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湿气重一直是亚健康的凶手,祛湿的中成药很多,但是又该如何使用呢?下面医生整理了一下9种去湿气的药。
药品 龙胆 过路黄 当归 中医
药品 龙胆 过路黄 当归 中医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身体困乏,脸稍水肿,老妈说这是体内湿气重,给我煮这喝,有用吗
在立秋之后到现在感觉最近脸稍稍有点水肿,我发4不是肥也不是胖。因为我心宽体胖已经很久了,只是最近的脸稍稍比原来圆了那么一点点。再加上身体比较容易“困乏”,我就知道我体内的洪荒之力....不是 是湿气又重了。
说起湿气可能有不少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中医把这状态称为湿邪。表现的状态为皮肤粗糙油腻、舌苔偏厚、口气较大还有就是人容易犯困且肢体具有很大的疲惫感。如果你具有这样的状况那应该就是体内的湿气较重的原因了,一般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拔罐还有一个就是今天要推荐的做法也是我经常在熬煮的良方。
那就是使用赤小豆和薏米这两种天然的食材,作为药引来去除体内的湿气。赤小豆有去湿气消水肿的作用与薏米一起搭配效果加强数倍,不仅没有副作用还对身体益处多多。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建议经常煮上一壶作为解渴的茶水饮用。
红豆薏米汤
特点:祛湿养生健康
食材:赤小豆1把、薏米1把
*** 步骤:
1、这个就是薏米在一般的超市或药店均能买到
2、赤小豆与一般的红豆有点不一样,买的时候别买成大红豆了
3、根据自己的人数大概随便各抓一把就够了
4、清洗干净后倒入养生壶里
5、选择养生汤程序煲煮一个半小时即可饮用
6、颜色较深其实味道很淡很好喝
小贴士:
1、这是最为常见的祛湿搭配
2、如果您的湿气比较重可以考虑加上“芡实qianshi”这一食材
3、煲煮后不需要加糖等东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平时用的药是越来越贵了,以前几块钱的,效果还很好,现在需要几十块钱才能买到,但你去问店员呢,有的他会不情愿的给你找,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7种“药架最下面”的中成药,如何用,需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一次给你讲明白!
之一个是明目地黄丸可以养肝明目,对于中老年肝肾不足,导致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甚至是迎风流泪等情况,有较好的调理作用,正常来说几块钱,最多十几块钱的就有卖,如果店员给你推荐更贵的,四五十甚至上百,说效果更好,那你就不要信了,现在在国家监管的作用下,如果药品生产不合格呢,它是不让你上架的,所以大家记住呀,家里有老人,中老年人,因为肝肾不足,出现的眼睛问题,可以用这个明目地黄丸。
第二个是夏桑菊颗粒,可以清热解毒。
大家应该都有上火的经历,像平时上火引起的目赤头痛,或者是咽喉肿痛,或者是肝火,风热引起的痘痘,疖肿,感冒等情况,这个时候需要清肝泻火,疏风散热,我住的地方,夏桑菊颗粒也就五六块钱一大袋,一袋里面有8小袋,但是大家需要注意实火和虚火的区别,虚火通常有潮热盗汗,以及手心脚心发热的症状,虚火就不要再用夏桑菊了。
第三个是养肺丸,可以润肺止咳,化痰定喘。
经过新冠、甲流后呀,好多人向我反映,说现在嗓子里头总是有痰,乏力没劲,还经常咳嗽失眠,甚至还伴随有咽干音哑的情况,这可能是体虚生痰,导致的咳嗽痰盛,那这类人咳嗽还有一个特点呀,就是长期咳嗽,吃止咳药也没用,痰也没有好转,那对于痰湿咳嗽呢,我们可以参考这个养肺丸,但是大家注意一点呀,可别被它的名字骗了,它虽然叫养肺丸,但是可不是保健品,没病可千万不要吃。
第四个是防风通圣丸,
中医上有句话,有病没病,防风通胜,对于外寒里热的感冒咳嗽,也就是既有黄痰,又有白痰,受凉吹风得的病,但是发热出汗,或者是风疹湿疮和大便秘结,有不错的调理作用,防风通圣丸的主要作用呢,就是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五个是济生肾气丸,
一瓶可以温补肾阳的药,却只有几块钱,它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畏寒怕冷呀,手脚冰凉,腰膝酸软,或者是水湿内停导致的水肿,咳嗽有白痰,尿不出来,尿等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第六个是四物合剂,可以补血养血,要比阿胶便宜很多
现在生活压力逐渐变大,好多人饮食作息不规律,或者是熬夜长时间看手机等,平时呢,气色很不好,面色淡白或者是萎黄,平时还容有没劲乏力,头晕眼花,甚至是心悸气短的现象,那血虚呢,四物汤是非常出名的方剂,而四物合剂就是它的中成药。
这最后一个就是平胃丸,
好多粉丝问我湿气重该怎么办,平时呢,头面部容易发油,早上起来后呢,还没有什么精神,不思饮食,平时呢,还伴随打饱嗝或者是吞酸,腹胀的情况,大便长期不成形,还容易沾马桶,那中医认为呢,脾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湿,而平胃丸具有较好的燥湿健脾,宽胸消胀的作用。
那刚才讲的7个常见中成药呀,各有各的特点,相信大家也知道如何去用了,但和医生还是建议大家呀,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是最合适的,正确的用药呢,效果还会更好,那当然和医生推荐的虽然是便宜又好用的,但不是说便宜的就一定好,一定要选择正规药店渠道的才行,不能说贪小便宜,去小作坊,这是不行的,希望大家要注意。
脾虚调理,常用2种中成药,一个重在补气血一个重在祛湿气,慎选归脾丸和参岑白术丸都是咱们可以在药店里买到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但很多人不知道两者的区别,导致用错药。
上周门诊就有个患者说,王大夫我自己觉得有脾虚的症状,吃了归脾丸开始效果挺好吃着吃着感觉总是上火。
为什么?归脾丸是偏补的,虚症不严重的人常吃,确实可能上火。所以,中药在使用前,一定要先辩证,找准药,不要觉得中药都是植物制剂就没什么毒副作用,用不对的话,它也会让身体变得糟糕。
那归脾丸适合什么样的人吃呢?
我们从它的构成来分析一下,归脾丸,首先有很著名的四君子汤的材料,包括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了解中药的朋友都知道,四君子汤是用来补气的,然后还加了补气非常厉害的炙黄芪,所以它的之一个功效也就出来了就是补气。
除了补气之外,还用上了补血的当归、大枣、龙眼肉,都是常用的温补材料,之后又加上了酸枣仁和远志,这两个是非常有名的安神宁心材料,常出现在调理失眠的方子里。
所以,归脾丸适合气虚、血虚、心神不安的人使用,最适合心脾两虚的失眠症患者。
如果你属于爱操心、压力大导致心神耗费过度,就比较适合吃这个药。
这类人通常还有面色萎黄、容易心慌心悸健忘、体力差。
那参岑白术丸又有什么功效呢?
参苓白术丸有一部分作用跟归脾丸是一样的,同样用四君子汤打底增补脾气,同时也有山药、莲子来补气、收涩、止泻,再用炒白扁豆、麸炒薏苡仁来祛湿,还有砂仁化湿行气、桔梗宣肺化痰。
适合脾虚湿滞的人,这类人的典型特点是身体虚胖、大便粘滞不成形、排便多、舌头胖大有齿痕、身体懒怠、气短胸闷。平时喜欢吃甜腻的食物,喜欢吃冷饮吹空调,不爱运动。
清热祛湿较方便的中成药:清热祛湿颗粒今天我们来学习常用中成药:清热祛湿颗粒。它既清热祛湿,也不会过于寒凉、伤害脾胃,使用方便,适合工作繁忙的人士。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茵陈:清湿热、退黄疸。岗梅根:清热、生津、散瘀、解毒。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平肝。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综上,此药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热、益气生津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组成:
党参、茵陈、岗梅根、黄芪、苍术、野菊花、陈皮。辅料:蔗糖。
制法:
上述材料制成颗粒,热水冲服。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热、益气生津等。
注意:
1、药店有中成药销售,不必自制;
2、用法用量遵说明书或医嘱;
3、外感风寒、阴虚火旺、糖尿病者不宜;
4、适量为佳。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明显不适,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脾气虚,湿气重,推荐一个经典方剂——四神汤在中医上有句话叫:十人九湿。那湿气是怎么来的呢?
湿气重跟脾胃是有一定关系的。说到这你是不是有一些困惑,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中医的人来说,他们就会认为脾胃是消化器官。
在中医,脾主要的作用是运化,能够起到运化水湿和运化水谷精微等作用,还能促进营养消化、吸收。
先天性脾胃不和或者是不良饮食习惯常常会引起脾胃功能下降,会直接影响到身体运化,容易引起水谷转化异常,清利功能减弱,可能会使湿气无法排出,淤积在体内,出现湿气重的症状。
今天通过一个病例,详细的给大家分析具体的调理 *** 。
患者孙,39岁,脾胃不好已经5.6年了,在药店拿过药,也没有任何作用。
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
神疲倦怠,形体瘦弱,
全身没有力气,懒得动,抵抗力差,
大便稀溏,大便颜色淡,没有臭味,
常常腹痛,食物残渣消化不彻底就随大便排出,
舌质淡,苔薄白。
辩证:脾胃虚弱
治宜:健脾祛湿
今天给大家推荐经典中医方剂——四神汤,它是由薏苡仁,莲子、山药、茯苓这四味药组成。
方解:薏苡仁,不仅能够健脾益胃,还能够泻湿热;莲子,具有补脾养心安神的作用,山药,健脾益胃的,茯苓,利水渗湿。
中医调理,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一人一方。
别抢“花”与“芬”,各地官方推荐管用的药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市民购药需求显著增加,主要集中在“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品种,相关药品短期内面临较大供应压力。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相继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根据目前新冠肺炎感染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为主的特点,各地也总结当地疫情防治经验,推出适合了地方特点的诊疗方案,面向群众不断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的合理用药指导。
北京:制定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之一版)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药学、临床和中医专家,结合北京市气候特点,参考本轮疫情用药诊疗实际,制定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之一版)》(目录单独发布)。
用药目录是对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用药的完善和补充,将清热、解毒、排湿等功效的中药具体到药品品种;采取中西药分开的原则,针对发热、咽痛等6类中医诊断症状推荐67个中药品种,针对咳嗽咳痰等4类临床症状推荐41个西药品种。
黑龙江省:制定新冠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冠肺炎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开展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在总结前期中医药对新冠肺炎救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地域气候、人群体质和近期病例临床特点,经省级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研究,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2022 年版)》。
安徽:别只盯着连花清瘟!推荐药方来了!
12月11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发布《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2022年第二版)》。该方案指出,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流行株,其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和传染性强,临床可见咽痛、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经安徽省中医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专家指导组研判,目前该病毒感染以“风热毒邪”为主要病机特征,少数兼夹寒湿。为科学合理地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结合安徽省实际制定本推荐方案。
山东:研究制定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2022优化版)
12月11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组织有关专家经认真研判,结合近期新发病例情况,在《山东省中医疫病防治方案(2022冬春季补充版)》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2022优化版)》,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中参考。
方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因感受疫戾之气,染时疫湿毒等所致。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处置传染病、流行病的优势,强化中医药“治未病”作用,突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特色,结合山东今年气候变化及流行病学特点,制定本方案。
配方来了!广东发布新冠中医药防治方案
为持续做好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工作,指导各地合理应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近日,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中医药防治专班组织中医专家结合目前广东的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制定《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含预防和治疗两大板块,均提供了详细的方药配伍 *** 、煎煮 *** 、服用 *** 以及适用人群。
陕西:印发新版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
12月13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陕西省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预防方案(第三版)和治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
该方案由全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根据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特点及陕西省地域气候特征,对原有方案进行修订而成。
甘肃:发布新冠居家中医药治疗指南
日前,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下发《关于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人员中医药救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对新检出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根据具体症状选择相应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山东青岛:制定青岛市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治疗指南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指导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治疗工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核心要义,青岛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结合青岛市实际,制定了《青岛市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治疗指南》。
该指南适用对象包括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居家感染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居家感染者。
湖北武汉:发布新冠病毒感染居家防治可选用药品目录
12月12日,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新冠病毒感染居家防治可选用药品目录。武汉市市场监管局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但对症治疗的 *** 很多,可供对症治疗的药品品种丰富,既有西药,又有中成药。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大型零售连锁药店在售的此类药品进行了收集整理,现予发布。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居家防治,本目录包含了当前武汉药品零售市场绝大部分的可选用药品,市民有需求时可以参考选购,也可在药店药师推荐指导下,选购其他未列入本目录的药品。
五一小长假匆匆过去,立夏也悄然而至。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预示着初夏已至,夏天来了。夏天在中医上属于太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
01
立夏养生,祛湿不可少
立夏时节,我国各地降水会明显增多,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气候会变得非常闷热、潮湿,人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也不例外,身体就仿佛被包裹了一层水湿。人体祛湿显得尤为重要。
湿气分外湿和内湿:
- 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的湿气侵袭人体所致。
- 内湿则是由于脾胃虚弱、水湿停聚所致,通俗来说,如大量吃生冷食物等。
要防止湿气侵袭,人体必须将外湿拒之体外,还需防止湿自内生。
02
拒“湿”有五招
顺时令而饮食
多吃清淡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的食物;补充蛋白质和少量的瘦肉;多吃些有祛除湿气作用的食物。立夏属火属阳,可饮姜枣茶,祛湿促消化。宜食清透滋补的食物,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一并煮粥,可健脾、祛暑。
多动排汗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祛湿气的 *** ,但要量力而行。
保持室内干燥
室内可放干燥剂或空调抽湿。
吹干头发再入睡
洗头洗澡时,要注意擦干水分,弄干头发后,再入睡。
下雨天减少外出
下雨天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避免淋雨和涉水。
03
九种祛湿中成药,个个有效
1.平胃丸
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兼顾肾和肺,祛湿治标。
2.四妙丸
清热利湿,适合舌头白苔多,边缘有锯齿状,大便糖稀者。
3.茯苓丸
祛湿利尿、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4.人参健脾丸
补脾运湿,适合脾胃虚弱、体内有热的人群祛湿。
5.二妙丸
燥湿清热,适合湿疹或 *** 湿疹等症状,对湿热下注引起的红肿、炎症等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以治疗女性白带异常或男性阴囊湿痒。
6.六君子丸
益气补脾,燥湿化痰,适合脾胃虚弱、食量少、有气无力、痰多气虚的人群。
7.香砂胃苓丸
行气和胃、祛湿运脾。
8.参苓白术丸
利湿止泻、健脾、益气,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
9.木香顺气丸
行气化湿、健脾和胃,对于腹胀腹痛、嗳气呕吐或爱生气的 人群,祛湿效果佳。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小病小痛小验方——巧治湿气重小验方,大作为
小验方具有高效、简单、价格可高可低、搭配灵活的特点,现在中医大夫都是稀缺而昂贵的资源,而饮片的销售营业员又不具备相关的能力和信心。而小验方可以填补这一块空白,增加饮片的销售,增加营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加顾客的黏性,可谓一举多得。
小病小痛小验方——湿气重
湿气来源于中医理论学,西医没有湿气的概念。中医认为湿气是人体水液代谢不正常导致。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之一克星,是大多数疑难杂症的源头。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那我们该如何祛除湿邪呢?真气就是阳气,除湿邪是之一法则。湿邪少,恶性肿瘤、慢性疾病也会失去温床。
脸上油腻腻,身体滞重酸痛,这都是湿症。湿非一病、百病兼之,风湿、湿疹、眩晕、高血脂、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都与湿邪有关。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最怕湿邪。
湿气重多数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之人,又常因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更感觉无力,这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是不运动体内湿气越多,导致湿入脾脏引发一系列重症。湿气重会让人觉得困倦、四肢沉重、无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起疹子、雀斑是体内湿气过重的典型表现。口腔中粘腻不爽,吐出物和痰一样粘稠都是湿邪。
我们可以试一试茵陈大枣水
▼
茵陈30克,红枣9枚。
服用时将红枣掰碎,与茵陈共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食枣喝汤
临床验证祛湿效果很好。大家不妨试一试。湿性趋下,常出现在人体的下部,比如妇女体内湿气太重会出现白带异常,引起 *** 味道重。按月服用茵陈大枣水就能慢慢变好。
古人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可见湿气一旦染上就难以去除。祛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持之以恒才能见效。可多吃一些味淡性温的食物,通过饮食调整帮助湿气排出。
亲,中国药店公众号长期公开征集稿件,如您欲抒发心声、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可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将作品发送到yaodian2018@163.com(邮箱),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温馨提示,投稿时请注明联系方式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湿气不除百病生,一碗祛湿神汤,只用了4种食材,在家自己就能做分享屿林
今天,再次跟大家聊一个祛湿的方子——四神汤。
关于祛湿,分享了不少好用的方子,每一个方子都各有特点,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独当一面。
比如说:
温胆汤祛湿效果好还不用内服,只要泡泡脚就能舒舒服服把湿气赶出去;
扩展阅读:被痰湿困住的身体,这个方子泡泡脚,帮你解开束缚,一身轻松
参苓白术丸是一个中成药,随随便便跑进一家药店就能买到,省去了熬药的麻烦;
扩展阅读:祛湿其实很简单,只要去药店买这个中成药,赶紧分享给你关心的人!
苓桂术甘汤是一个千古名方,也是祛湿的基础方,标准方,一提到祛湿应该首先就应该想到这个方子;
三子养亲汤在祛湿的同时还能行气化痰, 而且由三味种子药材组成,药性非常平和;
扩展阅读:痰湿好比藏在身体里的炸弹,三味种子放一起,专门搜刮体内深处的顽固痰湿,老慢支、肺气肿、血稠、脂肪瘤都管用,痰湿没了,一身轻松
麻杏苡甘汤一边祛湿,一边把头屑和脚底老茧一并解决了;
扩展阅读:头屑多、脚底老茧、湿疹、座疮,都是湿气惹的祸,一个千古名方,把湿气从根上拔掉
完带汤祛湿的同时还能把女人的白带等妇科问题统统搞定;
扩展阅读:带下量多,身上没劲,都是湿气惹的祸,中医女科之一人送你一张妙方,将女人难言之隐一网打尽
七子白祛湿的同时还有美容美白的功效。
扩展阅读:千古美白之一方—七子白,还你一张干净清爽的脸蛋,爱美的女士不可错过
……
看吧,关于祛湿,中医里好用的方子数不胜数,既然有了这么多好用的方子,小郎中为什么还要分享一个四神汤呢?四神汤又是怎样的一个方子呢?难道比前面的方子还要好吗?四神汤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舟车奔波,水土不服,再加上南方气候闷热,雨水又多,因此相继病倒。面对此种情况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于是乾隆皇帝命当地知府张榜求医。不久,有一僧人前来揭榜,在把过脉之后开出“莲子、薏米、淮山药、茯苓等量炖猪肚”的药方。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又因“臣”和“神”发音相似,久而久之被称为“四神汤”。
看到了吧?四神汤不但疗效好,而且还药食两用。
生活中有的人很抵触吃药,或者有的人还没严重到必须用药调理的程度,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总不能就这么干耗着吧?有时候身体有问题不及时调理,时间长了就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就成了一个 *** 烦!本来一两副药就能搞定的问题,几十副药也很难彻底解决。所以说身体有问题千万不能拖着。
这时候四神汤这样的食疗方子就可以大显身手了,这个四神汤顾名思义,“四神”分别指的是山药、茯苓、莲子和薏苡仁,这四种“神”药虽说药食同源,药性又比较平和,但每一味拿出来都是一等一的祛湿高手。
其中,薏苡仁可以说是祛湿界的明星选手,就算不懂中医的人都知道祛湿的红豆薏米茶。这个薏米就是薏苡仁。
薏苡仁可以健脾祛湿,还可以利水,祛湿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小便将水湿直接排出体外,美中不足的是薏苡仁这味药有点寒凉,长期用可能会对脾胃有些影响,怎么办呢?可以炒一下,炒制后的薏米可以去掉寒凉之气,又可以让谷物的香味充分散发出来,炒过的薏米焦香入脾,更受脾胃欢迎。
茯苓是一种菌类的菌核,常年埋在地下,吸收大地的精华,因此它可以健运脾胃,同时茯苓淡渗利湿,中医常说给邪气以出路,这个出路在哪里呢?就是膀胱,茯苓和薏苡仁都能通膀胱以利小便,可以把身体里的污水、浊水全都导入膀胱,最后通过小便全都排出去。
莲子是莲花的种子,《本草纲目》里称莲子为“脾之果”,莲子的味道细尝起来有点甜,有点涩,甜说明入脾经,有很好的健脾养胃的功效;莲子藏在莲蓬的最中心位置,因此莲子还入心,可以清心除烦,是心烦失眠人的更爱;另外,莲子是植物的种子,种子类药材入肾,可以补肾固肾,再加上涩味的药材有收敛的作用,遗精、滑精、白带多的人用莲子再合适不过了。
莲子
最后就是山药,山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山药大补肺脾肾三脏,你看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汁液粘稠入肾,很多人认为山药是滋补肾阴的,其实山药是温的,补的是肝肾之精,精能化生阴阳,所以山药又是阴阳双补的一味药,而且山药补而不腻,非常适合身体虚弱、大病初愈的人培补脾土,调理身体。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以上四味药,每一味都有健脾的功能,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医看来,造成湿气在身体里聚集的原因还是跟脾虚有关系,脾是管身体里面水液代谢的,脾出了问题,水液代谢就会紊乱,水液排不出去,在体内越积越多,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所以要祛湿单纯利水是不够的,根本上还是要健脾。
就好像家里漏水了,你光把地上的水擦干净是没用的,你还必须找出漏水的地方,把漏洞补好才行。
湿邪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因为湿邪很狡猾,往往喜欢和别的邪气狼狈为奸,团伙作案,很少单枪匹马行动,而且湿邪很黏腻,容易困住脾胃,脾位于身体中心,相当于摩天轮中间的轮轴,轮轴不转了,整个身体经络、气血也就无法畅通,人就容易生病,因此中医称之为“百病之源”一点都不为过。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知道自己身体里有没有湿邪、是不是湿气重呢?对照下面湿气的表现,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舌苔黏腻,舌体胖大有齿痕。最简单的 *** 是观察舌头,舌头很胖,舌边有齿痕,而且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白苔,就说明湿气重。
2.头部昏沉,全身无力。起床后面部浮肿,脑袋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还容易疲劳,总觉得睡不够。
3.大便不成形。大便黏腻不成形,容易粘马桶,总有“不尽”的感觉,是典型的湿气重的表现。
4.没有胃口。食欲不振,嘴巴里黏黏的,吃什么也不香,吃东西较少,吃完后不容易消化。
5.皮肤方面的问题。比如皮肤爱出油,皮肤粗糙,头发也是油油的,容易湿疹,荨麻疹等。
以上症状如果你占2条以上,就代表你可能有湿气重问题,需要及时调理了。
最后说一下这个方子怎么用呢?
四神汤是一个食疗方,用起来是很灵活的,取四种药材各等份,可以直接煮水喝,也可以煮粥的时候放上一些,煮烂一点,喝粥的时候直接食用。也可以打成粉,直接用开水冲调服用;还可以像乾隆皇帝那样,炖鸡肉、猪肉、羊肉都是蛮不错的食用 *** 。
现在这个季节,湿气正盛,同时也是适合健运脾胃、温养阳气的好时机,所以想祛湿的小伙伴们也要尽早提上日程了,如果不想用前面提到的那些方子,用一用我们今天的四神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