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今年57岁,最近两个月排尿变得很困难,尿不尽、尿频,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人老了的自然表现,没有多在意。直到最近几周症状越来越严重,有时候甚至一点儿都尿不出来,他才到医院检查。
而经过一系列检查,王叔最终被诊断为前列腺癌。
一、前列腺癌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
前列腺癌是生长于男性前列腺器官的肿瘤,也是老年男性群体中最常见的癌种,其发病率在中国男性泌尿系统肿瘤中居首位。
医学调查发现,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提升,但是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表明中国的前列腺疾病负担正在持续加重。
前列腺癌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男性都属于高危人群:
·年龄60岁以上;
·40岁以上的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
·前列腺癌家族史、45岁以上;
前列腺癌的诱发因素从本质上讲,可以分为可调控和不可调控因素,顾名思义,不可调控因素指的是先天条件,后天人为不能或难以干涉的因素,如:种族、年龄和家族史等,这几种因素影响更大、风险更高。而可调控因素则指后天决定,能够人为干涉改变的因素,如:体重、性生活和饮食等。
二、若出现4个信号,警惕是癌的“敲门声”
前列腺癌对男性的威胁性很大,但是它的病程也并非一蹴而就,身体上的症状就是更好的“报警器”,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以至于耽误治疗。所以,这里要提醒男性朋友,若身体出现以下4个信号,要警惕是前列腺出了问题,需及时去医院排查原因。
1、排尿异常
前列腺肿瘤生长压迫到尿道时,会使尿道狭窄,引起一系列的排尿异常,比如:小便困难、血尿、尿潴留、尿失禁、疼痛等症状。
提醒:这些症状也容易和前列腺增生混淆,要注意分辨。
2、骨痛
前列腺癌是众多癌种中,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常见部位有:腰椎、骨盆、骶骨等,骨转移后就会引起骨疼痛,因此发生不明原因的骨疼痛,就注意分辨是否前列腺癌,退一步说,骨疼痛本身就很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3、肾功能障碍
当前列腺癌对尿道的压迫导致尿潴留和排尿异常,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肾脏,引发肾脏积水,从而损伤肾脏,导致肾功能障碍,严重时会造成肾衰竭,因此不可掉以轻心。
4、腰痛或患侧睾丸疼痛
前列腺癌发展很容易波及到膀胱直肠间隙,而这个部位分布着输精管、精囊、前列腺、输尿管等器官,当肿瘤压迫输精管,就会造成侧睾丸疼痛或腰疼等症状。
三、预防前列腺癌,白蘑菇能帮大忙?
前列腺是男人的“生命腺”,所以预防前列腺癌至关重要。
蘑菇是中国家庭餐桌上的常见食物,过往很少听到有关蘑菇的重要功能,人们只是将其当作获取营养物质的一种途径,然而随着医学进步,专家们却发现白蘑菇在预防前列腺癌方面的非同凡响之处。
2015年,医学杂志《Cancer》(癌症)上刊登了一项由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所主导的研究。该研究容纳了36位前列腺癌复发患者,研究者用白蘑菇粉末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摄入白蘑菇8g/d和14g/d的患者中,有2名完全缓解,2名部分缓解,13名患者的PSA(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减少到基线以下。
2021年,同一研究团队再次公布白蘑菇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白蘑菇提取物进入人体后,雄性激素受体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同时接受白蘑菇提取物的小鼠前列腺肿瘤明显被抑制。
白蘑菇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的积极作用在其它研究中也被证实,然而人们仍然无法“吃菇自由”。
众所周知,蘑菇种类千千万万,白蘑菇中也有有毒蘑菇,比如:在广东地区赫赫有名的毒蘑菇——白毒伞,如果误食毒菇,轻则伤身,重则损命,危险性也是比较高的。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切勿采摘不认识的野生蘑菇,食材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经过检验的健康产品。
从预防前列腺癌的角度来看,以上研究其实也只是证明了白蘑菇提取物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 *** 用,这显然不能和白蘑菇抗癌划上等号,单靠食物防癌、抗癌是不现实的。
四、预防前列腺癌,生活调整是关键
单纯靠某一食物来达到预防目的是不可靠的,现实生活中预防前列腺癌仍然要以调整生活方式为主。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保持规律性的作息和营养均衡的饮食,更好倾向于低胆固醇饮食,少吃辛辣 *** 的食物。
其次要保持规律性的运动,一般每周4-5次时长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更佳,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瑜珈等缓和的项目,运动达人就根据自己的习惯制定计划即可。
最后,高危人群要建立前列腺癌筛查意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建议:50岁以上男性1-2年就要定期做一次血清PSA筛查,前列腺癌家族史从45岁起就要定期检查,PSA水平在40岁以前就达到1ng/ml,那40岁开始就要定期检查,一旦水平超过4ng/ml,那就要通过指检、超声波检查、磁共振、活检等方式确诊病情。
前列腺癌是每个男性都存在的健康风险,要了解前列腺癌这个“潜伏杀手”,学会预防和自检就是更好的健康屏障。呼吁大家:防癌、抗癌要以正规治疗为更优选择,单一食物抗癌不可取,切勿盲目跟风,听信谣言。#春日生活打卡季#
参考资料:
<1>《50+男性要做个前列腺癌筛查》.健康时报.2021-04-16
<2>《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小科普——前列腺癌到底能不能预防?》.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2021-04-18
<3>《一文了解!中国前列腺癌防控需要注意的15个关键问题》.中国医学论坛报.2022-03-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入秋后,看见这个蘑菇别手软,纯天然野生,买些晒起来,炖鸡真香本期导读:入秋后,看见这个蘑菇别手软,纯天然野生,买些晒起来,随吃随取,冬天炖鸡真香
在东北,过了立秋节气后,是野生蘑菇大量上市的季节,这个季节可以吃到很多美味的野生蘑菇,其中,榛蘑更受欢迎,野生榛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榛蘑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被人们所认知,但仍然无法人工培育的野生菌类。榛蘑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好处。
如果你是经常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建议你多吃点榛蘑,对眼睛视力保护很有帮助。榛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钾、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味道鲜美、滑嫩爽口。
由于对自然环境的高要求,榛蘑一直是绿色保健食品的代表之一。野生榛蘑每年随着气候条件的不同,产量差异很大,榛蘑味道虽非常鲜美,所以,入秋后,看见这个榛蘑别手软,都是纯天然野生,但却因为新鲜的榛蘑保鲜期很短,可以买上一些保存起来,榛蘑的保存 *** 有两种,腌渍和冷冻法,和晒干保存,随吃随取,太方便了,晒干的榛蘑,留到冬季炖鸡吃,真香。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就是用干榛蘑和鸡肉一起炖制而成。
榛蘑在食用上可荤可素,鲜榛蘑可以用来炒,干榛蘑炖鸡最为理想,下面分享下榛蘑的保存 *** 和做法:
*** 一:把新鲜的榛蘑,剪去带泥土的根部,挑去杂质,摊开,放在太阳下晾晒,把榛蘑晒干,晒干后的榛蘑,要用密封的保鲜袋装好,防止榛蘑过多的与空气接触,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密封保存。
*** 二:把新鲜的榛蘑,剪去带泥土的根部,挑去杂质,再把榛蘑投洗干净,锅里加入水,烧开,下入榛蘑焯水,水开后,煮1-2分钟,把榛蘑煮至变软,关火,将榛蘑捞出晾凉,装进可以密封的保鲜袋内,榛蘑要带一些水,不要太干,放冰箱冷冻保存,吃时,取出室温解冻即可。
还可以把榛蘑焯水后,捞出晾凉,放在坛子内,放一层榛蘑,撒一层盐,直至把榛蘑都装进坛子内,最后再撒上一层盐,盖上盖子,放到阴凉处保存,随吃随取,吃时,捞出一些,放道清水中投洗一下,洗去一部分的咸味。
榛蘑的家常做法:
【榛蘑烧土豆片】所需材料:榛蘑(鲜)、土豆、尖椒、油盐、葱、姜、大蒜、生抽、水淀粉、白糖、
做法步骤:
1.这道菜肴用的是腌制的榛蘑,味道比较咸,所以,要把榛蘑放到温水中浸泡一下,再投洗2遍,去掉一部分的咸味。
2.把土豆去皮洗净,再把土豆切成稍厚一些的片,土豆片切得太薄,烧制时,容易碎。把尖椒去蒂、去籽,再切成片。
3.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土豆片炸制,将土豆片炸制金黄,表面炸出一层硬壳,将土豆片捞出,沥净油待用。
4.锅内留少许底油,下入葱花、姜末、蒜片爆香。
5.下入榛蘑翻炒2-3分钟。
6.再下入炸好的土豆片,尖椒片,一起大火翻炒均匀,淋入生抽,加入白糖,翻炒均匀,淋入适量水淀粉勾芡,加热至汤汁变得黏稠,关火,盛出装盘即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榛蘑烧土豆片就做好了。
【榛蘑炒白菜】所需材料:白菜4-5叶、榛蘑(鲜)1斤、猪肉150克、油盐适量、葱1段、姜2片、大蒜2瓣、酱油1汤匙、料酒1汤匙、水淀粉适量、
做法步骤:
1.把白菜叶剥下来,洗净,沥净水分。
2.再把白菜叶用手撕成块,白菜帮用刀片成片,白菜片成片,更容易入味。
3.把猪肉切成片,葱切葱花,姜切末,大蒜切片。
4.把榛蘑挑去杂质,剪去根部,投洗干净,锅内加入水烧开,下入榛蘑焯水,把榛蘑焯水至变软,将榛蘑捞出,沥净水分待用。
5.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猪肉翻炒,将猪肉翻炒至颜色变白,下入葱花,姜末,蒜片一起翻炒出香味。
6.下入白菜大火翻炒,将白菜大火翻炒至菜叶变蔫。
7.下入榛蘑一起翻炒2-3分钟,使榛蘑的味道和白菜,猪肉融合在一起,加入盐,酱油和料酒翻炒均匀,淋入适量的水淀粉勾薄芡,大火加热至汤汁包裹在食材上,关火,盛出装盘即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榛蘑炒白菜就做好了。
【小鸡炖蘑菇】所需材料:小笨鸡1只、榛蘑(干)200克、粉条1把、油盐适量、大葱1段、姜1块、大蒜3瓣、花椒10几粒、大料2个、桂皮1小段、干辣椒2-3个、红烧酱油半汤匙、酱油2汤匙、料酒1汤匙、白糖半汤匙、
做法步骤:
1.把鸡在火上烤一下,把鸡皮上的绒毛烤掉,再把鸡清洗干净,斩成块。
2.用冷水将干榛蘑表面冲洗干净,然后再用温水发开菌褶,再用手朝一个方向轻轻旋搅,让泥沙沉入盆底。把榛蘑捞出来沥净水分,放在盆内,重新加入温水浸泡10分钟。
3.把干粉条放在盆内,加入温水,把粉条泡软。
4.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鸡块翻炒,将鸡块的水分煸炒出来,表面微微发黄时,加入葱段、姜片、蒜粒,花椒,大料,八角、桂皮、干辣椒,继续翻炒,翻炒出香味,淋入料酒,红烧酱油和酱油,翻炒均匀,使鸡块上色和去腥。
5.把泡榛蘑的水和榛蘑一起倒入锅内,水量要没过鸡块,加入白糖,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制1小时左右,把鸡肉炖酥烂。
6.到时间后,下入粉条,加入盐调味,继续炖制,把粉条炖至变透明,关火,盛出即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小鸡炖蘑菇就做好了。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欢迎关注:冬至雪夜,每天都会发布原创家常美食做法
最新!湖南“红黄绿灯”蘑菇图鉴请收好,这些蘑菇不要随意采食每年6月至9月是菌菇类植物生长的旺季遗憾的是这个季节也是人们因误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高发季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作红与蘑菇打了27年交道,他研究蘑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老百姓误食毒蘑菇。昨日,记者采访陈作红时,他带领3名研究生刚刚结束在常德石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菌类标本采集工作。
“去年,我省发生了500多例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陈作红说,湖南多地老百姓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但是一些有毒的野生蘑菇和可以食用的野生蘑菇长得很像,生长的时间、地点也一样,很难区分开来。
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可食用蘑菇,也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区分开来。因此,避免野生蘑菇中毒的更好办法就是不要采食。湖南9地野生蘑菇中毒高发
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5月17日定为湖南省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教育引导群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今年5月17日,有关部门发布了《湖南省2016-2020年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地图》,从地图来看,长沙县、湘潭县、祁东县、祁阳市、零陵区、道县、新宁县、凤凰县、新晃侗族自治县等9个县(市、区)被列为野生蘑菇中毒高风险区。
△湖南省2016-2020年误食有毒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制图/何朝霞在邵阳、永州等多山地区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发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长株潭地区也高发呢?陈作红苦笑说:“这跟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有关,长株潭跟邵阳、永州地区的老百姓什么菌子都敢吃。”而在湖南的湘西地区,当地老百姓只采食松乳菇,因此,当地很少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1朵灰花纹鹅膏即可导致死亡
“1朵灰花纹鹅膏(野生毒蘑菇)就能毒死1个成年人。”据陈作红介绍,野生蘑菇中毒者以60岁左右的老人居多,因为他们喜欢吃野生蘑菇,而且迷信自己几十年来的经验判断,以致误采误食毒蘑菇。
在湖南,主要致死的毒蘑菇中毒类型分为3种,即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一朵或几朵毒蘑菇即可导致死亡。急性肝损型: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四期:①潜伏期(6小时至12小时):进食后无明显不适;②急性胃肠炎期(6小时至48小时):潜伏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③假愈期(48小时至72小时):症状消失,近似康复,指标却在恶化;④内脏器损害期:再次出现腹痛、血便、黄疸、肝脾大、肝衰等。造成急性肝损型的蘑菇主要有: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条盖盔孢伞、肉褐鳞环柄菇等。
其中,裂皮鹅膏和灰花纹鹅膏这两种野生蘑菇常生于阔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具有剧毒鹅膏的三个特征,即“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穿鞋(指有菌托)”。裂皮鹅膏和灰花纹鹅膏因一黑一白被称为“蘑界”的“黑白双煞”,其中灰花纹鹅膏1朵即可毒死1个成年人。
条盖盔孢伞:黄褐色,中央稍下陷,且具有小乳突,菌盖具有明显辐射状沟条。菌柄顶部黄色,向下颜色逐渐变深,基部黑褐色,常生于腐殖质或者腐木上。
肉褐鳞环柄菇:菌盖直径3至6厘米,初期钟形,后平展,中央凸起,白色、粉肉色至粉褐色,有近同心环状排列的褐色鳞片。菌肉薄,白色,菌褶离生,白色至乳白色,较稀,不等长。菌柄长3至6厘米,近圆柱形,与菌盖同色,菌环以下具鳞片,无明显菌环,只具有一个像菌环似的膜质区。急性肾衰竭型:潜伏期8~12小时,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1天至4天出现肝肾损害,如肝酶升高、少尿无尿等。造成急性肾衰竭型的蘑菇有假褐云斑鹅膏、欧式鹅膏等。假褐云斑鹅膏:菌盖直径6~15厘米,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具深色纤丝状隐生花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近顶部常具有菌环。菌柄基部有菌托,浅杯状。常生于阔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欧式鹅膏:菌盖直径4~8厘米,纯白色至米白色,边缘无沟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反卷纤毛状或绒毛状鳞片,基部腹鼓状至白萝卜状。菌环上位,白色。菌托浅杯状,白色。常生于阔叶林、针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横纹肌溶解型:发病潜伏期为10分钟至1小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血尿或酱油色尿,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单位以上,严重者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我省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蘑菇种类主要为:亚稀褶红菇等。
识别有毒蘑菇湖南发布“红黄绿灯”警示
在湖南省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会上,陈作红等专家进行了科普宣传讲座,并发布“红黄绿灯”蘑菇警示:
红灯蘑菇(容易致死):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肉褐鳞环柄菇、条盖盔孢伞、假褐云斑鹅膏、欧式鹅膏、亚稀褶红菇等。黄灯蘑菇(不致死,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日本红菇、大青褶伞、近江粉褶蕈、小毒蝇鹅膏、球基鹅膏等。绿灯蘑菇(可食的种类):寒菌或枞菌(松乳菇,包括红汁乳菇、鲜艳乳菇)等。
所以,大家在采摘蘑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辨,只有绿灯蘑菇才可以放心食用。需要小心的“黄灯”蘑菇
相比红灯蘑菇,黄灯蘑菇的杀伤力较小,不致死,但也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的,需要小心避免食用。
胃肠炎型:大多数在食用后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循环障碍或电解质流失。我省引起胃肠症状的蘑菇种类:大青褶伞、日本红菇。
神经精神型:通常在食用后10至30分钟发病,表现为多涎、流泪、出汗、心动过缓、瞳孔缩小、视物模糊、腹痛、腹泻、呕吐等毒蕈碱症状或恶心、呕吐、运动性抑郁、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视觉畸变、头晕、兴奋等异恶唑中毒表现。我省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蘑菇种类:近江粉褶蕈、小毒蝇鹅膏、球基鹅膏。
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了,该怎么办?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为了减少毒物吸收、争取更多时间救治,在医护人员救治之前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①立即拨打急救 *** 120;②在等待医护人员救治时,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 *** 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③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其脱水导致休克;④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⑤保留野生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民间鉴别毒蘑菇 *** 不靠谱
误区1: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事实上,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误区2: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误区3: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白鼠不会死。误区4: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受伤变色或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误区5: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地方的蘑菇无毒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不是绝对相关,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
稀褶红菇好吃 亚稀褶红菇剧毒专家提醒,一旦误食亚稀褶红菇,病死率高达50%要说7至9月谁最难分辨,那就是亚稀褶红菇与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湖南省疾控中心食安科专家表示,作为我省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的毒菌之一,亚稀褶红菇的外形与我省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几乎一模一样,老百姓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一旦误食亚稀褶红菇,病死率高达50%。
△亚稀褶红菇据介绍,亚稀褶红菇的致死毒素为一种名为环丙-2-烯羧酸的物质,该毒素能引起横纹肌溶解。老百姓误食亚稀褶红菇后,10分钟至1小时内即可发病,初期症状为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24小时后毒素进入机体,产生更严重的肌肉溶解及器官损害,即典型的横纹肌溶解症状:肌肉疼痛、乏力、少尿或无尿、酱油色尿、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数千乃至数十万单位每升)等。亚稀褶红菇的菌盖表面、菌柄呈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菌肉、菌褶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盖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体中等大小;菌褶厚,常与菌柄相连,脆而易碎。亚稀褶红菇的长相与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几乎一模一样。别看它们形态长得像,论毒性:一个魔鬼(致死),一个天使(可食)。亚稀褶红菇与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更大的区别是: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完全干燥后变为黑色;亚稀褶红菇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为黑色,至少部分菌褶是不会变为黑色的。稀褶红菇好吃,亚稀褶红菇却是剧毒,一字之差,美味可能就成了毒药,食用前请谨慎分辨。
来源丨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云南更受欢迎的8种野生菌,营养丰富,你吃过哪几种?云南常吃的8种野生菌
云南更具特色的美食,一定就是各种野生食用菌,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给野生蘑菇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分布之多、之广,素来享誉盛名,因此云南有“野生菌王国”之称。
夏天到了,云南人最幸福的时刻也到了,品尝着山珍,一切美味在它面前变得索然无味。
但是今年天旱少雨,导致云南的野生菌产量下降,5月初青头菌零售价格高达1000元/公斤。
从5月11日云南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一轮降雨,云南野生菌回来了。
来云南旅游,一定要认识这8种野生菌,遇到要好好品尝品尝,都是难得的山珍,味道真的好鲜美。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云南更受欢迎的8种野生菌及其吃法,一起来看看,一定记得收藏好!
01
松茸菌
松茸,学名叫松口蘑,是一种非常名贵,营养价值非常高的的野生食用菌,有着“菌类之王”的称号。它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只能生长在无污染的高海拔林区,因此产量非常稀少。
松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品质好的新鲜松茸,闻起来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可以做刺身食用,也可以炖汤或烤着吃。
推荐吃法:
松茸刺身、炭烤松茸、黄油煎松茸、松茸煮鸡等
02
见手青
见手青,因牛肝菌伤后变为靛蓝色故而得名,物种数量庞大,隶属于牛肝菌科,大部分归到牛肝菌属,也有其他一些属。云南常见红见手青,白见手青等,更好吃的要属红葱和白葱菌。
红葱菌:又叫红葱牛肝菌,菌身为粉红色,有一股浓烈的葱香,红葱由此得名。菌体肥厚,口感甜中带少许酸味,可以炒食,也可以煮食。
白葱菌: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带有一股特殊的酱香味,白葱菌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肉色,菌肉白色。白葱菌适合拿来炒肉吃,也可以用来炖汤吃,味道都非常鲜美。
推荐吃法:
香辣椒爆炒见手青,野生菌火锅等
03
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是云南比较常见的菌种之一,它的外表像牛肝一样,菌头肥大饱满。
黑牛肝菌,主要生长在阔叶林地中,被誉为“最香的牛肝菌”之一,它的菌盖扁半球形,菌面不粘光滑,黄褐色、土褐色为主,菌肉综色或黑色。
黑牛肝菌的个头较大,肉质肥厚,菌柄粗壮,吃起来又香又甜,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用来煲汤或是油煎食用。味道鲜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
推荐吃法:
香辣椒爆炒牛肝菌,牛肝菌焖饭,野生菌火锅等
04
青头菌
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初球形,本身具有与青草一般的保护色。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较密,等长,近直生或离生,具横脉。菌柄长中实或内部松软。
青头菌的味道非常鲜美,吃起来软滑香甜,有着丰富的营养,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
推荐吃法:
青头菌炖汤,爆炒青头菌,肉酿青头菌,青头菌烩饭,野生菌火锅等
05
鸡枞菌
鸡枞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在云南的山林里,如果看到白蚁的洞穴,那么很有可能会发现它的身影。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
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
推荐吃法:
鸡枞炖汤,油炸鸡枞,鸡枞蒸蛋,野生菌火锅等
06
干巴菌
干巴菌,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800米的松林下,是产自云南非常珍贵的野生食用菌。
干巴菌具有革菌科的典型特征,全菌干燥革质,从基部分出扇状或莲座状瓣片,子实层既不成孔状,也不呈褶片状,而是表面光辫或具疣状突起。长相很特别,干巴巴的就像晒黑的肉一样。
干巴菌的香味自带一股诱人的清香,口感香甜美味有点像牛肉的味道,有着丰富的营养。烹饪干巴菌更好的方式是爆炒,特别美味,越吃越香!
推荐吃法:
干辣椒爆炒干巴菌,干巴菌炒饭等
07
奶浆菌
奶浆菌也叫羊奶菌,是一种可以食用,且美味的菌种。主要生长在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因其菌体部位断裂后,会流出跟牛奶一样颜色的乳白液体,就有“奶浆”这个名字。
奶浆菌吃起来比较脆,口感比较有嚼劲,越嚼越香,口感鲜美,比较适合爆炒的吃法,也可以捏碎和小米辣炒,有吃炒牛肉沫的口感。
推荐吃法:
爆炒奶浆菌,小米辣炒奶浆菌,野生菌火锅等
08
鸡油菌
鸡油菌,又叫鸡蛋黄菌、黄菌,它的色泽呈杏黄色,菌肉较厚,多在夏、秋季节生长在林中地上。鸡油菌的口感鲜美,还带有一股水果的香味,可以炒吃,煮汤吃。
推荐吃法:
鸡油菌煮鸡汤,鸡油菌炒肉,野生菌火锅等
朋友们,你们最喜欢云南那种野生菌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END——
又到一年吃菌季,云南35种野生菌,你认识多少?#吃在中国##美食##野生菌#又到一年吃菌季,云南人热衷于吃野生菌。特意整理了云南人常食用的35种野生菌!
1、火把鸡纵
因为是在过火把节时出(农历六月二十四)而得名,火把鸡纵一出就是一窝(片),数量较多,味道鲜美,可煮汤、可炒吃,最多的是油炸,做成鸡纵油可一年四季保留着吃。
2、黄皮鸡纵
出的比较晚,一般到10-12月出,色黄朵大肉厚,一朵就可煮一大碗,味道鲜美,吃法同上。
3、小鸡纵
整个雨季都有,成片成片的出,量多,朵小,难捡洗。味道鲜美嫩滑。吃法同上。
4、鸡纵花
比小鸡纵还小,成片成片的出,量多,朵小,难捡洗。味道鲜美嫩滑。吃法同上。
5、水鸡纵
形状象鸡纵,味道也相似,只是没有鸡纵鲜甜,更淡些。吃法与鸡纵同。
6、大红菌
为野生珍贵的食用真菌,内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人体必需成份,有安神补血作用,特别适合产妇及贫血者食用,其味较之其他菌类鲜甜可口嫩滑。大红菌以朵大脚粗,颜色深红者为佳,吃法可煮清汤,煮鸡,炒、焖等,记住一定要煮透,特别是炒吃的,一定的焖煮透。朵小脚细有苦辣味的红菌是有毒的,不能吃。
7、奶浆菌
因有乳白浆汁流出而得名。分为粗褶奶浆菌和细褶奶浆菌两种。这也是比较安全的一种菌子,可生吃。食用 *** 很多,可煮、烧、炒、油炸等,还可淹成酸菜吃。味道鲜甜可口,香味浓郁,醇香满口,别具风味。
8、青头菌
因颜色青绿而得名,多带花点,很漂亮,味道平淡嫩滑,营养丰富。食用 *** 很多,可煮、烧、炒、油炸等。
9、蚂蚁孤堆菌
因长在白蚁孤堆上而得名,每年春末雨水到来之后就长出,常在刚长出地面就采挖,主要吃菌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煮清汤、煮蛋汤或炒着吃。
10、米汤菌
颜色淡紫,味道平淡嫩滑,营养丰富。食用 *** 很多,可煮、烧、炒、油炸等。
11、黄牛肝菌
牛肝菌是珍稀菌类,味道鲜美,香味独特,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营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佳肴。吃法多种多样,可炒、可煮,油炸等。
12、黑牛肝菌
味道鲜美,是最香的牛肝菌之一。黑牛肝菌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和18种氨基酸,具有防癌、止咳、补气等功效,是减肥食用菌,对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血脂等疾病有较好的功效。
13、见手青(一抹绿)
因用手刮伤菌体便宜会出现蓝绿颜色而得名,类似牛肝菌,味道鲜美腻滑,营养丰富。吃法多样,可煮、炒、油炸等,记住一定要煮熟煮透。
14、羊肝菌
颜色有偏白、偏黄、偏紫等,味道稍次牛肝菌和见手青,营养丰富,吃法同牛肝菌。
15、黄赖头
因色黄,菌盖赖而不平滑而得名。黄赖头是同类菌中最美味好吃的一种,很腻滑鲜香可口。吃法多,炒吃、煮吃均可。
16、马屁泡(马勃菌)
属地下块菌,形同洋芋,分白马屁、黑马屁或糯马屁、饭马屁等。吃法多与韭菜、淹菜同炒吃,也可煮汤或煮后凉拌吃,如火碳烧后舂吃,特殊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奇异。
17、刷把菌
因形如刷把而得名,又名珊瑚菌,该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其味鲜甜爽囗,有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可以药用。有偏白、红、黄三种,其中未展开的白色刷把菌更好,展开太大的次之。吃法多为炒吃或煮吃。
18、野生香菌
长在天然森林里的枯树上,每年之一拨春雨后就开始出菌到春末。较之人工种植香菌,朵小清爽,浓香无比,营养丰富,吃法多样,保健效果好。
19、白参菌
长在天然森林里的枯树上,朵小难摘,但是味道鲜美,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吃法多炖蛋,可煮吃、炒吃、凉拌吃等。
20、干巴菌
据说,干巴菌含有抗氧化物质,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且不说功效,干巴菌本身那鲜美味道,独特浓香,让人吃了还想再吃。干巴菌与其他菜烹炒,更能提高鲜度和风味。干巴菌吃法很多,多为炒吃、油炸等。
21、鸡 *** 菌
因形似鸡 *** 而得名,味道鲜美可口,有特殊鲜香,营养丰富。吃法多煮吃、炒吃。
22、鸡油菌
中国传统医学对鸡油菌有诸多评价。据记载,鸡油菌性寒味甘,有利肺明目、补益肠胃、清热利尿、益气宽中之效,常食可改善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肤粗糙、干燥症、夜盲症等疾病。鸡油菌吃法多为炒吃、煮吃。
23、喇叭菌
因形似喇叭而得名。橘红或土黄色。喇叭菌菌肉稍干,含水较少,柔中有脆,味美可口。据悉,含有6种为人体必须氨基酸。吃法多以炒、煎、炸、煮、火锅等为主。
24、辣菌
因会流出苦辣味的浆汁而得名,辣菌多为白色,也叫白辣菌,有粗褶辣菌、细褶辣菌之分,其中以细褶辣菌为佳。如不想吃苦味,可把生辣菌捏碎漂洗后用,苦辣味就少了,喜欢吃苦味的就不必特殊处理了。辣菌多与酸笋和小米辣炒吃、煮吃,也可碳火烧熟后舂吃,还可淹成酸菜吃,有特别鲜香和美味。那味道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25、麻栗窝
因常长在麻栗树下,一窝一窝(成簇成簇)的而得名。朵小成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吃法多用来煮汤或炒吃。
26、麻母鸡菌
因形色如麻灰色鸡毛而得名。朵大,味道鲜美,类似鸡纵,但没有鸡纵鲜甜。吃法,多用来炒吃,煮吃。
27、野生木耳
自然生长在森林里的枯树上。木耳种类很多,有黑木耳、白木耳,红木耳,有脆木耳、柴皮木耳之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吃法与一般木耳同。
28、野生灵芝
自然生长在森林里。比一般灵芝更生态。吃法与一般灵芝同。
29、松树菌
是野生松茸的一种。只在松树林里有,于每年8月至12月中旬出菌,颜色分青墨和淡黄色两种,是最晚出的一种菌子。其味同鸡纵一样鲜甜,有自己特殊香味,营养丰富,吃法同鸡纵。
30、云芝
是灵芝的一种,多用来煮水当茶喝,味苦而香,主要用来治病和保健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癌、保肝等功效。
31、八担柴
因其菌质地坚韧,需要八担柴才能煮烂而得名。菌子虽坚韧,但其味却鲜美无比,特殊的鲜香也让人难挡诱惑。吃法,煮吃,且要煮很长时间才能吃得动。
32、铜绿菌
铜绿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均以成对形式出现,深林中只要发现一朵,在不超出一米范围内必定能发现另一朵。具有与松叶一般的保护色,不容易发现,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防癌保健作用。吃法多炒吃、煮吃。
33、竹荪
竹荪又叫竹参,长在湿热的竹林里,形状如少女穿着裙袍,很漂亮。据说,竹荪含有人体所须的16种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具有健脾胃、减肥助消化等作用。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吃法多为煮吃,炖鸡,凉拌等。
34、松茸
松茸是一种名贵的野生菌,被誉为“菌中之王”,吃法多炒吃、煮吃,还可以凉拌。
35、松露
松露品种很多,一般生长在地下3~40厘米处,不容易发现,吃法:切成薄片油炸
以上这些野生菌,你都认识吗?
你最喜欢吃哪几种?
剧毒野生菌不止红伞伞白杆杆,这份毒菌指南请收好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又是一季吃菌时,为让大家进一步正确认识野生菌,吃菌吃得放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联合对云南常见毒菌挂图进行了更新。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几年云南有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统计,本次对之前图版的物种进行了部分更新。本次更新图版包括两张,共计24个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
有毒!野外的蘑菇你别乱采来源:人民网
进入7月,我国多地雨季来临,野生菌进入上市高峰。据了解,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是我国毒蘑菇中毒的重灾区,其次为华南、华东地区,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最少。据云南省卫健委消息,目前,云南已发生多起农村居民自采自食野生菌中毒和死亡事件。那么,什么是毒蘑菇?如何辨别它们呢?
什么是毒蘑菇?如何辨别?
我国约有400种左右有毒的蘑菇。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疾控中心解释称,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我国约有400种左右有毒的蘑菇,广东则有100多种,每年因误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毒蘑菇中毒的死亡率排在食源性疾病暴发致病因子分类的首位。
含剧毒的致命鹅膏和拟灰花纹鹅膏。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省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含剧毒的亚稀褶红菇。图片来源:云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省中毒最严重的的毒菌品种则是亚稀褶红菇。据云南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近年来,云南省每年均发生多起因误食亚稀褶红菇中毒及死亡的事件,中毒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导致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该菌与多地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他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外观极为相似,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因此,预防亚稀褶红菇中毒的更佳办法是更好不要采食这类菌子!
毒蘑菇威力如此之大,普通人应如何辨别他们呢?对此,广东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另外,由于是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专家建议,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外出郊游期间,大家尽量避免采摘野生蘑菇。同时,大家也要注意不要在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为避免中毒,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中疾控也提醒大家,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 *** 。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可选购人工栽培蘑菇食用,若要食用野生蘑菇可到正规的市场购买熟悉的蘑菇来食用,或到规范的餐厅食用。
误食毒蘑菇中毒后应如何自救。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误食毒蘑菇会出现哪些症状?中毒后如何自救?
如果有人不慎误食毒蘑菇会出现哪些症状?中毒后又该如何自救呢?广东疾控专家表示,若煮食了自行采摘的野蘑菇后,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及视力模糊,就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
之一步,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扣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部即可引起呕吐。反复尝试,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第二步,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因此,中毒后应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更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综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
千万小心!这24种云南常见毒蘑菇,不采不买不吃又到一年吃菌时!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今年云南省野生菌上市似乎比往年来得早,刚进入四月,红葱菌已悄然出现在云南的野生菌市场。
4月24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联合发布了《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对云南常见毒菌挂图进行了更新。
《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
本次更新图版共两张,包含24种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新版挂图主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近几年云南蘑菇中毒事件的统计,对旧图版的物种进行了部分更新,同时将图版中的照片进行了放大,以便于更清楚地识别查看。
蘑菇中毒严重的致死率高达80%
不同类型的野生菌中毒有很多不同的症状。其中引起神经-精神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
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甚至出现自伤及伤害他人的行为。
此外,蘑菇中毒还表现为:
- 急性恶心、呕吐等的胃肠炎型,严重者会出现吐血、昏迷以及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 急性贫血、血红蛋白尿、肝大及脾大等的溶血型,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而肝脏损害型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60%—80%。
这些民间鉴“毒”不靠谱
很多人对于“野生”有着迷一般的追求,尤其是野生蘑菇。但是民间流传的一些“分辨蘑菇是否有毒”的 *** 其实并不靠谱。
误区1:颜色鲜艳的有毒,白蘑菇都可以食用?
并非所有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有毒,更不是白色的蘑菇就无毒。比如被称为“破坏天使”的蘑菇,看起来“文雅恬静、人畜无害”,但从人们给它的名字可见其威力。
误区2:彻底煮熟,就能安全食用?
这个原则对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是有效的。蘑菇中的毒素会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加热破坏,但有一部分极为顽强的能够“熬过”高温酷刑,依然保持毒性。
误区3:有毒蘑菇会让银勺和大蒜变黑?
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民间传说。所谓“银针试毒”只是因为古代所用的毒药不够纯,含有一些硫化物杂质,能跟银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蘑菇毒素不跟银反应,也就不会变色。
误区4:有虫吃的蘑菇就是无毒的?
虫跟人的生理特征相差很大,对虫有毒的对人不见得有毒,对虫无毒的对人也可能有毒。比如一种被称为“死亡帽”的蘑菇,就可能藏有一些昆虫和它们的幼虫。
科普延伸
野生菌食用需谨慎
不熟悉的不乱吃
没煮熟的不乱吃
更不能为了好玩猎奇而以身试毒
别拿生命开玩笑
来源:据国家应急广播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新华网综合整理
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缤纷多彩的野生蘑菇大全一些缤纷多彩的蘑菇,隐藏在世界各地人迹罕至的丛林角落;
这些野生蘑菇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尽情释放着自己的美丽。
虽然很美,但是不要轻易采撷哦!
鲜艳的色彩,也可能带着致命的诱惑。
学名Cortinarius archeri,发现于澳大利亚,颜色鲜艳的菌盖最初是深紫色或紫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成棕色。
不可食用。
月夜蘑菇
月夜蘑菇 Omphalotus japonicus,可以在黑暗中发光。
发光的真菌生长在木头上,它们的光在夜间可见。发光的高等真菌发出绿光,更大发射范围为 520-530 nm。这种夜光蘑菇只在其生命周期的某个时期发光;
在日本和东亚其他地区广为人知,在那里它被认为是一种有毒蘑菇。
不禁要感叹: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色彩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