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碗水煮出一锅嫩虾
“干煮”并不复杂,却在天津有种“炫技”般的江湖地位。讲究的就在于更大限度地保证了虾肉的味道,不会让虾味被水带走,而且虾皮好剥,虾肉也更筋道。家常做法一般都以清蒸为主,甚至最简单的就是水煮——水咕嘟了,虾红了就吃吧。
作为非遗传承人的滨海新区渔民刘翠波谙熟当地历史文化,他介绍,干煮之法在过去渔家为“烀”,捕捞出海的皮皮虾直接放进烧草木的灶台锅里,不加水,锅盖是木头的,用布蒙上锅盖,用虾体内的水汽挥发出来,把虾蒸熟。
到了4月底,气温升高,公虾个头大、肉多,母虾个头小却“多子”。现在,不少水产摊,用小簸箕把扭动的皮皮虾铲到兜儿里,在不少外地人看来,也是“抡铲卖、论锅吃”的豪气了。
皮皮虾的椒盐、辣炒等做法也广受欢迎,还有入馅儿包饺子、包子,天津传统捞面有海鲜卤,但皮皮虾卤单算一种。此外,还有醉虾的做法,先用辣椒、花椒、料酒和清水加盐熬好汤汁,然后把鲜活的皮皮虾放进去,使它喝饱浸身,几个小时或稍长时间后就可以食用了。在天津,一虾多吃,将味道的调制发散到各种方向的极致。
更好的蟹先送店家
这是一道西餐,也是“传统津菜”——天津是近代中国最早引进西餐的城市,虽以“舶来”为正宗,但在长期实践、经营中,地产用料反而是保持“鲜味”的更佳来源,传统的焗蟹斗就是选择应季的渤海湾梭子蟹或者肥壮的大河蟹,滋味醇厚、回味无穷。
津门好,时物细评论,
嫩拌香椿尝海蟹。
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唐文权说,惊蛰过后,雌蟹游到近海产卵,“顶盖肥”的蟹黄如同凝脂一般。近河傍海,渔民打捞上的鲜货之一时间就能运到城里。专门运送“冰鲜”的人被称为“跑海的”,讲究的是大木桶里一层冰,一层海蟹,甚至海蟹刚打捞上岸,就用海水煮好、撒盐卤一下,小贩提篮在城里走街串巷的叫卖。
天津广播电台文艺广播小四,也是“津味”的行家,他介绍道,过去更好的螃蟹先供给大饭庄,对于渔民来说“客源”固定、用量大,余下的才能流入城里的市场。
那些曾经享誉津门的老饭馆、大饭庄都有拿手的海蟹大菜,天一坊的“蟹黄丸子”、什锦斋的“炒全蟹”、先得月的“海蟹黄焖鸡蛋”,天津的八大碗就有“烩海蟹羹”“清蒸海蟹黄”等,更是佳肴美味了。
耐心等得好鱼鲜
白崩鱼丁是大饭店的传统高级酒菜,也是天津烹饪大师柴金梁1987年参加 “群星杯”津菜评比获奖菜肴。小四介绍,这道菜的“白”“丁”都相当有讲究——切长方丁以保持成菜之后鱼丁不散;因只取 “肉白”,往往一条5斤以上的大梭鱼才能出一份半,而且烹调和挂奶汁后,上桌时唯一的色泽就是鲜嫩如玉的白色,咸鲜的口感更是从入口就让人享受。
四月中旬开始,鱼市上的“更大”海鱼就是海梭鱼,而且取肉切丁时,梭鱼更好 “还有气儿”,极鲜才能保证鱼丁洁白剔透,所以200元一份的价格吃的是功夫和新鲜。现点未必有,预定还得看鱼市是否进货,而且这一条鱼能出三道菜,“净肉”白崩、鱼皮鱼排红烧、头尾汆汤,“酒菜饭菜汤菜”,一鱼三吃,一点儿都不浪费。
在葛沽,3两左右的梭鱼仅去鱼鳃、洗净后,“全须全尾”的水煮、晾凉即可食用,名为梭鱼酱,梭鱼酱上不了席,但一天三顿都能吃,就米饭、馒头,夹一筷子鱼肉,连带着鱼冻子,下饭亦下酒。
现在出海的小鳎目鱼肉厚新鲜,虽无法烹制大菜,但天津人却有着一路偏爱的做法和吃法:油炸之后裹在大饼里吃。一口下去,酥软的饼裹挟着外脆里嫩的鱼,口感层次分明又掺杂一起,馋人。当然,小四也提供了一种南方吃法:“清蒸”。鳎目鱼去皮之后,葱姜铺底,上锅蒸七八分钟,出锅后加蒸鱼豉油,您自己咂摸滋味去吧。
您有什么海鲜烹饪法
欢迎图文发来一块儿分享
虽然5月1日休渔期开始
但各种河鲜上市了
河海好味交替来
口福!
喜欢吃鱼的你,一定有以下疑惑:
洗黄花鱼时,为什么会掉色?
为何都叫龙利鱼,价格却差很多?
买的同是银鳕鱼,口感咋常不同?
答案是——
这些鱼可能被“冒名顶替”了!
《生命时报》采访水产专家,带你看看市场上哪些鱼容易被冒充,并教你挑鱼的正确技能。
受访专家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 陈舜胜
油鱼冒充银鳕鱼
油鱼和银鳕鱼分别属于不同鱼类。
- 银鳕鱼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营养价值较高,适合大多数人吃。
- 油鱼脂肪含量较高,吃起来口感较油腻,肉质稍硬,且因为其脂肪中有90%以上是蜡油,在人体很难被消化。所以有些人吃完油鱼后会出现排油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一般在一两天内可自行痊愈。
油鱼被切成片状冷冻后和银鳕鱼极为相似,售价又比银鳕鱼低,有些不法商人会拿油鱼来冒充银鳕鱼。
消费者购买时,可根据以下特点辨别真伪:
银鳕鱼鳞片较小、均匀,摸上去较光滑,肉质颜色发白。
油鱼鳞片大小不一,摸上去较粗糙,肉质颜色较暗,略发浅黄。
左口鱼、多宝鱼互相冒充
为何说互相冒充呢?这主要由价格决定。比如,当多宝鱼减产价格走俏时,商贩就会拿左口鱼冒充多宝鱼;当左口鱼价格更贵时,多宝鱼就被拿来当左口鱼卖。
左口鱼和多宝鱼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鱼类,都属于比目鱼中的鲆科,为名贵海鱼类。
两者区别在于:
左口鱼又叫牙片鱼、牙鲆,呈长椭圆形,颜色偏深,接近黑色,口感更细腻些。
多宝鱼又叫大菱鲆,接近圆形,颜色略浅,呈黄褐色,肉质弹性更好些。
因为两者在口感、营养方面差别不大,所以混淆两者给消费者带来的主要是经济损失。
白姑鱼冒充黄花鱼
白姑鱼本身是一种不错的天然海鱼,在日本很受欢迎,可以做高档的鱼糜制品。因其身形较小,常被用来冒充小黄花鱼。
两者在营养、食用安全性、肉质弹性方面并无太大差别,但黄花鱼的口感更细腻,味道也更鲜美。
如果购买的是被工业色素染色的白姑鱼,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危害健康。
辨别假黄花鱼很简单:
解冻后,用白色的面巾纸擦拭鱼体,假冒黄花鱼会有明显的脱色现象,泡在水里会让水变成茶色或淡黄色。
巴沙鱼冒充龙利鱼
龙利鱼跟巴沙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龙利鱼是比目鱼中的鲽形目舌鳎科海鱼;巴沙鱼则是产自东南亚的一种鲶形目巨鲶科淡水鱼。
- 在口感、风味方面,龙利鱼味道鲜美、鱼肉紧实、无腥味;巴沙鱼因为是淡水鱼,所以会略带腥味,肉质解冻后会有些松散。
- 在营养方面,两者在蛋白质、矿物质方面没有太大差别,但龙利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
巴沙鱼虽然价格较低,但和龙利鱼一样,食用起来是安全的。两者从整鱼外形上看是完全不同的,但切片冷冻后,就很难区分。
购买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 看价格
每斤价位在30元以下的一般为巴沙鱼。
2. 看薄厚
鱼身薄、表面光洁、纹理清晰的为龙利鱼;鱼身厚、纹理深些的为巴沙鱼。
3. 去皮后平整度
龙利鱼体型扁平,鱼皮可以整个揭去,去皮的鱼肉表面光滑、平整,保留鱼体本来的形状。
巴沙鱼体型比较圆,通常紧贴脊椎骨切为二片鱼肉,再去皮,每一片鱼肉两面不对称(一面是鱼皮侧一面是脊椎侧),巴沙鱼不易去皮,贴近脊柱切割鱼片难以平整,通常鱼肉表面会显得凹凸不平。
4. 看颜色
鱼身发淡黄的一般为巴沙鱼。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市场上还有湖刀鱼、海刀鱼冒充江刀鱼、草鱼冒充青鱼、进口非洲带鱼冒充国产带鱼等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商贩为了谋取更多利益。
建议消费者买鱼时更好不要去路边的小商小贩那里,一定要去正规的大型商超,因为,普通消费者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辨别真伪。
本期编辑:郑荣华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张艳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天津#昨天跟大伙聊了聊去市场买海鲜,其中遇到的各种虾类,今天咱再说说这各种的鱼类,开海的鱼一般都是各类时令的小海鱼。当然大鱼也有,但是大鱼呢因为卖的贵,经济价值高,也值得用高级的手段去储存保鲜,所以一年四季其实都能看到,不像小鱼这般讲求时令;但也有例外,就比如这最出名的“血板”伏鳎目鱼。
说到这鳎目鱼大家常吃,而且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现在鳎目鱼已经可以规模化养殖了,大一点个头的鳎目鱼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可咱们说的是纯海捕野生的大鳎目鱼,这就可遇不可求了。这开海卖的鳎目鱼都是这纯海捕的,几艘渔船上才能见到一条这够个头的大鱼。
俗话说这“一平二鲙三鳎目”,指的其实不是老百姓爱吃的鱼排名,指的是一斤以上的平子鱼、二斤的鲙鱼、三斤的鳎目鱼才是更好。这三斤往下的鳎目鱼天津人一般小的称为“鳎目尖”,肉没这么多,胜在鲜美,裹面干炸;大一点的称为“鳎目片”,一般就是大锅家熬;这正经三斤往上的天津人才称其为“鳎目鱼”,这个大小往上的鱼皮下、骨缝都油脂丰腴,鲜香细嫩,尤其伏天这个时节是最为肥美的,现在因为伏季休渔,九月一号才开海捕捞,又延长了鱼的生长期,所以更加肥美异常。
再说这“血板”指的是这鳎目鱼发白肚子的那面上泛着红色,犹如通体沁血,好像被人“毒打”过一样斑斑血痕,上面还带着一层粘液,这就是“奶奶、姐姐”们口中好鳎目鱼的特征“血板”。可到底为什么这血板才是好鱼的标志呢?其实是因为鳎目鱼是贴在海底生活的,游泳也是身子上下拍动前进,而新鲜的鳎目鱼在被捕捞起来之后会挣扎,在筐子里上下拍动,致使肚子上的毛细血管发生破裂,显出这样斑斑点点的血痕,鱼打上来之后越鲜活动作频率就越大,红色也就越多越红,所以说血板是好鱼的标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大鳎目鱼吃法自然也就更大气了,最有名的便是这伏鳎目炖肉了,大鳎目鱼洗净撕皮切成段,裹上面粉下油煎定型,放上干煸过的五花肉,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食材就是这大补元气的鸽子蛋了,鸽子蛋不好买到鹌鹑蛋代替也是可以的,味道都差不多,只是营养上稍逊一点,煮熟去皮一同炖煮,便成就了这道天津人苦夏进补的名菜了。
来源:生命时报
高级烹饪 *** 胡德明
蟹柳、鱼柳、牛柳、鸡柳……“柳”字号的食品现在越来越多。“柳”的本意是肉条,比如牛里脊肉、鸡胸肉等,是动物身上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部位,营养价值也不错,但市面上这些叫“柳”的肉食却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好。
鸡柳,可能高脂高热量。无论学校附近、步行街,还是超市商场,都能看到卖鸡柳的小店。它们大多以鸡胸肉为原料,切成细条经过腌制后,再高温油炸,最后撒上孜然和辣椒粉等调料。鸡柳外面,总是要裹上厚厚的面包糠或者面粉,一口下去可能半口以上都是淀粉。炸得香酥金黄的鸡柳,靠面粉吸了很多油,不再是低脂、健康的白肉选择。并且,高温煎炸时油温基本上能达到120℃以上,会产生有害物质丙烯酰胺,油的反复使用可能让这一有害物质越聚越多,对健康造成威胁。美国研究显示,与不吃油炸食品的人相比,每周至少吃一份炸鸡的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3%和12%。因此,鸡柳一定要少吃。
牛柳,有些可能是冒充的。“蚝油牛柳”“杭椒牛柳”“水煮牛柳”等菜肴在餐厅里很受欢迎。“牛柳”一般用的是牛的里脊,这个部位肌肉纤维较少,吃起来相对较嫩,但是切成片直接下锅很容易把肉炒老了。所以,餐厅在加工过程中把“牛柳”切好以后,需要放“嫩肉粉”腌制一下再炒。正规“嫩肉粉”的成分以植物蛋白酶或小苏打为主,虽然不会危害健康,但小苏打会破坏B族维生素等,造成牛肉营养流失。不正规的“嫩肉粉”可能含亚硝酸盐,其能发色、防腐,但有致癌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牛柳比较贵,有些餐馆可能会用鸭肉来冒充牛柳,或者用猪肉染色冒充牛柳做菜。所以建议大家看到颜色红得不正常、口感嫩得有点奇怪的牛柳,要提高警惕。
蟹柳,多数没有蟹。不管是吃火锅还是麻辣烫,蟹柳都是广受欢迎的食材之一。但是,市面上绝大多数蟹柳和螃蟹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其主要成分是冷冻鱼糜、淀粉等。冷冻鱼糜经过急速解冻后再次冷冻,能得到和螃蟹肉一样的纤维感。最外层的红条,用的是食用色素,比如红曲色素、胭脂红等,蟹肉风味主要来自食用香精,有的还会加入大量糖调味。近年来,一些高端的蟹柳开始在原料里添加蟹肉了,但比例不会太高。因此,蟹柳里的蛋白质含量很有限,营养价值远远低于新鲜蟹肉及鱼肉等,还可能含有不少盐,应该尽量少吃。如果特别想吃,注意看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选蛋白质含量高、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产品,以免摄入过多的盐和糖。
鱼柳,可能“以次充好”。鱼柳里确实是鱼肉,但可能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包装上写的鱼和实际的产品不是同一种鱼。比如很多在售的“龙利鱼鱼柳”,实际上是一种叫“巴沙鱼”的养殖淡水鱼。它们去皮之后外表很相似,非专业人士很难辨认。龙利鱼跟巴沙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龙利鱼是比目鱼中的鲽形目舌鳎科海鱼;巴沙鱼则是产自东南亚的一种鲶形目巨鲶科淡水鱼。在口感、风味方面,龙利鱼味道鲜美、鱼肉紧实、无腥味;巴沙鱼是淡水鱼,会略带腥味,肉质解冻后有些松散。营养方面,两者在蛋白质、矿物质方面没有太大差别,但龙利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谈谈龙利鱼和巴沙鱼在上回书一篇认 *** 鳕鱼假鳕鱼的留言中,有朋友对“龙利鱼”表示了疑惑,说此鱼价廉,常用在水煮鱼中冒充草鱼等;然龙利鱼系海水鱼,本地海域即有产出,虽非特别名贵,但以草鱼之名下锅实属以好充次,殊不可解。
龙利鱼者何也?稍一搜索即可知,就是舌鳎。这家伙大大的有名,“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鳎目”即是舌鳎之流。舌鳎属于鲽形目之下的鳎形亚目,也算广义的“比目鱼”之一类,外观和一般鲽鲆类迥异,整个身体分不出个三围来,既像鞋垫又像舌头,故名“舌鳎”。
摄于湛山前海
鲽鲆类按下不表,单说鳎形亚目。根据眼睛的位置,该亚目分为两大派别:眼睛长在头部右侧的是鳎(科),左倾的才是舌鳎(科),供食用的以舌鳎更常见。上图中恰好集中了两大派别的两个代表:前面的为带纹条鳎/Zebrias zebra,后面的可能是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可以通过观察它俩深刻领会一下眼睛在左侧和右侧的区别。
话说鳎目怎么就成了龙利鱼了呢?这是老广们起的头儿。按其本意,龙利鱼实为“龙舌鱼”,然“舌”“蚀”谐音,广东又是迷信大省、风水重镇,生可忍熟也可以忍,唯意头不好绝不能忍,遂以同为舌头之意的“脷”字代之,通常写成“龙利”。龙利鱼之于舌鳎,犹如提子之于葡萄,车厘子之于大樱桃,都是一回事儿。
舌头鱼
舌鳎在青岛就叫“舌头鱼”,虽其貌不扬,身材略嫌单薄,但味美肉嫩,刺少,清蒸油煎两相宜,颇受广大食客欢迎。上图是今天下午刚拍的舌头鱼,可能是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也叫乔氏龙利鱼,居然忘了看价格,但肯定比草鱼贵。草鱼属于鲤科鱼类,万恶的肌间刺是少不了的,且有淡水鱼的土腥味儿,不能和舌鳎相提并论,用舌鳎来做水煮鱼实属暴殄天物。
但超市中确有一些被称为“龙利鱼”的便宜鱼肉出售,一般切割成块或片,基本上见不到全尸。这些所谓的“龙利鱼”又是什么呢?可以肯定不是舌鳎。舌鳎绝对不会太便宜,那些廉价鱼肉基本上都是用“巴沙鱼”冒充的。说冒充也不完全准确,只要价格并未上扬,也只能说是对“龙利鱼”的概念有误会,不算欺诈。
博氏
那么,巴沙鱼又是何方妖孽呢?其实是鲶形目科部分物种的商品名,以博氏/Pangasius bocourti和低眼无齿/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生活在淡水中,属于广义的鲶鱼,和鲶鱼一样食性杂且生长迅速,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和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大量养殖。它们和舌鳎之间八百杆子打不着,除了都是硬骨鱼之外,恐怕没什么相似之处了。
巴沙鱼柳
有一个老太太做了个短视频,说“巴沙鱼含水分大,营养不高”云云,几乎将其视为渣鱼,这是言过其实,巴沙鱼的蛋白质含量并不显著低于常见淡水鱼,而且无小刺无土腥味儿,适于各种烹调 *** 。价格低廉主要是因为养殖成本低和产量大,并非因为它有什么特别的劣势。说起来人也是有个贱脾气,总感觉便宜没好货,就如同对你千百样好的人,你偏偏就弃若敝履......
长丝
一般我们见不到完整的巴沙鱼,更不可能买到活体,因此对其全貌缺乏感性认识。没关系,菜市场上无,花鸟鱼虫市场却有。科有部分种类被作为观赏热带鱼饲养,常见的有长丝/Pangasius sanitwongsei,商品名“成吉思汗”或“成吉思汗鲨”。这种灰头土脸一副弱智相的丑鱼有什么观赏价值呢?很难理解,我觉得远不如剥皮切块更可爱,香煎之后则更增妩媚。
关于巴沙鱼和龙利鱼,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也没啥更多的可以演绎。但还有一个问题悬而未决,二者差异如此明显,怎么就老是联系在一起呢?我猜原因有二:其一,巴沙鱼在切(扁)片出售的情况下,外观和龙利鱼肉易混淆。其二,龙利鱼在粤语中又称“挞沙鱼”,与“巴沙”仅一字之差且韵母相同,容易听错引发误会。
这俩原因都是本砖家瞎猜的,聊备一说而已,不必信。最后总结陈词:如果你在超市买到了十几块一斤的便宜“龙利鱼”,那极有可能是巴沙鱼;如果你买(吃)到了昂贵的龙利鱼,那......有可能还是巴沙鱼。直接到市场上买“舌头鱼”就不会上这个当了。
小时候,夏天的饮品不仅有酸梅汤、绿豆汤、山海关,而且还有麦乳精,将沏开的麦乳精放凉,倒入冰格中,放在冰箱冻一宿,就冻成麦乳精冰块了,杯中倒入半杯凉白开,倒入几块麦乳精冰块,喝着凉凉的、甜甜的。。。。。。抱着毛巾被熟睡的我,闻着厨房炒菜的香气,渐渐醒来,擦擦口水,床旁的椅子上放着姥姥给我准备的西瓜和麦乳精冰块水,旁边还有一个大茶缸子放着绿豆汤,先喝点绿豆汤还是温乎的,起身去院子里洗把脸。在厨房门口趴着头,闻着香气,姥姥应该是在熬鱼,我问姥姥,姥姥,做嘛好吃哒?姥姥说,宝儿啊醒了,姥姥给你熬塔么、蒸个茄子泥、炒个盐爆鸡丝,好吗?我一点点头一边说,主食我想吃干饭。。。。。。这一幕说的是我小时候放暑假时在姥姥家,想想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夏天吃塔么鱼,是从小在姥姥家养成的习惯。塔么鱼,就是鳎目鱼,天津人口语说的发音比较像塔么鱼。在天津,有句老话:“伏天吃鳎目”这个季节的鳎目鱼肉质饱满,肥而不腻。夏天家里熬上一锅鳎目鱼,别提多香了。
我之一次做熬鳎目鱼,应该是在大三放暑假时,那时候刚好和学长一起忙一个网站 *** 的项目,暑假就住在了学长在西青区租的房子那。那时候定外卖都是给某家店打 *** 订,然后店里伙计把饭菜送过来,在付钱。1个多月下来,项目终于完成,我们决定订几个菜,然后每个人在做一道菜,来庆祝下,做哪类菜要抽签决定,我不幸的抽中了鱼类,关键那时候我是真的不会做鱼。于是,我给姥姥打 *** ,求助,姥姥把熬鱼的 *** *** 很细致的告诉了我,我是又录音,又用笔记本记录。从采买到 *** ,我人生中之一次熬鱼用了2个多小时,香喷喷的熬鳎目鱼,做的还不错,吃起来酱香浓郁,有淡淡香甜,鱼肉鲜甜。唯一不足的是,我胳膊烫个泡,哈哈,好尴尬啊。
在天津,每家熬鱼都略有不同,有的耐放些五花肉、有的耐放旱萝卜、白菜、粉条等。但是甜面酱每家都会放,甜面酱酱香浓郁甜咸口。有的人家里还耐放些酱豆腐或者豆豉。每家做法略有不同,吃着顺口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来分享下,我做的熬鳎目鱼:
【 *** 步骤】
1. 鳎目鱼洗净,去皮去肠去鳃洗净,切段。
2. 鳎目鱼蘸均匀面粉。
3. 下油锅,炸至两面金黄捞出。
4. 油锅中放入五花肉,五花肉变色,煎出五花肉的油,盛出五花肉。
5. 煎五花肉的油别倒了,加入葱、姜、蒜、干辣子、花椒、大料。翻炒均匀。
6. 倒入甜面酱,翻炒均匀。
7. 放入鳎目鱼。
8. 碗中放入白糖、醋、白酒(提前用姜泡的白酒),调匀。
9. 调的汁倒入锅中,盖上盖子,焖1分钟。
10. 揭开盖子,倒入热水,没过鱼肉,加入五花肉。
11. 加适量酱油。
12. 加一点盐,适量白胡椒。
13. 盖上盖子,大火熬开锅,转小火熬30分钟。
14. 关火,揭开盖子,加入适量香油,盖上盖子焖10分钟。
15. 出锅,就可以吃了,棒棒哒!
天津卫家常熬鳎目鱼,色泽有些偏深枣红色,吃起来酱香浓郁,咸鲜可口,淡淡微甜。
大家好,我是介介!
您了,家里怎么熬鳎目鱼?
欢迎文末留言告诉我!
棒棒哒!
相声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天津是相声传承中的重要地点之一。您可能会听过相声中有一段绕口令,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着五斤鳎目。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版本有很多,天津人更爱的,可能就是这个提着五斤鳎目了。原因就是鳎目鱼是天津人更爱的一种鱼,也是今天《养生厨房》要推荐给大家的鱼。鳎目鱼是一种养生功效很好的鱼,烹饪大师夏大厨今天就为大家 *** 一道天津名菜,官烧鳎目。养生专家王老师也为这道官烧鳎目增加了几步改变,让它更适合我们养生保健。
食材:
鳎目鱼、冬菇、冬笋、西红柿
专家:
王雪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夏 天 中国烹饪大师
【做法剧透】
?1?
首先将处理干净的鳎目鱼撕去鱼皮,剞花刀,加葱、姜、盐腌制,取三份面粉两份淀粉加水制成糊,涂抹在鱼表面。
?2?
鳎目鱼四成油温下锅煎制,煎至两面金黄后取出备用。
?3?
锅中下入去皮蒸熟的西红柿烧制,加香菇丝、笋丝下锅煮制,调入盐、糖、生抽。
?4?
最后锅中勾芡,把煮好的番茄酱汁浇在鳎目鱼上即可一同食用。
名厨之家专访 | 经礼:专注20年,就好这一口海鲜私房菜“别的倒没什么,疫情期间最不方便的就是没法出去钓鱼…”
垂钓这项历史悠久的娱乐活动,让不少人陶醉其中,跟水产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经礼也不例外。不仅擅长烹饪海鲜、河鲜,平时也喜欢钓鱼。作为一个垂钓爱好者,什么鱼喜欢什么饵、什么鱼适合什么烹调方式,他都了然于心。
在大连、天津、唐山工作20多年的他,一直享受着环渤海区域丰盛的咸淡水资源,培养了喜食海鲜、河鲜的爱好,也练就了烹调两鲜的精湛技艺。
津派“塔么鱼”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寒暖流交汇处是天然的优良渔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海鲜出产地。渤海湾因为海水温差较大,生活在海底和礁石上的鱼类、贝类都生长缓慢。但也正因如此,它们体内积累了更多氨基酸、多糖等营养物质,味道尤为鲜美。沿岸的居民也享受着这种大自然的恩泽,把自家的海鲜做出了本地特色的味道。
经礼曾在天津工作近10年,海鲜的烹饪方式颇具津菜特色,精于调味,浓淡兼备,以咸鲜为主,注重原汁原味。在众多海鲜中,他最钟爱“塔么鱼”。在天津,“塔么鱼”是餐桌上更受欢迎的海鱼之一。
“塔么鱼”学名鳎目鱼,又俗称“大鳎目”,是比目鱼的一种。平鱼、镜鱼、鳎目鱼是渤海湾更好的三种鱼。鳎目鱼栖息于浅海的沙质底层中,以小鱼小虾为食。夏季咸、淡水鱼类大多体瘦肉消,唯独鳎目鱼鱼体肥大、肉质鲜美,故天津又有“伏天吃鳎目”之说。
除了家常炖法之外,更具天津特色的吃法是鳎目鱼炖肉。将鳎目鱼剥皮后切成段,用面粉炸至两面金黄,然后和炒好糖色的五花肉用甜面酱小火慢炖即成。鳎目鱼跟五花肉的搭配,是让肉食者的胃口大开的菜式。海鲜的清新碰上五花肉的浓厚,两种味道相互交融。这种以肉炖肉的方式,总是让人大快朵颐。
经礼作品
“更大的特点就是没啥特点”
除了鳎目鱼,叉八带、叉蚶子、叉蛏、叉海蚯蚓、炖鳇鱼、炖海兔子等都是经礼拿手的私房菜。“叉”是渤海湾一带家常炖法的一种,特点是使用高压锅小火炖制,在烹饪过程中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只用少许调料调味,不加一滴油。
渤海派的海鲜特点比较粗犷豪迈,大部分的菜式都是淳朴的煮、蒸,所有的调味品都在胶东大厨的那勺盐上了。跟渤海派的简单粗暴不同,经礼的私房菜全靠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京东菜、津鲁菜、淮扬菜、天津菜等东北菜系融合而成,自成一派。
“做菜就得身临其境。不能光讲理论,脱离实践。”谈到创新菜品,经礼如此说道。他甚至谦虚地表示,自己的私房菜的更大特点便是没有特点。在他的字典里面,也从来没有最拿手的一道菜这个说法。纵使亲朋好友见面都叫他“经大厨”,从业超25年的经礼对各大菜系的特点熟稔于心,但从不自夸。“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的职业信条,菜品创新,就是在传统口味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口感和风味,还要从市场、消费、口味、造型的变化中不断调整,既不失经典风味,也不会过于突兀。
除此之外,经礼还遵循孔子“不时不食”的养生之道。按照自然之法,只吃应季的食物,例如开河的鲤鱼、下蛋的母鸡、秋后的牛羊等。“春梭秋鲈,麦子黄了尖儿专吃鳎目尖儿,高粱红了头,驴尾巴鱼自己留。”关于应季海产的吃法,他还自己编了一个顺口溜。
“海鲜跟其他的菜不同,相对来说,海鲜的均价比其他菜高出不少,人均消费几百元很常见。但是吃海鲜也很讲究,海鲜本身的新鲜程度很讲究,厨师的烹饪技法更讲究。我不敢说我的烹饪技法如何高超,但是即使同样的食材,别人很难模仿出相同的味道。很多技法和招式,基于长年累月的经验和判断。我认为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软嫩滑脆而不失其味便是菜品的上乘之法。”
人生就得风里来雨里去
谈到今后的职业规划,经礼透露,等孩子长大后,想开一家私房菜餐厅。“开一家小而美的私房菜餐厅,依然以烹饪海鲜为主,保持食物的本味的同时,我可能会将一些菜式运用到砂锅上,砂锅的保温性能好,又容易产生锅气。这种热气腾腾的感觉,才有就像在家吃饭一样的温暖体验。家常炖海鱼、螃蟹豆腐、酸辣海鲜粉、三鲜水煮、八带鱼炖红烧肉、青蛤海鲶鱼汤、面条鱼炖榨菜等,这些受欢迎的家常菜都会出现在菜单上。”
作为一名在餐饮界摸爬滚打20多年的厨师,他在唐山春秋饭店担任厨师长长达10年,早已深谙多个菜系的烹饪技法和拥有丰富的后厨管理经验。10年时间一直坚守在一家饭店,一来是因为跟老板“对脾气”,二来是因为年少时的经历和遭遇,让他更加明白珍惜和感恩。回忆年轻时的经历,他用了“风里来雨里去”来形容。
初涉职场时,他曾因小事被领导挤兑“没有眼力见儿”而半夜被辞退,有过拖着行李在玉米地里过夜、被蚊子叮得满身是包的辛酸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忍辱负重,发誓要成为一名功力深厚的厨师。甚至有一次在切菜时不慎将左手大拇指切伤,伤口化脓、露出白骨,他仍然坚持单手做菜,一天都没有休息。“跟时间赛跑,与日月争辉,命运自己主宰,灵魂自己守航。”是他一直信奉的格言。
获奖现场经礼与中烹协会长姜俊贤合影
现如今,他终于在不断磨砺中沉淀下来,在海鲜烹饪这个领域里有了一席之地。在第16届中国餐饮·食品博览会中餐标准化嘉年华大赛中,他赢得了“至尊人气星厨”的荣誉,这个奖项也佐证了他的海鲜私房菜深受市场认可。他透露,下一步将申请入驻名厨之家官方认证的项目“中华名厨”,与各菜系的烹饪大师一起切磋交流、修炼内功,开启新的烹饪旅程。
如果想找工作,可以找名厨之家,【名厨之家 *** 】小程序在今日头条上线了,这里有海量高薪餐饮行业的工作岗位等着你,快点击下方小程序看看哪些岗位适合你。
打开公众号【名厨之家订阅号】免费领取厨师服
家庭清蒸龙利鱼=鳎目鱼(1)龙利鱼,其实就是“鳎目鱼”,也有地方叫“鳎米、子板鱼、踏板鱼、牛舌鱼、舌头鱼、舌鳎鱼”等等,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中国近海域。龙利鱼味道鲜美、口感爽滑、肉质 *** 、无肌间小刺,营养丰富,鱼肉久煮不老,几乎没有任何鱼腥味和异味,很适合儿童和老人食用,历来是沿海地区待客的上等佳品。据称,龙利鱼脂肪中所含有的欧米伽-3(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和脑神经的重要营养成份,摄入不足将影响记忆力和思维力,对婴幼儿将影响智力发育,对老年人将产生老年痴呆症。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的益处。龙利鱼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成分主要系列为“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能促进甘油三酯的降低、有益心脏健康,对人体多种疾病有保健效果,它又被称为“护眼鱼肉”,对保护视力很有好处,特别适合整天面对电脑和手机人群。龙利鱼因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大规模商业化养殖仍属于新兴阶段,目前市场价格一般每公斤在50-100元左右,鱼的个体越大越贵。
既然“鳎目鱼”有这么多好处,前天 *** 了一份3斤,个体为一斤两条大的共6条:
外包装纸盒子和泡沫箱
内包装锡纸软泡沫,里面有鱼和3个冰袋
密封的2个塑料袋里面各装有3条鱼
打开其中一袋,看到鱼的两面不一样
下面开始加工、清蒸龙利鱼:
1、去鱼两面的皮和内脏
一面去皮:用刀轻轻割开鱼尾部的皮,然后用手用力扯开
另一面去皮
将鱼头剪下
鳎目鱼的内脏很少与鱼头和鱼皮全部丢掉
剪掉鱼两边的鱼鳍和鱼尾丢掉
加工出来的鳎目鱼成品生鱼肉
2、开始清蒸鱼
先往蒸鱼盘底部垫几节大葱段,目的是蒸的时候鱼下面透气易熟
因为盘子较小,将鱼从中间切开装盘,不放任何调料腌制
起锅加水,放蒸架,先将锅水烧开
等水开锅之后,放入鱼盘,鱼的上面再放入适量葱姜丝清蒸入味
盖上锅盖,计时清蒸8-9分钟即可
3、起锅浇热油调味
将蒸好的鱼盘拿出,用筷子将鱼上面的葱姜丝拣出不要
如果鱼盘底水多,可以倒出一些
另外在蒸好的鱼上面放上葱姜丝
鱼盘里倒入适量蒸鱼豉油
起锅烧油,待油温开始冒烟时关火,即刻用勺子分3次浇在葱姜丝上面爆香
好了,一份色美味香的清蒸龙利鱼就可以上桌了
全部吃光光了!
4、体会和感想
1.或许是经验欠缺,鱼皮去着老费劲了(不去皮、只刮掉鱼鳞也是可以的)。
2.虽然龙利鱼=鳎目鱼“无肌间小刺”,但是鱼的主脊肋骨刺还是很坚硬嘀!两侧鱼鳍间的尖利小刺多(有点类似于带鱼两侧的鳍间小刺),还是要想办法处理掉才好、才适合儿童和老人食用!鱼肉的味道虽然还行,但是鱼肉的嫩度没有上面说的那么好!有点儿象吃带鱼的感觉。
总之,自我感觉还是有一些遗憾:这鱼不如从超市里面买的完全无刺的“冻巴沙鱼片”做出来理想,“冻巴沙鱼片”更嫩、更可口、更适合儿童和老人吃。这是之一次做“龙利鱼=鳎目鱼”,或许是自己的经验不够,不过还有几条鱼冻在冰箱里,继续总结经验与大家分享。
这两种鱼你能分清楚吗?你买错过没有?来这里看看也许对你帮助今天早餐,我为自己煎了半条龙利鱼,九月份市场上能买到新鲜的龙利鱼,价格也不算太高,多买了一些,洗干净后切成两段,用保鲜膜包好放冷冻,半年之内口感都没有任何问题。龙利鱼出肉率高、口感细腻无小刺,非常适合宝宝、老人以及不会吐刺星人食用。
现在去饭店吃饭,经常会看到龙利鱼、巴沙鱼做成的高点击率的网红菜品,我每次都会在点菜时反复确认到底是龙利鱼还是巴沙鱼。太多的朋友们分不太清这两种鱼,甚至会以为这两种鱼是一回事。其实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龙利鱼不是巴沙鱼!
先来看看它们各长成啥样:
巴沙鱼与龙利鱼不仅种类不同,它们的外形也相差巨大。
先来说说巴沙鱼:
巴沙鱼其实不是天然海水鱼,它是属于淡水鲇鱼的一种。相比龙利鱼,巴沙鱼的食性广、易饲养,生长快、产量高,我们看到的巴沙鱼几乎都是通过人工饲养而成的,这也导致了它的价格比龙利鱼要低的多。市场上近九成的巴沙鱼来自东南亚国家,其中最典型的是越南。凭借着刺少肉多、价格低、好烹饪这些优势,巴沙鱼成为了鱼火锅、水煮鱼、酸菜鱼等菜式的原料的主要来源。
除了成本角度,巴沙鱼的含水量偏高,也是导致它价格偏低的主要因素。超市出售的巴沙鱼基本上都是冷冻鱼柳的状态,为了保鲜通常会在表面包上一层“冰衣”。
再来说说龙利鱼:
龙利鱼的学名为舌鳎,是一类非常优质的海水鱼,人工养殖的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天然海鱼。因为嘴歪眼斜,身体扁平,像一条长长的舌头,也被称为“舌头鱼”、“板鱼”。它味道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非常丰富。据营养专家称,龙利鱼作为优质海洋鱼类,其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之功效,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颇有益处。
巴沙鱼和龙利鱼去皮、脱骨加工之后,无论从肉质颜色或是外观形态上都非常相似,很难区分。因此它常常会被冒充成龙利鱼、鲷鱼、鳕鱼等海鱼出售。如果在一些生鲜电商平台输入“龙利鱼”都会出现很多巴沙鱼相关产品,还会看到商品标明「淡水龙利鱼」、「又叫龙利鱼」等字样。
图片来源 ***
龙利鱼属于海水鱼,在捕捞上岸后无需额外保水。而巴沙鱼是淡水鱼,在捕捞上岸后需要保水,磷酸盐是它最常用的保水剂。考虑到宝宝的胃肠消化能力不太完善,以及宝宝骨骼生长需求,不太建议给宝宝吃太多的巴沙鱼,但龙利鱼没有问题。
另外,从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来讲,巴沙鱼营养价值也远不如龙利鱼。
如何才能在购买时分辨出龙利鱼和巴沙鱼呢?我把自己用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 比价格
在市场上出售这两种鱼,最最直观的就是售价。龙利鱼的单价基本在50元/斤以上,如遇见离谱的低价,基本可以断定是巴沙鱼。只有错买,没有错卖,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买到了便宜货。除非商家明码写着:促销打折!
即便如此都要小心!记得前几年看到一个报道:上海一家超市写着:龙利鱼打折促销。一个买家正好周末家中请客,在确认是龙利鱼以后买了很多。可是当家里请的厨师拿到这个鱼时,明确告知他,不是龙利鱼而是巴沙鱼。后来买家起诉索赔,最后商家承认并接受索赔。
2. 查包装
如果包装上注明“巴沙鱼”,英文为“CABASA”或“BASA”等字样,或产地为越南的,基本可认定为巴沙鱼。另外购买时一定要看清楚配料成份表,很多包装上写着龙利鱼,但在成份配料表上却写着:巴沙鱼。所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去超市购物一定要仔细看一下食品配料表。
3. 尝口感
龙利鱼口感、滋味更加鲜美,并且肉质坚韧有弹性,鱼肉不容易松散,几乎适合所有的烹饪方式。
巴沙鱼的口感偏嫩,肉质相比较比龙利鱼厚很多,而且在切制过程中,鱼肉相对有些松散,如何不是重口味烹饪,会感觉到有一些土腥味。
4. 买整鱼
最靠谱也是最直观的 *** 来了:直接买没有脱皮的整条龙利鱼,这样肯定不会买到“假鱼”!
今天的早餐:
香煎龙利鱼的做法:
龙利鱼让卖家处理干净,回家用水冲洗两遍,沥干水分,再用厨房纸吸干。香菇提前一晚泡发好,去蒂。红椒洗净切片。平底锅放少量橄榄油,放入龙利鱼,在四周放入香菇,红椒,一起中小火煎,撒一点点粉盐,黑胡椒粉,翻面,同样的方式撒盐,胡椒粉,等鱼两面金黄,即可。装盘后淋一点柠檬汁,去腥增香。
干贝绿豆芽炒西兰花的做法:
干贝前一晚用料酒浸泡,撒成细丝。豆芽、西兰花洗净,锅里水烧开,把豆芽和西兰花焯两三分钟,捞出控水。锅里放油,先把干贝煸香,再放入豆芽、西兰花,加入少量盐,一起翻炒均匀,即可。
温馨小贴士:
龙利鱼买回来洗 干净,它的鱼皮色比较深,很多人会以为这层皮需要去掉。其实它的这层鱼皮非常薄,口感非常好,而且因为鱼肉本身也是比较薄,所以用煎制的 *** 既快速又方便。我一般都会在早餐中食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成熟快,一锅就可以方便解决鱼和配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