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药更佳时间安排(晚上几点前吃药不伤肝)-百科-

晚上吃药更佳时间安排(晚上几点前吃药不伤肝)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晚上吃药更佳时间安排,晚上几点前吃药不伤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一天中更佳吃药时间
  2. 吃药更佳时间是早上好还是晚上好
  3. 服药究竟什么时间更好吃药时间应该怎么理解

一、一天中更佳吃药时间

“这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是人们经常要问的问题,但科学用药对时间的要求绝不仅于此。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有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而英国《每日邮报》5月13日更刊出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等几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最新研究,对于某些疾病,比如关节炎、癌症和哮喘来说,要想药物起作用,服药时间很关键。哪怕是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到底什么才是药物的更佳服用时间呢?凌晨4—5点:糖尿病药、强心药凌晨4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即使给予低剂量,也可达到满意效果;而心衰病人对洋地黄等强心药物,在凌晨4点最为敏感,这时药效比其他时间能高10—20倍。不过,若需此时服药应适当减少剂量,以防中毒。早晨7点:利尿药利尿剂在体内发挥药效,与肾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等因素密切相关,故择时服药尤为重要。如双氢克尿噻,早晨7点服药较其他时间服用的副作用要小,而速尿于上午10点服用,利尿作用最强。上午9—11点:高血压药物经研究表明,血压在上午9—11点为高峰值,夜间入睡后则下降到一天中的更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若夜间继续用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血栓。中午12点:关节炎药骨关节炎患者通常晚上比白天更易感觉到疼痛。美国得克萨斯州科技大学的研究报告说,若能正确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应可以保证当人体感觉最疼痛时,药物在血液中浓度更高。由于这类药物通常要经过7—8个小时才能发挥更大效能,因此中午12点时服用效果更好。下午3—4点:平喘药人体的生物钟会在夜晚自动减少激素分泌,从而缩小气管的宽度,因此哮喘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加剧。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下午3—4点吸入类固醇,有助于次日凌晨3—4点预防哮喘发作。”下午4点:感冒药。下午4点是高烧及其他普通感冒症状的发作高峰,所以也是服用感冒药物的更佳时间。晚上8点:抗贫血药葡萄糖酸铁、 *** 亚铁等补血剂,晚上8点服用更佳,吸收率比早晨8点要高得多,且可延长疗效达3—4倍。晚上7—9点:降胆固醇药大部分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夜晚服用效果更好。英国桑德兰大学研究表明,当患者把服药时间从晚上改为早上后,胆固醇含量会明显上升。晚上10点:胃溃疡药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研究表明,胃酸水平在白天会变化,使溃疡症状在深夜和清早比较厉害,所以治疗溃疡的药物在晚间服用效果更好。午夜:抗癌药。免疫增强剂是癌症病人普遍使用的药物,但上午用时易出现发热、寒战和头痛等严重副作用;如改成晚上用药,则可避免,且疗效不减。另外,一旦您准备更改服药时间,一定要征求开具处方的医生的意见。

二、吃药更佳时间是早上好还是晚上好

1、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口感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 *** 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次,或者再加上一句——饭前服用。

2、不说别的,单是和对副作用的介绍比起来就简略多了。其实,药品的服用 *** 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以下就是上镜率更高的十大常见错误服药 ***

3、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你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错!

4、“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5、“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6、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 *** 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的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7、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

8、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9、青霉素V钾、阿司匹林、安定、复方新诺明、磺胺吡啶、环丙沙星、扑尔敏、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10、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 *** 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更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11、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12、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13、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 *** 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

14、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15、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16、正确的 *** 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因为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

17、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

18、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减弱疗效。但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

19、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20、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

21、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或合剂。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要么达不到药效,要么服用过量增大副作用。

22、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

23、●意外怀孕的原因也许不是漏服避孕药,而是在服用避孕药的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物或防止脑溢血的药物,导致避孕药失效。

24、●抑郁症的症状得不到控制也不一定是药物疗效不好或个体差异,而是在服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同时又服用了抗过敏药。

25、●导致治疗心脏病药物失效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

26、●在补充甲状腺素治疗甲低的同时如果又补镁,那甲状腺素就白费了。

27、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少有医师在给我们开处方的时候,或药师在卖给我们药的时候询问我们正在服用哪些药物。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正在或即将服用的几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28、是的,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

29、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 *** 、缓解咳嗽,所以,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30、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期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1、错误十: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32、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33、以下提供了一些常用药物服用期间的饮食禁忌

34、服用期间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品。

35、的柚皮素可以影响肝脏中某些酶的作用,而这种酶恰与降血压和抗心绞痛药物的代谢有关。以治疗心绞痛药物费乐的平为例,一杯西柚汁就能让体内的血药浓度上升134%,相当于服了2倍多的药,明显过量,大大增加副作用。而食盐则会引起血压升高,降低降压药的疗效,同时加重心绞痛的程度。

36、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代谢掉。而此类药物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头痛症状。同时,酒精还易让人昏昏欲睡,会与这类药物中大都含有的巴比妥成分的药效重叠。

晚上吃药最佳时间安排(晚上几点前吃药不伤肝)-第1张图片-

37、●抗抑郁药、痢特灵、抗结核药、抗肿瘤药

38、忌吃奶酪、香蕉、油梨、豆浆、啤酒等含酪胺较多的食物。

39、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的单氨氧化酶(MAO)。但这种MAO抑制剂容易与酪胺发生反应,产生去甲肾上腺素,聚集过多将使血压异常升高,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而且抗抑郁的目的也无法完成。痢特灵、有些抗结核药(如雷米封等)和抗肿瘤药(如甲基苄肼等)中也都含有MAO抑制剂,碰到含有酪胺的食品,都容易出现麻烦。

40、因为苦味健胃药和助消化药主要通过 *** 末梢神经,反射性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达到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糖或甜食会掩盖苦味、降低药效。

41、对于中药来说,糖或甜食还容易与药物中的很多成分发生反应,减少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效。

42、忌食含草酸丰富的菠菜、茶、杏仁等。因为草酸在小肠中会与钙结合,产生无法吸收的不可溶物质,在阻碍钙的吸收的同时还可能形成结石。

43、忌食过多动、植物油脂。因为油脂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影响三价铁离子转变为二价铁离子,不利于胃肠道对铁的吸收,削弱补铁补血效果。

44、因为这些食物会阻碍碘进入甲状腺。

三、服药究竟什么时间更好吃药时间应该怎么理解

对于经常服药,或者平时因为一些疾病而需要服药的人来说,一直都非常疑惑,因为有的药是需要是餐前服用,有的药则需要在饭后服用,还有的却是需要空腹服用,那么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餐前是提前多长时间,空腹是指什么时候吃?餐后吃是餐后多久吃好?

一、空腹: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

一般来说,在药品说明书上通常写空腹服药,就是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药。

一般滋补作用的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

如用于驱虫药物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还有一些盐类泻药,如 *** 镁、 *** 钠等药,都是作用于肠道的,有利于药物吸收。

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饭前服药一般是指在饭前15~60分钟服药。

一般收敛止泻类的药,如次碳酸铋等为了避免食物将药物影响,因此要在进食前服用。

还有一些对消化道 *** 不大的抗菌、消炎药也可以在饭前服用。

通常一些胃药需要在饭前服用,避免食物阻碍药物与胃壁的接触。

还有一些抗生素,像头孢氨苄等,容易受食物影响,因此应饭前服用。

饭后服药是在饭后15~30分钟后服药。

由于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内吸收,而药物混合食物达到小肠的时间,正好是药物开始显效的时间。

因此,对胃黏膜有 *** 性的药物、助消化的药物、需要缓慢发挥作用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

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等抗炎镇痛类、 *** 亚铁、部分抗生素类药等。

另外,止咳祛痰药等多数对消化道有 *** 作用,所以也应饭后服用。

餐中服药是指在进食过程中服药。

降糖类的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宜在餐中服。

阿卡波糖应随之一口餐吞服或嚼服,这样可以随食物进入小肠就同时起效,达到更佳降糖效果。

淀粉酶、胰酶、酵母宜在餐中服,可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避免被胃酸破坏。

还有些药为减少胃肠反应也可餐中服,如 *** 氨基葡萄糖进餐时服,可减少胃肠不适。

晨服通常是指早餐前或者早餐后服药。

抑郁症有暮鼓轻晨重的特点,故扛抑郁药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需在清晨时服用。

抗高血压药如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等,由于白天血压高于夜间,故一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多在早上服用。

抗心绞痛药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所以更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

如催眠药、缓泻药、驱虫药、抗过敏药等,一般在夜晚临睡前半小时服用。

氟桂利嗪(西比灵)在睡前服用有利于睡眠及扩张脑部血管。

支气管哮喘发作多见于夜间,所以一些平喘药如麻黄碱、氨茶碱,也可睡前服用。

空腹:一般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饭前:饭前15~60分钟服用;饭后:饭后15~30分钟服用;餐中:进餐少许后服药,药服完后可继续用餐;晨服:早上服(早餐前或早餐后);睡前:睡前15~30分钟服用。

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新的有害于健康的物质。美国Epocrates网临床信息中心主任安妮·迈尼盖蒂博士介绍,“升高血压和眩晕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副作用。”如果一种药物会让你头晕,那同服两种药物的结果很可能是晕倒,其后果往往是骨折或脑震荡。

“还有一种药物须特别注意,就是抗凝药华法林。”内格雷特博士介绍,该药被称为“药物相互作用之王”。它的有效剂量范围比较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也容易受到其他心脏病药物的影响。

对策:每次买药时,更好保留药品说明书或请药师帮你打印一份常见副作用的说明。如果同一时期使用的几种药物有相似的副作用,更好不要同时服药。另外,如果出现类似的副作用,及时请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有的医生字迹潦草,如果你拿着这样的处方去买药,药师很可能“判断错误”。这是因为,很多药名确实太相似了。药店往往按药名排序摆放药品,这也给拿错药埋下隐患。因此,患者买药时一定要核对一下该药是否治自己的病。

一项统计显示,将近1/4错误用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治疗抑郁症的帕罗西汀与抗血栓药氯吡格雷、抗癌药紫杉醇,在英文发音上非常相似。药品的中文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不容忽视——药品包装相似。医生提醒,儿童常用药艾畅和美林的新包装看上去像“孪生兄弟”,但二者药效不同,前者主要治感冒鼻塞、流涕、咳嗽,而后者是退烧药。

对策:首先,当你拿到一张新处方时,更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内容。其次,实际用药时,还要仔细核对药名。就拿艾畅和美林来说,如果宝宝半夜发烧需要用药,弄错了很可能耽误病情。

拥有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由不同药厂生产时,又会有一个独特的“商品名”。很多时候,人们熟知其商品名,却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例如,人们都知道“速尿”这种利尿药,而对其通用名“ *** ”却知之甚少。

对策:如果医生选的药品有商品名,更好请他在处方上标明。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留意一下,其实,很多药物还有别名。拿退烧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来说,“扑热息痛”、“退热净”也是指它,其商品名还有“必理通”、“泰诺林”等。

药品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它们往往还用缩写或符号标注。对不熟悉医学常识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挑战。看错一个小数点,比如把1.0毫克看成10毫克,就会导致十倍剂量的严重错误。使用胰岛素等注射用药时尤其要弄清楚标准计量单位。

对策:仔细看看你的处方,如果不明白计量单位的意义,请咨询药师后进行标注说明,以便强化记忆。

不喜欢酒精的药物不在少数。安眠药时饮酒可能使人昏迷不醒;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饮酒,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酒精不仅会增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出现严重的肝肾损害;酒精可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导致低血压;糖尿病人用药期间空腹饮酒,容易引发低血糖。

对策:除非医生明确告诉你,服某种药物期间不用忌酒,否则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即便是吃感冒药,由于可能含有解热镇痛药,酒精也可能增加它们对肝脏的伤害。

不用看医生就能买到非处方药,保健品在超市和商场里就能购买,这让人们觉得它们“很安全”。但要注意,如果你正在服用处方药,必须小心谨慎。例如,次水杨酸铋片能迅速缓解上腹饱胀、烧心、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它可能与某些抗凝药、降糖药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美国有一种用圣约翰草提取物制成的保健品,不少人用它缓解轻度抑郁症。事实上,它会影响其他抗抑郁药,有时还会干扰华法林以及某些心脏病用药,如地高辛的作用。

对策:没错,当医生开处方时,你一定要把最近一两周吃过或正在服用的非处方药以及保健品告诉他,以避免这类风险。

食物也会影响药物作用。例如,柚子富含维生素C和钾,不过在服药期间,更好不要吃它。因为在人体的小肠内有一种酶,它能催化多种药物代谢,而柚子里的某些成分会干扰这种酶的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

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时,饮用大量柚子汁会促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肝脏损伤和骨骼肌溶解的风险。

而在服用抗组胺药非索非那定时吃柚子或喝柚子汁,可能抑制药物吸收,使其部分“失效”。由于喝柚子汁3~4小时内都可能干扰药物吸收,因此服上述两类药物期间,更好不要喝柚子汁或吃柚子。

另外要注意,吃止痛药期间不宜大量喝咖啡,服铁剂时要少吃油、不宜喝豆浆等。

对策:处方上的药物对食物有没有挑剔?这也得问清医生。

肝肾功能受损时,机体清除药物代谢产物的能力就会减弱。而且,很多药物本身对肝肾的损伤就不小。因此,这类患者用药通常要适度减量或者采用对肝肾影响较小的剂型,如栓剂、皮肤贴剂等。

对策:如果药品说明书强调该药可能伤肝肾,一定要向医生咨询服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为了安全起见,医生开的药如果可能损害肝肾功能,或者患者本身患有肝肾疾病,更好先检测肝肾功能再决定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岁月不饶人,老人在用药上可不能勉强。痴呆、头晕、跌倒、血压升高等,都是老人用药后常见的副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初,马克·比尔斯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就已经制订标准筛选出“65岁以上老人使用不再安全”的药物列表,被誉为“比尔斯列表”。给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参考一下。

对策:只要开处方时,看一看“比尔斯列表”便一目了然。然而可悲的是,最新调查发现,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16%仍在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比尔斯列表”上的药物。

对于吃药,可能经常吃药的人都深有体会,因为经常会忘记吃药,有的时候说是要餐前吃,所以很多人都吃完药立马吃饭,或者有的时候说是要餐后吃,则吃完饭立即吃,其实这样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健康的,无论是餐前还是餐后,需要相隔15-30分钟。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吃药 晚上 安排 更佳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