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家庭成员聚餐,9人食用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出现食物中毒。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在牡丹江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李女士11日晚上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目前,9人中只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红艳女士还在抢救中。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健委旗下微信公众号“龙江卫生健康”发文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并非此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玉米面及患者胃液中同时检出米酵菌酸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黄曲霉素。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为此,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处提醒,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
发生酵米面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应及时就医,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来源:中国之声
吃「酸汤子」7 人中毒死亡,究竟是什么毒素?顾中一
丁香医生作者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
近日有新闻报道说黑龙江一个家庭出现了疑似食物中毒,一共有 9 人吃了自制的酸汤子,结果 7 人死亡。
图片来源: *** 截图
据媒体报道, *** 酸汤子的食材在冰箱冷冻了一年,经过检测后还发现酸汤子里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医院初步判定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也有网友提问:是不是因为 *** 酸汤子的食材冷冻太久导致的?评论区中很多人都在讲要吃新鲜的食物,不能冷冻,还有人在科普黄曲霉毒素有怎样的危害……
在我看来,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 更可能还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毒假单胞菌)所致的。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来跟大家讲一讲。
黄曲霉毒素?
短时间内致死风险并不高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天然的、致癌证据非常充分的强致癌物,很容易污染玉米、花生、高粱、小麦、大米等,而且污染之后很难去除。
比如曾经就有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案例,就是因为饲料被污染了。
但是你要说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道菜,多数人都死了,是因为黄曲霉毒素超标,可能性真的很小 ——因为它虽然可以引起急性肝损伤,以及有强致癌性,但短时间内致死的风险并不高。
酸汤子中毒
可能因为椰毒假单胞菌
酸汤子是一种用发酵面碴子做的面条状的食物,是酵米面的一种,吃起来会有酸味的香气。据说在东北是一种与酸菜、粘豆包并列的小吃,也是传统东北人所怀念的老味道。
而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发现这种传统食物会引起严重的食品中毒事件,甚至食用了变质的酵米面后,中毒的病死率高达 40%~100%。
2015 年,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中,也直接曾提出应当移风易俗,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应当尽量废弃这种陈旧的、不良的饮食习惯。
目前对于酵米面中毒的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还没有彻底查明,一般认为可能和某些真菌和细菌的综合的毒素作用有关。
现在主要发现有一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这种菌它会产生两种毒素 —— 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对胃肠道黏膜还有神经血管等等都有很强的 *** 。
可能会造成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毒素还会透过胃肠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全身各器官的损伤,包括肝肾心脑等等。
一般发病比较急,症状是上腹部会出现不适,恶心呕吐,轻微的腹泻,头昏,全身无力。 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脏器损伤,表现包括黄疸、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少尿、甚至抽搐休克等,由于发病非常迅速,病死率极高。
一般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先是看有没有吃过臭米面,有没有出现上面说的那些中毒症状,甚至出现多器官衰竭,同时排除其他原因的急性食物中毒,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这种情况了。
如果出现了中毒症状,首先就是不要再吃了,立刻催吐,再去洗胃、导泻等等,尽快地排出有毒的食物,包括吃了同样食物的人,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应当一律送医院检查。
发酵过程容易受细菌污染
酸汤子这类自己做的酵米面食物,建议大家更好别吃。
*** 酵米面,原料可能有很多种,很多地方一般是以玉米为主。
首先用水浸泡玉米碴,泡的时间因气温高低而不同,一般可能有一个月左右,如果气温高的话就只泡 10 天,再经过水的淘洗后磨成糊状,用布兜起来,自然滤干或用柴草灰吸去过多的水分,一般来说剩下的部分含水量大概 30%。
这个过程显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发酵,可能会混入环境中的细菌。而椰毒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外部环境,酵米面发酵过程中就容易受到这种细菌的污染,从而带来毒性。
在 *** 过程中,如果出现细菌污染,也比较难发现。 酸汤子作为特色的食品本身就有一股特别的酸味,这种风味会掩盖霉变的味道,特别是对于外地人或者偶尔吃一次的人来说,很难分辨到底就是这个味还是坏了。
而吃这些东西的人,他可能觉得反正已经高温消毒了,就放心大胆地去吃了。但在发酵以及存放过程中受到的污染,包括像黄曲霉毒素、米酵菌酸,通过正常煮汤时候的水煮是没法破坏的。 所以有毒的酸汤子,难发现 +难消毒。
那应该怎么办呢?
别吃。酸汤子这种自制酵米面类的食物更好都别吃。
>
监制饭饭
排版饭饭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生活报.鸡东一家庭聚餐7人死亡!疑似食用冷冻一年的酸汤子中毒 https://dy.163.com/article/FOK04CMU0512CCJ3.html
<2> 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第2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
<3> 曹先. 急性臭米面中毒四例
<4> 逯锁林. 急性臭米面中毒28例临床分析
<5> 骆世银. 一起由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
<6> 姜国瑾, 李荣坤, 郭宝林. 7起酵米面食物中毒资料分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国家卫健委就酸汤子中毒致9死事件提示:这几类食品最容易致病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号)
“酸汤子”中毒事件已致9人死亡,云南省疾控中心提醒:请谨慎食用发酵米面制品10月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李女士不幸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诱发这场悲剧的,不是之前所报道的黄曲霉素,而是米酵菌酸。
10月21日,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出预警,酵米面中毒救治没有特效药物,救治难、死亡率高,家庭不要轻易 *** 酵米面食品,同时,谨慎食用发酵米面制品。
云南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前云南也发生过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2014年7月,云南省文山州也曾发生一起20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事件,中毒食物为汤圆(吊浆粑),对剩余吊浆粑(干粉)、生汤圆和熟汤圆以及 *** 剩余的吊浆粑等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份样品均检出米酵菌酸。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先搞清楚米酵菌酸中毒是什么
多出现于哪些食品中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什么?为什么会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外界环境分布广泛,食品在粉碎、浸泡、加工、贮存等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该细菌的污染,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潮湿、阴雨的天气,加之储存条件不佳,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极易发生中毒。米酵菌酸耐热,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病死率高达40%—100%。
米酵菌酸可能出现在哪些食品中?
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变质鲜银耳、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等食品为主。我省主要是以糯米、糯玉米自制的吊浆粑类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预防米酵菌酸中毒要记得这几点
1
不 *** 、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吊浆粑等发酵米面食品,发霉食品及时处理掉,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使用;
2
选购正规产品,购买新鲜的、生产日期近的食材;选购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时要选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食品贮藏时,选择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和发霉,一旦发现食物变质,万不可为了节约而强行食用,因小失大!
3
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小包装,不囤积食物;
4
泡发木耳、银耳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夜,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如果出现了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况,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医院救治。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文字没看明白?
来通过一组生动形象的图解
学习预防食物中毒的 ***
转发!提醒!
来源:央视新闻、云南疾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昆明广播电视台
酸汤子致死事件5年前就发生过,1家4口30小时内相继离世(健康时报记者 井超 实习记者 李曌懿)黑龙江鸡西一居民家庭聚餐,疑食用酸汤子食物中毒致8人死亡,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而5年前,2015年3月,辽宁辽阳也发生过一起吃酸汤子中毒的事件,一家四口在30小时内相继离世,包括80多岁的母亲,大儿子和二儿子,还有二女儿,年龄都在五六十岁。
根据2015年3月辽沈晚报的报道,当时正处于正月,事发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一回迁小区内,邻居表示,老太太更先去世的,“是因为吃酸汤子中毒了”,刚开始都是拉肚子,没太当回事,也没去医院。
居民们说,老太太平时和小女儿生活在一起。3月1日中午,两个儿子来看母亲,就做了酸汤子吃,“可能是在冰箱里放时间长了,酸汤子坏了”,吃完都中毒了。
当时是小屯镇水泥厂医院接到急救 *** ,医生赶到老太太家时,发现老人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最后,兄妹三人一起被送到辽阳市内医院进行抢救。老人另有一儿一女,没赶上这顿午餐而幸免。
辽阳省小屯水泥厂职工医院住院医生(前院长)衣华贵接受梨视频采访时,进一步还原了当时的情景。2015年正月十五前后,厂内的职工家属一家四口同时一起食用酸汤子后,频繁的呕吐腹泻,甚至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据描述,当天凌晨两点钟到患者家进行抢救,老人的病情危重,已经停止呼吸,临床死亡。另外三位家属病情较重,在转入辽阳急救中心医院后,又马上转到沈阳急救中心,弟弟直接转到ICU进行抢救,妹妹和哥哥则转入到呼吸科进行抢救治疗。
经抢救后无效,4人在30小时内相继离世,其中包括80多的母亲,大儿子、二儿子和二女儿,年龄平均都在50岁上下。衣华贵强调,当时食用的酸汤子受过污染,毒性是砒霜的20倍以上,一旦保存不当,不仅容易造成污染,还会引起中毒反应。症状较重的患者将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
近年来这种案例其实屡见不鲜。黑龙江卫健委在10月10日发布的《酵米面食物中毒预防提醒》中提到,米酵菌酸对酸、氧化剂和日光不稳定,但其耐热性强,经煮沸和高压不会被破坏,因此不论制成何种食品、采用何种日常烹调 *** 都不能破坏其毒性。
这也就意味着,平时食用时的普通二次加热烹调对其毫无反应。而食用它导致的中毒,目前也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由于该类食物中毒发病急、多种脏器受损、病情复杂、进展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中毒后应进行急救和对症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曹海霞此前强调,冰箱虽然是低温环境,但即使在冷冻、冷藏条件下,部分细菌仍可繁殖,如李斯特菌在0℃仍可生长,冷藏的食物也引发肠道感染。
而且隔夜食物即使经过加热处理,部分细菌还是不能被消灭,部分食物即使重新煮过以后,里面细菌死了,但细菌分泌的毒素和食物分解时产生的有毒物质并未消失。冰箱不是保险箱,不代表不会有细菌繁殖壮大,存放越久也越危险。
“酸汤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真凶”公布12日晚,总台央视记者获悉,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已升至8人。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此前,当地曾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
损害肝、肾、心、脑等器官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
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中毒后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黑龙江卫健委提醒,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预防蘑菇食物中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要把扁豆煮熟焖透,破坏其毒素;购买时要挑选嫩扁豆,不买、不吃老扁豆。
预防诺如病毒传播。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应注意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正确储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热。
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如果处理不当,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
来源:央视新闻
变质酸汤子的毒素有多强?食品安全千万别马虎近日,一则“居民聚餐食用酸汤子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当地卫健部门发布变质酸汤子中毒原因:“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其实,米酵菌酸已经是“惯犯”。米酵菌酸是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它主要产生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木耳,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中。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介绍, *** 酸汤子时,用水浸泡玉米面或玉米碎,任其自然发酵,产生酸味。这个过程非常危险,因为很容易被致病菌所污染。其中最危险致病菌之一就是椰毒假单胞菌,它很喜欢在家常发酵的玉米面里活动,也比较喜欢室温泡木耳、泡银耳等环境,而且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其耐热性极强,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类似的变质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不少人舍不得扔掉过期甚至变质的食物,觉得食物只要煮熟就对身体无害,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米酵菌酸就是高温煮沸也杀不死的毒素。
对于米酵菌酸,目前医学上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对症治疗。如果中毒不严重,还有机会抢救,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已经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资料显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中毒病死率高达40%以上。在高温潮湿天气下,长期泡发的木耳和菌类(包括木耳、银耳、香菇、蘑菇等)、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粉,很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从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这10种食物也得小心
煮熟就没事?有些毒素很“抗造”
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毒现象屡见不鲜,以下这些食物,千万可得注意了:
1、发红的甘蔗
如果看到甘蔗里有红色丝状物,证明已经霉变。霉变甘蔗会产生强烈的嗜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可能丧失生活能力。
2、野生蘑菇
公众无法自行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也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 *** 。毒蘑菇所含的毒性物质非常稳定,不仅耐高温、耐干燥,还耐酸碱,易溶于水,一般的烹调 *** 难以破坏其活性结构。
3、发芽的土豆
发芽或者表皮颜色变青的土豆中,含有龙葵碱,食用后对胃肠有较强的 *** 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严重的还危及生命。
4、腐烂的生姜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黄樟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可诱发肝癌、食道癌。
5、加热后出现絮状物的牛奶
牛奶出现絮状物的原因之一,是牛奶中残留的微生物增殖导致牛奶的酸度发生变化,进一步破坏了牛奶的稳定性。所以,加热后有絮状物的牛奶不建议饮用。
6、表面发黏的豆腐
豆腐和肉一样,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材,容易在通风不良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滋生细菌,而变得黏黏的。居家环境里,有害杂菌多,有些会产生毒素附着在豆腐表面,用热水冲洗也不能保证完全洗掉。因此,发黏的豆腐不建议食用。
7、颜色变深、表面发黏、弹性变差、有异味的肉类
新鲜的肉表面有光泽,颜色均匀;外表微干或湿润,切面稍潮湿,用手摸有油质感,但不发黏;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闻起来只有正常的肉味,无异味;煮熟后肉汤透明,汤表面聚集大量油滴。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说明肉类已经变质。
8、烤焦的鱼、肉
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加热超过200摄氏度后会产生致癌物——杂环胺。杂环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和致基因突变作用。变焦的鱼、肉类食品,不仅含有大量杂环胺,同时还有苯并芘、丙烯酰胺等其他致癌物,不宜食用。
9、发霉发苦的瓜子、花生等
当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时,应该丢弃。黄曲霉素等致癌物可能已经在其中生长。
10、“胖听”“漏听”的罐头
当水果罐头被微生物污染,失去食用价值时,经常会产生“胖听”现象,即罐头的底和盖的铁皮中心部分凸起。而密封失灵的“漏听”罐头,在运输过程中空气会进入,极易酸败变质。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从采购到餐桌,一步都不能马虎
如何预防类似惨剧再次发生?这里有几招——
1、选用新鲜安全的食材
生活中不要购买没有保障的三无食品、过期食品,要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
2、注意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
食物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洗手、生熟分开等规范操作。一些食物如果没有完全煮熟的话会有一定毒性,在烹饪的时候更好煮久一些。
3、注意食品储存过程中的卫生
尽量不要吃剩菜。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的生鱼、生肉等,更好用冷藏化冻 *** ,别在室温下久放,并需及时烹调。
国家卫健委谈酸汤子中毒致9死: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来源:健康中国
国家卫健委微信公号“健康中国”10月19日消息,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发布提示,这些东西别吃来源:齐鲁晚报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图据@中新视频(截图)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来源:央视新闻,健康中国
酸汤子中毒致多人死亡,对传统食物要有科学认识作者:张田勘
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中毒已致8人死亡,其初判黄曲霉毒素的中毒致死原因被多位专家质疑而在网上引起争议。10月12日晚,黑龙江卫健委在官方微信发布预防食物中毒的文章时,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由此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变更”为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
米酵菌酸是何方妖怪,竟如此歹毒?学术的解释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死亡率为40%-100%。米酵菌酸又源自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
一定程度上,是公众对此毒素的了解不多,科学传播也不广泛,从而导致了此次中毒事件。米酵菌酸中毒或许不具有普遍性,但是一旦出现,造成的生命损失将十分严重,理应受到更多关注。进一步让公众了解其中原理,才能更大限度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此次事件中,米酵菌酸来源于东北的一种传统饮食——酸汤子,是一种面条状的食物,吃起来有酸香气。其 *** *** 是,把上好的玉米磨成碴子,用凉水浸泡20天左右,碴子用手轻轻一捻就全碎,形成水面子。经过多次清淘,滤掉水面的酸味,和成团放在冰箱里。想吃时加些面粉调成糊状,挤成条形下入开水中煮熟并食用。
东北地区玉米食材较多,而且有漫长的冬季,这类食品就成了东北猫冬的传统食品,很多人家都会 *** 并食用,尤其是在农村。现在酸汤子也成为很多东北人怀旧的老味道,不仅自家 *** 食用,也有餐馆经营这一食品。
靠山吃山的传统饮食方式当然没有错,但是涉及健康和生命问题,就需要慎重审视。酸汤子不只易产生米酵菌酸,还可能包含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毒素。米酵菌酸即使用100摄氏度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一般人往往认为高温可以消毒,同时食物的酵酸味掩盖了霉变味,大量食用后,即便未造成米酵菌酸中毒,也很容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一方水土在养一方人的同时,也会导致某一地区特殊的“地方病”。如20世纪50-90年代,河南林县的食管癌高发,每3-5人就有一人患食管癌。研究人员经过反复调查和研究,发现林县人有爱吃酸菜的习惯。通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研究,从林县人爱吃的酸菜中分离出了世界上从未发现过的亚硝胺——甲基苄基亚硝胺和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再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这种亚硝胺可以在动物体内诱发肿瘤。
这显然就是生活方式造成的。此后,国家和当地卫生部门以及大量科研人员、大众传媒进行了广泛的科学传播,让人们少吃酸菜,并制定了“五项防癌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实施,林县的食管癌发病率和致死率双双减半。
现在黑龙江发生的酸汤子致多人中毒死亡事件说明,在改变生活方式达到预防效果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2015年3月4日,辽宁省辽阳市一家四口疑吃酸汤子中毒身亡,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提示公告,建议市民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尽量废除这一不良的饮食习惯。但从再次发生的中毒事件来看,上述公告还没有达到广泛科学传播的效果,一些人不知情或明知有危险却没有足够重视,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
另一方面,此次中毒事件也反映出,现在对酸汤子中的米酵菌酸的毒理和致人中毒的严重性和广泛性研究还不深入。此前一些人认为中毒是黄曲霉素造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是一个提醒,未来需要对米酵菌酸危害身体健康的毒理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当然,要让人们改变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并不容易,尤其是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认为这是祖祖辈辈传下的饮食习惯,为何就不健康、不科学了?因此,让人们少吃或不吃酸汤子之类的酵米面类食品,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工程,从科学原理上阐明其毒性,再进行科学传播,更好有更安全健康的食品来替代。其中的关键,就是必须把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