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金出土,马蹄金泡水喝的功效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8 0
刘贺墓出土的黄金,金饼有385枚,你见过吗?

说起刘贺,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他是西汉第九位皇帝,也就是之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其祖父是刘彻。

神奇的是,考古专家在刘贺墓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共有115公斤,光金饼就有385枚。


刘贺墓出土的金器,经过研究人员的专业清理,都犹如刚打造的新金器,闪亮发光。下面就是出土的黄金石图,供大家鉴赏。

刘贺墓出土的金饼,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如饼的金子。其实,我觉得更像“蛋挞”,有没有吃货有同感的呢?



刘贺墓出土的马蹄金,共有48枚,大家看看展示图,是不是挺像“马蹄金”的呢?至于马蹄金上写的上、中、下,有没有知道涵义呢?




刘贺墓出土的麟趾金,共有25枚,展示其中的两枚。


刘贺墓出土的金版,共有20块,这里展示部分。

马蹄金出土,马蹄金泡水喝的功效-第1张图片-




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是刘贺墓中出土的黄金种类。在汉代古墓中,刘贺墓出土的黄金种类是最多也最全的。很有考古学价值。

河北有座汉墓以前认为墓主是刘胜,挖开后未能破解,反弄出新谜团

河北定疑疑似刘兴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西汉中山国封王墓。

在正式行文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中山国历代封王,不少网友问我了。

中山国,是汉朝一重要封国。但东西两汉的中山国国王虽然都姓“刘”,却不是一脉相承,即使西汉中山国,中间也断代了。


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


西汉最早的中山国,是汉景帝刘启于公元前三年(前154年)为庶子刘胜而封立的,国都在卢奴(今河北定州)。之一代王刘胜之后,分别是哀王刘昌、康王刘昆侈、顷王刘辅、宪王刘福、怀王刘修(有关刘修墓考古和被盗情况,见《造墓时设反盗层活杀盗墓人,盗墓更有一套,墓室发现一批盗墓工具》一文)。

刘修无子,中山国无人继承,除国。

到这里,刘胜的中山国其实已亡国了。


满城汉墓出土金缕玉衣(复制)


到了汉宣帝刘询当皇帝时,中山国再次兴国。刘询将他的儿子刘竟分封于此,结果刘竟又无子,中山国再一次断代,谥“哀”,史称为“中山哀王”。

汉宣帝刘询死后,刘奭继承了皇位,史称“汉元帝”。他封儿子刘兴为中山国王,刘兴死后谥“孝”,故称为“中山孝王”,由儿子刘箕子嗣王位。

结果第二年汉哀帝刘欣死了,刘欣无子,刘箕子撞上了大运,被王莽拥立为帝,并改名刘衎,史称“汉平帝”。


汉平帝刘衎(剧照)


因为刘衎做了皇帝,已故东平王刘宇之孙刘成都承继中山王,王莽建立新朝后被废除王位。

至此,西汉中山国结束。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的疑似中山孝王刘兴墓。

刘兴墓在哪?很长时间都是张冠李戴。1973年考古发掘的定县40号汉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一度被当成刘兴墓(见《满城汉墓后代墓被考古发现,出土皇帝赐金缕玉衣,内外放满随葬品》一文)。为什么会把40号汉墓认成刘兴墓?主要是出土了一件金缕玉衣和大量的黄金,江西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金币、金器,40号汉墓中几乎都有,如麒趾金、马蹄、金饼等。


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海昏侯墓出土麒趾金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金饼


金缕玉衣是一种丧事规格,在制度规范以后,不是什么人死后都可以穿的,只有皇帝死后才可能穿。封王和大臣要穿,只能是皇帝赏赐。

刘兴本来是有可能当皇帝的。汉成帝刘骜无子,御史大夫孔光建议立刘兴,但被汉成帝本人否决,一是刘兴不学无术,无治国之能,再是刘兴是他的兄弟,同辈呢。最后汉成帝决定立侄子、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欣为太子——刘兴帝王梦破灭。


博物馆展出金缕玉衣(复制)


但为了安慰刘兴,缓和继嗣之争,汉成帝给刘兴生加封行赏 , 死后特赐金缕玉衣 , 所以墓中有金缕玉衣,起初考古人员是这样分析的。

定县40号汉墓早期被盗严重,但仍出土很多随葬品,其中仅黄金就达6000多克,折合汉制24斤。而刘修无子,死后除国,分析墓不应该这么豪华,只有刘兴有这条件,他的中山国比其他诸王国都大,在王位时间又长,前后达30年时间。

所以,发表于1976年第7期《文物》上的《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一文,便认为定县40号汉墓的墓主是刘兴。但后来考古报告正式发表时,纠正了这一观点。


河北定州疑似刘兴墓


1981年第8期《文物》上发表的《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便认定墓主是刘修,而放弃墓主是刘兴的观点。

因为,考古人员觉得不对劲。主要是刘兴死亡时间与墓中的出土纪年对不上。

而且,在定县还有一座比40号汉墓规模大的汉墓,此墓以前一直被当成西汉中山国之一代国王、靖王刘胜墓,故当地俗称“靖王坟”。清道光年间,主政官员曾重修靖王坟,还特在墓前立了“汉中山靖王墓”的石碑。此碑现在尚存,仍立在墓地供人参观。


清朝立“汉中山靖王墓”碑


1968年,刘胜夫妇墓在满城西灵山上被发现了,这个汉墓的墓主便成谜了——刘兴成了最可能的人选。

早在1970年代,考古人员已进入过“靖王坟”,里面也没有什么遗存,早被盗墓者盗空了,但墓室保持完好。

是不是刘兴墓,无法认定。

后来,当地要在此建“中山汉墓”博物馆,又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清理时也没上报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清理后也没有形成考古报道,所以现有的资料都是非考古学结论。


河北定州疑似刘兴墓


现在称以前的“靖王坟”是刘兴墓,也不是定论,只是一种推测,而且,墓室规模也没达到“王的级别”,出于旅游产业的需要,勉强算作是“疑似刘兴墓”吧。

疑似刘兴墓最有趣的谜题,倒不是墓主是谁,而是墓室出现的许多汉字。

“疑似刘兴墓”墓室南北长36米,东西宽10米,由甬道、东西耳室、前室,中室、后室几部分组成。与其他汉墓相比,比较特别是墓室的砌砖,上面都写有字,同一排砖上都是同样的字,由上到下,规整划一,与现在小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字,或习书者刚开始写毛笔字一样,写满了字。


河北定州疑似刘兴墓壁上的字(抬头看)


河北定州疑似刘兴墓,上图翻转180度后看


据中山汉墓博物馆赵龙先生介绍,墓壁砖上的字主要有四大类,一是记数字,如一、二、三、四;再是方位字,如东、西、南北;三是《急就章》中内容,如急、就、奇、觚、眾、異等;还有书典用名,如春、秋、尚、书、律、令等

如在通往后室(放棺处)甬道券顶,最外层门过顶横砖上有“中”、“觚”、“奇”三字,接着竖砌的砖上,每行有13字——分别是春、秋、尚、书、律、令、中、眾(众)、異(异)、觚、奇、就、急。这些字,每行字相同,用白粉题写,隶书。



有人认为这是筑墓时留下的,在砖上写字标记砖所在墓室的位置和次序。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应该还有其他功能,比如可能是记数,是统计所用砖块数量的需要,方便查数。

这些字倒底是什么意思?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说法。



以后室前甬道券顶来说,从左右两边向“中”字方向读,分别是《春秋》《尚书》《律令》和“急就奇觚异众”六字,应该是《急就章》的首句“急就奇觚與眾異”中的字,省了一个“與”字。

这些字虽然没有纪年铭、纪事名那么有份量,但也相当珍贵,也算是一种砖铭,可作为断代依据之一。如出现《春秋》《尚书》《律令》和《急就章》首句内容,就含有年代信息,这些都是汉朝学生要学的。



《急就章》是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编的儿童识字课本,一直到唐朝都有使用。因篇首句有“急就”二字而得名。从出现《急就章》内容可知,此墓不会早于汉元帝时。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编者史游精字学,善书法。他在编了《急就章》后,又用草书笔法书之,形成“草隶”也称“章草”。唐人张怀瓘《书断》评论称,“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


《急就章》首页


“疑似刘兴墓”上所书字,都是漂亮的汉隶,从字体上也为此墓的断代提供了信息,且是书法史研究难得的材料。

当然,这些字倒底是做什么用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河北定州汉中山古墓博物馆收藏的石刻


河北定州汉中山古墓

11年江西古墓挖出10吨钱山,6万克黄金,上万件殉葬品,墓主是谁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飞侠

编辑|XR

2011年4月15日,江西省文物研究所组织了一支考古队前往江西南昌一个名为墩墩山的小山丘,并且在这里的一处古墓中挖出10吨钱山、6万克黄金以及上万件殉葬品!

不仅如此,墓室内金器、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纺织品高达数万件,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物品最为丰富且面积更大的汉代列侯墓葬。

而这座墓的墓主人则是刘贺。

刘贺在公元前63年被封为海昏侯,4年后去世,也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远离皇城的小诸侯,

为什么他会拥有如此多的钱财?这些钱财又是怎么得到的?

刘贺的荒诞人生,27天皇帝

提起中国古代的荒唐皇帝,不得不说汉朝的昌邑王刘贺。

在霍光的支持下,刘贺得到了登上皇位的机会。作为皇帝,他却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事情。

先皇尸骨未寒,刘贺不按国丧礼制,大肆从全国各地网罗美女,在宫中搞酒池肉林,夜夜笙歌。

朝堂本是威严之地,刘贺却让人架锅煮肉吃。

他还把曾经认识的三教九流朋友都召集到长安来,给两百多人安排到朝中做官……

刘贺只当了27天的皇帝,但是他却做了1127件坏事,算下来,平均每个小时就做了1.7件坏事。

凭着这些“功绩”,足以把刘贺钉在昏君的耻辱柱上。

刘贺之所以被霍光推上皇位,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其父刘髆是汉武帝和其宠妃李夫人所生,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

李夫人生下刘髆后不久就去世了。

汉武帝怀着对李夫人的喜爱与思念,对刘髆非常关怀。

等到其成年之后,汉武帝封他到富庶之地、孔孟之乡的山东当昌邑王。

汉武帝晚年时期,因“巫蛊之乱”,与儿子刘据反目成仇。

刘据是太子,当他自杀之后,太子之位一直悬空。

汉武帝其他的儿子,昌邑王刘髆、广陵王刘胥、燕王刘旦和小儿子刘弗陵都成为了太子的热门人选。

燕王刘旦太想当太子了,不敢直接说,就向汉武帝上书,请求带兵前去长安,“以备不虞”。

原本就痛恨夺权的汉武帝,一怒之下,直接削掉了燕王三个县的封地,并对他严加批评。

从此以后,燕王再也不敢过问朝政了。

其实,刘据死后,最有可能被选为太子的是昌邑王刘髆。刘髆的舅舅是掌握兵权的李广利。

另外,刘髆当时在朝臣们的心目中是完美的,当朝丞相刘屈氂曾私下推荐立刘髆为太子,汉武帝下令腰斩刘屈氂。

当时,正在与匈奴打仗的李广利得知此事之后,无心打仗,兵败投降于匈奴。

汉武帝下令诛杀其全族,只有刘髆没有受到牵连。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汉武帝其实还是很看重刘髆的。

造化弄人,在刘贺五岁那年,父亲刘髆去世,比汉武帝还先去世。

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汉武帝,赐予刘髆谥号“哀王”,表达自己对儿子刘髆的哀思。

父亲去世,五岁的刘贺继承爵位,成了昌邑王。

而刘贺的人生,跌宕起伏,当了14年的昌邑王;当了27天的皇帝;当了10年庶民;当了4年海昏侯。

历经了王、帝 、民、侯四个阶段。

贵重物品种类丰富,数量巨大

刘贺人生虽然动荡,但是他过得并不贫困。

其墓中出土的物品数量非常多,而且种类也相对较多。

其中,很多都是打破了当下的文物出土的记录的:

1、刷新中国古墓出土金器的纪录。

墓中出土的金器高达478枚,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其中,金饼和金板的纯度高达99.9%。

至于马蹄金也并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

马蹄金是汉武帝当年西征大宛国取胜之后,以征战时乘坐的汗血宝马的马蹄子为原型而铸造的。

马蹄金属于宫廷赏赐,只有被皇帝看重的极少数人才拥有。

麟趾金也是宫廷赏赐之物,是当年汉武帝梦见了祥瑞麒麟后,以麒麟的脚趾形状而铸造。

在刘贺墓中发现的285块金饼,每块上面都写着“南海海昏侯臣贺酎金”字样。

根据汉朝的礼制,考古专家们认为这些金饼原本是刘贺打算向宗庙进贡用的。

之所以没有进贡成功,是因为当时刘贺被封为海昏侯的时候,汉宣帝下令不得行宗庙之礼。

也就是说剥夺了刘贺进入宗庙祭拜祖先的权利。

刘贺提前准备的金饼也就没办法再送出去了,最后成为自己的陪葬品。

另外,数量最少的金板,是在刘贺墓室内的主棺和内外棺之间发现的。

是考古界首次在汉墓中发现金板的存在。

2、200万枚五铢钱

根据西汉的葬礼制度,朝廷对去世的达官显贵给予一定的赙赠。

刘贺当过27天的皇帝,本身又是皇室诸侯。

因此,他得到的五铢钱并不少,按制度得到赠予高达200万枚五铢钱,相当于西汉当年铸币量的1%。

考古专家参考西汉当时居民的生活水准,对刘贺得到的这些五铢钱进行了计算。

足够汉代一个五口之家消费56年。

3、玉器种类多,也是身份的象征

考古专家在刘贺的墓中没有发现玉玺,猜测应该是当年被废的时候,象征皇帝身份的玉玺被霍光收走了。

不过,刘贺虽然被废了,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墓中发现一些象征皇帝身份的东西,比如他腰间佩戴的龙虎玉佩。

另外,墓中的玉还包括带钩、玛瑙坠饰、琥珀、绿松石等,数量高达 500多件。

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漆木器高达 3000 余件

漆器在西汉时期,只有富贵之家才能够用的起的。

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 漆器成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同时, *** 一件漆器用漆的数量要精确到最小的计量单位。因此,也是非常耗费财力。

据记载,一个漆杯抵得上十个铜杯。

在刘贺的墓室内,随处可见的床榻、几案、耳杯等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都是用漆器制成的。

据统计,仅漆耳杯就有610多件。

如果把这些漆器全部都折算成铜钱的话,毫不夸张地说,刘贺在墓室内又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

5、青铜器、铁器有三千多件

秦汉时期,手工艺技术再次得到了发展,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因此,铜制品使用数量减少。

不过,刘贺墓中的铜制品数量并不少,而且艺术设计程度非常高,提梁樽、博山炉、雁鱼灯、编磬等。

在今天看来依然还是很有设计感。

在刘贺墓中还出土了在当时非常少见的青铜缶。

在这些青铜器上,刻有 *** 者的名字、器物的大小、重量以及制造的时间等。

另外,代表刘贺身份的“昌邑”两个字更是频繁地出现青铜器上,为专家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依据。

刘贺是一个喜欢歌舞升平的人,在他的墓中,能看到刻有“宫、商、角、徵、羽”的甬钟,还有编钟。

西汉时期,制铁技术并不是很高超,但是考古专家却在墓中发现了铁制的磬。

在当时,磬一般是用石头 *** 而成,而铁制的磬的出现,为研究西汉的制铁、冶炼技术提供了实物。

6、简牍木牍 5000 余件。

刘贺墓中有木牍,还有竹简5000枚,包括《论语》、《礼记》、《易经》、《医书》、《孝经》等,这使得很多种珍贵的文献在两千多年后得以重见天日。

尤其是《论语》的价值非常大。

在古代,《论语》有三个版本: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

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是后来人在鲁论语和古论语的基础上编制的,失传的齐论语再次被发现,是学术界的重大发现,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在这里要纠正一件事,刘贺虽然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不学无术,胡作非为。

其实,他也是一个文化人。

根据汉朝的“事死如事生”的下葬制度,也就是说,刘贺墓中出现的这些书籍,应该是他生前喜欢看的书才会被带进坟墓里来。

因此,也有专家认为,刘贺的胡作非为,其实是在特殊形势下,进行的一种自我保护。

霍光虽然把他推上了皇位,但是却把他当成一个傀儡,但凡他不听话,很可能直接就被霍光弄死了。

霍光死后,汉宣帝刘询掌握了权力,对刘贺这个已经被废的前任皇帝并不放心,还派人监视他。

刘贺装疯卖傻,多年之后,在刘询认为其没什么实力的时候,才封他为海昏侯,允许他前往封地海昏封地(现在的江西南昌)。

此地天高皇帝远,刘贺便不再装疯卖傻了,开始谋划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地下皇宫,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海昏侯墓。

财富的来源

从刘贺墓中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看出,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不为过。

问题来了,他这些钱财都是从哪里来的?

前面提到,刘贺的人生经历了王、帝 、民、侯四个阶段。我们不用把他想得太可怜了,因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过得都很富足:

1、当昌邑王时期

昌邑地处黄河流域,西汉时期富庶之地。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刘贺从5岁开始为王,一直到19岁,在这14年里,他积累了很多财富,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以万为单位计算。

2、当皇帝时期

刘贺虽然只当了27天的皇帝,但是他曾下诏,向各官署征调物资。

他墓中出土的物资也能证明,他在短暂的当皇帝期间,没少给自己捞油水。

3、当庶民时期

刘贺被废为庶民后,原来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昌邑封地也被取消了。

好在霍光和上官皇太后还赏赐给他2000 户食邑。

所谓的食邑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君主对达官显贵给予赏赐的田邑,还包括种田的劳动者。

另外,刘贺还领取到了自己当皇帝之前的财产。

10年庶民期间,刘贺活得不自由,被朝廷严密监视,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节俭。

因此,也积攒了一笔钱。

4、当海昏侯时期

刘贺被封为海昏侯之后,从山东迁到了汉朝豫章郡十八县之一的海昏县。

刘贺得到的赏赐是4000户食邑,后来因为说错话,被减去了三千户,只剩下一千户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贺南迁的时候,把自己的家产全部都带过来了。因此,只剩一千户食邑,他也能活得很好。

根据汉朝的制度,王侯一级的官员都要根据食邑人口数量,每千户人口进贡4两黄金,每年中秋节都要向朝廷进贡黄金。

汉宣帝刘询因为不想见到刘贺这个前任废帝,所以剥夺了刘贺进贡的资格。

这样一来,刘贺自从当上了海昏侯之后,积累的所有财富直接进入自己的口袋里。

因此,从刘贺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来看,他的钱财主要来源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的积累。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的身份不停地转变,但是不变的是,他依然是个有钱人。

他比很多达官显贵还要有钱。其中,他在当昌邑王的时候,积累的财富最多。

2、父亲的遗产。

刘髆死的时候,刘贺才5岁。

虽然西汉时期,达官显贵在葬礼方面,非常重视,一直都是选择厚葬。

不过,刘髆下葬的时候,很简单,甚至还有些“寒酸”。

刘髆考虑到儿子刘贺还小,便把很大一部分财富都留给了儿子。

刘贺墓中发现的麟趾金、金饼等,其实是汉武帝赏赐给刘髆,刘髆又把这些留给了刘贺。

3、上两辈的馈赠。

刘髆的舅舅是李广利,当年打算拥立刘髆为太子。

李广利的姐姐是汉武帝非常喜欢的李夫人,他也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

李广利没有辜负汉武帝,前往西域攻打大宛城的时候,缴获了一批汗血宝马。

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制造了在刘贺墓中出现的马蹄金。

由于李广利打了胜仗,因此他收到汉武帝赏赐的马蹄金是最多的。

李广利为了讨好刘髆,也曾私下送过一些给他。

也就是说,刘贺墓中的马蹄金,一部分是来自父亲刘髆,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李广利赠给刘髆。

像这样的事情很常见,因此,在刘贺的墓中不仅可以发现其父的财产,也能看到李广利家的财产。

4、朝廷和亲友赙赠。

前面提到的,刘贺墓中发现的200万枚五铢钱,就是朝廷赙赠的。

由于西汉的赙赠制度,不仅限于朝廷赙赠钱币,同时 亲友之间赙赠通常也是钱币。

结尾

海昏侯刘贺的一生虽然经历王、帝 、民、侯等动荡阶段,但是他要比那个时期的很多人生活富足很多。

在其墓中已经出土的金、玉、铁、铜以及《论语》书籍等一万多件文物,再现了西汉时期的贵族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另外,刘贺的海昏侯墓以及后代的海昏侯墓以及以海昏侯国都城紫金城城址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世界瞩目!江西海昏侯墓获世界奖项,出土万件文物115公斤马蹄金

来源 | 都市现场(jxtvdsxc)原创稿件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删除来源必究

近日,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公布了世界考古论坛奖,其中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从140多个推荐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获奖的项目。

世界考古论坛评审委员会负责奖项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学术权威和专家组成。

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北约500米的墩墩山。“到目前为止,海昏侯墓考古共勘探约4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套)。” 海昏侯墓葬发掘项目负责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军介绍。

这次考古发掘通过种种证据证明,墓主就是西汉海昏侯刘贺。其中一个证据就是,发现了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一枚。更有趣的是,这次考古在刘贺遗骸腹部发现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杨军介绍,海昏侯刘贺墓由墓葬本体及车马坑构成,不仅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的面积更大、保存更好、内涵最丰富、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列侯墓葬,而且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杨军说。海昏侯墓考古出土了5200多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在两千年后重现,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以1000枚为一串,首次以考古形式证明“千钱一贯”的货币校量制度最迟起源于西汉中晚期。此次考古还出土了478件、重达115公斤的马蹄金。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48块西汉马蹄金,考古家可卖5亿元

众所周知,海昏侯墓是我国最近几年挖掘更大型的古墓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挖掘的又一座超大型古墓。这个古墓的主人是 西汉 时期汉废帝、南昌之一代 海昏侯 刘贺之墓,墓主人的身份极为特殊,既是皇帝也是诸侯,但都是当时身份极为高贵之人,其墓葬 陪葬品 自然也不少,但到底有多少呢?

截至目前为止,海昏侯墓出土的 文物 并没有完全对外公开,但文物部门已经将古墓中出土的文物照片公布,已清理出土文物几万余件,但这几万多件文物不包括10余吨铜钱。要说墓中最吸引人的文物并不是出土的青铜器,而是出土失传的古籍以及“马蹄金”。

马蹄金是西汉时期的称量货币,流传下来的几乎没有,我国目前现存的基本都是出土自汉代的大墓。根据史书《汉书·武帝纪》中的记载: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 宗庙 ,渥洼水出天马, 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豪蹄,以协祥瑞焉。也就是说马蹄金是由汉武帝时期协祥瑞而开始造制的。

海昏侯墓同样有马蹄金的出土,而且还不少,在7年的考古挖掘中,共出土了48块西汉马蹄金。这些马蹄金一被挖掘出土就立马运往博物馆保存,防止因为意外原因导致文物丢失或者损坏。很多人会有这么一个想法“这个古墓中出土的48块马蹄金值多少钱呢”但也有国人表示“文物是国家历史、文化的象征,不可用金钱衡量,是历史遗留的无价之宝”。

有人称这48块马蹄金价值至少500万,其计算 *** 就是将马蹄金“论斤卖”,一件马蹄金重达270克,以黄金市场的价格计算,这48块西汉马蹄金价值500万左右。但这绝对是错误的,因为忽略了马蹄金的历史价值以及文物价值,这时候考古家称“这48块马蹄金按市场价值,至少可以卖5亿元”。

这是专家根据以往马蹄金拍卖价格计算,那就是在2012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件和海昏侯墓出土非常相似的马蹄金拍卖出了919万人民币的天价,按此价格推算,墓中的48枚马蹄金市值就近5亿。 但考古家表示:文物值钱也好,不值钱也罢,在他们眼里都是 历史文物 ,都是古人的遗物,每一件出土的文物都应该被很好的保护。

这座墓葬出土的金器,超过全国汉墓出土金器的总和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观西村,原本是个偏远僻静的小山村。然而,2011年发现的一座千年古墓,却让考古界的目光聚焦在这里。

2015年11月16日,考古队员开始提取主椁室的西室。在一堆黄色泥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三件精美的漆盒。人们聚拢过来,目不转睛、啧啧称奇。原来漆盒中排列有序、光彩夺目的物件,是金器!

尽管这些黄金埋藏地下已经有2000多年了,但出土的那一刻,依旧发出耀眼的光芒。戳视频,看金器出土全过程!

视频加载中...

经过仔细清点,确认大马蹄金5枚 ,小马蹄金和麟趾金各10枚,金饼共187枚。它们器形完整,周身还饰有精美的纹饰,纯度竟然达到99%。

一声惊叹,人们又看到漆盒中整齐码放的金器,又是一批金光闪闪的马蹄金、麟趾金。

在它们中间,还有几块大小不一的金板显露出来,这是在汉墓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金板。

经过称重,证实大马蹄金重260克,小马蹄金重40克,麟趾金在七八十克之间;金饼标准统一,每枚重约250克;20块金板,每块的重量都在1公斤左右。它们让一号墓出土的金器总量达到78公斤,超过全国汉墓所有已出土金器的总和。

墓葬主人的富有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究竟是谁,能拥有如此多来自皇家的黄金呢?

2015年12月3日,在主椁室的东南角,人们发掘出一个精美的漆盒。打开之后,一枚玉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印章在古代为凭信之物,这或许就是确定墓主身份的关键证物!

从印章的篆刻风格看,它属于典型的西汉晚期风格,这也更加确定了这座墓葬的年代。“刘”是西汉皇族姓氏,“大刘”无非强调他和普通人家的区别,以及作为高祖刘邦后人的荣耀。由此看来,墓主人非西汉皇家莫属。只可惜有姓无名,还是难以敲定此“刘”是否来自海昏侯家族。

这时,史料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既然史书中明确记载西汉时期的豫章郡只有海昏侯一支,此墓葬又为贵族墓葬,那么一号墓是海昏侯墓的结论就确凿无疑了,现在,悬念顿时集中在了墓主人到底是哪一任海昏侯。

海昏侯共沿袭四代,他们在豫章郡,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市,生活了一百六十多年,死后都可能埋葬于此。尽管专家一致倾向墓主人就是之一代海昏侯刘贺,但是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才行。

随着文物一件件被发掘出,专家们期待的历史线索逐渐汇聚起来,他们发现一件铜鼎上刻有:“昌邑籍田铜鼎容十斗重卌八斤之一”。“昌邑”不就是昌邑国吗?“籍田”,是指每年开春统治者以下田亲耕的方式劝导农民辛勤劳作,以获丰收。

西汉昌邑国国都所在地是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也是刘贺出生的地方。两千年前,这里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商业繁茂,还有发达的冶铁业,这些漆器很可能就是制造于此。

通过墓葬中的“大刘印记”、写有“昌邑”的鼎出炉以及大量出土的黄金等文物,考古队员推断出这很可能就是刘贺的墓葬。

但考古不能仅仅靠推理,答案还需要更加确切的证据。这座墓室的内棺即将开启,人们能够顺利找到进一步证实墓主人身份的物件吗?真相即将揭晓。


敬请收看今晚(8月25日)20:00档CCTV-4《国家记忆》《海昏侯墓考古之谜》之《黄金宝藏》

全网独家首发尽在央视频APP!

想【提前】收看《海昏侯墓考古之谜》系列最新一期节目,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抢鲜看!

直击海昏侯墓挖掘现场,出土大量黄金,为何2000多年保存完好?

海昏侯墓,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更大、保存更好的汉代墓葬。

在这个墓的方寸之间,文物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2011年,墓室发现的瞬间,考古专家到底看到了些什么?

如何被发现的?

2011年的春天,江西省南昌市新塘坪乡有村民举报有人盗墓,随后专家组织人员前来考察,发现盗洞已经打得有十几米深了,就赶紧派人下去探测。

往下走,只发现挖了一个盗洞,但是并没有发现任何的文物。但考古专家从洞中,能清晰地闻到清香的气息,而且清香度非常大。

汉代的墓葬有个特点,香度越高,证明墓葬的级别越大。随后考古专家,对这个大墓开始了长达8年的发掘。

整个墓葬的剖面图

出土的文化

海昏侯墓自2011年发掘开始,到2019年的3结束,陪葬品非常奢侈,前前后后共出土一万多件文物

西汉铜币出土两百多万枚,大约十吨

出土黄金更是超过了120公斤:包括大金饼,小金饼,大马蹄金,小马蹄金,麟趾金

马蹄金

金饼

麒麟金

墓里出土了大量乐器和伎乐俑都是由青铜所制。乐器的出土说明了墓主之前生活的惬意和奢华

这是出土修复后完整的乐器。

几千年的琥珀,出土时依然精美无瑕。

做工细腻的铜质装饰品

铜火锅器皿,显然在几千年前果然也是爱好吃火锅的。

带有昌邑二字的青铜器

海昏侯墓中有一处里面共发现20匹马和3000件高端车马器,装备堪称古代版劳斯莱斯


当然,在所有出土的文物里面,出土了2件东西是最为特别的:1.出土孔子像。2.汉代竹简.

1.出土孔子像:

修复后的1:1土

无意间考古专家发现了这些巨型的铜板。将其尘土清理后,发现他们像屏风。不过随着文物保护的细致工作开展,其外形完好呈现,确定其为汉时穿衣镜。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细微的尘土清理后一些细小的文字“衣镜赋”得以浮现。

此镜长约70厘米,宽约46厘米,整个镜子俨如一个匣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镜框、镜板、镜盖。镜框与镜盖是一体式,由整木加工而成。其中镜板是镶嵌式,可嵌于光洁的镜背上,而镜框则围于四周。

真品

这篇“衣镜赋”详细地介绍了穿衣镜的概况,更为重要的是,它用2000余字将孔子生平加以详细的介绍,这一发现,最后令考古专家大为惊喜,因为它是我国目前为止,详细记录孔子形象的最早时间,下图为真品,孔子像的原画。

我们印象中的孔子画像是这样的。

子的身高描述为“七尺九”,周朝一尺大约23厘米,如此一来孔子1米8的身高对古人来说是十分高大的,而《史记》与《韩诗外传》也多次记录其身高,大多是“长人”而异。可见真实的孔子应当身高而瘦,虽不能与画像等同但应当有几分相似,这较唐朝的孔子像则更为真实。其次画像中的孔子虽然身高但略显消瘦,似乎也非常符合孔子颠沛流离的际遇。而孔子父亲在记载中也有“身长十尺”之高,如此一来孔子理当不应矮小。下图左边的是孔子

2.汉代竹简:

在刚开始的清理中,考古专家发现一堆黑乎乎形似泥土的东西,本以为是腐蚀的棺木漆皮痕迹,要把它当垃圾扔掉。但在随后清洗的一个样本中,发现他的表面竟然有字迹

随后对这些“杂物”进行了初步判断,认定它们就是汉代竹简这一发现震惊了当场的专家学者。他们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绝大多数烂成片状,还有些碎成渣滓,简直与破碎的漆皮一样。

随后专家先后测试了上百种加固剂,最终选定了一种高分子液体。

只要将竹简浸泡在这种高分子液体里,该液体即可渗入到内部结构中,并粘合纤维的断裂处。只有经过这样处理,才能在尽可能不伤害竹简的情况下,加固竹简的结构,使之变得坚固。

随后的发现,可谓让所有的专家大吃一惊。在这墓中,出土了全人类失传千年的两篇《论语》之一 —— 《知道篇》,下图是真品图

而且在对竹简完成脱色、红外线扫描后,这些竹简上的字迹终于显露出来。经古文字学家的释读,我们终于能一睹竹简的内容。释读开始后,文字学家先后从竹简中整理出《易经》、《礼记》、《论语》、《医书》等八种古籍。

墓主究竟是谁

经过考古专家鉴定这是汉代的刘贺之墓,他从分封地的王坐火箭升职成皇帝,接着从皇位上跌落变成平民,后来又被封为列侯。他的人生可谓是大起大落,那刘贺究竟是谁呢?一张图可以让你了解他

从出土文物的三个方面,更加佐证考古专家的说法;

1:玉印刻“刘贺”二字。

考古队员在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在秦汉时期,墓主被葬的时候都有随葬品,而印章是认定墓主人最有力的方式。

2: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考古专家在一块金饼上发现了一块字迹:“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之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酎金制度。

3: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一块竹简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上面清晰的写着“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这也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墓主就是刘贺的证据

2000多年为何没有被盗?

推测有二:

1.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在五代时期就有一伙盗墓贼潜入海昏侯墓,不过他们打通的盗洞直通衣笥库,也就是存放衣服的地方,盗墓贼只拿走了里面的衣物而没有再往深处挖掘,而旁边刘贺夫人墓植被较多,看起来比刘贺墓更为气派,因此夫人墓遭到洗劫,而刘贺墓反而逃过一劫。

2.东晋时期,也就是公元318年豫章郡发生大地震,此次地震使原来的枭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鄱阳湖中,而墓室早年就坍塌,地下水上涌淹没了墓室。当时人们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才使得该墓得以幸免。

未解之谜

据考古专家透露,海昏侯自发现到发掘3年间香气不断?这种香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码字不易。离开前,还请长按点赞1秒钟,真诚地感谢您了

老照片直击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硕大的马蹄金上刻有“上中下”

这是一组几年的老照片,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临时文保用房里,文保人员正在清理前25日在主棺南侧发现的金板、马蹄金等金器。马蹄金分大小两种,大马蹄金分别刻有“上”、“中”、“下”三种文字,对此专家还未得出完整结论。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柩的外棺和内棺之间的金器全部被提取出来。

其中金饼96枚、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另外还有金板20块,此次出土的金板,长约23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0.3厘米。

加上此前在主椁室出土的金器,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已超过370件,重量已超过78公斤。

老照片直击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硕大的马蹄金上刻有“上中下”

老照片直击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硕大的马蹄金上刻有“上中下”

纯度达99%!他的随葬金器超过全国汉墓黄金出土总量

12年前

在江西的墎墩山上

西观西村村民发现了一个

深不见底的大洞

经考古专家勘察判断

这是盗洞

连着一个占地整整4万平方米的墓园

它正是震惊世界的

千年汉墓“海昏侯墓

仅一号墓出土的金器就超过

全国汉墓黄金出土总量

然而当内棺打开时

却不见遗骨

直到2016年3月2日

墓主人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

他到底是谁?

考古专家们又是如何确定其身份的呢?

01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汉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江西南昌地处长江以南,汉代的哪位显贵会生于斯、葬于此呢?

考古人员在《汉书》中找到一位落户南昌的西汉列侯——海昏侯。也许,这座大墓就是某位海昏侯的墓葬。

2011年4月20日至30日,考古专家对古墓进行了大范围摸底勘察,将发现的墓命名为一号墓与二号墓。当二号墓被发现时,已经被盗墓贼疯狂盗掘。

2013年11月20日,一号墓在清除表层封土后终于露出了真容。2015年11月16日,考古队员开始提取主椁室的西室,在一堆黄色泥土中发现了三件精美的漆盒。漆盒中有序排列着光彩夺目的物件——金器

这是一批金光闪闪的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它们器形完整,周身饰有精美纹饰,纯度高达99%

在汉墓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金板也埋藏在此,大小不一却也璀璨夺目。

经称重,一号墓出土的金器总量达78公斤,超过全国汉墓所有已出土金器的总和。

究竟是谁,能在随葬品中拥有如此多的黄金呢?

02

2015年12月3日,人们在主椁室的东南角又发掘出一件精美漆盒,盒中一枚玉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印章在古代乃凭信之物,这或许就是确定墓主身份的关键证物!

这枚印章的篆刻风格属于典型的西汉晚期风格,“”是西汉皇族姓氏,“大刘”无非是在强调他和普通人家的区别,以及作为高祖刘邦后人的荣耀。

由此看来,墓主人非西汉皇家莫属。并且,史书中明确记载西汉时期的豫章郡只有海昏侯一支,此墓葬又为贵族墓葬,那么一号墓是海昏侯墓的结论就确凿无疑了。

现在,悬念集中在墓主人究竟是哪一任海昏侯

海昏侯共沿袭四代,他们在豫章郡(今南昌市)生活了一百六十多年,死后都可能埋葬于此。尽管专家一致倾向于墓主人就是之一代海昏侯刘贺,但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证明。

随着文物一件件被发掘,专家们期待的历史线索逐渐汇聚起来。他们发现一件铜鼎上刻有“昌邑籍田铜鼎容十斗重卌八斤之一”字样。“昌邑”指昌邑国,“籍田”指每年开春统治者以下田亲耕的方式劝导农民辛勤劳作,以获丰收。

通过墓葬中的“大刘印记”、写有“昌邑”的鼎以及大量出土的黄金等,考古队员推断这很可能就是刘贺的墓葬。

03

2016年1月16日,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大墓清理工作历时五年,终于进入到了最关键的一环——打开内棺

内棺开启,一件件文物让在场人员发出惊叹。然而,最令人期待的墓主人骸骨却不见踪影

经过三天紧张的工作,考古人员终于有了新发现。在内棺南侧,人们发现一具盖在死者脸部的“玉覆面”,下面有不少玉块。

在古代,人们十分相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一般的贵族下葬之后,都会在身上铺满玉片。据推测,“玉覆面”和下方玉块的位置曾经就是墓主人头部的位置。这个玉块曾是一座玉枕,内棺中部几块大型玉璧则摆放在死者的胸腹部。

就在这时,一名眼尖的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小凸起”,方形、似玉,刻痕朦胧,仿若文字。所有人都停下来仔细查看,似乎预感到它非同小可。

这是一枚印章,而且是汉代常用的“方寸之印”。印面边长2.1厘米,通高1.5厘米,玲珑剔透,用上等和田玉雕琢而成。考古人员将表面的泥土擦净,仔细观察玉面上的文字,线条清晰,构图规整,方朴端重。

阴刻篆书的两个字正是考古人员和专家们期待已久的答案——刘贺

五年春秋

答案终于水落石出!

虽然此前已有许多证据

指向墓主人是刘贺

但都抵不过这枚小小的印章

自此

“西汉海昏侯墓”可以更加确切地改为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国家记忆

2011年古墓挖出10吨钱山,6万克黄金,上万件殉葬品,墓主人是谁?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园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面积更大、保存最为完整、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墓,出土了金器、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纺织品等上万件珍贵文物。

海昏侯刘贺是何身份?他是汉武帝孙子、昌邑哀王刘儿子,4岁时就成为昌邑王,后又继承皇位,但仅上位27天就被废除,因而有“汉废帝”之称。据史书记载,他在位的27天里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坏事,因荒淫无道、不知民间疾苦被大臣霍光等人联合废除。

很多人不解,一个刚继承皇位的皇帝,27天里能干出1127件坏事吗?然而,从他的古墓里,专家发现了另一幅模样的海昏侯刘贺,同时也出土了堆积如山的黄金,这是咋回事?

小土山惊现一个大盗洞

2011年3月23日,江西南昌大坪乡观西村的村民熊菊生,此人因单位任务紧急临时加班,因此下班有些晚,直到深夜才往家里赶。因山上的能见度比较差,骑着摩托车的熊菊生开着车灯小心向前驶去。

在路过一个名为墩墩山的小山丘时,熊菊生意外发现灯光远处闪现了几个黑影,这让他不由得吓了一跳,不知远处是人是“鬼”。走近了后,熊菊生这才看清楚,原来是三五个打扮奇怪的人,在小土山上交头接耳,行为上鬼鬼祟祟,不知道在讨论什么事情。

这些人只露出半张脸,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地,生怕别人认出他们的模样。熊菊生将车灯转了过来,仔细瞅了瞅,发现这些人面生,自己是当地人,似乎没见过这些面孔。

因村子里有一个传说,墩墩山下是一个古墓,且埋葬着贵族王爷。因此熊菊生警惕地问道:“你们干什么的,哪里人?”这些人听了后,却没有理会熊菊生,反而背对着他。

熊菊生更是怀疑几人身份,他接连问了几遍,一个人这才回应说:“我们是趁夜来抓兔子的,老乡你就别多管闲事了。”

熊菊生听了后更觉得有鬼,他心想:这墩墩山只是一个小土丘,野兔并不多,几个大老爷们聚在一起抓兔子显然不太可能。然而,还没等他继续问话,这些人朝着远处走去,因双拳难敌四脚,熊菊生没有追上去。

只不过到了家里后,他的心仍然不是太踏实,而此时村里的狗开始叫唤着,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一夜醒来多次的熊菊生,愈发认为此事不一般,天刚微亮他就起身,和村里的几个村民说了昨晚的经历,并约定去往墩墩山上一探究竟。

还没到山上,村民们就发现眼前的土山丘变高了很多,走近才看到山上已出现了一个大洞, 在盗洞旁边堆起了两三米高的土堆,且还丢弃着饮料瓶、八宝粥、锄头、手套等东西。

见到此情此景,村民们这才明白,昨晚那三五个人一定是盗墓贼,难不成墩墩山真如传说所言是一个王爷墓所在地?

其中一个名为裘以龙的村民,从小就胆子大,他看了看深不见底的洞穴,决定下去看看这个洞有多深。很快,村民拿来了绳子,一头绑在他的腰部,一头系在旁边的杉树上。

裘以龙心中很是忐忑,不知道下面有什么古怪的东西,不过很快他就发现盗墓者专门留下的可供脚踩的坑,顺着这些坑,他很快就到达底下,发现这个洞有十五米左右,大约在5米深的地方,他就闻到了一股奇特且浓郁的香味,洞底有大量的积水,且有大量被人为截断的木头漂浮在水面上。

见状,裘以龙只好爬了上去,将所见情况说了出来,熊菊生见状,认为此事非同小可,随即拨打110报警。警方接到通知后,立马派出警员过去调查,并将此事上报给省文物考古所。

考古所值班人员接到通知后,又紧接着将消息上报给考古专家杨军,此时杨军正在家里做早饭,但接到所长的消息时,只能简简单单吃上早饭朝着目的地赶去。

古墓挖出十吨钱山

在来时的路上,杨军一想到目的地就在“铁河”附近,顿时打了个激灵,这里有一个汉代墓葬群,且海昏侯墓就在昌邑城内,也就是今天的大坪乡附近。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杨军猜测那个盗洞八成和海昏侯刘贺有关。

很快,杨军就到达墩墩山,从现场的痕迹来看,这个盗洞形成时间并不长,应该是最近偷盗的。从土堆高度来看,这个墓规模很大,杨军很是担心,古墓有没有被一盗而空?

想到这里,杨军迫不及待想要进入洞底,不过因来得太匆忙,并没有携带专业的考古设备,他只好走上村子里,问村民借用了辘轳车,将其架到盗洞之上,再用上一根绳子绑在腰上,并携带手电筒、相机进去观察。

旁边围观的村民为杨军捏了一把汗,生怕他出了什么意外脱落下去。整个盗洞为十五米,杨军到了5米左右时就闻到了奇特香味,且过去考古时从来没闻过,因此他认为,一旦下面真有墓葬,墓主人身份必然不一般。

很快杨军就来到了洞底,他发现漂在水面上的应该为椁木,这些都是盗墓贼强行锯断的,数了一下有5层之多,这让杨军很是心疼,不过幸运的是,因洞内积水太多,盗墓贼盗宝难度太大,并没有什么收获,可能怕天亮被人发现,提前离开。

因没携带专业的考古设备,杨军无法再深入探索,只好又回到地面上,不过他看了看挖出来的土堆,其中包括白胶泥、木炭、沙土等,可见这个墓等级必定很高级。

因古墓已被破坏,眼下只好加快进行抢救性挖掘才行,不然当天晚上盗墓贼还会继续光顾这个古墓,考古人员必须赶在盗贼前面。

杨军还发现,这个墓葬外层应该是梯形土堆,专有名词为“履斗”,它最早兴盛于秦汉时期,特别受西汉皇族的喜爱。不过秦汉时期政治中心均在北方,当时的南昌属于偏僻地带,会是哪家皇族葬于这里呢?

杨军在走访村庄时,听到了村子里的传说,可能有王爷葬于此。而从《汉书》中可见,西汉海昏侯曾受封于“豫章之县”,可能这个古墓真为海昏侯的墓葬,但光凭猜想是行不通的,唯有对其保护性挖掘,才能解开其神秘面纱。

就这样,杨军立马将发现的具体情况上报给研究所,随后省文物局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挖掘工作,并得到了审批。

2011年4月15日,江西省文物研究所组成了考古队,对墩墩山以及附近进行了摸底探勘,这才发现附近竟然是一座汉诸侯墓园,而挖出盗洞的墓为更大的墓,也就是一号墓,在周围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八座墓葬和一个车马坑,其面积为40000㎡。

很快,专家就对一号墓附近的陪葬坑进行挖掘,将里面的积水抽干后,里面露出了金黄闪闪的东西,考古队员十分兴奋,小心将上面的杂质清理干净,发现此文物为“鎏金车軎”,皇家马车上的一种配件,套在车轴两边。

紧接着,专家又在这个陪葬坑里挖出了大量车马具,其细致精湛的做工让人为此十分惊叹, 就连马头所佩戴的当卢,也有着精湛的错金银 *** 工艺,镶嵌出了“游鱼”、“凤鸟”等图画。

这批车马具中有二十匹马,组成了五部车,且是真车马,可见墓主人的身份有多尊贵。依照西汉时期的礼制来看,唯有诸侯王一级才会用真车马殉葬。然而,海昏侯只不过是列侯,还没达到诸侯王级别,难道墓主人并非刘贺?
不过在接下来的挖掘中,考古队员发现这个墓不光现代被盗过,就连古代时也有盗墓贼光顾,且还不止一次,队员们清理出了十多处盗洞,且年代相距久远。

在一号墓西北角有一个盗洞,从现场发掘出了一个五代时期的灯盏,可见这一时期盗贼曾光顾这里。不过五代时的这群盗贼,并没有挖到主墓室,到了衣笥库就暂停下来。为何盗贼停止了呢?

原来,墓中出现了不少塌方,以至于墓葬结构有所变形,盗墓贼并不能直截了当的判断主墓室位置。查证发现,公元318年,南昌确实出现了一次大地震,可能墓葬就是在那是受损的。同时,又过了100多年,鄱阳湖附近发了一场大洪水,整个墓处在水位下,就此成了蓄水池,这又让盗墓难度加大,不然墓早就被盗了。

在2012-2013年的考古发掘中,专家发现陪葬区不少墓都被盗墓贼光顾,只挖出了陶瓷、玉剑等文物,还在一个盗洞里挖出宋代时期的斗笠碗,显然这伙盗贼是宋代的。

即便陪葬墓没有什么收获,但汉列侯墓园依旧是迄今发现的结构最为完整、保存更佳、布局最明朗、且有完整祭祀系统的列侯墓园。
2013年11月16日,考古专家对一号墓进行发掘,用了半年之久才将表面的杂质、封土清理。至于为何耗时这么长,还因它是履斗形封土,古人用木夯一层层夯出来的土台,一层才10-20厘米,如同千层一样。正因夯土太严实,结果七米高的封土清理难度非常之高。

将封土清理后,一座规模超大的“甲”字型大墓呈现在众人面前,其四周长均为十七米左右,其面积为四百平方米。不过考古工作不能急,要尽可能将墓葬现场的细节部分留存下来。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2015年3月,考古队正式清理主墓室,将防盗的木炭层、青膏泥层、细沙层清理干净后,墓室顶板这才呈现众人面前。

几十根黝黑色泽的长条形椁板拼接着保护在棺椁四周,不过盗墓贼却隔着十五米高的封土,准确无误地将盗洞打在棺椁中心,这让不少考古队员担忧,棺椁到底有没有被破坏,文物被盗走了吗?

毕竟现代版的“摸金校尉”,已配备了电锯、抽水设施,对墓葬的破坏程度比较大,如果将珍贵文物掠夺一空可就惨了。

不过因积水太多,不少随葬品漂浮在水面上,为了解决积水问题,专家决定在旁边挖上一口井,将积水引入井里。经过一番奋战后,积水如愿以偿排出,且露出了“回”字形椁室。也就是说,在棺椁附近还有着回形长廊,北部为钱库、粮库、酒具、乐器库,其中乐器室内挖出了二十四组编钟。

不过最让人震惊的为钱库,当看到里面堆积如山的钱库时,考古人员无不兴奋和震惊,经考证它们均为五铢钱,清理发现大约为200万枚,重量约为十吨,以西汉的物价,可购买八百吨大米、五十公斤黄金,可见墓主人身份不简单。

有人惊呼:“在其他考古现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铜钱,现在来看这可真是钱山啊!”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钱币并非随便摆放,反而是每一千枚五铢钱串在一体,也就是一贯钱。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钱币为汉武帝、汉宣帝时期的产物,可见墓主人应该是武帝宣帝时期的宗亲。

在4个回廊藏阁内,专家清理出了超六千件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两千三百件漆木器,木牍、竹简数量超10000枚,其他金银器、青铜器等超五百件。玛瑙、宝石、玉石、绿松石等为三十件。

其中,出土的青铜蒸馏器这一文物,原本考古队员认为它是炼丹器皿,但里面却盛放着很多芋头,这是酿酒的原料之一,至今日本还用其酿造清酒。

此时专家才知道,这套装置是采用蒸馏法酿制清酒的容器。在此文物发现前,学术界一直认为元代时我国才掌握了蒸馏酿酒法,但该文物的出土,让我国的蒸馏酒历史提前1000年之久。

此外,在一个漆盒内发现虫草,中医药史书上到了清代时才对虫草药效进行记载。但该文物的发现,也表明汉代时贵族就用上虫草滋补养生。

而出土的10000多枚简牍中,经过专家后续的整理研究发现,其中包括医药书籍、礼记、文学著作、奏章副本等,而价值更高的为《论语·知道》,因在西汉前论语版本比较多,到了西汉后期朝廷进行了修订,删掉了部分内容,而这里出土的《知道》就是《论语》被删掉的内容,其意义可谓重大。

墓主人身份揭穿

2015年9月26日,专家又将目光看向了主椁室,并搭建了航吊设备,轻松将每块重达2吨的盖板吊起。当椁室顶部被揭开后,专家们这次松口气,原来遭贼尽管打穿了椁板,但墓主人的棺椁并没有在中心位置,再加上村民及时举报,盗贼的盗宝计划这才落空。

专家发现,墓主人棺椁安放在东北角,至于为何,应该是墓主人依照“事死如生”的理念,将主棺放在侧室。也可能是受地震、洪水影响,主棺出现了位移现象。

2015年12月3日,考古学者在主棺东南角发掘出一个漆盒,里面放着一枚龟纽玉印,上面写着“大刘记印”4个大字,这表明墓主人确实属于西汉皇族宗亲。不过史书上记载,西汉时南昌一带只有海昏侯为皇族宗亲,那么到底是哪一任皇族呢?

在15年11月16日时,专家在主椁室西侧找到了3个漆盒,里面均为金器,一盒数量超八十枚,每个重为230-260克,包括马蹄金、麟趾金、金饼,它们为西汉时期的纪念币。汉武帝时,为彰显国力强盛,下令工匠铸造麟趾金。

随后,考古人员又将主棺椁打开,发现主棺又分内外两层,中间又安放不少黄金制品,其累计黄金出土量超六万克,其数量超所有发现的汉墓之和,可见墓主人生前是多么富贵荣华。

在一个漆器上,专家又发现了“昌邑”二字,一个木牍上还标注“海昏侯臣贺”,可见墓主人身份已呼之欲出,应该就是之一代海昏侯刘贺。

但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墓主人印章,而印章应该就在内棺内。为了避免文物氧化损坏,考古所搭建了20㎡的低氧实验室。2015年12月27日,专家全部到齐,在众人的注目下棺材被打开,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发现墓主人尸体。

原来,因积水多年,墓主人遗骸早就灰飞烟灭,只剩下几颗牙齿。不过从玉器的摆放位置,仍能推断尸骨的摆放位置。在遗骸腰部,专家发现一枚印章,对其进行研究,发现上面刻有“刘贺”两字,墓主人正是海昏侯刘贺。

不过从尸骨腹腔留下的香瓜子来看,可能刘贺是吃了香瓜后引发了急性腹泻导致死亡。

墓主为何这么“豪”?

在海昏侯墓中发掘出了一百一十五千克黄金,还有上万件殉葬品,不管是玉器、铜器还是乐器,均展现出了西汉超高的手工艺水准,也生动再现西汉皇族宗亲的奢靡生活。

然而,西汉列侯上千人,为何只有刘贺这么“豪”?刘贺一年收取的租税也才80万钱,和墓葬财富相比不值一提。其实别看刘贺只是一个列侯,但他却有着特殊身份,其父亲为首任昌邑王刘髆,刘髆是刘彻和李夫人所生,刘贺自然就是武帝刘彻的孙子。

汉武帝对李夫人十分宠溺,刘彻帝陵茂陵陪葬墓众多,但更大的陪葬墓却是李夫人墓,可见其有多宠爱这个女人。李夫人生了儿子刘髆不久后病逝,这让刘彻十分伤心,对其进行厚葬。史书《汉书》记载,李夫人逝去很久后,武帝依旧日夜思念对方。

正所谓爱屋及乌,刘彻对他们的独子刘髆也十分重视,封其为昌邑王,并赏赐了大量财宝。然而,刘髆寿命比较短,死在父王刘彻前面,其财富传给了儿子刘贺。

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八岁的刘弗陵登基,也就是汉昭帝,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没有留下子嗣,在大将军霍光的支持下,十九岁的刘贺登基称王。

霍光之所以有这么大权力,还因他是霍去病兄弟,一直被武帝信任。然而,刘贺当上皇帝二十七天就被废黜,并遣返封地昌邑,贬为平民。至于他为何被废,《汉书》上指出他上任27天犯下1127件错事,且为人荒淫无度,平均一天四十件。

不过成为平民后的刘贺,长期被监视,因发现其“无所忌”,汉宣帝这才将其封为海昏侯,并让其来到封地豫章郡,4年后,大起大悲的刘贺猝死,年仅三十三岁。

经历了王、帝、庶人、列侯这4种身份,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也正是这一特殊身份,让他的墓葬不同于普通列侯。如不远处的马王堆汉墓,同样是列侯,大马王堆汉墓随葬品多是木制仿造品,如木制玉璧、金饼等。

总结来看,海昏侯墓之所以有大量的墓葬品,还因刘贺曾当了十四年昌邑王,昌邑在西汉时期非常繁荣,封国户数比侯大得多,这让刘贺积累了大量财富。而担任二十七天皇帝时期,史书上称,刘贺登基后就下令各地征调物资,也收揽了大量财宝。如刘贺墓里出土了部分商周、战国时期文物,不排除是担任帝王时搜刮而来的。

成为庶民后,霍光、上官皇太后并没有做得太绝,准许刘贺继承所有财产。而成为海昏侯后,因宣帝不想见到刘贺这个前任皇帝

,禁止其上朝廷进贡黄金,如此一来众多黄金成为刘贺私人财产,墓葬时全部带到了地下。

那么,刘贺真的如史书所说那样荒淫无度呢?先说刘贺27天干了1127件坏事,除去睡觉时间,刘贺一小时要干2-3件坏事才行,这显然不太合理。而从陪葬的竹简、木牍可见,刘贺生前酷爱读书。同时,在刘贺墓里还发现了孔子画像,这也说明他崇尚儒学。


此外,刘贺被废帝后,他封国的200多名大臣被处死,且临死前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见,刘贺可能是想从霍光手里夺权,但因太年轻,没什么经验,结果败下阵来。如果不是海昏侯墓的出土,恐怕世人对刘贺的理解仍然是荒淫失道,大家咋看呢?

标签: 马蹄金 出土 功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