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下载安装,豌豆下脚料厂家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9 0
当年用户5亿,如今谁记得豌豆荚:PC在线服务将停止,你还在用吗

尽管现在还有很多忠实的用户在使用豌豆荚,但相信如果不是一条新闻,更多人都已经快要把这个名字忘掉了。可以这么说,豌豆荚是随着国产安卓手机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但现在国产手机逐步茁壮成长,豌豆荚却在渐渐掉队。对于国产移动应用行业来说,豌豆荚不是个例,随着国产手机自建生态的完善,很多与之相重叠的应用,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情况。


昨天豌豆荚发布了一条公告,由于业务调整,豌豆荚PC版将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停止在线服务的提供。当然,未来豌豆荚PC版诸如管理手机、备份数据等本地服务还可以继续使用,豌豆荚应用商店也一切正常,但至少作为一个完整的第三方应用矩阵,已经在新的策略下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这种功能缺失,也必定会敦促用户转换到其他同类产品上。

由于国内安卓系统的特殊性,从智能手机普及开始,我们就拥有和国外完全不同的应用环境。用户对各种应用的需求不是通过系统内统一的应用商店解决,而是借助各种其他途径。这种状况也就导致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应用商店诞生,他们负责把应用聚合、分发,来实现类似苹果APP Store的功能,还提供很多附加功能,比如手机与PC的联动和数据管理,甚至也一定程度上承担起维护手机安全的责任。

各种不同的应用商店是如何经营下去呢?本质上还是比拼用户量。就拿豌豆荚来说,巅峰时期注册用户数量高达5亿,这就意味着当一款应用被摆到豌豆荚里时,会有更好的宣传效果,也会有更大的下载量,而开发者也就必须为此买单。至于豌豆荚如何获得这些用户,其实也是通过一定的推广策略,甚至在手机以及第三方ROM中预装,这些也是需要成本的。

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通过在用户与开发者之间“搭桥”,让手机、ROM开发者、自己以及应用开发者受益,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然而这个生态闭环的缺点就是完全取决于手机品牌的态度。如今各个手机品牌也都已经紧紧盯住了应用分发这项业务,既然自己能做又何必委身于人?所以早在几年前,第三方应用商店就已经呈现出了衰退的趋势。

由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萎缩,近两年的公开数据已经难以查找,不妨就以2014年Q4的数据作为参考。这份调研中显示了某应用在各个应用商店中份额排名,排名靠前的已经有小米、OPPO、vivo、魅族以及当时还如日中天的酷派等手机品牌应用商店,即便是有其他第三方,也都有诸如百度、腾讯等强大的后盾支持。彼时豌豆荚还在孤军奋战,直到2016年才卖给阿里,而这样的另一个结果,是阿里在应用商店以及应用分发领域也没有得到与自身相匹配的市场份额。

转眼距离这份数据又过去了5年,各个手机品牌都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自建应用商店,加上手机安全性逐步提升、赋予第三方的权限被严格控制,第三方应用商店生存早已变得相当艰难。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另一条推广渠道——第三方ROM也早已成明日黄花,不光是豌豆荚,几乎所有的第三方应用商店用户以及市场份额都在逐步遭受蚕食。

豌豆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什么警示?最直接的一条,就是如何处理与手机品牌之间的关系。当自身业务发展完全依附于手机,自家的业务又显得有利可图时,各个手机品牌甩开第三方赤膊上阵绝对是必然。

应用商店如此、手机管家如此,各种影音娱乐内容提供、游戏推广分销等等也是如此。但也并非意味着就要被赶尽杀绝,比如很多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改头换面转向后台服务,为日渐强大的手机品牌提供关键业务引擎,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然而能这么做的,必定都是能够早有预见,或者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显然豌豆荚不在其中。

几年前数亿人还在用的PP助手和豌豆荚,为何转眼之间就凉凉了

提起豌豆荚、PP助手这些名称,大多数手机用户应该都有所耳闻。对于喜欢“搞机”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两款软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不过,你是不是好久没用过它们了呢?

不知不觉中,这些几年前还每机必装的第三方应用市场渐渐式微。最终被市场无情地抛弃了。2月28日起,豌豆荚PC版将停止在线服务;而iOS端的PP助手也宣布:iOS版、PC版产品将下线。


一、昔日辉煌的第三方应用市场

不管是iOS还是安卓,最初都是由国外厂商主导开发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因此在智能手机初入国门之时,水土不服和本地化不足是在所难免的问题。


笔者记得当年曾花重金买了一部4S,一拆封便迫不及待地去注册Apple ID。但到了信用卡绑定一项的时候就傻眼了,当时我还没申请过信用卡。而身在美帝的苹果公司却认为你是个人就会有信用卡。账号申请就卡在这里无法继续了。

不气馁的笔者又从朋友那边借来一个AppleID。终于登陆成功了!下载好iTunes,后却根本找不到应用商店。研究了近个把小时后,才发现它要在常规设置中先勾选 “ 应用程序 ” 这个选项才会出现。简直是反人类。

好容易连上了应用商店,又发觉商店里的收费软件奇贵无比(售价几十美金比比皆是),且域名解析和下载服务器都设置在美国,在国内下载软件奇慢无比还经常会提示失败。

于是我果断选择了投入pp助手的怀抱,越狱,安装插件,登陆PP助手。接下来终于体会到了iOS般流畅的体验。甚至,你还能免费下载到那些付费的APP。

并且软件附带的备份和同步功能。也不知道被原生的iTunes要好用多少倍。

不仅如此,通过越狱后的安装插件。原先连换壁纸都不支持的iPhone桌面。还可以被玩出很多花活。

这是iOS端,安卓的Android Market(Google Play 前身)就更不必说体验了——在国内根本连不上。而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通常都并不给力(那时的厂商们还在为优化系统的安卓系统忙得焦头烂额)。

而像豌豆荚、91助手之类第三方应用市场,不但软件资源丰富,可以通过Pc端免流量安装软件。还附带了文件管理、通讯录备份等丰富的功能。所以那时机友们买到安卓机通常都是root之后,安装一个第三方应用市场。

?

二、厂商们猛醒开始接管应用生态

2015年之前,智能手机市场都处在普及阶段。手机厂商们忙着开疆拓土占领市场。而传统互联网公司则把蓬勃发展的第三方平台视作进入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2013年,百度斥资19亿美元,买下了91无线。后者是当时国内更大的安卓应用市场,同时还拥有ios版本。

2014年阿里完成了对UC的收购,同时也收购了UC旗下的PP助手。2016年阿里又并购了豌豆荚。至此,阿里的移动业务中就有了pp助手和豌豆荚这两大iOS和安卓的分发平台。

2015年也是智能手机市场的转型之年。智能手机厂商们在经历之前的激烈竞争之后,国内手机市场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华为、小米、OV等几家巨头脱颖而出成为之一集团。

就在互联网厂商们把第三方应用平台视作“流量奶牛”纷纷斥巨资收购时。手机厂商们一拍脑门开始醒悟了:原来自己一直把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拱手让人。自己却一直在为他们做嫁衣。于是厂商们开始发力补足生态环节,出厂时就预装自家的应用商店。并限制手机的root功能,关闭BL锁。这“一堵一疏”之下,第三方应用市场的份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iOS端,随着大中华区的营收占比的提高。苹果公司也慢慢改善了中文版iOS体验。加入了国人常用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并把iCloud和App Store的服务器也搬到了国内。

豌豆下载安装,豌豆下脚料厂家-第1张图片-

除了系统自带应用市场体验的提升,随着这移动支付的兴起。手机成为了每个人重要的隐私和支付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越狱和root系统之后的风险,并放弃了了这些操作。失去了用户授权更高权限的机会,第三方软件市场的体验反倒不如自带应用商店。这也使得第三方应用市场在这几年中断崖式下滑,最终完全失去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在流量充足的时候,这些第三方应用软件也并没有找出很好的变现手段。 失势之后又要被迫走上的转型之路。目前来看除了酷安和威锋利用社区留下了一部分人群之外。别的软件似乎没有找到更好的转化流量的手段。无奈之下也之后停服打烊。

总体而言,在那个智能手机的“蛮荒年代”里。这些第三方应用软件们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们也同样得到了合理的流量回报。但随着手机系统越来越完善。刷机、越狱这些早期数码爱好者的操作渐渐无人问津,第三方软件市场淡出的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它们没有形成用户黏性的条件,又要借助别人的平台才能生存。这种发展模式在生态完善的市场中是不成立的。

豌豆荚、应用宝,第三方应用商店现在怎么样了?

曾经,应用商店市场中,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360手机助手等第三方应用商店独占消费者青睐,其创新和玩法很多,用户体验广受好评。

后来,华为、小米、几乎每一家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应用商店,用户可以在里面下载 App。为了丰富自家应用商店的内容,诸如华为、OPPO、小米等厂商都构建了自己的开发者联盟,通过技术支持、激励政策来吸引开发者带来更多新作品。随着巨头的加入,要想在这个领域中立足已经不再是件容易的事情。


第三方独立应用商店曾独领 ***

在智能机刚刚崛起的年代,山寨机横行,各厂商深度定制的UI还刚刚起步,有的连自己的应用市场都没有,于是,一批第三方的应用市场由此出现,比如:豌豆荚、应用汇、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等等。

当年我们甚至可以在电视上看到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广告

直到2013年左右开始,巨头入局围堵,情况开始不妙。

据数据显示,2013年第2季度,360手机助手、91助手、百度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3.8%、16.1%和6.7%,彼时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市场份额仍具有一定竞争力,豌豆荚、安智市场、木蚂蚁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4.3%、7.8%、1.7%。

依托91助手+安卓市场+百度手机助手,百度系曾一度占据安卓应用分发市场之一的位置。但之一的位置并没有待太久,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时刻在身后紧追不舍,特别是应用宝,依靠微信这个“杀手锏”,引导安卓用户优先在应用宝上下载更新,从而获得了大量用户,甩掉竞争对手。

然而,随着华为应用市场、小米应用商店、OPPO应用商店的崛起,同时由于自身产品体验性差,品牌影响力不足,已有大部分第三方应用商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豌豆荚”卖身“阿里巴巴也许已经是更好的结果,因为一些中小型应用商店几乎没人接盘。


手机自带应用商店崛起

有数据显示,苹果应用商店2018年全年在中国区营收达到110亿美元,而国内的小米也一早便嗅到商机,注重应用商店的建设,后来,华为、vivo、OPPO也纷纷加强了对应用商店的重视程度

就在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豌豆荚、360手机助手激烈对决中,华为、小米和OV抓住了机会。第三方独立应用商店下载应用需要用户下载,较为麻烦。手机自带应用商店就不同了,直接预装即可。更方便的是,手机公司可以将自带应用商店设置成无法卸载,每当有消费者购买自家手机商品,同时就可以将消费者转化为应用商店的新用户。反观第三方应用商店们是没有这个优势的。

当华米OV已经累积了足够多的用户后,规模效应就显现出来了。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华为应用市场月活用户达3.7亿,累计应用下载达3500亿。小米活跃用户数则突破1.5亿,累计分发量超过2800亿

第三方应用商店至今仍有一部分市场,一些偏冷的App,许多用户只能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下载,这也是它们仅剩不多的优势。目前市场上仍然活跃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几乎只剩应用宝一名将士,它在2019年5月公布的数据是2.6亿月活和3亿日分发量,虽数量已过亿,但仍远远落后于华为应用市场。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华为、小米、vivo和OPPO正在联手将各自家的Android应用商店整合为一个统一的Android应用商店。该计划的站点“全球开发者服务联盟(简称GDSA)”已经上线了。

手机自带应用商店强强联手,威胁更大,第三方独立应用市场还能否撑过这次危机?

豌豆荚将于2月28日关闭PC版在线服务,一个时代的结束

2月20日,豌豆荚发布公告宣布由于业务调整,将于2月28日关闭PC版在线服务。

豌豆荚于2009年诞生,专注于移动内容搜索领域。用户可以在豌豆荚上找到成千上万个应用、游戏、电子书等,还有文件同步等小工具。三年内用户量达到1.5亿,四年内完成四轮融资。据官方数据显示,豌豆荚累计用户数据曾高达5亿。

安卓手机进入国内市场的初期,豌豆荚和91助手成了国内第三方应用平台的霸主,几乎是装机必备,少有人不知。

只不过互联网平台变幻莫测,现在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有自己成熟的下载应用平台,豌豆荚早就不具备了当年的优势,并且失去了更好的被收购机会。豌豆荚于2016年才被阿里收购,并且只有2亿美元的超低价收购;同样身为第三方应用平台,91助手早在2013年就被百度收购。事实证明,越早“卖身”越利好,百度当初给91助手的收购价为19亿美元。

和移动端相比,豌豆荚PC端在安卓手机较少的市场早期的确更受欢迎,但近几年,用户逐渐向移动端转移,PC版的使用场景在减少,砍掉PC业务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你怀念那个豌豆荚、应用宝辉煌的时代吗?

来源:猎云网

Switch免费MOBA《宝可梦:大集结》下载超900万

宝可梦公司联合天美工作室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消息,宣布两家合作在7月推出的Switch平台免费MOBA游戏《宝可梦:大集结》下载量已经突破900万次。作为庆祝,游戏内还会发放福利。

下一步,《宝可梦:大集结》还将与9月22日起正式登陆手机平台,届时游戏玩家数量和下载数量还将迎来一波增长 *** ,目前手机版本的《宝可梦:大集结》已经开启预约。预约用户可获得游戏中的福利等。

除了目前已经更新的幸福蛋、沙奈朵等,今后《宝可梦:大集结》还将通过日常更新不断追加更多角色。

手机 *** 安卓版 8.5.5 正式版发布

IT之家 1 月 15 日消息 腾讯今日正式发布了手机 *** 安卓版 8.5.5 正式版。虽然官方列举了大量功能更新,但似乎这些功能早已出现在了上一个版本中,希望各位小伙伴在日常使用中发现新功能后可以向IT之家投递。

目前该版本已上架多个渠道平台,用户可通过各大应用商店进行下载或更新,亦或者直接在官网下载。

以下为官方列举的本次更新全部内容:

  • 在线状态新增我的心情,传递心情信号

  • 群聊抽卡集幸运字符,点亮佩戴更酷炫

  • 群聊消息可展示在群聊资料卡,查看更便捷

  • 群聊新增王者战绩,段位成就轻松查看

  • 在游戏中心可和游戏内朋友实时约开黑啦

豌豆荚PC版宣布月末停止提供在线服务

IT之家2月21日消息 IT之家获悉,豌豆荚团队2月20日发布公告称,由于业务调整,豌豆荚PC版将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停止在线服务的提供。

资料显示,豌豆荚是一款在PC上使用的Android手机管理软件,于2009年12月上线。用户将手机与电脑连接后,即可完成内容传输、资源下载、备份等功能。其iOS资源及服务,则由PP助手提供。

IT之家了解到,PP助手14日发布公告称,将于2020年2月28日正式下线iOS版产品,包括PP助手iOS版、PP助手iOS PC版等。

以下为公告全文:

亲爱的豌豆荚PC版用户: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与豌豆荚PC版的支持。

由于业务调整,豌豆荚PC版将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停止在线服务的提供。

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我们衷心期待您继续支持豌豆英其他产品。

2020年2月20日

豌豆荚团队

相关阅读:

《PP助手iOS版宣布2月28日下线》

别了,豌豆荚PC版

作者:龚进辉

万万没想到,豌豆荚再度进入公众视野,竟然是因为一场令人不舍但又命中注定的离别。

日前,豌豆荚团队发布公告称,由于业务调整,豌豆荚PC版将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停止在线服务的提供,其核心特色是用户将手机与电脑连接后,即可完成内容传输、资源下载、备份等功能。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早期,应用分发市场尚不繁荣,体验出色的豌豆荚PC版几乎是用户上网标配,俘获了一大批忠实用户。不过,如今,移动互联网已走过十余年,用户早已习惯在手机应用市场上下载和管理应用,且这种趋势不可逆,大大压缩了豌豆荚PC版的生存空间,退出历史舞台并不让人意外。

因此,是时候和豌豆荚PC版道别了,感谢你曾来过,加上近期PP助手iOS版、PP助手iOS PC版下线,以及91和安卓市场渠道停止服务,正式宣告第三方应用商店时代落幕。好消息是,目前,豌豆荚手机版仍正常运行,用户可放心使用。

提起豌豆荚,不少人往往会带有一声叹息,演绎了一个略显伤感的创业故事。其实,其基本面不错:谷歌背景的创始人、创新工场和软银加持、产品起步早且大受欢迎,本来有机会做大,却因为阴差阳错的各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最终沦为一个低价卖身巨头的小众产品。

我眼中的豌豆荚是一家产品大于商业的公司,我理解并认同它的追求,但似乎活得过于理想化。殊不知在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年代,应用分发市场可谓杀红了眼,巨头混战大大压缩了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的生存空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彼时豌豆荚仍只专心打磨产品,在融资、竞争、团队扩充等方面表现慢热,不够狠的另类风格导致其错过更佳发展机遇。

2013年7月,百度斥资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抬高了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整体行情,此后乃至整个2014年都是豌豆荚卖身更佳时机,其却偏偏选择独立发展,发力应用内搜索,从而谋求差异化发展。后来的故事尽人皆知,在互联网巨头和国内手机厂商的联合围剿之下,豌豆荚举步维艰,无奈走到卖身换取靠山这一步。同样是卖身巨头,豌豆荚却远不如91无线活得潇洒。

去年9月,创新工场迎来10周岁生日,其孵化了豌豆荚,并在豌豆荚早期提供过诸多帮助。当时我写下了《创新工场十年记:孵化的豌豆荚卖身阿里 友盟蒋凡成阿里合伙人》一文,重点提到了豌豆荚,以下是豌豆荚的故事,与君共享:

豌豆荚诞生于2009年12月,最初命名为“豌豆荚手机精灵”,是一款针对安卓手机的管理工具,也是创新工场成立后首个曝光的投资项目。2010年4月1.0Beta版发布后,其只用10个月就达到百万安装量,此后8个月达千万安装量。彼时,王俊煜透露,豌豆荚已覆盖国内一半安卓用户。

成绩与豌豆荚头顶的创新工场光环不无关系。豌豆荚CEO周利民坦承,在起始资金、人才、产品建议、公关传播上,创新工场的确给了很多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工场倡导的“抱团文化”也让豌豆荚受益匪浅。

其实,在应用分发赛道上,创新工场先后孵化出豌豆荚、应用汇两款产品,它们的关系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对手,而是竞合关系,合指的是有时会互相帮忙。比如,豌豆荚起初没用户,应用汇帮了它,而豌豆荚又在安卓应用商店帮应用汇短期迅速聚集大批用户,跻身国内一线应用商店之列。

2011年1月,豌豆荚正式从创新工场“毕业”,搬到知春路一处民宅。王俊煜与他的同事们正式脱离创新工场羽翼,真正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周利民的话来说,创新工场仍然会给公司帮助,但以后主要靠自己。

民宅用电有限制,要保证服务器运行就不能开空调。2011年夏天,豌豆荚几十个人只能在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天天吹风扇。很快,人员快速扩张导致办公室不够用,于是他们租下另一间房子,并有了个统一的称呼:“豌豆实验室”。实验室充满极客氛围:里面摆着桌上足球、篮筐、飞镖、乒乓球,他们还养了一只懒猫。作为豌豆荚的创业导师,李开复有时会抽空到这里打打乒乓球。

我曾是豌豆荚的忠实用户,这家公司给我的印象是产品惊艳、大众知名度却并不高。换言之,豌豆荚的人设是小而美。王俊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方承认了这一点,他说豌豆荚一直在埋头做事,很少做市场营销,用户增长大多来自口碑传播,之前所尝试的预装渠道推广目前只占到1%,已经放弃了预装合作。

不过,当时应用商店被视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91、360、百度、腾讯等个个虎视眈眈,残酷而激烈的竞争极大限缩了小而美的生存空间。彼时,手机付费预装是拓展客源的重要手段,各大玩家卯足劲发力,并不惜砸重金进行市场营销,而个性十足的豌豆荚并未选择跟进,单凭口碑传播显然无法与上述劲敌抗衡。

2013年7月,百度豪掷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后,应用分发市场格局基本成型,即百度、360、腾讯稳居前三,其中百度、360的之一之争扣人心弦,排行第三的腾讯相对弱势。此后,豌豆荚何去何从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接下来几年被收购传闻未曾断过,加上华米OV等手机厂商自家应用商店的强势崛起,其处境愈发尴尬,卖身似乎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

靴子终于在2016年7月落地,豌豆荚被阿里收购,当时并未公布收购价格,据说是2亿美元,这与其2014年初完成1.2亿美元融资后估值9亿美元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是低价贱卖。被阿里收购后,豌豆荚与PP助手整合为阿里应用分发,而王俊煜只在阿里大文娱挂一个顾问的虚职,在后续豌豆荚发展中话语权锐减,转而投身新项目——轻芒。

“贱卖”阿里的豌豆荚宣布下架,它的挥手再见为什么让网友痛心?

相信大多数的80、90后都曾经是豌豆荚最忠实的用户,深刻记得那会我还在上大学,每次上电脑课开机之一件事就是下载豌豆荚,把手机连上疯狂下载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偶尔再下几个软件应用特别满足,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没了豌豆荚会是怎样的状态,可是如今在听到豌豆荚这个名字多了些许的陌生又有点亲切,更多的是惋惜,因为近期豌豆荚官方宣布将于2月28日豌豆荚PC版正式下架了。这让网友们都十分痛心,曾经风靡一时的豌豆荚到底做错了什么?



没有抓住风口是它更大的败笔

豌豆荚从2009年出生就顺风顺水,当时的豌豆荚甚至连产品都还未正式上线,就获得了创新工场100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这在当时风投还未盛行之时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早期不管iOS还是安卓,都是国外厂商主导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但是国外厂商不了解本地化用户,以苹果APP Store为例,早期的APP Store需要绑定信用卡才能下载应用,而且应用收费过高,导致用户不买账;而安卓由于谷歌服务的缺失开始在国内野蛮生长。



由此而来第三方应用商店迎来井喷爆发式增长,豌豆荚凭借超前的布局使得它成为第三方应用的佼佼者。

风口一:2010年-2011年放弃搭乘流量之车

随着第三方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第三方应用都竞相争取与手机厂商的应用预装合作,比如91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以及其他市面上优秀的软件(UC,搜狗,百度地图,今日头条等等)因为在2012年前手机厂商还未打造出自己的应用商店,第三方应用商店必定会赚钱巨大流量用户,360手机助手就在这波红利期脱颖而出,而豌豆荚基本是放弃这块蛋糕。


风口二:2012年依旧保持自我高姿态

安卓智能平台开始兴起,作为一个应用分发平台,快速收集新鲜好玩的内容是最快吸引和留住用户的方式。因为移动智能平台刚刚兴起,用户需要尝鲜,对新鲜内容是无抵抗的,所有的应用商店都是恨不得抢分夺秒的,去抢首发。而豌豆荚却为了自身的格调和情怀,不愿与之为伍,再次错过这波红利期。

风口三:2013-2014年站错队

随着移动手机的迅速发展,此时的豌豆荚还是巨头公司手里的香饽饽,阿里,百度收购了 91 助手,欲以15亿美金询价豌豆荚,但是怀揣成就伟大公司梦想的王俊煜,为了理想情怀,拒绝了阿里的收购。而百度收购了 91 助手、360 推出 360 手机助手、UC 收购 PP 助手、腾讯推出应用宝,这似乎变成了巨头们的竞争,作为创业公司的豌豆荚在这场竞争中摇摇欲坠,陷入十面埋伏的窘状如今虽被阿里低价收购,但是难逃下架厄运,昔日的豌豆荚回不来了。


可见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创新精神固然重要,但是发展过程中的机会也要抓牢,稳稳抓住流量入口,必要时舍弃一些东西成就更大的舞台未尝不可,如今这个“小而美”满是情怀的豌豆荚终于落下帷幕,再也兴不起半点风浪。

各位小伙伴们,你们觉得豌豆荚如何呢?有多少人曾经用过它呢?

金山起诉豌豆荚 盗版“电池医生”在其平台下载达28.8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新闻中心4月3日发布关于“称‘电池医生’商标被擅用,金山公司诉‘豌豆荚’索赔”的案件快报。快报显示,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认为其享有注册专用权的商标“电池医生”未经允许被其他“电池医生”软件擅自使用,侵犯了其商标权,金山以商标权纠纷为由将“电池医生”软件开发运营方杭州赛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提供和下载平台北京卓易讯畅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



图片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金山称金山“电池医生”是其出品的一款电池维护软件,在电池保养和电量管理软件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商誉。经过调查发现,豌豆荚提供的软件下载平台中,有一款名为“电池医生”的软件使用了与金山注册商标十分相近的标识和名称,且该款软件的功能介绍为“能够给手机用户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这与金山“电池医生”的软件功能完全相同。



图片来自金山电池医生

因此金山认为杭州赛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和运营的“电池医生”手机应用软件,擅自使用与其先注册商标高度近似的标识,故意攀附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构成商标侵权。“豌豆荚”平台提供推广、下载、安装、运营,北京卓易讯畅科技有限公司对该侵权行为提供帮助,已在“豌豆荚”平台上达到28.8万次下载,且有主观过错,构成共同侵权。金山要求两公司立即停止商标侵权行为、刊登声明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100万元。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标签: 豌豆 下脚料 厂家 安装 下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