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藻门藻类,约3,000种。红藻,绝大多数为多细胞体、极少数为单细胞体的藻类。藻体紫红、玫瑰红、暗红等色。红藻绝大部分生长于海洋中,分布广,种类多,据统计约有558属、3740余种,又分为两个亚纲:紫菜亚纲和真红藻亚纲。其中不少红藻有重要经济价值。如石花菜、麒麟菜、龙须菜等,除食用外,还是医学、纺织、食品等工业的原料。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沿海常见的红藻:
1、紫菜
紫菜是一类生长在潮间带的海藻,其分布范围涵盖了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紫菜是世界上产值更高的栽培海藻,在中国、日本和韩国被大规模栽培。干紫菜中粗蛋白含量达30%~50%,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钙、钾、镁等微量元素,还含藻类特有的藻胆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海洋食材。
2、石花菜
石花莱是红藻的一种,在中国各大海域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石花莱直立生长,有很多分枝,一般长20~30厘米。石花莱生长在浅水区的礁石上,颜色有紫红色、棕红色、淡黄色等,因为它们的形状好像珊瑚一样,所以也叫草珊瑚。石花菜还有很多别的名字,在渤海沿海地区,石花菜被叫作牛毛莱、冻菜,在福建地区则被简称为“石花”或者是“红丝”。当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要知道它所说的都是石花莱。中国沿海石花菜资源很丰富,北起辽东半岛,南到台湾沿海都有分布。不过大部分还是分布在山东半岛及台湾等地沿海。青岛人有用石花菜做凉粉的习俗!
3、麒麟菜
麒麟菜藻体圆柱形或扁平,紫红色,具刺状或圆锥形突起。有分枝。多轴型,营养繁殖。基部有盘状固着器。热带和亚热带海藻。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并向南北伸延。生长在珊瑚礁上。中国见于海南岛、西沙群岛及台湾等地沿海。近似种琼枝和珍珠麒麟菜已成为人工栽培的主要种类。富含胶质,可提取卡拉胶,供食用和作工业原料。
4、龙须菜
龙须菜又名海菜、江离、线菜,龙须菜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碳水化合物、钙、铁等,其中钙的含量为食品中魁首。龙须菜性味甘、寒,具有助消化、解积腻、清肠胃和止血降压的功效。龙须菜因不含脂肪,故有山珍“瘦物”之美称。高血压患者常食有助于降低血压。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市场上有个奇怪的现象:有些熟肉比生肉便宜,比如生牛肉是50元一斤的话,有不少熟牛肉就是50元以下的,这种情况在菜市场、超市都存在,而且不只是牛肉,其它肉类价格倒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不得不说,这种价格的确吸引了很多购买者,但是在购买的同时,大家也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熟肉价格会变得这么便宜呢?难道经过了烹饪过后,竟然比原材料还要便宜吗?很多人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与肉质有关。也就是说一些熟肉的原材料价格本来就比较便宜,质量上并不是太好,所以成品才会便宜,把它们做成了熟肉也是为了掩盖原料质量不好的真相。
确实,在市场调查中发现,人们能够买到的一些熟肉制品,原料价格便宜到不可想象。10几20块买到的生牛肉,样子没有45块钱的新鲜货好看,但是做成熟肉的效果一点不差,甚至出肉率还高些。
原料价格很便宜的肉,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注水肉的升级版——注胶肉,注水肉一直被人们痛恨,好好的肉被注入大量的水,不但不好吃,还含有病菌,所以大家都在 *** ,消费者也都提高了鉴别水平,注水的肉基本能轻易认出来。这样一来,注水肉不好卖了,于是又出现了新的造假形势,就是注胶肉。
2017年,媒体集中报道了生肉注水的升级版:注胶肉,它的操作过程也是骇人听闻:把卡拉胶加在水里,再配上一些色素,用高压的 *** 灌进活的牲畜体内,整个过程持续2个小时左右。这样操作出来的生肉不再渗水,肉色鲜亮好看,即便卖臭了,腐烂了,颜色也不变,依然是鲜红明亮有光泽。
注胶肉为什么是注水肉的升级版?
之所以说注胶肉是注水肉的升级版是因为注胶肉更难以辨别。首先打进牲畜体内的胶水比较有粘性,这样就避免了像注水肉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水分很大。胶水本身的凝固性紧紧地附着在肉的纤维上,即使用手摸,也能感受到和肉一样的弹性,非常逼真,这一点是注水肉比不了的。
另一方面,注水肉的水分会慢慢流失,不但影响肉质,缩水后的肉重量减轻,没有办法谋取更多的利益,但注胶水就不一样了,注入胶水后,它的重量上去了,水分还不会流失,表面上看不出来,甚至更好看。又因为胶水特性,打水量有了成倍的增加,原本打水20%,注入胶水后就是40%,那卖出的利润就更可观了。
卡拉胶是注胶肉的核心物质
不论生肉熟肉,注胶的核心物质就是它——卡拉胶。准确地说,卡拉胶不算是化学物质,它是从石花菜、麒麟菜和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提取的胶质。就像味精鸡精一样,从大米提取的物质,说是对人体无害,但至今仍争论不休。
有科研证据表明,食品级卡拉胶会引起肠胃炎症,甚至癌症,所以应该 *** 使用它,不能超过整个食材的5%,但在实际操作中卖家为了利益会将卡拉胶的注入量加大,有的甚至达到40%,也就是说,当人们吃一块牛排的时候,没准40%吃的都是卡拉胶。
注胶肉的危害远高于注水肉
注胶肉的危害其实在2015年就有提出,在《中国动物检疫》2015年的9月刊出《生猪宰杀前违规使用卡拉胶的检测研究进展》一文中,就有详实的依据。人们长期食用注胶肉,会严重妨碍人体对钙、铁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造成缺钙、贫血,还会影响智力,出现精神疾患。总之一句话:注胶肉不能吃,后果很严重。
对于这种注胶肉,管理部门也是非常重视的,并且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一经发现注胶肉,严惩不贷。同时有效控制源头,譬如当活猪被注胶后,是活不过6个小时的,所以就有一条政策被强制推出:生猪进厂后必须等待6小时候才能被宰杀。这一政策虽然能够对生肉市场产生约束,却依然没有办法让熟肉市场完全远离注胶肉。
我国的食品工业化大环境,成为卡拉胶广泛使用的天地。作为食品加工的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黏合剂,卡拉胶的应用非常广泛,平时我们吃的果冻、糕点、冰激凌、肉制品、乳制品,甚至早点摊的豆浆、稀饭都有卡拉胶。所以说,我们日常吃的喝的,已经离不开卡拉胶,不论你主动还是被动,卡拉胶是摆脱不了了,这也就造成了在熟肉市场上,对注胶肉的监管变得十分困难。
生活中,该如何远离注胶肉?
注胶肉虽然形态上更像正常的肉,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够看出区别的。首先在买肉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肉的颜色,正常的肉看上去都是红色的,但是注胶肉看上去可能会有浅黄色的液体。那么就需要警惕,这个肉当中可能含有食用胶或者卡拉胶,就算便宜也不要购买。
另外,买肉的时候还可以用手感受下肉质,正常的肉摸上去是比较软的,而且还很有弹性。不过注胶肉因为注入了食用胶,按上去会比较硬,并且用手指头按压之后,肉质回弹的速度比较慢,这个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不然既浪费钱财又对身体健康有害。
分辨注胶肉还可以通过肉的气味,因为动物的肉闻起来通常会有比较浓的血腥味,不过要是闻上去比较刺鼻,可能里面就添加了较多的食用胶,更好换一家购买。另外通过闻也可以闻出肉质有没有腐烂的现象,以免买到不新鲜的肉。
在日常购买中,我们还要养成这些好的习惯
首先就是认准品牌。大品牌,具有一定诚信,因为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已经帮大家检验很多次了,所以是比较安全的购买渠道。
其次,购买的时候建议购买整块的肉,整块的猪肉更能够看到肉质的真实状态,越接近猪肉原始状态越安全,而被分割成小块或者已经经过加工的猪肉,会更加难以判断些,尤其是加工过的肉类,经过的工序越多,改变的越多,可能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越大。
平时去餐馆吃饭也要注意,尽量不要去路边小摊吃饭,有些路边小摊为了牟利,常常会选择便宜的肉源进货,这些肉大多数没有检疫合格的证明,他们以成品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肉质的好坏与否常常难以判断,吃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从上文中我们能够发现,注胶肉一般存在于熟肉制品或者半成品,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肉丸、烤肠、酱牛肉、羊肉卷等食物,所以消费者要尽量避免购买这样的产品回家,购买的话,也要购买带有包装的产品,并且留心一下食品配料表,比如购买酱牛肉,那么配料表里除了牛肉以外,其它的配料越少越好。
丸子类的产品尽量不要购买散装的,这样的肉丸看不到配料表,很可能是三无产品,或者有较多的添加剂,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尽量选择绿色、无公害的肉,经过认证得更安全一些。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对注胶肉有了一定的了解,注胶肉其实就是注水肉的升级版本,给商贩创造的利益更多,但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买肉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辨别,不要被价格误导,买到不健康的肉。
医德为玉、医术为金,作为您身边的健康呵护者丁医生,感谢您能在忙碌的生活中阅读,希望能够传递健康的理念,使大家远离疾病、病痛,如果您有任何困惑,欢迎您留言沟通,我将积极的为您答疑解惑。
分享是无私的,感谢您的鼓励,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还请您点个赞,谢谢。
您的小小举动会让更多人了解健康知识,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注胶肉简介.
<2>生猪屠宰前违规使用卡拉胶的检测研究进展.
霞浦县,地处宁德,
建城1700余年,
是闽东最古老的县城,
也是闽东文化中心。
一提到霞浦印入脑中的便是
美丽的滩涂风光。
图片来自黄恒日
当然除了美景
最重要的就是美食啊!!
霞浦是“中国海带之乡”、
“中国紫菜之乡”,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图片来自TICxxxxxxx
海鲜是霞浦美食的代表。
这些鲜美的食材已经像
基因一样深藏在霞浦人的骨子里。
鱼类
红烧大黄鱼
椒盐龙头鱼
鳗鱼汤
清蒸鲈鱼
霞浦的鱼类年产量21万吨,有大黄鱼、鳗鱼、乌贼、目鱼、石斑鱼、鲈鱼、龙头鱼、弹涂鱼、美国红鱼等。前往霞浦旅行,可是每餐都少不了鱼哦~
藻类
冬瓜海带
凉拌麒麟菜
紫菜汤
凉拌龙须菜
说起霞浦的海鲜,怎能少得了紫菜和海带?霞浦所产紫菜和海带闻名中外,鲜海带呈橄榄褐色,富有光泽;紫菜植株健壮,藻体呈深紫色或棕褐色,干品色泽乌黑光亮,质嫩有弹性,口味清醇,具有浓浓的香味,甜味,煮汤更是鲜美~
虾蟹类
青椒对虾
清蒸梭子蟹
霞浦诱人的不仅是奇妙无比沿海滩涂,还有年产量达4259吨的虾蟹。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红虾、梭子蟹、青蟹、毛蟹..数百种虾蟹种类,任君选择~
贝类
鲍鱼
烤牡蛎
花蛤
蛏子
霞浦滩涂的贝类,不同深海、外海的味道,更加鲜嫩。鲍鱼、牡蛎、花蛤、腾壶、贻贝等都值得一试哦,如果你资金充裕,这里还拥有海参、龟足、剑蛏等其他海域缺少的海上珍品。
霞浦的海鲜
还有很多很多
除了海鲜以外
这些美食你也不能错过!!
糊汤
图片来自宁德探店大M
这是霞浦街头最常见的早餐形式了。直到今天,令不少出门在外的霞浦人怀念的,仍然是那一碗带着家乡味道的糊汤。来霞浦你绝对不能错过这道菜!
清汤面
图片来自Eighteen哥_
清汤面是霞浦人的早餐、宵夜必备的食物。洁白的面条、清澈的汤搭配一点小菜,吃起来清淡爽口,味道鲜美浓郁。
肉皮汤
图片来自我是西蒙周
在霞浦,肉皮汤的全名为“猪皮酸辣汤”,汤中的猪皮肥而不腻,口感清爽有嚼劲,味道带点酸辣,在霞浦人民心中,糊汤和肉皮汤的位置举足轻重,不然也不会凌晨两三点店里还熙熙攘攘。
米饺
图片来自酒巷深深浅浅
霞浦的米饺有着自己的特色,有三种口味,三种的 *** *** 也都不同。“形如半月色如银,皮薄绵酥菜作心。油炸清蒸皆味美,原生品质食中珍。”正是用来形容米饺的可口经典。一口下去分分钟满足你的味蕾~
地瓜杯
图片来自一品天涯
霞浦县地方传统美食之一,因主要的 *** 原料是番薯, *** 成状如杯子的食品,而得名“番薯杯”。番薯杯不仅口感好、味道美,而且形状小巧可爱,还上过央视美食推荐哦~
鱼饺
图片来自wu麒惠
鱼饺是霞浦传统小吃。味道鲜美香爽,具有霞浦地方风味。鱼饺在霞浦人的婚宴上或逢年过节的时候常吃。用鱼面薄皮包肉馅,形似水饺,煮熟即为鱼饺。
鼠曲糍
图片来自wu-大白
还记得前阵子风靡 *** 的网红青团吗?其实在霞浦“鼠粬糍”它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当霞浦人的喜爱。一般做法是油煎,同时一般会抹上辣椒酱做调味,然后再叠起来吃。边缘松脆,里嫩清香。
三沙肉粽
图片来自L-ZHAOYING
三沙肉粽在霞浦可以说是闻名遐迩。在三沙,人们一般只做肉棕,五花肉一直是主角。三沙的肉粽味道香甜,富有引人品尝的吸引力。新鲜的粽叶香和着糯米的浓香夹杂着肉香,油润不腻。
三沙鱼丸
图片来自旭原君
三沙的鱼丸很有名气,三沙鱼丸色泽洁白晶亮,选料精细,皮薄均匀。食之滑润清脆富有弹性。用三沙鱼丸所煮的汤汁鲜香,满满地都是大海的味道
冰糕
图片来自宇文君-
夏季冰糕很受霞浦人喜爱。将地瓜粉与水混合后加入薄荷冰和适量的糖,在锅中不断搅拌,直到呈现半透明糊状。开始冒气泡后便可以出锅撒些葡萄干,红枣,核桃碎等。放凉后放入冰箱,吃到嘴里冰冰凉凉。
鱼面
图片来自灿烂的阿毛阿毛
鱼面以黄鱼或马鲛鱼为主料。去鲜鱼的刺皮,剁其肉至泥酱状,而后加入淀粉、食盐揉搓成面。蒸笼猛火蒸熟,冷却后切成薄饼,于日光下晒干。晒好的鱼面可单炖,加肉同炖。炖熟为面条状。其味鲜美,虽为之鱼,然食却无鱼味。实乃霞浦一绝。
茶饼
图片来自msohmygod
茶饼又叫“鸳鸯饼”“喜饼”其被 *** 成圆形或鸳鸯的形状,用细细的红线绑在一起。茶饼的外皮接近曲奇的酥脆,馅料甜甜的冒着油光。在霞浦茶饼是本地人婚嫁的必需品。
麦芽糖
图片来自LXQ莜雅CYY
麦芽糖俗称米糖;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麦芽糖同时也是一种传统食品,用小麦及面粉等制成。这甜甜的麦芽糖是很多霞浦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这里有美丽的滩涂
这里有美味的食物
你还在等什么?
#一起来聊聊#
你还喜欢哪些霞浦美食吧
比生肉便宜的熟肉:真敢放心买吗?怎么能让注胶肉退出我们的餐桌上篇:注胶肉产生的市场基础
市场有个奇怪现象,熟牛肉卖的比生牛肉便宜,羊肉也是。尽管少数,但在各大网商平台,实体超市,生牛肉45元每斤,低于45元的熟牛肉俯拾皆是,有的甚至不到30元。
当然大多数熟牛肉在60-120元每斤之间,这个价格是靠谱的。正常的逻辑,1斤牛肉煮熟会有0.6斤,更高手的老师傅,会煮到0.8斤,顶天了。按照市场价格换算,1斤熟牛肉成本合到75元每斤,更低合到56元每斤。
为什么熟肉比生肉还便宜
我们见着比较多的是牛肉,还有羊肉,猪肉,兔肉,甚至猪蹄。好像肉类、部分鱼虾,也不同程度存在这种价格倒挂现象。其中牛羊猪肉占大头,比较普遍。这样说吧,凡是熟肉,都不同程度存在价格很便宜现象,跌出生肉价格底线。
这样的熟肉价格,吸引了一定的购买力,但是质疑声不断。质疑来自于市场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卖熟肉不会赔钱的简单道理,推断这样价格不正常,一定有问题;另一个是买了后的反馈,妈的不能吃!
两种质疑,囊括所有的熟肉消费者,包括准备买还没买的人,都在议论。推断的焦点也出奇的一致:肉有问题。原料便宜,成品才会便宜。原料,也就是生肉便宜的唯一理由,是坏肉,病死肉,僵尸肉。要不就是造假,狐狸鸭肉当羊肉。否则没法解释,45块的牛肉煮熟了才卖20、30块,还6两,成本合到75块了。卖一斤熟牛肉倒赔50块钱,傻瓜也不干。
供货渠道:有些生肉便宜到不敢想象。
有业内人士透露过线索,市场可以买到很便宜的生肉,也是便宜到不可想象。10几20块买到的生牛肉,没有45块鲜货好看,但是做熟肉的效果一点不差,甚至出肉率还高些。意思就是,便宜买来的生牛肉,做熟肉比鲜货的效益要好。
——主流供货渠道有两个:一个是进口,另一个还是进口。
正像俗话说的那样,鱼有鱼路,虾有虾道。国家进口商品,尤其是食材类商品,把控之严格是出了名的,一言不合就退货,不让你靠岸。但是,熟肉行业就能找到便宜货源,还是一手货。肉类食材多便宜?牛肉几块10几块大把的。其他就不说了,用他们的话,叫做不算钱。另一个渠道就好解释了,偷漏关税的办法。
——支流供货渠道也有两个:一个是病死肉,另一个还是病死肉。
我们当下牛羊猪鸡鸭鹅鱼的养殖规模大到不可想象,仅仅生猪一年就宰杀6.94亿头。这么多的猪什么概念?头尾相连绕地球10几圈。这么大的养殖量,非正常死亡就按1%计算,也是个天文数字,起码能满足熟肉行业的灰色需要。这类生肉,主渠道有灰色供应链消化,次渠道由养殖户自行消化处理。
生产渠道:能够供应更低价生肉。
——打水肉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宰杀牛羊猪打水,不是我们的发明,自古就有,一门古老的法术。只不过如今被无限放大,把古代屠户谋生秘技,演变成了生肉生产的灰色执行标准。尽管国家有严格管理要求,但是缺乏有效 *** ,管理流于形式。很简单的事:如果管理源头,屠宰企业用集体的智慧和资源,堵住几个 *** 管理员不费吹灰之力;如果管理消费终端,卖肉的屠户却不那么好惹。因此,生肉打水的监督管理还是算了,当不得真。
——屠户们钻了行业管理的空子。
再说了,国家标准不完备,存在空档,真要较真的监督管理,就要自己打脸。譬如国家标准牛肉的含水率是76.5%,实际宰杀后的牛肉含水率是66.5%,这个10%的空档,对于生产者来说,不钻白不钻,要知道10%意味着什么?可以多出的肉,就是多卖的钱。一头1000斤的牛,杀肉500斤,可以打水10%才达到国家牛肉含水率标准。10%的水打进去就变成50斤牛肉,45块每斤,多卖2250元人民币。所以,不打白不打,一打就过火,50斤、80斤、100斤,甚至更多的水就进去了。一般都会打到20%进去,一头牛多卖4500块钱,什么概念!
最新的2010生肉含水率国家标准,猪肉、牛肉、鸡肉小于76.5%,羊肉小于77.5%,鸭肉小于80%,都有打水空间。所以,打水成了生肉生产的实际执行标准。
——打水肉升级版:打胶水肉。
打水肉一直被人们痛恨,好好的肉被糟蹋的含菌有毒不好吃。所以都在 *** ,消费者也都提高了鉴别水平,打水的肉基本能轻易认出来。这样一来,买卖少了摩擦,但是影响了生意,打水肉不好卖了。于是反馈到生产环节,屠户们拿出攻关航天飞机的劲头,终于发明出升级技术。
2017年媒体集中报道了生肉打水的升级版:打胶水,不再打纯水,水里面加卡拉胶和色素,活着高压灌进去。然后生肉出来不再渗水,肉色鲜亮更好看,即便卖臭了,腐烂了,颜色也不变,鲜红明亮有光泽。
——升级版的技术优越性很突出。
因为胶水有粘性,不至于打水那样渗水,看着有水欲滴。而且胶有凝固,不仅附着力强,与肉纤维合成一体,弹性手感也跟肉组织一样。就是说,打胶水的生肉,重量上去了,水分还不会流失,表面上却看不出作弊,甚至更好看。又因为胶水特性,打水量有了成倍的增加,原本打水20%,注胶就是40%,有媒体现场报道,一头羊都能打进去40斤胶水。
注胶肉遭到国家严令禁止。
注胶肉刚一问世,就遭遇消费者的强烈 *** ,说是注水肉只是谋财,注胶肉就是害命!买的注胶肉不好煮熟,味道极差,妈的1斤肉有4两胶,还让格老子好好吃肉不?
市场的强烈反响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做出一系列反应。一经发现注胶肉,严惩不贷。同时有效控制源头,譬如活猪注胶后最多活不过6小时,就强制推行了一条规定:生猪进厂必须等待6小时候再上断头台。于是,源头得到有效控制。
注胶肉的危害,其实在2015年就有提出。《中国动物检疫》2015年的9月刊出《生猪宰杀前违规使用卡拉胶的检测研究进展》一文,就有翔实的依据。人们长期食用注胶肉,会严重妨碍人体对钙、铁等必须元素的吸收,造成贫血缺钙,还会影响智力,出现精神疾患。总之一句话:注胶肉不能吃,后果很严重。
中篇:注胶肉的转移,熟肉注胶打擦边球
生肉注胶行为就猖狂三几年的时间,在国家严厉打击下销声匿迹,没谁敢越雷池了。但是,注胶技术却华丽丽的进入熟肉行业,且一发而不可收。
卡拉胶是什么玩意儿
——卡拉胶是注胶肉的核心物质。
不论生肉熟肉,注胶的核心物质就是它——卡拉胶。准确的说,卡拉胶不算是化学物质,它是从石花菜、麒麟菜和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提取的胶质。就像味精鸡精一样,从大米提取的物质,说是对人体无害,但是至今争论不休。卡拉胶更是啦,安全性没有定论,质疑不绝。
有科研证据支持的,食品级卡拉胶会引起肠胃炎症,甚至癌症。所以科学家提出应该 *** 使用,不能超过5%,但在实际操作中,没人这么做,都是更大量的用,有的都达到40%,就是说,你吃一块牛排,没准40%是卡拉胶。
——卡拉胶不是自身增重,靠吸水增重。
卡拉胶注射肉里之前,先要融入水,1:20的被水融化稀释。20倍的吸水率,才是被商户看重的奥秘。而且融化后的卡拉胶透明,再加入血样色素,揉到肉里根本看不出来。
——好像美国在使坏。
美国自称是高度文明的国家,在对待卡拉胶上好像不是,倒像是愚昧国家。这么个有着科学证据支持的物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却把它列为GRAS,准予用到食品添加。美国的农业部也准予用于肉类加工,只有美国国家有机安全委员会反对。在美国的示范带动下,欧盟也装懵逼,开了卡拉胶的绿灯,只是提出了用量限制,同时不让用于婴幼儿奶粉。
——卡拉胶在我国被广泛使用。
我国的食品工业化大环境,成为卡拉胶广泛使用的天地。作为食品加工的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黏合剂,在果冻、糕点、冰激凌、肉制品、乳制品,甚至早点摊的豆浆稀饭,都有卡拉胶。所以说,我们日常吃的喝的,已经离不开卡拉胶,不论你主动还是被动,卡拉胶如蛆附骨,摆脱不了。
熟肉工厂化生产,成为注胶肉生存的契机。
不论卤肉酱肉,也不论牛肉羊肉猪肉,还是鸭肉肌肉,包括下水,只要是肉类,都有熟制品类。熟制分两种:家庭做法和工厂做法。
——两种做法的区别。
家庭做法不用多说,譬如卤肉,卤汤烧开,把肉整理干净,切成大小合适的肉块,放进去煮半个小时,然后卤汤放凉,吃的时候捞出来沥沥汤水,切了当菜吃。
工厂加工熟肉就不能这样做法。因为批量 *** ,肉是整块,锅是无穷大,一次性处理多少头牛。如果家庭做法,就会出现不入味,起码入味不全面,不均衡。况且工厂加工还要保障质量,这个质量主要是重量。就是说,你家庭1斤牛肉煮熟6两正常,是为了更好的味道。我这可不行,那样做出来成本就合到7、80块,还怎么卖啊?卖到100多你要吗?
于是,为了大块肉的均衡入味,工厂加工熟肉就有了生肉入味法。直观的介绍,就是把盐水和调料,采用注射的 *** ,注入肉块里。然后再揉散揉开,让盐和料味和肉完全融合,煮熟之后味道有了,口感有了,分量也保住了。其实他们也不是煮,是泡,把生肉放进高温的卤水里泡熟。不能像煮卤那样入味,所以在生肉的阶段就要把味料注射进去。
——全部的奥秘都在“注入”。非法的生肉“注胶”转移入驻熟肉领域。
按说,工厂化 *** 熟肉,这样做很正常,无可挑剔,也找不到更好的其他办法。但是,架不住商人们的聪明伶俐。既然这样让肉事先入味,那么,让肉事先增重岂不是顺带的事?果然顺带, *** 过于简单,不需细说,就一句话:想要多重的熟肉就加进多少卡拉胶。反正食品加入卡拉胶不违法,加多加少都是加,熟肉还不像生肉,不好检查出来。于是,被遏制的生肉注胶,终于在熟肉行业找到归属。
——异常兴旺的揉肉机设备信息在告诉我们什么。
如果是业内人士,也会觉得惊奇:各种规格型号的揉肉机械,商品信息很火爆,打开网站,到处都是。按说这种专用性很强的机械只能大中型熟肉加工企业购买使用,而且是耐用品,一次投入,极少更换。所以,此类机械设备的生产是在计划引导下进行。也就是说,产品生产的针对性很强,先有购买合同,再有生产。没说使劲做出来一堆,等着用户来买的。
但是,我们的揉肉机的生产明显不对头,就是放开生产一堆,坐等用户来买,没人买了就铺天盖地广告。这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市场需要量大,要买这样设备的用户很多。
但是使用生产企业,大中型企业就那么多,这样的设备应该早就满足生产需要了。那么,还大量制造这样的设备干什么?很简单,用户多。不再是大中型企业,小作坊,个体户都有需求。在他们眼里,揉肉机就是钞票印刷机,本来只成半斤熟肉,让它揉出来就是2斤熟肉。
——只有揉肉机能揉进去卡拉胶。
当下进入熟肉行业基本没什么门槛,手续简单,投资很小,回报很高。但是有技术门槛,要会做、会保存、会卖。其他好说,会做有技术含量。这就是把肉做熟只增重不减重,1斤牛肉不能家里那样只做成0.6斤,要做成1斤,或者2斤,最多能做到2.3斤。实际操作上,别说1斤做成1斤了,做成0.8斤就难上难,得多少年的经验才能够。做出2斤,必须要非常手段。这个手段如今就简单了,一台揉肉机。不管你的加工能力多大,只要需要,就有适合你的揉肉机,还附送教程,包教包会。
大量的生产,意味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今的揉肉机,不再是仅能揉大块肉,鸡爪鸭掌猪蹄都能揉,能把卡拉胶揉进去,看起来更嫩更光鲜。
——注射用胶也不仅仅卡拉胶了。
科技的进步也反映在注射用胶上。最早是工业级卡拉胶,就像早期酒精酒用工业酒精。后来食品级卡拉胶。然后不断出现新的胶,效果更好,价格更低。有种叫做魔芋胶的,看样子要成为卡拉胶的升级产品,注射更方便,填充效果更好,成本更低,而且所有肉制品都能注射,譬如烤肉、鸭胸、火腿、培根、猪蹄。
下篇:肉类掺假何时休
肉类掺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与市场管理力度有直接关系。很简单的道理,打水、打胶、注射、揉制,就存在那么几个环节,就那么几个指标,怎么可能管不住?况且动静都那么大。譬如活猪打水,一个诺大的养猪场,长时间灌水,把一群猪整得嗷嗷乱叫,几里外都能听见。再说注射,那么多的肉要注射,要揉制,绝对不是老板一个人偷偷摸摸能干得了的。再说注射胶要买进,材料产品出入库有清单,销售有账。等等,任意环节都能发现问题。监管部门也有那么高级的检测仪器,最简单的生肉含水率、含胶率应该挨上就能显示,查出问题很简单。
所以,要想不让老百姓再吃打水肉,打胶肉,真正吃到放心肉,办法只有一个:真正的把市场管起来。这里给个笨办法,叫做“抓两头”,一抓源头,一抓终端。源头有两个:屠宰阶段注水注胶;熟制前注胶。终端只有一个,市场卖的生肉熟肉,手机大的仪器,挨住肉就显示,方便的不能再方便。如此一来,超标就属违法,给予相应的制裁,市场很快就会规矩,没人再敢乱来。
水结冰是因为温度下降到冰点0摄氏度以下,水凝固而结成冰。但是,我们平时吃的果冻在常温下为什么也能结冻呢?
其实果汁结冻不光与温度有关,更多的是与果汁中发生的一些变化有关。在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里有一种胶质,叫做植物胶。植物胶的功能就是连接各个细胞,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组织。把瓜果、蔬菜放入锅中去煮,植物组织的细胞膜破裂了,植物胶就会溶解在水中。有些水果的含胶量较大,就可以用来做成果冻。
最容易被用来做果冻的水果要数山楂了,山楂汤不仅在冬天会结冰,在夏天也能结冻,变成山楂糕。我们平时所吃的果冻也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从动物或植物身上提取出胶质,用水溶解后,加入各种水果的香精、糖分和食用色素,放到不同形状的容器中,不久就会结成形态各异、色彩纷呈、味道香甜的果冻了。
还有卡拉胶也常被用来做果冻,卡拉胶又称为麒麟菜胶、石花菜胶、鹿角菜胶、角叉菜胶。卡拉胶是从麒麟菜、石花菜、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亲水食用胶,在果冻、布丁中作为主要的凝胶剂,和刺槐豆胶或魔芋胶、氯化钾等添加剂复配,可以形成富有弹性、爽口的风味释放优良的凝胶,通过添加果汁、果肉、食用香精或乳制品等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果冻或布丁。用卡拉胶 *** 的果冻在常温非常稳定,又有良好的持水性,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保存期内保持一致。
现在超市里有卖各种味道的白凉粉,我们也可以自己在家里做果冻。先准备250g的牛奶,30g的白凉粉和一些白糖。白糖的具体量就根据您的口味了,把这些材料放在一个小奶锅里面,然后开小火不停的搅拌,防止粘锅,煮到细腻无颗粒的状态后关火,然后盛出来倒在容器里让它自然冷却变凝固。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凝固好了,在上面撒些自己喜欢的水果就可以吃啦,也可以冷藏一会后再吃,口感会更好哦。
钟薛高营养成分高,符合国家标准可放心食用最近大众对雪糕的议论实在是太高了,一方面是对钟薛高一边倒的负面评价,另一方面老罗发声力撑钟薛高并明确表明,“如果检测机构的最终结论说它质量有问题,我为卖过和为它站过台对公众道歉。”那么大家一定很好奇钟薛高的品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卡拉胶使用用途广泛
很多网友觉得钟薛高雪糕里面的添加剂太多了,其中的卡拉胶也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针对这一说法,上海食品添加剂协会专家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保国教授解释:“食品配料表中的卡拉胶,是从麒麟菜、石花菜、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亲水性胶体,是一种天然的膳食纤维,其广泛用于制造果冻、冰激凌、糕点、软糖、罐头、肉制品、八宝粥、银耳燕窝、羹类食品、凉拌食品等等。”所以我们日常吃的果冻和食物都有卡拉胶成分,并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雪糕不化的原因
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配方中主要成分为牛奶(35.8%)、稀奶油(19.2%)、椰浆(11.2%)、加糖炼乳(7.4%)、全脂乳粉(6.0%)等。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为6.3克/100克,固形物含量约40%,高于国家标准GB/T 31119-2014《冷冻饮品 雪糕》中对清型雪糕蛋白质含量≥0.8克/100克,及固形物含量≥20%的要求。也就是说钟薛高雪糕之所以烤不化主要是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等)含量比较高,水分含量低,固形物含量多的产品粘度较大,融化后仍会保持一定的形状,看上去也像没有“融化”,而固形物里的乳脂迅速碳化变黑这是正常现象。所以含有牛奶成分的雪糕就会比单一的盐水冰棍要“耐热”一些。
均符合国家食品要求
国家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量均有明确规定,在近期,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夏季热销食品专项监督抽检,结果显示,钟薛高等200多个品牌抽检合格,其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综上所述,钟薛高雪糕富含丰富营养,而且其添加剂也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在这个清凉的夏季,千万不要错过这样的一款好产品,选择钟薛高,让您清凉一夏。
一斤生肉变一斤或者三斤熟肉,怎么做到的?讲讲背后的科学自小就喜欢吃肉,无肉不欢。总有个梦想吃牛肉吃到撑,没成想结婚后岳父帮我把这个梦想实现了。岳父买了足足十斤牛肉,拿给我说自己酱了吃。切大块,放盐,大料,老抽,味达美,葱姜腌制1个小时,放入冷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炖,3个小时,之后关火,牛肉在汤中泡过夜。第二天将牛肉从汤中捞出,切片摆盘。一盘香喷喷的酱牛肉就摆在面前了。后面的操作就不用细说了吧。
酱牛肉
我从小就跟着爸妈杀猪,杀猪时有个杀猪架,猪侧躺在上面,用麻绳捆好。老爸在前面左手拿钩子钩住猪嘴,右手拿大约30cm左右捅刀。我就负责在猪 *** 后面使劲压住猪尾巴。噗嗤一下,捅刀从脖颈刺入,直奔心脏,鲜血便喷了出来,一个鲜活的生命结束也就是3分钟。少年不知猪痛,只知肉香。煮猪肉一般常识1斤生猪肉出0.6斤熟肉,基本按照这个比例。肉煮的生一点,可以适当提高下熟肉重量。在集市上卖羊头羊下货的,基本上煮的都不熟。回家需要再进行熬制。
杀猪
最近这几年,各种配方出来,说一斤生猪肉出一斤熟猪肉甚至3斤熟猪肉,是事实吗?怎么实现的呢?首先挑明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自己只讲道理,大家了解其中道理,减少被骗。
熟猪肉要增重,关键在锁水,锁住水分,减少猪肉煮制过程中的损失。要锁水就要找吸水的物质。透明质酸怎么样?很好,但太贵了。一公斤透明质酸,不知道要买几吨的猪肉,这个是行不通的。继续找更加便宜的吸水物质。这时候就会找到一些胶类,比方说卡拉胶或者可得兰胶,以卡拉胶为例。
石花菜
卡拉胶(Carrageenan)是一种亲水性胶体,又称为麒麟菜胶、石花菜胶、鹿角菜胶、角叉菜胶,因为卡拉胶是从麒麟菜、石花菜、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亲水性胶体,广泛用于制造果冻、冰淇淋、糕点、软糖、罐头、肉制品、八宝粥、银耳燕窝、羹类食品、凉拌食品等等。它本身没啥害处。卡拉胶咋和肉结合在一起呢?
最近很热的燕窝
卡拉胶在肉外面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注射到肉的里面。怎么注射?注射器。一针管,一针管的注射到猪肉里面去。然后让猪肉慢慢吸收这些胶。所以需要静止一段时间。
煮肉了
之后便是煮制了,这个里面有个窍门。如果冷水煮,很多胶可能就会流出来。所以要热水下锅,猪肉表面在高温下变性,锁住猪肉内部的胶体。后面改怎么煮就怎么煮了。一盆盆的打胶熟猪肉便煮好了。剩下的就是出售了。
卡拉胶是亲水性的,因此不能与脂肪融合在一起。也不是所有的肉都能打胶。很多干制肉品里也有很多胶类。胶比肉便宜,所以胶越多,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肉干
奶奶从小教育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打胶的卖家守住童叟无欺的信誉,诚信经营才是本。希望买家擦亮一双眼睛,识货更要识人心。
我是墓人,微生物学博士。一个从坟墓里爬出来的人,有问题找墓人,不要怕我不懂,我就怕你不问。
雪糕用火都烧不化?上海市监局已关注,钟薛高回应→近日
钟薛高雪糕频上热搜
先是有网友发文称
钟薛高旗下一款海盐口味的雪糕
在31℃的室温下放置近1小时后
仍然没有完全融化
昨天
又有一段网友用打火机点燃钟薛高雪糕
疑似不化的视频
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传处工作人员回应称
已关注到钟薛高雪糕烧不化和
在31℃下融化时间过长这两条舆情
并告知相关业务处室
▽
今天
@钟薛高发布声明
▽
该公司所有雪糕产品均按照国家标准GB/T 31119-2014《冷冻饮品雪糕》合法合规生产,并于检测合格后出厂。
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配方中主要成分为牛奶(35.8%)、稀奶油(19.2%)、椰浆(11.2%)、加糖炼乳(7.4%)、全脂乳粉(6.0%)等。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为6.3克/100克,固形物含量约40%,高于国家标准GB/T 31119-2014《冷冻饮品雪糕》中对清型雪糕蛋白质含量≥0.8克/100克,及固形物含量≥20%的要求。
关于消费者关心的卡拉胶,其来源于红藻类植物,广泛使用于冰淇淋、雪糕和饮品中,适量的卡拉胶有助于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平均每支78克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中卡拉胶添加量约为0.032克,符合国家标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卡拉胶可在冷冻饮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的规定。
@钟薛高 还在声明中表示:
用烤雪糕、晒雪糕或者加热雪糕的方式
来评断雪糕品质的好坏并不科学
实测网红雪糕在太阳下暴晒多久会融化
为啥雪糕融化速度比以前慢很多?
是不是因为含胶量过高?
雪糕不容易化是材质更优质吗?
澎湃新闻购买了
市面上较常见的6款“网红雪糕”
在太阳下暴晒进行实测
▽
7月5日中午11点36分,上海室外温度为34℃,为保证条件一致,本次测评记者几乎同一时间打开相同时间内从冰柜内取出的6款雪糕,并静置1小时。
静置10分钟时,6款雪糕融化情况。
静置10分钟左右,测评发现,最快融化的是哆啦A梦藻蓝原味雪糕,其次是拧巴蕉,盲盒雪糕外部开始有些湿润,而小黄人雪糕、钟薛高和须尽欢依然保持原形。20分钟后,哆啦A梦和拧巴蕉已经融化得不成样了,盲盒雪糕开始逐渐融化,小黄人雪糕、钟薛高须尽欢和盲盒雪糕已经化得比较明显,小黄人雪糕跟原来的形状基本保持一致。钟薛高形状完整,但中间部分有些裂开。
静置1小时后,6款雪糕融化情况。
经过本次长达一小时的雪糕化冻测试发现,其余5款雪糕基本都化得差不多了,最坚挺的依旧是钟薛高。我们尝试搅动之后发现,钟薛高化冻后状态最为黏稠,小黄人雪糕次之,剩余4款融化后已完全呈液体状。
高温“不化”的雪糕,里面究竟有什么?
增稠剂是种什么东西?
那么,食品乳化增稠剂里,到底有什么成分?雪糕里的添加剂、增稠剂越多,越难融化?多吃,会对人体有害吗?为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门采访了上海食品添加剂协会专家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保国教授。
【增稠剂,通常有哪些?】
李保国教授表示,根据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雪糕和冷冻饮品里可以添加的常见增稠剂有:海藻酸丙二醇酯,决明胶、刺云实胶、淀粉磷酸酯钠、甲壳素、罗望子多糖胶和卡拉胶等。增稠剂能改善雪糕冰晶形成的状态,使其有更绵润、适宜的口感,以上这些增稠剂在雪糕等冷饮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除明胶、紫胶这些增稠剂来自动物,像卡拉胶等都来自植物、海藻、微生物发酵,都是天然物质,属于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李保国教授解释,食品配料表中的卡拉胶,是从麒麟菜、石花菜、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亲水性胶体,广泛用于制造果冻、冰激凌、糕点、软糖、罐头、肉制品、八宝粥、银耳燕窝、羹类食品、凉拌食品等等。
有些增稠剂是否黏稠,并非和温度相关,而是和金属离子有关。李保国教授举例说,比如海藻酸钠,也是一种增稠剂,如果在其中加入钙离子,就变成黏稠状了;而它和温度的关系并不大,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黏稠程度并没有发生大变化。
【增稠剂越多,越难融化?】
“不能笼统简单地说,雪糕里的添加剂越多越难融化。冷冻饮品融化程度除了和环境温度相关外,也和它们的产品原料成分有关。”李保国教授说。
市场上多数以水为主要原料的雪糕,比乳制品含量高的雪糕融化速度快很多,是因为固形物含量不高,这与有无增稠剂没有必然关系。雪糕或冰激凌本质上都是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糖分的混合物,其实在常温下半个小时一般雪糕已经融化了,但固形物含量多的产品黏度较大,融化后仍会保持一定的形状,看上去像没有“融化”。例如冰棍只有11%以上固形物,其余部分都是水,融化后会像冰块一样快速变成稀薄的液体。
同时,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以使雪糕中的水分和其他固形物形成黏稠状物质,水分不容易游离出来,在外界温度变化时可以相对更好地保持原来的形状,看起来像没有“融化”。但是单纯靠增稠剂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雪糕中的固形物含量较高才可以。例如35%固形物的稀奶油,和11%固形物的牛奶,同比例添加相同的增稠剂后冷冻,同样体积的稀奶油样品远比牛奶样品保型性强。
所以,并非增稠剂越多越难融化。
【多吃,对人体有害吗?】
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都有害或者无害,要看添加的量,要在国家标准或欧标允许范围内添加。
李保国教授介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每千克的冷冻饮品中增稠剂的更大使用量是2克。而且,不同的增稠剂成分,限定量也不同。比如说,海藻酸丙二醇酯为1.0克/千克, 罗望子多糖胶:2.0克/千克,决明胶:2.5克/千克,刺云实胶:5.0克/千克;而淀粉磷酸酯钠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食品是否值得吃,并不在于其中有没有增稠剂,而在于它的营养价值怎么样。至于化了之后是不是变成液体状态,也不是食品是否安全的评价指标。果冻在室温下不会变成液体,肉皮冻也不会在室温下变成液体,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安全。
综合:@钟薛高、中国新闻周刊、澎湃新闻、上观新闻
相关作者:李蕾
来源: 解放日报
“雪糕不化”争议中的卡拉胶安全吗?专家:不必“谈胶色变”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吴琪
近日,雪糕品牌“钟薛高”陷入争议漩涡,“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钟薛高雪糕烧不化”等话题频上热搜。
对此,7月6日,钟薛高在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其公司所有雪糕均按国家标准合规生产,并检测合格后出厂,产品中适量的卡拉胶有助于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符合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卡拉胶可在冷冻饮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的规定。
钟薛高在声明中提到,“用烤雪糕、晒雪糕或者加热雪糕的方式,来评断雪糕品质的好坏并不科学。”
有媒体评论指出,此次“雪糕不化”事件中,暴露出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不了解、不放心等问题。食品添加剂中,卡拉胶、瓜尔胶等这类增稠剂对人体究竟有无害处?雪糕融化速度快与慢与雪糕质量有没有关联?7月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此采访了多位食品与健康领域专家。
增稠剂在雪糕中很常见,加多了会变果冻
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钟薛高引起关注,与雪糕钟添加“复配乳化增稠剂”有关。
7月6日,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食品安全科普专家王思露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食品增稠剂本身是一类食品添加剂,其主要用途是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而且还有乳化、稳定等作用。
很多人一看到“胶”就联想到胶水或者化工原料,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博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这样的联想存在误区。目前国家批准使用的增稠剂中,带“胶”字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来自植物提取的最多,大多来自豆科植物的种子,且绝大多数(动物来源除外)属于“多糖”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因此,消费者不需要“谈胶色变”。钟凯指出,外国雪糕/冰淇淋的配方中多数也会添加增稠剂。
钟薛高在声明中所称卡拉胶,是一种来自于藻类(鹿角菜、麒麟菜等)的增稠剂,它是一种食品工业当中被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作用就是“增稠”。
王思露表示,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的规定,卡拉胶、瓜尔胶是一种可以在各类食品中“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物质”;该标准对于卡拉胶并没有制定 *** 值。
对于消费者担心的增稠剂食用是否安全这一问题,王思露说,“无论是增稠剂还是其他类型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是经过评估安全可靠的,消费者不必担心和忧虑。”
此外,王露思表示,从根本上来说,卡拉胶、瓜尔胶本身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进入身体后并不会被人体吸收,最终会被排出体外。
钟凯也表示,雪糕/冰淇淋的融化速度并不是一个判别产品好坏的标准,影响融化速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和配料成分有关,而增稠剂(胶)在延缓融化速度方面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钟凯介绍,增稠剂在雪糕/冰淇淋中的使用非常常见,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冰晶构造,形成预期的口感。同时增稠剂也可以增强产品质地的稳定性,以及延缓融化速度。
对于网友对于“长期大量”“过量服用”雪糕中的增稠剂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的担忧,钟凯表示,雪糕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增稠剂的剂量会有严格控制。“多加一点还不行,因为加多了就不是雪糕/冰淇淋,而是‘果冻’了。”
专家建议:选择营养层次更高的产品,但要 ***
消费者在选购雪糕/冰淇淋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王思露提出几点建议。其一,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相对而言,正规厂家生产的冰淇淋会更加靠谱,比如对于包装的密封和杀菌;品牌安全性相对较高,这样才会降低影响健康的安全风险。
其二,认准标签,选择“营养层次”更高的产品。购买冰淇淋,认真识别标签信息,选择保质期内的产品;另外,从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识别配料含量,尽量购买乳含量更高的产品(配料表中会有标识);如果配料表出现“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等字眼,不建议购买;另外,添加剂越少,证明其更加天然,可认真选择。
其三,王思露提醒,食用雪糕请“ *** ”。雪糕/冰淇淋食用过多,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导致身体出现腹泻、腹痛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另外也会损害牙齿健康,所以必须要“ *** ”。对于“独立包装”的冰淇淋,建议每天食用不超过1个,尽量选择小包装冰淇淋制品。对于特殊人群(三高人群、龋齿、痛风等人群)更要减量。
责任编辑:崔烜 图片编辑:施佳慧
网传拼接牛排是用胶水粘成的?还能吃吗?看红白相间的牛肉在铁板上来回煎烤,听油脂的声音滋滋作响,切一块放进嘴里细嫩的牛肉在舌尖上仿佛即刻就能融化。
但我要告诉你一个真相:
你吃的牛排可能是“胶水”粘成的拼接肉!
近日网上一则消息称在澳洲的肉类市场里面流入大量用“胶水”+牛肉碎粘成的“拼接牛排"!不单单是澳洲,据说“拼接牛排"早已是全球行业内的潜规则。
一位调料店老板说,做合成牛排用的一般是卡拉胶,卡拉胶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吃,但要适量。还有一种叫TG酶的添加剂,同样可以把碎肉粘在一起。用次品碎肉和“胶水”就能合成牛排,这到底是什么鬼?
卡拉胶
卡拉胶是从麒麟菜、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亲水性胶体,广泛用于制造果冻、冰淇淋、糕点、软糖、肉制品、罐头、八宝粥、银耳燕窝、羹类食品、凉拌食品等等。
黄原胶
黄原胶是集增稠、悬浮、乳化、稳定于一体的生物胶,在工业中多被用作稳定剂、稠化剂和加工铺助剂,用于 *** 罐装和瓶装食品、面包房食品、奶制品、冷冻食品、色拉调味品、饮料、酿造、糖果、糕点花色配品等。
谷氨酰胺转氨酶
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可以催化蛋白质分子间发生交联,进而改善食品的风味、口感、质地和外观等。用于水产加工品、火腿、香肠、面类、豆腐等等。
调查发现,加了“黄原胶"、“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食品添加剂的牛排以及牛肉制品在超市里比比皆是。超市里的成品腌制牛排,价格大约是35元一盒,每盒180克左右,价格大约是菜市场牛肉价格的三倍。
这种添加剂闻起来有点像过期奶粉的味道,往里面加水就变得黏糊糊,搅拌之后很粘稠,停止搅拌就会凝固。搅拌后把“胶水"均匀地抹在碎牛肉上。然后用保鲜膜裹起来塑形,用力压实、挤掉里面的空气。常温下静置6小时,让添加剂和牛肉充分反应后,再放到冰柜里冷冻。看看这冷冻后的“胶水牛排”,完全和真牛排一模一样。
怎么辨别真假牛排
看配料
业内人士透露,这种肉叫拼接牛肉,要区分牛肉是不是拼接的,就是要看配料,配料里面乱七八糟东西多就不靠谱,配料里面只有牛肉那就是原装的。网上100多块钱10片那种牛肉,基本都是拼接的。
看形状
牛排都是一样形状,圆圆的,这一定是合成吗?答案:不一定,因为牛排是根据牛肉部位切割,每种牛排的部位不同,当然切割出来的形状也会不同,菲力牛排是里脊切割,一般是圆形或者椭圆形。所以,单纯从形状不一定判断出来。
看颜色
正常牛排颜色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几种不同颜色的状况。如果一块牛排,有好几种颜色,那就可以考虑下是否是合成牛排。正常的牛肉看上去颜色深红,表面粗糙且均匀,水分适中不会有太多溢于肉质外端,边缘处筋比其他肉要多。而假牛肉的颜色是加工出来的,不自然,且水分较多,边缘筋少。
看纹理
这点是判断牛排是否合成的关键,正常非合成牛排的纹理是自然的,一条连着一条,不会出现杂乱无章。如果纹理杂乱无章,找不到头绪,那就是合成牛排。
看筋路
非合成牛排有自然的筋,正常牛排在零下十八摄氏度冷冻下,筋路部位出现裂开是正常现象,仔细观察裂开部位,就会发现,肉与筋的部位,一丝丝相连接,而不是直接全部断开。
闻味道
正常的牛肉用鼻子闻有一股“膻”味,会透出一种牛肉的鲜味。假牛肉的这种“膻”味不太自然,且会透出各种香精的味道。
“重组牛排”不等于劣质肉
“牛排按加工方式不同,可分为‘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原切牛排’指未经任何预处理、直接切割包装的整块牛外脊、牛里脊,属于生鲜肉。‘重组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这类调理肉制品一般会添加水、酱油、调味料等辅料或使用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六偏磷酸钠等食品添加剂。”
吃过“重组牛排”的人往往会发现比“原切牛排”软嫩很多。“这是因为‘重组牛排’会先将肉搅碎或是将碎肉直接加工,这样一来,原来比较长的牛肉纤维很多已断裂,吃起来口感就相对原切细嫩很多,但牛肉很可能失去本身的香味。”通常情况下,“原切牛排”内部细菌总数不高,不必加热到熟透,“五至八分熟”也可食用。“重组牛排”由于经预先腌制,或由碎肉及小块肉重组而成,内部易滋生细菌,可能导致产品细菌总数偏高,在食用前应烹饪至全熟。当然了,“胶水牛排”并不是用胶水拼接起来的,前文提到的卡拉胶、黄原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只要不过量,是可以正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责任编辑 赵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