燥。”

2. 忌暴食

寒冷天气容易扰乱脾胃正常运作,影响人体消化与吸收。故此时少食多餐,有助预防和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脾胃不好的人群尤其注意,每天要按时吃饭、用餐时细嚼慢咽;多选择蒸、煮、焖等易嚼易消化的烹调 *** ,少吃油炸、爆炒的食物。

3

霜降时节还要护好这两处

1. 肺

霜降过后气温下降较为迅速,天气非常干燥,此时呼吸道等疾病容易发作,要注意润肺。

调养法:

① 常吃润肺果,梨、萝卜、白果

深秋的干燥气候最易伤肺,霜降前后有几种润肺水果可以常吃。如银杏的果实白果,可以拿来做菜吃,白果炒芹菜等(白果需煮透且量不宜多);梨、萝卜也是很好的润肺食物。

② 每天搓揉迎香穴

迎香穴就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这个穴位对消除鼻塞的作用很明显,觉得呼吸不畅的时候,赶紧揉一揉这个穴位,也有助预防呼吸道疾病。

③ 吃点蒸南瓜、南瓜粥

感冒咳嗽,建议吃些南瓜,蒸南瓜、南瓜粥都不错。南瓜富含胡萝卜素,它在人体中会转化成维生素A,而维生素A有保护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黏膜的作用。

2. 腿

霜降后应注意双腿和关节的保健,预防“老寒腿”,因此需要开始加强保暖。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

调养法:每天 *** 双腿外侧

防治老寒腿,不妨经常 *** 大腿外侧。沿着两腿外侧上下按压揉动,按到脚的时候搓搓足底。这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提升,阳气充足了,气血运行也就有劲了,老寒腿自然会减轻。

4

“霜降三防”要做好

1.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

2. 防秋郁

首先保持好的生活规律,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3. 防秋寒

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睡觉时一定盖好被子,特别是保证腹部、头部等不要受寒。还有,年轻人也该穿秋裤了!

5

起居环境注意室内养生

? 适宜温度

室内温度不要开太高,本来秋天干燥,温度高,湿气蒸发,就更干燥,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大,也容易感冒。

? 适宜湿度

在干燥情况下病毒细菌更容易繁殖,所以要保持房间湿度,可以用加湿器,也可以用一盆水搁在卧室。

? 加强通风

早晚要开窗通风15分钟。

? 屋内适当放一些花草

湿润空气,但晚上不要放在卧室里。

霜降吃什么

1

柿子

霜降前后是柿子的更佳食用期,此时柿子个大、皮薄、汁甜,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很好的食疗价值。它的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的水果都高,古人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

可以养肺护胃,清热祛燥,化痰止咳,生津止渴,健脾涩肠止血。柿子上的“柿蒂”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

2

羊肉

这个时节,很多人总觉身体懒洋洋,睡不醒,可以适当吃点羊肉。据李时珍,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但烹饪应以清淡为优,如清炖羊肉、羊肉炖萝卜等。

3

板栗

功效:性温味甘,能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

熟吃栗子还能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

推荐:红薯板栗粥

材料:

红薯80克,板栗10颗,糯米50克,小米25克。

做法:

糯米、小米用清水洗净浸泡15分钟,红薯、板栗去皮切小块,清水浸泡备用;

砂锅中倒入清水,大火烧开,加入糯米和小米,小火煮15分钟;

倒入板栗,继续煮10分钟,倒入红薯,熬至红薯板栗熟透即可。

4

花生

功效:花生素有“长生果”的美誉,能健脾和胃、润肺化痰、益气止血。

推荐:香菇花生黑豆汤

原料:

香菇10克,花生50克,黑豆50克,红枣6克,瘦肉150克,姜3片,盐,水适量。

做法:

香菇泡软去蒂,瘦肉洗净切块,放进沸水煮5分钟后沥水备用;

锅里烧开水,放进猪肉、香菇、花生、黑豆、红枣和姜,熬煮10分钟;

转为小火煲1.5小时~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5

山药

功效:补脾养胃,是很好的健脾食材,吃法很多,煮粥是一个不错的 *** 。

推荐:山药红枣粥

特别适合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的人。

原料:

鲜山药60克,大枣30克,梗米50克。

做法:

鲜山药切成颗粒,大枣、梗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即可。

来源: CCTV生活圈

霜降吃什么?滋补肉类和时令水果不可少

10月23日,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意为天气变得寒冷,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形成细小冰晶,也就是“霜”。这一时期,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同时,一些节令水果柿子、柚子上市,一起看看霜降传统美食有哪些?

兔肉

兔头肉。 新京报资料图

霜降期间,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区流行吃“迎霜兔肉”。民间认为,经霜打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适宜秋冬滋补。

牛肉

番茄牛肉。 新京报资料图

霜降节气,北方部分地区有吃牛肉的习俗。人们认为,牛肉味道鲜美、脂肪含量低,有滋养作用,在秋冬寒冷季节食用更佳。在广西玉林,人们也习惯霜降吃牛肉来补充能量,知名的牛肉菜有牛肉炒粉、牛肉炒萝卜、牛腩煲。

羊肉

炖羊肉。 新京报资料图

霜降时节,气温逐渐变冷,北方部分地区有霜降吃牛羊肉进补的习俗。不少地区以“煲羊汤”“煲羊肉”“煲羊头”等羊肉美食来滋补,比如北京地区流行吃铜锅涮羊肉或者炙子烤肉来“贴秋膘”,在陕西北部地区则流行吃羊肉烩菜。

鸭肉

鸭汤面。 新京报资料图

除了牛羊肉之外,鸭肉也是“进补”美食之一。闽南地区有“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每到霜降时节,闽南地区的鸭子就售卖火爆,人们会买回鸭子去煲鸭汤、做鸭肉菜。

萝卜

超市中售卖的萝卜。 新京报记者 刘欢 摄

“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在山东一些地区,霜降时节要吃萝卜。民间也有“十月萝卜赛人参”的说法。萝卜的吃法多样,可以生吃、凉拌,也可以做成热菜、汤饮、粥品等。

柿子、柚子

柿子。 新京报记者 刘欢 摄

霜降前后正好是柿子、柚子等水果完全成熟时期,这些水果水分和营养成分饱满,是更佳赏味期。对于柿子,民间有说法“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认为霜降前后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校对 刘军

今日霜降,记得“吃3样,忌3样”,老传统别丢,顺应节气平安入冬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不知不觉我们迎来了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至此开始冬天进入倒计时冷空气频繁气温骤降,我们也进入了一年中昼夜温差波动更大的时节

早晚冷中午热秋燥厉害得很,不光要适时增减衣物,饮食也要及时作出调整多吃滋补润燥的食材生津御寒是关键。正如老话所说“一年补通通,不如霜降补”,明日霜降,记得“吃3样,忌3样”,老传统别丢,顺应节气平安入冬

吃三样

一、吃萝卜缨子

老话说“霜降到了拔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不过很多地区萝卜还没有完全长大,相比较营养更胜一筹的萝卜缨子鲜翠应季正当吃,很多人知道吃萝卜,其实萝卜缨子更是宝,维C含量是萝卜的2倍叶酸等营养物质也是萝卜的3-10倍不等,随手一蒸鲜嫩营养,可别再扔了。

推荐做法:【蒸胡萝卜缨】

1.胡萝卜缨只用嫩叶,掐下来以后淡盐水浸泡洗干净,然后捞出来晾干水分,也可以用棉布擦干水分,保证挂粉前是干燥的以免蒸的时候脱浆。

2.胡萝卜缨晾干水分以后先淋上植物油拌匀,防止蒸的时候出水,然后撒上面粉,薄薄的一层就可以了,面粉太多的话容易粘连、成坨,口感也不好。

3.锅内烧水,大火烧开以后把萝卜缨均匀铺在篦子上,盖上锅盖旺火蒸5分钟就可以了,蒸的久了容易粘。

4.5分钟以后取出萝卜缨,快速抖散降温,凉了就坨块了,然后加入食盐2克,鸡粉1克,撒上蒜末、淋上芝麻香油,拌匀后美味即成。

二、羊肉

霜降到了、冬天也就不远了,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滋补暖身民间自古就有“煲羊肉”“煲羊头”的食俗,正所谓“霜降一碗羊肉汤,轻松入冬暖洋洋”。

推荐做法:【羊肉豆腐汤】

1.准备两斤羊腿肉和两斤羊骨,冷水下锅,加入料酒10去腥,慢慢地加热,煮出羊肉中的血水,开锅以后打去浮沫,大约煮2分钟捞出来、冲洗干净。

2.锅内再烧水,放入羊肉和羊骨,加入葱段、姜片去腥增香,盖上锅盖小火慢炖1个小时,把羊肉炖熟、让营养融入到汤里面。

3.1个小时以后汤汁已经炖至浓白鲜香,把羊肉取出来,盖上锅盖继续炖30分钟即可关火,充分炖出羊骨中的营养。

4.汤盆中加入食盐3克、胡椒粉2克,再加点葱花、香菜段备用。

5.豆腐切成厚片,汆煮去除腥味,羊肉切成大块。30分钟以后把羊肉和豆腐倒入汤锅中,继续炖煮2分钟让豆腐羊汤的鲜味。

6.最后连汤带料一起盛放在汤盆中,鲜香美味、营养暖身的羊肉汤就能享用了。

三、鸭肉

俗话说“冬补不如霜降补”,未雨绸缪在食补方面同样适用,在闽南地区霜降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吃鸭子“贴秋膘”,在水中长大的鸭子,缓解秋燥刚刚好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也高滋补润燥、一举两得

推荐做法:【腐竹焖鸭】

1.准备一只嫩鸭,去除鸭 *** 、剁成均匀的小块;香菇洗净后对半切开;小葱切段,把葱白和葱叶分开,生姜切成片,大蒜也切成片,和葱白放在一起,再抓入一小把干辣椒、一粒八角、两片香叶、一节桂皮;另外准备一罐啤酒备用。

2.锅中烧水,把鸭块冷水下锅,倒入一点料酒去腥,煮出里面的血水和杂质,大约煮2分钟把鸭块倒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3.锅内烧油,油温5成热时把腐竹倒入锅中速炸30秒钟左右,腐竹变色起泡以后倒出来控油备用。

4.锅内留底油,倒入葱、姜、蒜等小料一起翻炒出香味,把鸭块倒入锅中继续煸炒3分钟左右,去除鸭块中的水气,鸭肉炒香、炒变色。

5.然后淋入老抽3克上色,倒入一罐啤酒去腥增香,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没过鸭块,倒入香菇和炸好的腐竹,挑出锅中的葱段,加入生抽10克提鲜,然后连汤带料一块倒在砂锅中,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焖煮30分钟。

6.30分钟以后,把里面的香料挑出来,加入蚝油5克增鲜,食盐1克以及白糖少许提鲜,继续翻炒均匀,最后撒上葱花、美味即成。

忌三样

一、忌吃寒物

霜降时节,最忌讳趁中午燥热那会儿吃寒凉的食物,看似不打紧,其实每一口都能寒透心大损体内阳气,非常不利于秋冬滋阴敛阳西瓜香蕉螃蟹田螺葡萄山竹都是大寒之物,能远离就远离。

二、忌吃茄子

俗话说“秋败茄子似毒药”,经过霜打的茄子龙葵碱素大幅度提升,很容易 *** 肠胃引发腹痛腹泻,而且霜降前后的茄子几乎没有水分都是老籽、软绵绵的营养差口感更差

三、忌“秋冻”

虽然有句老话叫“春捂秋冻”,秋天适当冻一下对身体有好处,但只适合于初秋阶段,眼下已入深秋,马上入冬了,千万不能盲目“秋冻”,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霜降节气的习俗,霜降节气的习俗有哪些-第1张图片-

明天霜降,老人讲“2菜不上桌,福气进家门”,远离茄子和寒物把身体保养好,就是更大的福气

之一美食编辑:小雅

解码二十四节气:霜降到,百果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深秋时节,山西永济村民晾晒柿饼。刘宝成摄(人民图片)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明显下降,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受冷凝结成白色结晶,附着于大地之上而出现“初霜”。

“雨露生物而霜成物”,霜降节气与丰收有关。百谷登而百果实,农人们忙着秋收的扫尾工作。晚稻及一些不耐寒的农作物得赶紧收割,以免受霜冻之害。江苏苏州吴中一带稻谷收割历来以霜降为候。当地谚云“寒露没青稻,霜降一齐倒”,说的是寒露初到,稻穗已黄,至霜降则可以收割了。农人在房前屋后堆起高高的稻谷垛,接下来就等着冬闲时舂米了。除了割稻,霜降前后,还得把油菜、蚕豆、青菜、菠菜等播种到地里。山东一带有句谚语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霜降后早晚温差很大,露地萝卜如果不及时收获则会出现冻皮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各色果实纷纷登场,将秋色装点得缤纷多彩。柿子是霜降时节一道亮丽风景,“霜打柿子红如火”,红彤彤的柿子如同灯笼挂满枝丫,惹人喜爱。此时的柿子不但口感甘甜,还有养生之效。《本草纲目》云:“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的发音与“事”相同,古代文人按其谐音绘出“柿柿(事事)平安”“柿柿(事事)如意”图,表达吉祥寓意。

霜降之际,天气越发寒冷,要注意饮食调养,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冬补”更要紧。此时多吃清气润肺、暖中补虚的食物,于身体大有滋补之效。江南各地多食羊肉,羊肉性温、宜于滋补。羊肉常见做法不外乎炖、烤、烧、涮等,烹饪时多以铁锅、铁架为炊具,而苏州的藏书羊肉却是用大木桶烹煮的,别具特色。藏书镇地处苏州西郊,境内有穹窿山,因西汉名臣朱买臣藏书于此而得名。明清时期,当地人就开始从事烹饪羊肉出售的营生。藏书羊肉以白烧见长,肉质鲜美、香而不腻,食用时撒上些蒜叶,更添鲜香。除了吃羊肉外,闽南、台湾地区在霜降时节有吃鸭子的习俗,广西一带则有霜降吃牛肉的说法,也取温补之意。

明清时,苏浙一带有霜降日祭祀旗纛(音为“道”)神、阅兵听火炮火枪声的习俗。纛是古代军队里的大旗,旗纛神,又称为军牙六纛神,古代行军打仗以旗鼓为号,军队出征、班师、凯旋等活动中多祭旗纛神。此俗今已不存,但从《清嘉录》等志书记载中可知,晚清时苏州一带祭纛行兵的场面十分宏大。行兵队伍中除了黑布缠头、马褂披身、青布绑腿的军士,还有骠骑数十骑,军士在马上舞枪弄棍,表演各种惊险动作。这一日,城中百姓都早早起来,观看难得一见的阅兵盛典,希望借此祛除不祥、获得好运。

杜牧《山行》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枫树、黄栌、柿树等树叶受冷经霜而由绿变红,山林中迎来更佳红叶观赏期。人应节气,登高赏叶,收果实,养身心,为寒冬的到来储备生命能量。

霜降:秋止,冬将至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

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科学巧妙地结合,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和谐共处,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美学,也是最朴素的中国式浪漫。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至,秋天即将宣告结束。草木枯黄,飘零而下。这是一年中北方降温最快的时候,仿佛一夜之间,天气开启了“速冻”模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此时气温逐步降至0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

霜降是秋向冬过渡的开始,大自然再一次有了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叶又红,层林尽染,如火似锦,经历过风霜的林木,深沉且含蓄。

霜降有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称为“祭秋金”,这是告别秋天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蜇虫咸俯”。“咸”是皆,“俯”是低头,虫鸟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二十四节气即是古人问天的智慧,所以,在博物馆里也有很多和节气相关的“宝贝”。

在兰州市博物馆馆藏的清代甘肃画家唐琏指画《菊石图》,描绘的就是此时景象。此画作于1825年,纸本设色,纵175厘米,横95.5厘米,其描绘了深秋景致。画中两棵叶已落尽的大树,一巨石兀立于大树之间,石后斜出几株盛开的菊花。落款为“道光乙酉秋七月栖云山人唐琏指画”,下钤白文“介”“亭”小印。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即以画家的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此画构图虽简,但观其画能感到一丝凉意。

天上繁霜降,人间秋色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来源: 兰州日报

标签: 霜降 节气 习俗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