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图书馆是陕西省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创办于1912年。它是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的重要保管和传播机构,是陕西省 *** 直属事业单位。
陕西省图书馆的前身是陕西公立图书馆,始建于1912年。当时,这个图书馆只有一间小房子,藏书不到两千册。1920年,陕西省 *** 将它改为省立图书馆,设在西安市府衙门内。1925年,图书馆搬到了西安市南门外的钟楼旁,占地面积达到了一千多平方米。抗日战争爆发后,图书馆曾多次迁移,直到1946年才回到钟楼旁的新馆。1952年,陕西省 *** 将其更名为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现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超过240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5万多册,是全国重要的古籍保护单位之一。馆内还设有数字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盲人图书室等各种服务设施,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服务。此外,图书馆还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目前已建成数字化资源库,提供电子图书、期刊、报纸、音像资料等数百万件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
陕西省图书馆一直以来致力于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为陕西省乃全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它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陕西省文化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图书馆是陕西省内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南路。其前身为1933年创办的陕西省立图书馆,是全国早成立的省级图书馆之一。
陕西省立图书馆创办于1933年,初设立在陕西省立师范学校内,由时任校长李叔同倡议创办。1937年,图书馆迁西安市东城墙外的省立图书馆大楼内。1949年,陕西省图书馆成立,设在原省立图书馆大楼内。1952年,图书馆迁回西安市中心,设在今天的文艺路。1995年,陕西省图书馆正式迁现址,并于2001年进行了扩建。
陕西省图书馆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达到400万册。馆内设有数字资源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少儿阅览室、盲文图书室、多功能厅等多个功能区。同时,图书馆还拥有一支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队伍,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包括文献检索、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培训指导等。
陕西省图书馆还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包括展览、讲座、演出等。每年举办的陕西图书馆读书节已经成为陕西省文化领域的重要品牌之一。此外,图书馆还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者教育活动,如“陕西省图书馆读者大讲堂”、“陕西省图书馆读书会”等,不断提升读者的阅读素养和文化修养。
未来,陕西省图书馆将继续以“数字化、智能化、社区化、国际化”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