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怎么处理内脏视频,螃蟹怎么处理内脏图解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6 0
广东女子剖腹产后痛不欲生,用“螃蟹步”横行,丈夫看见哭笑不得

近日,在广东汕头,一段子剖腹产后痛不欲生,用“螃蟹步”横行的视频在 *** 上迅速走红,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画面显示,宝妈剖腹产后,需下床走动,在剖腹产后第5天,女子为避免扯到伤口,学着使用“螃蟹步”缓慢移动。

虽然从后面看有点奇怪,女子表示当时觉得抬不起脚,走路不太方便,发现横着滑步比较轻松,于是走出了“螃蟹步”,在旁边的丈夫哭笑不得。看起来真的很痛苦,这位女子寸步难行,生孩子真的太辛苦了太不容易了。

网友看到这一幕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位网友说道:不敢想,太可怕了,四天了肚子不排气,不让吃东西,疼的不敢上厕所。还有网友表示:这也太吓人了,剖腹产就这样了?我也剖腹产,止疼针都没用,也没这样啊太娇气了吧。也有网友说道:是这样走的,只是没她这个滑步好看。

想必生过宝宝的女人都懂这种感觉吧,女人太不容易了,尊重女人,更尊重妈妈,希望每一位超级爸爸都能照顾好自己的老婆,因为真的很不容易,要承受很多你们从未承受过的痛苦,对此,你觉得呢?

假期“大厨”上线,蒸蟹变成烤蟹!网友:“做得很好,下次不要做了”

国庆期间,阖家团聚之际

厨神们“小露一手”

端上一盘大闸蟹,再搭配几只小菜

下面这位事主

想必也是在“苦练”厨艺

但事件最后的走向

确实“出乎意料”

下楼买水果,蒸蟹变烤蟹

还赔上一只锅……

2022年9月29日

江苏省泰州市一网友在厨房蒸螃蟹

期间到楼下水果店购买水果

结果等到家时发现

蒸蟹已经变成了烤蟹

还赔上了一只铁锅

大闸蟹虽然味道鲜美

但烹饪期间的

消防安全也不能松“蟹”呀~

网友们闻讯

纷纷看起了“热闹”

更有网友看到了

事件背后隐藏的危机

确实啊~

厨房油烟重、明火强、电器多

烹饪期间离人或者操作不当

极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蒸鱼期间刷视频

蒸鱼变“烤鱼

2022年9月14日

四川省南充市一女子蒸鱼时

由于沉迷于刷短视频

忘记时间

鱼直接变成黑炭

锅盖的把也熔化了

蒸土豆时间过长

直接研发“新菜色”

2022年9月10日

四川省成都市一女子在锅里蒸土豆

结果土豆放在锅里的时间过久

上方的塑料蒸笼被蒸化

黄土豆变成了白土豆

针对此案例

众网友提出表扬

“做得很好,下次不要做了”

言归正传

为了能够早日吃上美味

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厨房火灾?

厨房用火不离人

居家安全要上心

毕竟做美食,安全才够味嘛~

来源: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视频丨松鼠鉴食:螃蟹挑选与保存的正确 *** 了解一下

吃蟹时节已到,终于可以大快朵颐了。你知道如何才能挑选到好吃的螃蟹吗?最根本的就是要挑到活螃蟹,可以通过螃蟹的眼、嘴、爪、腿4个部位来判断。

此外,吃不完的螃蟹又该如何保存呢?一起来看看吧。

新京报记者 刘欢 张明璇

视频 张明璇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赵琳

7人吃自助螃蟹摆满桌引热议,自助餐厅如何赚钱的,还是好赛道吗

5月5日,7人吃自助4小时炫300多个螃蟹摆满桌一事引发关注:有网友质疑7人和商家一起做广告炒作。当事人张先生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透露,当时一行7人大概吃了4个多小时,一共吃了300多个螃蟹、80多碗杨枝甘露、四五十盒榴莲,此外还有不少甜虾、生鱼片、小龙虾等其他食物,目前几人身体并无大碍。针对职业吃播的质疑,当事人张先生称,拍下就餐视频只是为了记录生活。

提到吃自助,不少消费者的之一反应可能是“怎么吃才能回本”。在社交媒体平台,相关的教学贴也数不胜数。2017年,红极一时的连锁自助品牌金钱豹倒闭,还曾被网友戏称“大家吃垮了金钱豹”。

那么,大胃王真能“吃垮”自助餐厅吗?自助餐厅又有哪些控制成本的 *** ?对餐饮企业来说,自助餐还是一条好赛道吗?

当事人称自己按需取餐,否认为职业吃播

五一假期,抱着既能吃到品类丰富的食物,又能享受到相对划算价格的想法,张先生与朋友们相约在青岛一家连锁海鲜自助餐厅聚餐。从当天下午5点就餐开始,7人一共吃了4个多小时,直到晚上9点店铺打烊才结束。张先生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自己和朋友只是按需取餐,并非专门挑选螃蟹等单价相对较高的餐品食用,除了螃蟹、榴莲外,几人还食用了店内其他日常食物。

针对网友质疑其是否为职业吃播,张先生表示,自己和朋友都有本职工作,拍下就餐视频只是为了记录生活;针对网友关心的自己和朋友目前身体状况问题,张先生则解释,自己和朋友并未出现急性肠胃炎等其他不适症状。

贝壳财经记者查询发现,张先生和朋友就餐的海鲜自助餐厅单人团购价160.4元,限制用餐时间为2个小时,那么为何会出现上述吃到店铺打烊才结束的情况呢?

贝壳财经记者随即联系了张先生就餐餐厅的工作人员咨询相关情况,餐厅服务人员告诉记者,自助餐限时两小时,但一般会宽限半小时用餐时间,出现张先生这类情况纯粹是因为五一期间店铺生意太好,工作人员疏忽,忘记提醒顾客所致。

对此,张先生表示,自己和朋友非常感谢商家的宽容,同时也并不主张大家抱着“给商家上一课”的想法去吃自助,更不提倡浪费食物,“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拿了这么多,而是吃完再取,拿的都吃完了”。张先生说。

大胃王能吃垮自助餐厅?业内人士揭秘自助餐厅如何控制成本

“就算客人放开吃,自助餐食材成本也很难超过售价。”在餐饮行业从业十余年的李先生如此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以自助餐常见的肉类为例,冻肉和新鲜肉类进货价差异程度往往超乎消费者想象。李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就自己所知的某些自助大骨头店来说,冷冻“牛骨/排骨”在某农产品市场进货只需8块钱一斤,以一个成年人一次性吃三斤来算,共计24元的成本,却可以标69元/位的价格。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向贝壳财经记者透露,海鲜类产品以鱿鱼为例,冷冻鱿鱼和新鲜鱿鱼差价较大,同时,冷冻鱿鱼按照价格又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而以螃蟹为例,部分自助餐厅提供的螃蟹很有可能是进价只需8块钱一斤的小螃蟹,并非动辄三四十元一斤的大闸蟹。

“做自助这一行,食材原料的水很深”,李先生解释,“如果使用新鲜的肉类,自助店需要每天早上采购、加工食材,再端上桌,原料成本、人力成本都比直接买冻肉高得多,不少自助店都会用冻肉”。

在餐品口味上,自助餐厅也有讲究。朱丹蓬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大部分自助餐口味会偏甜、偏油、偏咸,从而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产生饱腹感,或者诱导消费者多饮用饮品。此外,甜点、寿司、油炸物等高热量、易饱腹的食品也常被摆在显眼的位置,这样不仅能起到饱眼福的作用,还能减少消费者对高价食物的需求量。

除食材成本外,自助餐厅在人力成本上的花费相较于其他餐厅也更少。李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一些低端自助餐大部分餐品都是半成品,加热即可食用,烹饪技术难度低,所需要的人力成本也相对较少。

朱丹蓬介绍,目前国内自助餐厅主要有两种不同模式,一是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自助餐,毛利率在40%左右;另一种是以商务人士为主的高档自助餐,毛利率则在80%左右。“在定价前,自助餐厅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再加上人与人之间的(食量)差异性,完全不用担心大胃王吃垮自助餐厅。”朱丹蓬说。

自助餐厅还是一条好赛道吗?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后,国内自助餐相关企业增速变缓,近3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大幅下降,自助餐企业新增注册量从2019年顶峰时期的4510家锐降至2022年的1177家,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减少了27.45%、43.03%、36.86%。截至2023年5月5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市现存自助餐相关企业仅6358家。

那么,对创业者来说,自助餐厅还是一条好赛道吗?

对此,李先生认为,与餐饮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不同,自助餐更像是消费者与商家的一场博弈。虽然几十块钱的平价自助餐能让消费者享受到各种荤菜吃到饱的 *** ,但很难同时提供优质的食材和周到的服务。

“现在的消费趋势和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人更看重食材的品质、餐厅的特色,当吃饱已经不成问题的时候,吃好就会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当各种自助餐套路、餐饮行业‘黑科技’在互联网上被爆出,商家会发现,消费者已经开始不买账了。”李先生说。

不过,也有部分老牌连锁自助餐品牌依旧坚挺,例如有着“童年回忆”之称的披萨自助品牌好伦哥、分店遍布全国各地的比格披萨等。朱丹蓬认为,业内优质的自助餐品牌主要抓住了供应链、成本以及客群定位三点,打造了自身的品牌效应。

朱丹蓬指出,部分自助餐厅倒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自助餐不是一条好赛道了,不过,在国家提倡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消费趋势和产业端都在升级,自助餐靠人头赚钱的盈利模式正逐渐走向靠品质盈利的模式。

“自助餐赛道正在洗牌,一些价格太低、品质不行的品牌会被刷掉,但是一些以品质为核心、拥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并不会被淘汰”。朱丹蓬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梦涵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赵琳

被指掉包螃蟹,七欣天涉事门店回应:系误解已致歉

新京报讯(记者 于桂桂)4月1日,社交平台上的一则爆料视频显示,餐饮连锁品牌七欣天品蟹轩南京建邺乐基广场店调换消费者选中的螃蟹。当事人在视频中称,菜上桌后发觉不是自己挑的螃蟹,随即要求调取后厨监控,发现该店工作人员将原有的大钳子更换为一只死蟹的小钳子。据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官方抖音号“直播南京”显示,该店已对消费者道歉并作出免单赔偿。

针对被指掉包一事,七欣天品蟹轩南京建邺乐基广场店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店为七欣天的直营店,不存在调换消费者商品的行为,监控中也没有直接显示工作人员调换螃蟹的行为,视频显示的工作人员中途离开是因为该工作人员发现蟹钳上有个伤口,因此离开与其他店员进行协商,协商的过程因为不在监控视线范围内,存在监控盲区,因此造成消费者误解。该工作人员称,事件发生后门店已及时向消费者道歉。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抖音、美团等社交平台上,也曾有网友爆料七欣天存在缺斤短两、餐品与选购不一致的情况。2021年6月,有网友说在七欣天湖州新华路店称了3只蟹,上桌后却变成2只。2021年7月,有网友称七欣天品蟹轩苏州昆山九方城店存在选购螃蟹被掉包的情况。

根据公开报道,2022年1月,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拟募资约2亿美元。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2020年底及2021年9月30日,公司员工数量分别为4707名、4279名、5269名,其中雇员数量分别为4707名、1713名、1834名,其余为外包员工。外包人员占比分别为0、59.97%、65.19%。在人工成本方面,公司的员工成本分别为3.077亿元、2.614亿元、2.5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3.9%、18.3%、17.2%,呈现连年占比下降的趋势。

有业内观点提到,员工培训、培养等支出的“缺失”或造成其在日常工作应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做出正确处理。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王心

高温之后,蟹出阳澄湖

9月23日,秋风渐起,苏州渭塘镇一家小超市前,老板 *** 卖起了螃蟹。这一天,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尽管离阳澄湖还有些路,老板吆喝的底气却更足了。当晚,几个广西游客买了一锅蟹尝鲜。现买现煮,揭开倒扣的脸盆,微凉的空气中飘着蟹香。

“西风响,蟹脚痒”,天终于凉下来了。

在当地人印象中,今年夏天早上7点出门,车上也要开空调。更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连续高温也影响了阳澄湖大闸蟹的生长,个头较往年小,产量或略有减少,大规模上市推迟。蟹农这样解释,“人都受不了,何况螃蟹呢?”

经验老到的阳澄湖蟹农,加大水草投放和水体增氧,以减少高温带来的影响。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湖区围网养殖面积1.6万亩,预计产量1500吨左右。高标准池塘改造养殖面积7.2万亩,预计产量7900吨左右。交卷时刻,苏州市相城区农业农村局分管渔业的副局长王力说,“高温对阳澄湖大闸蟹的总体影响趋向稳定,还是可控的。”

但在高温之外,蟹农蟹商还面临新的挑战。大闸蟹开捕当天下午,阳澄湖镇上的大闸蟹交易市场门可罗雀,往年忙着打包礼盒的店家,今年多坐在门前。每当有人经过,都喊上一声,“买螃蟹吗?进来看看。”

蟹农、蟹商之外,今年的阳澄湖边还出现了不少拍短视频的年轻人。“吃螃蟹的人”,正在拥抱新变化。

9月23日,一位蟹商在朋友圈晒的大闸蟹。受访者供图

“靠蟹吃饭”

莲花村三面环水,形似莲花,镶嵌在阳澄湖中,是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的产地之一。

9月20日,村道上走着三两个穿红色T恤的快递员。胸口印着挥舞钳子的大螃蟹,写着“钳途无量”四个字。看见有人走过,担心是争抢业务的同行,他们主动迎上前,“哥们,你来这是干什么的?”

开观光车的师傅淡定得多。9月中旬开始,陆续有游客进村,他被问得最多的是,“这里的螃蟹是真的假的?”他带着几分诙谐,“没有假螃蟹,螃蟹都是真的。不是真的螃蟹,就不叫螃蟹了。”

距莲花村不远的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如此介绍阳澄湖大闸蟹:在阳澄湖生长的螃蟹,长年行走于坚硬的湖底,健硕有力,且脚爪上的毛不与泥浆接触,保持了天然的金黄色。湖底水草茂盛,爬行时腹部被水草刷洗,洁白如玉。以“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征闻名天下,肉质细腻,上口清甜。

莲花村村支书高锋介绍说,该村湖区养殖面积2600亩左右,352户人家,266户养螃蟹。这其中,又有243户开起了农家乐。按他的话说,橘黄蟹肥时是莲花村的民生季,“村民是靠蟹吃饭的。”

9月24日,阳澄湖大闸蟹开捕后的首个周六。莲花村村口一群骑电瓶车的大姐笑盈盈的,“帅哥,吃饭订好了吗?”再往深处走,一个年轻人举着写有自家餐厅名字的旗子招徕生意,这惹得其他村民不满。看惹起众怒,他不再作声,旗也不挥了。

51岁的村民施巧明,圆脸、寸头,肤色黝黑,养了近30年螃蟹。他家的农家乐开门见湖,起名“蟹横天下”,同他的造型一样霸气。土地流转后,他仍以农民自居,管自家20亩养殖水面叫“20亩地”。

螃蟹多在夜里活动,成熟后,从淡水洄游入海口,交配、产卵、孵化。但在蟹农的“地”里,地笼网是它们唯一的归处。

施巧明自产自销,从养殖到销售一条龙,为的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辛苦一年能挣更多钱。年成好的时候能赚一二十万元,年成不好又把前两年挣的钱亏掉了,“说实话,跟上班差不多。”

前一天晚上,接到订单的施巧明抓了点螃蟹,忙活到夜里11点多。早年有人偷湖里的螃蟹,他习惯了在湖上自建的小屋里看夜,“睡得安心一点。”一早又赶回家里打包发货,说话时,不时打上几个哈欠。

9月25日,阳澄湖镇澄消路上的一家快递中转站。工人们在对面的超市吃午饭,屋外是一排排引擎轰鸣的货车。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离莲花村8公里的一家大闸蟹配载中心,有工人倚在墙角打瞌睡。仓库里摆着一台电子秤,白板上贴着全国各门店的发货时间和数量。

一位工人说,他们从凌晨三点就开始干活,给每只螃蟹称重,按规格放进不同水池中。待到发货前,扎蟹、戴蟹扣、包装。

一位大姐进来转了一圈,没找到负责人,“我看看有没有扎螃蟹的活。”她边说边比画着扎螃蟹的过程:食指和中指要按住螃蟹的大钳子,其余手指包住蟹爪,用绳子从左到右捆几圈,再从上到下捆几圈。去年她在这里扎螃蟹,一只挣2毛5分钱,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一两百元。

无论是自产自销的蟹农,还是规模更大、有养殖基地的配载中心,螃蟹要送到消费者手中,都离不开物流。

9月25日中午,阳澄湖镇澄消路上的一家快递中转站,一派忙碌景象。穿着马甲的工人来来往往,一排货车引擎轰鸣,传送带将一盒盒大闸蟹运上车厢。

一辆上海牌照的货车驶出中转站,挡风玻璃后头放着绿色通行证:“大闸蟹专配车辆,请优先卸车中转”。

工作人员举着手机喊,“车刚走,两个小时到。”这通 *** 是让上海的站点提前做好准备,螃蟹在全部货物中更优先,一到站点,所有人立刻全力配合。按照规定,这批螃蟹要在下午5点前送到所有客户手上,“不能耽误人家晚上吃螃蟹。”

9月20日,莲花村,不少村民靠养蟹和开农家乐为生。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小年”

螃蟹产业不光为阳澄湖本地人解决了生计,也为外乡人带来机会。

陈师傅来自江苏盐城,下臂晒得黑黢黢的,上臂露出一截白。他与螃蟹打了十多年交道,夏天在老家种田,秋天来莲花村给蟹农打下手。

今年夏天,热得不同寻常。庄稼地里,一根玉米棒子,只长了十来个不饱满的粒,提到收成,陈师傅紧皱眉头,“今年能有往年的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阳澄湖的蟹农,同样靠天吃饭。在他们口中,今年老天爷不帮忙,是个“小年”。

2021年年底,卖完螃蟹,施巧明没有歇着,清洗、晾晒、修补地笼网。蟹苗只比一元硬币大些,一斤有三四十个。怕蟹苗冻死,差不多过完年,施巧明挑了个零摄氏度以上的晴天下蟹苗。饲料越喂越多,螃蟹也越长越大。

到了5月份,水草多了要割掉,不够则要补种,他的经验是,水草要占湖面的三分之二。6月以后,天气转热,就要开启增氧设备。

9月20日,施巧明开船去了趟阳澄湖。

湖上刮着风,转弯的时候,船头溅起浪花,打在身上有些凉意。施巧明一手叉腰,一手把着方向,“阳澄湖只要有一点风就不热。”然而,今年夏天的阳澄湖,风平浪静,经常连一丝风都没有。湖水表面被晒得发烫,部分水草枯死。

他盼望一场登陆地稍远、但能有些外围影响的小台风,但最终没有迎来风,也没有迎来雨。

蟹农们都说,这样连续的极端高温天气,他们以前从来没遇到过。

养蟹先要养好草。水草符合大闸蟹的食性,也能吸引螺蛳、小鱼等动物性饵料,供大闸蟹捕食,还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同时,水草还能为大闸蟹蜕壳提供栖息隐蔽场所,软壳蟹可爬到水草下藏身,减少水鸟侵袭。

同其他蟹农一样,嗅到苗头不对,施巧明增加了水草投放,也延长了增氧时间。但高温还是影响了大闸蟹的进食和蜕壳,以致个头偏小,大规模上市推迟。

“还没到吃螃蟹的时候”,他这样回复打 *** 咨询的客人。至于阳澄湖大闸蟹的减产情况,要到年末捕捞完螃蟹才知道。

莲花村一家农家乐的菜单上,也标注了加粗的特别说明:“8月至9月天气炎热,大闸蟹还未蜕完壳。现是六月黄童子蟹,软黄、微甘,属于自然现象。”

高温影响之外,蟹农这两年还面临着养殖成本的上涨。

施巧明算了笔账,原本120元钱100斤的玉米饲料,现在同样的价钱,只能买到50斤左右。喂食螃蟹的小鱼,从一包50元钱涨到65元钱。临近成熟,螃蟹胃口正好,一天就要砸下近千元的“伙食费”。

9月20日,施巧明开船去了趟阳澄湖,这间屋子是他平时看夜的地方。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莲花村人流量大,邻村的蟹农邢年宝在村口支了个摊子。“今年看来真的不赚钱,如果能保本的话,就是这个了。”他竖起了大拇指。

2020年,阳澄湖大闸蟹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沿阳澄湖的4市6镇及阳澄湖湖区经过高标准池塘生态改造后,获得“阳澄湖大闸蟹”金字招牌。

与生长在近两米深的阳澄湖中的湖蟹不同,塘蟹的水位更浅。但在阳澄湖北岸的消泾村,塘蟹养殖户陆建良却说,“高温没有特别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他把蟹塘的水位提高了。往年池塘的水位在80厘米左右,今年陆建良把水位控制在120厘米。一天不往池塘里引水,池塘的水就眼见着浅下去。

高温之后,变化也在发生。

张月良在消泾村开了家螃蟹饲料和药物店,厂家送来一张水草养护的巨型广告贴在墙上:“高温季节水草,不出水”“打造蟹塘水下森林”。

他说,往年向隔壁蟹塘要点水草都不用花钱,但吃一堑长一智,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花钱预订明年的水草了,图个心安。另一个信号是,有人放出了风,打算把蟹塘租出去,明年不养螃蟹了。

变化的市场

挺过高温,蟹农蟹商又迎来了新挑战。

9月25日,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分局副局长赵军,在当地的几个大闸蟹交易市场转了一圈。生意不多,检查却不能少。有人问他,“我们现在都没生意,一天开不了一次张也很正常,到底是什么原因?”

赵军也在琢磨,阳澄湖大闸蟹因高温推迟上市的消息热度很高,消费者可能有一种时间上的错觉,觉得会一直推迟下去。但螃蟹成熟时间有早有晚,目前部分螃蟹已经达到了上市标准。

阳澄湖镇清水村的养殖大户俞三男在阳澄湖湖区有400亩水面,已经嗅到了市场的变化。俞三男说,“我们预估销量要降30%,但这段时间感受下来,今年的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之前的预估。”

他在清水村的新蟹王市场有个门面,往年这个时候,看货、买货的人流不绝。但9月21日下午,整个市场除了店家,几乎没有什么人。更糟糕的是,“现在几乎没有订单。”

在俞三男看来,同一片湖,同样的环境,养殖结果是不一样的。不同养殖户养出来的螃蟹,就是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关键还是在自身”。但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对所有养殖户都一视同仁。

这不是俞三男一个人的感受。

9月23日,阳澄湖大闸蟹开捕。王博远在当地的一个大闸蟹交易市场做生意,过去“打包都来不及”,但今年还有时间在老板椅上躺着。从9月3日开门营业,到开捕当天整整20天,销量不如去年一天。“往年一些企业都要送大闸蟹,今年说不送了,确实很难搞。”

一位蟹商告诉新京报记者,去年中秋节有企业给员工订了20万元的大闸蟹,但今年不仅没送月饼,甚至只送了自家生产的产品。

除了销量问题,王博远发现,市场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也下降了。今年大闸蟹数量相对较少,“价格贵在天气上”,但想提价又提不起来。

面对新的形势,俞三男开始思考,能不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养殖户负责养螃蟹,销售交给专业的团队。碰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如果形势没有转变,俞三男打算提前做个预案,“以后怎么做,以后再说。”

9月22日,塘蟹养殖户陆建良在给螃蟹喂食。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陆建良倒没有为自家20亩螃蟹的销路发愁。

陆建良早先也做批发生意,从养殖户手里收螃蟹。不同规格的螃蟹,不同价格。他有些“一根筋”,4两8的蟹不按5两的规格收。他打了个比方,4两5的蟹收购价100元钱1斤,5两的蟹收购价150元钱1斤。对养殖户来说,一只蟹按不同的规格收购,可能差20多元钱,但缺斤少两让他觉得不好向客户交代。

2020年,陆建良认识了在上海做家政业务的张明皓。张明皓有“不怕贵,就怕螃蟹不好”的优质客户资源,两人一拍即合。一个负责养,一个负责卖,收益对半开。

9月22日,张明皓赶到消泾村,“替客户跑一趟。”

这天下午,陆建良用铁铲搅拌均匀带鱼和玉米做的饲料,划着船喂蟹。他撑着一支竹竿,划一段路,就弯腰从盆里抓起一把,撒到蟹塘中。张明皓蹲在一边阴凉处,把拍的小视频往朋友圈发,“喂的都是好东西。”

当天,张明皓发了14条朋友圈,13条都和螃蟹有关,用他的话说,“合作伙伴辛苦一年了,该轮到我来出力了。”

9月22日,阳澄湖镇消泾村,街上店铺多做螃蟹生意。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我在阳澄湖清水村很想你”

9月26日,阳澄湖西湖和中湖之间的清水村。

两个短视频团队的成员,拎着满满一筐螃蟹打道回府,“改天再来”。清水村蟹韵蟹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顾敏摆摆手,“不要来了,不要来了。”合作社的社员老周,笑呵呵地看着他们。

几天后,《2000块2小时捞大闸蟹,成功把老板盘了》的短视频,火热出炉。

养了20多年螃蟹,老周发现,去年阳澄湖有了拍短视频的人,“今年特别流行。”

养螃蟹老周是专业的,至于卖螃蟹,他总结出经验,“要靠人的圈子,认识的人多,螃蟹就能卖出去。”加入合作社前,一半螃蟹他能自产自销,另一半只能托人卖掉。如今,合作社为他兜底,销路不用愁了。

老周说,合作社的圈子比他的大,请人拍短视频发到网上,圈子更大了。

9月26日下午,顾敏的直播团队在阳澄湖的一间自建小屋上调试设备。门前立着块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网红路牌,“我在阳澄湖清水村很想你”。现场架起了一盏补光灯,湖面上回荡着暖场音乐和水鸟叫声。

去年没赶上短视频平台的这班车,今年,顾敏一个月花六七万元,请来短视频拍摄和直播团队,“这是趋势,我们不去做,感觉好像有点落伍。”

2009年,顾敏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在传统电商平台卖大闸蟹。直到有一次,有个客户问他,“你们在某电商平台有没有店?”顾敏回复后对方没了动静,再去问时得到一句,“你们在这个平台也有店了,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顾敏说,消费者试错了很多次,已经形成了买不到好货的认知。这让他下定决心,退出所有传统电商平台。

9月26日,阳澄湖上立着一块网红路牌,不远处是短视频和直播团队。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相城区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张全根也告诉新京报记者,大闸蟹的销售模式不断在变化,传统电商平台基本不再有流量,直播带货的势头很厉害。“但不管是什么模式,都要品质当头。”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顾敏的账号更新了113条视频,直播50余次,收获2.9万粉丝。他门儿清,市场好的时候,蟹农觉得更多钱让合作社赚走了,“但像现在这个情况,就要靠合作社了。”

顾敏觉得,不可能每一只蟹都卖出好价格。短视频平台并不是利润点,而是为社员兜底销售出货的地方。

正说着,他接到一通 *** 。有客户在附近吃饭,刷到短视频,想过来看看买几只螃蟹,“直播和拍短视频还是有效的。”

不光是顾敏,越来越多的人把希望寄托在短视频平台上。

9月24日,阳澄湖镇澄北路上的一家直播基地,摞着一箱箱赠品酒。隔壁也是一家卖大闸蟹的,刚放完鞭炮,地上满是爆竹的碎屑。直播基地的员工嘀咕,“边上那家昨天就开始发货了”,老板神情微妙,转身离开。

直播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之前也卖了几年螃蟹,但今年头一回做直播。“看到的人多,量肯定大了,而且直播可以勾起人的购买欲望。”

不过直播卖蟹这一新兴事物,也为乱象滋生了空间。

一位批发商告诉新京报记者,他请主播直播带货,一天能卖出700盒。其中一款产品99元钱20只,每只1两重,但标成1.5两,“这种小螃蟹只有在网上骗骗人,你说这么小,买来怎么吃啊,都是一次性的消费。”

近两年,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分局通过 *** 巡查、纠纷处办、 *** 抽检等方式,重点加强对广告发布、市场价格、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行为的监管。2020年蟹季处罚相关案件24件,2021年处罚相关案件26件。而今年截至目前,立案1件,还在查办过程中。

赵军说,监管部门主要是事中和事后监管,而平台能在前端解决问题。分局给平台发函,提醒平台规避市场监管中关注到的问题。“平台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希望能和我们一起承担监管的责任。”

9月23日,一位蟹商在昆山市巴城镇阳澄湖大闸蟹开捕现场,拍下的大闸蟹。受访者供图

“金字招牌”之外

今年的蟹季刚拉开帷幕,今后的工作已经摆到了台前。

针对明年有可能再次出现的连续高温天气,相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力说,有关单位已成功试点抗高温的水草,养殖户可以优化水草品种。新育种的大闸蟹蟹苗,母本达半斤以上,对高温的耐受力也会更强。

此外,相城区农业农村局还将鼓励蟹农投保高温险。保险由市、区、镇三级补贴75%,蟹农只需承担25%的费用,在连续高温天气触发赔付条件后,蟹农将获得理赔,以减少蟹农的损失。

张全根也在畅想阳澄湖大闸蟹的未来。

张全根说,“好多人有一个误区,阳澄湖人养的大闸蟹都是阳澄湖大闸蟹。”他不止一次跟会员们说,“要做好‘阳澄湖大闸蟹’这块金字招牌,接下来,也要做好自己的品牌,把大闸蟹的产业做大。”

苏州一家大闸蟹销售公司的负责人顾庆华也是这个想法,“为什么老是蹭阳澄湖这个IP呢?我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尽管持有售卖阳澄湖大闸蟹的资质,但他从礼盒上拿下了“阳澄湖”三个字,换上了自己创立的品牌“孤品”,取“酒中茅台、蟹中孤品”之意。

顾庆华知道,收购螃蟹前,蟹农会把螃蟹喂得饱饱的,好压些秤。为了对自己的品牌负责,他建立了品控发货仓,螃蟹在水池中暂养48小时清肠胃,发货前再挑选淘汰一部分。

顾庆华说,客户复购率达89%,“是靠客户的口碑传播出来的。”

9月26日,顾敏的短视频团队,在阳澄湖录制视频。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苏州渭塘镇那家小超市 *** 卖螃蟹的老板,趁没有客户的时候,拍了拍载货的三轮摩托,“我一年能卖45万元的螃蟹。”他又伸出三个手指,扬起眉毛,“我有朋友能卖300万元。”

真真假假的财富传说,在阳澄湖流传。真实的养蟹故事,写在蟹农黝黑的皮肤上。他们的愿望很简单:把螃蟹养好,把螃蟹卖出去,把螃蟹卖个好价钱。

阳澄湖起风了,北岸的风车跟着转。一艘渔船载着短视频团队,开过一座桥,湖面开阔起来。大伙儿裹紧衣服,有人感慨了一句,“要是早点这么凉快就好了。”

渔船驶过,惊起水鸟一片。

(文中王博远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刘军

为什么死掉螃蟹不能吃?用科学的方式告诉你

临近中秋,天气渐凉,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俗语:“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逢金秋时节都是吃蟹的人最开心的时候。

但作为一个科普作者,除了要祝大家中秋快乐之外,本期视频也肯定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干货,一些关于螃蟹的干货。

螃蟹为十足目,属软甲纲,是一种甲壳类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每边各有四肢触角、一只大钳,它和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无论是在溪流间的石块下还是在海洋边的沙滩上,基本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目前,全球约有4700种蟹类,咱们中国只有800种,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可供食用的。但从营养价值、食用口味及烹饪 *** 上来看,餐桌上最常见的主要还是中华绒螯蟹、梭子蟹和青蟹。

蟹固有一死,或死于清蒸、或死于爆炒。常吃螃蟹的人都知道,不管哪种做法,都得用那些还能活蹦乱跳,肆意“横行”的蟹,半死不活或者已经死透了的蟹是一定不能吃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死掉的螃蟹为什么不能吃呢?这到底有什么科学依据?

我们都知道,刚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螃蟹是最活跃的。它们会拼命挣脱束缚,激烈的反抗会导致螃蟹体内分泌出过量的乳酸,而就是这些乳酸,会使螃蟹在死后迅速繁殖出细菌,并且扩散到蟹肉里面,分解氨基酸,产生一种名为“组胺”的有毒物质。

而随着死亡时间的增加,蟹肉内的组胺含量会越来越多。如若食用,会引发过敏性的食物中毒,哪怕是经过了高温蒸煮,螃蟹体内的组胺成分依然无法完全清除。

不仅如此,因为绝大多数螃蟹为杂食性,它们除了吃藻类以外,还会食用一些死鱼、死虾的尸体,尤其是大闸蟹这种河蟹,体内体外都存在大量病菌和寄生虫。

在螃蟹自然死亡后会增加组胺分泌量不说,它携带的囊蚴引发的肺吸虫症更加恐怖,所以不但死蟹不能吃,活蟹都需要经过热水或盐水浸泡消毒一段时间后,反复煮熟才能安心食用。

既然食用死蟹和不卫生的螃蟹,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那我们该如何去挑选放心的螃蟹呢?

首先,螃蟹会伴随离水时间的延长逐步丧失活力,一只快要死翘翘的螃蟹八成是萎靡不振的状态,动都不想动的那种。

虽然这是判断螃蟹,甚至于判断大多数动物是否还活着的基本 *** ,但从不听天由命的螃蟹也是会“假死”骗人的。

它们在感受到威胁之时,是会主动减少活动量的。所以,我们在买螃蟹的时候,就要擦亮眼睛了,别被这小家伙给骗了

看到这很多人肯定还要问了,生的螃蟹好判断,那已经下锅煮熟的螃蟹该如何辨别好坏呢?

清蒸的熟蟹如果蒸之前是正常的活蟹的话,蒸熟后背部就是深红色的,腹腔则是明亮的乳白色,反之就是暗红色与灰黑色。而且蒸熟的活蟹壳依旧很坚硬,只有自带的腥味,而死蟹除了腥味外,还会有一股很明显的臭味,壳也没有那么坚硬。

但如果是炖的或者炒的话,气味会被掩盖,颜色也没有那么明显,只能通过口感是否软嫩来判断蟹加工之前是死是活了。这是一个技术活,需要经常吃蟹或者这方面经验丰富的资深吃货才能察觉得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咱们前面说的,螃蟹在自然死亡后体内会滋生大量细菌从而产生组胺,吃下去就会引发食物中毒。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死螃蟹处在常温的环境下。如果能及时把螃蟹放进冰箱里,低温的环境会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起到一个延长可食用时间的作用。

不过冰箱的作用也仅限降低细菌生长速度,不能让细菌完全停止繁殖,那这个死蟹就依然有食用风险。死蟹体内的组胺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还是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买回来的螃蟹要是死了,更好还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扔就给它扔掉,毕竟身体健康最重要。

女子称现捞螃蟹钳被餐馆“大钳换小钳”,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

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近日,江苏南京的张女士在餐馆就餐,发现端上来的螃蟹钳比自己现捞的小许多,看监控后她认为是配菜人员偷换了。对此,涉事餐饮店表示偷换的说法不成立。目前,当地市监局已到店调查。

张女士发视频称,3月30日晚,她在南京市建邺区七欣天品蟹轩乐基广场店就餐,发现做好的蟹钳比自己事前所挑选螃蟹的钳子小很多。一番争取后,她从店内厨房的监控中发现,配菜人员偷换了蟹钳。最后店方决定给她免单处理。

4月1日,张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3月30日晚,她在南京市建邺区七欣天品蟹轩乐基广场店就餐。点餐时她现捞的两只螃蟹都是大钳,但螃蟹做好端上来后,她准备拍照时发现,一只蟹钳明显小了许多。她找到店员反映此事,店员们都表示上菜的螃蟹就是现捞的,店员去后厨询问后仍表示没有更换过。张女士找店方调取了厨房的监控,发现配菜人员处理她的螃蟹时,曾拿了一只蟹钳离开。当时,一名店内负责人承认蟹钳被更换了。

在张女士提供的视频中,配菜人员时确拿着蟹钳走开,张女士看到这里时发问:“她拿着钳子去哪了?”她向12315投诉后,事件交由建邺区市场监管局处理。

涉事的餐馆店员曾对媒体表示,偷换蟹钳说法不实。厨师宰杀螃蟹过程中发现蟹钳有损伤,经修剪翻炒后有缩水情况,未与前厅沟通,导致店方与顾客间产生误会。

1日下午4时左右,该店一名店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建邺区市场监管局人员正在店内调查此事,处理张女士螃蟹的配菜人员也在配合调查。不过,市场监管局人员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另一名店员表示,张女士关于蟹钳被偷换的说法不成立,实际情况有待调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小白一看就会的宴客菜蟹斗

买的青脚蟹不够肥做蟹斗吧

By 丁口直八

用料
  • 蓝花蟹 2只
  • 生姜 7片
  • 生抽 一勺
  • 陈醋 1勺

做法步骤

1、蓝花蟹也叫脚蟹背朝下、放少许水,生姜。煮20分钟左右。千万别放盐,它自己就很咸。 拆蟹,把肉剔出放蟹盖里。

2、如果要撒芝士的话半只就好。如图,太慢不好加芝士。烤箱200度,芝士起泡就可以。还可以加咸蛋黄和黄油烤也很香。 我这是是白水的,煮蟹的锅里留一丢丢汤,整只挖出来后倒回锅里翻炒几下、把汤再吸干。装回蟹壳里,吃的时候淋一点点醋。

小贴士

蟹不会拆的话,我下次拍个视频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蒸大闸蟹不漏膏黄和洗蟹技巧,附保存活蟹一周以上 ***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螃蟹大军“横行霸道”的季节又到了。民间有传:农历九~十月吃大闸蟹更佳,膏黄最多,鲜甜又肥美,母蟹在农历九月黄最多,公蟹则在农历十月膏最多。


大闸蟹不止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100克蟹肉中含维生素A高达5900国际单位,热量高达582千焦耳,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它能促进生长,延缓衰老,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增强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还可防止夜盲症的发生。

大闸蟹还有较好的药用价值,传统中医认为蟹肉可清热、散结、续伤、理脉、滋阴等;蟹壳还可清热解毒、破瘀消积。

蒸螃蟹也有讲究,如果蒸制不当,蟹黄流失过多会影响口感和造成浪费,只要注意一步,蟹黄就不会流失。

【蒸制 *** 】:

1、大闸蟹清洗干净,可不解开绳子直接用牙刷洗蟹全身,也可解开绳子借助两只牙刷清洗更干净,一支牙刷让螃蟹两个钳子夹住,另一只牙刷便可任意洗刷,不用担心螃蟹的钳子会夹到手, *** 详见视频。

2、水里放几片姜片祛腥,放入大闸蟹,背面朝上,腹部朝下,不要倒放,要不然蟹黄必会溢出来,隔水大火蒸20分钟即可。有网友说要蒸足30分钟,蟹黄足够硬才越嚼越香,我亲测一次,蒸足30分钟,感觉蟹黄太硬,少了些鲜甜味,不太喜欢这种硬的口感,纯属个人喜好,口感因人而异。

螃蟹怎么处理内脏视频,螃蟹怎么处理内脏图解-第1张图片-

蟹为寒性食物,吃蟹更好沾白醋加蒜蓉同食,解腥又祛寒,还可配黄酒。

不可与柿子同食,柿子中的鞣酸与螃蟹中的蛋白质形成一些不容易消化的物质,加重肠胃负担,严重时会出现呕吐和腹痛。

【保存活蟹 *** 】:

吃不完的活蟹,放冰箱冷藏室保存,下面垫层湿毛巾,上面也盖一层,每天将毛巾清洗一遍,大闸蟹拿出来冲一下水,查看大闸蟹的眼睛会不会动,如果灵动自如证明还活着,这样冷藏保存7~10天没有问题。

【不宜食用人群】:

蟹肉鲜美,但不可贪食,一天一二只为宜,此类人群不宜食用:

1、患有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消化道炎症或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人都不宜食蟹;

2、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蟹黄,蟹肉也不宜多吃:

3、体质过敏的人不宜吃蟹。孕妇不宜食用螃蟹。

我是月半清风子,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我的作品,欢迎点赞、关注我,带你寻找各地美食,如果您有更好的美食推荐,欢迎评论留言,一起聊聊美食,侃侃大山!#秋日生活打卡季#

标签: 内脏 螃蟹 处理 怎么 图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