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人类一直比较关注的,饮食的健康和安全是保证我们身体正常的前提,近些年,随着物质水平的丰富,人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食物,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没有吃过的,都开始大胆尝试。
但是在我们的食物中,有很多食物并不是能放心食用的,这些食物虽然经过处理,但是可能里面还是有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所以我们在吃之前要注意。
生鱼片
相信很多人都爱吃生鱼片,沾上调好的酱料,味道非常鲜美,生鱼片顾名思义就是生吃鱼肉片,没有经过高温烹饪,虽然很多地方会有特殊工艺处理,还沾了芥末等,但是芥末并不能杀死寄生虫,可能生鱼片里还会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吃下去无疑是将寄生虫吃进了肚子。
黄鳝
黄鳝因为生存条件的特殊性,在淤泥里常年生存可能会存在大量的寄生虫,寄存在黄鳝的体内,若是在烹饪的时候没有彻底将寄生虫杀死,就会导致寄生虫被吃进肚子,而且有的寄生虫即使是高温也不一定能杀死,所以黄鳝在食用前一定要注意彻底煮熟,更好能不吃就不吃。
海螺
海螺也是水生物,会因为它的生存条件寄生大量的寄生虫,营养成分并不是我们以外的那么高,还会因为寄生虫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海螺这种比较特殊的食物还是尽量少吃,以免一不小心将寄生虫吃进肚子里,影响身体的健康。
黄鳝苗放养规格和密度及消毒和配养1.放养密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一定要适量,应结合养殖条件、技术水平、鳝种规格等综合考虑决定,缺乏经验,管理水平低,水源条件差的养殖者,每平方米放0.5-1.5公斤。若管理技术水平高,饲养条件好,饲料充足,每平方米可增至3公斤。
另外放养密度与所放养鳝苗规格也有很大关系,一般随着规格的增大,密度相应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大,作为养殖者来讲,鳝苗规格以每公斤25-35尾为佳,这种规格的苗种整齐,生活力强,放养后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若鳝苗规格较小,会影响其摄食和增重,不能当年收获。如果只是囤养数月,利用季节差价赚取一定利润,则上述条件都可放宽,则密度也可增加,例如夏末秋初选购,冬春销售,则每平方米可放养10-12公斤,另外宜搭配放养20%泥鳅。多个池塘养殖时,应尽量做到每个池塘的鳝苗规格整齐,大小要尽可能一致,不能悬殊太大,不同规格的苗种更好能分池饲养,以免争食和互相残杀,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2.入池前的温度适应
经过长途运输的黄鳝苗种,到达目的地后,运输容器内的水温要比池塘的自然水温高很多,而黄鳝对急剧变化的水温的承受能力一般不超过2度。所以投放前要给予1-2小时的适应变化的时间,否则黄鳝易患感冒,养殖成活率降低。适应变化的 *** 可将自然温度的清净池水通过细塑料管缓慢的加入运输黄鳝苗种的容器内,以使黄鳝苗种运输容器内的水温和放养池塘水温保持一致。
3.苗种的消毒及清肠处理
苗种在入池前必须经过严格地消毒和清肠处理。 *** 是:将黄鳝苗种放入3%-5%的食盐水中浸泡消毒8分钟,杀灭病菌和寄生虫,消毒后立即放养,注意观察苗种的活动情况,翻腾、蹦跳激烈的,可能是受伤或者是患有腐皮病,应剔除掉。然后,放入清水中,如发现有懒洋洋的,且用手抓而挣扎无力的,也要剔除掉,最后再用8%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这时鳝苗肠道基本吐空洗净,便可放养下池。
4.配养泥鳅
黄鳝苗种放足后,在鳝池中可搭配养殖一些泥鳅,放养量一般为每平方米8-16尾。搭配泥鳅有五个作用:一是泥鳅好动,其上下游动可改善鳝池的通水、透气条件。二是可防止黄鳝密度过大而引起的混穴和互相缠绕。三是泥鳅可以清除池塘的剩余残饵,搅和池泥。四是混养的泥鳅可减少鳝病的发生。五是养殖出来的泥鳅本身就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品,可以增产增收。另外,鳝池中按每5平方米混养1只龟,能起到和泥鳅一样的作用。以上仅参考。
黄鳝肝胆病频发,胆汁酸防治肝胆病,改善体型体色,帮助成功越冬黄鳝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的市场价格也相对较稳定,在我国目前的淡水经济鱼类中的热门养殖品种之一。随着集约化、规模化黄鳝养殖的发展,养殖生产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技术性难题,特别是病害的频繁发生带来的高死亡率,严重影响了黄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鳝是偏肉食性的鱼类,在人工网箱养殖情况下,长期摄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水质容易恶化,又加之黄鳝性贪,导致肝脏消化、解毒等功能负荷过重,极易发生肝胆肿大或者肝脏黑变等,黄鳝肝胆病多发生8-10月份。
发生肝胆病会引起黄鳝免疫力下降、发病率增高、生长速度下降,严重的肝胆病还会引起大量的死亡,在养殖中重点要做好预防。那么怎样才能预防黄鳝肝胆病呢?
1、选择优质的饲料
选择专业化大饲料公司生产的优质全价的黄鳝饲料,选择使用无污染、无变质、鲜度较高的鲜鱼(尽可能少用冰鲜鱼) *** 鱼浆,有条件的在鱼浆中加入动物肝脏。
2、保证水质
保证水质嫩、活、爽,增加水体的自净功能,在水体中泼洒有益菌,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维持水体合理菌群和良好的藻相,减少病原菌的侵入,减少池塘的消毒次数和用药量,可以显著减轻对肝脏的损害。同时注意不要灌入被污染过的水。
3、适当限制投喂量
黄鳝正常的摄食量按鲜料计算。每天的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8%-10%,按配合饲料计算,每天的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2.5%~3%。不能让黄鳝能吃多少就喂多少,需要将黄鳝的摄食量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以降低肝胆负荷。
4、安全用药
在养殖中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杀虫剂毒性大,当出现寄生虫时不要使用毒性大的杀虫剂,杀虫剂不单单把虫杀掉还会给黄鳝的肝脏带来负担,所以在有寄生虫的时候选用安全无毒的产品。
5、提前做好预防
8月中旬以后,黄鳝的摄食量就会大增,代谢产物增多,养殖水体有机物含量升高,除了保持良好的水域环境外,在黄鳝鲜料每天的摄食量达到黄鳝体重的10%左右,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预防黄鳝的肝胆疾病。胆汁酸促进黄鳝消化吸收饲料中的脂肪、促进肝脏清除毒素,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黄鳝的肝胆,在黄鳝的养殖中长期添加胆汁酸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黄鳝长得更肥,如果是第二年出的黄鳝,长期添加胆汁酸可以使黄鳝更好的越冬,降低来年死亡率。
黄鳝是近几年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一个特种水产养殖,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经济地位。现在养殖黄鳝的越来越多,黄鳝的养殖技术还是比较复杂的,要想养好黄鳝,要学会观察,学会抓住细节,研究好黄鳝的体质和生活习性,生态养殖。
文章来源于山东龙昌动保官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每年的6-10月是黄鳝寄生虫病的高发期,由于黄鳝是一种无鳞鱼,体表血管丰富,很容易被蚂蟥寄生,蚂蟥又是锥体虫的中间寄主,锥体虫是寄生在黄鳝血液中的,是由吸食鳝血的蚂蟥所传播,江苏、四川的感染率更高,其中江苏蟮锥体虫感染率86%以上。
黄鳝感染锥体虫后,轻者症状不明显,寄生虫较多时,黄鳝表现为身体瘦弱、生长不良,显微镜下检查血液可见虫体,虫体颤动快、移动慢。锥体虫寄生在黄鳝体内会引起贫血、消瘦和继发性疾病,影响鳝鱼的生长,严重者会引起黄鳝失血过多而死亡,造成养殖的成活率大大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针对黄鳝锥体虫,目前我们应该先消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来控制,常用的 *** 是用2%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使蚂蟥完全从鳝体脱落,但很容易导致病鳝死亡;也可使用 *** 铜,浸洗黄鳝5--10分钟,能使水蛭脱落致死,但要合理使用,否则易出现死鳝现象。这两种处理 *** 处理 *** 虽然可以使蚂蟥从黄鳝上脱落,短时间内控制锥体虫的寄生,但是不安全,容易造成黄鳝死亡,虫见愁不推荐大家冒险使用。
鳝鱼对杀虫药比较敏感,很多 *** 性较强的药品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黄鳝上草、不吃食,尤其是氯制剂,氯制剂(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强氯精等)对鳝鱼皮肤具有强烈的 *** 作用,使得体表粘液脱落,分泌量减少,从而使黄鳝失去自身保护层,免疫力下降,易发病上草。
那么,如何更安全的处理黄鳝锥体虫呢?虫见愁认为,在鳝鱼养殖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减少重金属较高、 *** 性较强的消毒剂和杀虫药的使用,用更安全的 *** 先驱除黄鳝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
乐畅是用澳洲进口的多苞桉桉树精油制成的驱虫绿色饲料添加剂,富含1,8-桉叶素、单萜烯、倍半萜烯、醇、酯、醛、酮等多种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协同作用,有较强的渗透性和穿透性,可以直接作用于蚂蟥的细胞膜上,使蚂蟥得不到营养而自己脱落,还可以抑制锥体虫寄生伤口的继发感染,乐畅对水产养殖中的小瓜虫、孢子虫、指环虫、车轮虫、猫头骚等都能很好的防控,且安全、无毒、无药残,不伤害鱼体、不污染水体。
为了防止黄鳝锥体虫的寄生,虫见愁建议,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长期安全无毒无 *** 的乐畅多苞桉精油,把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
文章来源于龙昌动保官方网站
黄鳝又叫鳝鱼,适应性强,在各种淡水中都能生存。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稻田养殖黄鳝虽然产量相对较低,一般每亩可收获黄鳝800~1000公斤,稻谷1000斤,但由于其生存环境对土壤、水质要求较高,生产的稻米和黄鳝可以成为有机、无公害产品,产出效益好,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1
稻田养殖条件
稻田生态养殖有机黄鳝的产量高低、效益好坏与稻田的基本条件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黄鳝生态条件要求,认真选好稻田。田块面积没有严格限制,考虑到便于管理,面积不宜过大,但过小也不太好。要求养鳝稻田地势平坦,坡度较小,田埂要坚固,以防暴雨冲垮田埂。田埂高70厘米,底宽60厘米,顶宽45厘米,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厘米,埋入地下10厘米。
应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冷泉水上涌,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旱季不涸,大雨不淹,以保持一定水位较低洼稻田为好。适时加注新水,一般春秋季7天换1次水,夏季3天换1次水,确保做到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疏、嫩而不老、爽而不寡”。
土壤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粘土为好,沙土最差。同时要求土质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为好。泥层深20厘米左右,干涸后不板结,容水量大,不滞水,不渗水,保水力、保肥力较强,使田水保持较长时间,特别是鳝沟、鳝溜里的水要经常稳定在所需水深。
2
科学投放鳝种
水稻种植一般选择单季中稻田或晚稻田为好,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比较丰富,盛夏时水稻又是较好的遮荫物。前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10厘米,在水稻拔节之前露田(轻微晒田)1次。从水稻拔节孕穗开始至乳熟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厘米,以后灌水与露田交替进行。要经常更换新水,认真检查黄鳝吃食情况和生长发育状况。在水稻施肥和喷洒农药前,应把黄鳝诱至沟内安全水域。此外,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等处防逃设施,以防黄鳝逃走。
稻鳝共生种植,必须一垄一沟且应加宽至0.73~0.8米,可采取缩小株距的办法来弥补基本苗的不足,株距可以为0.1~0.13米左右,实行宽行窄株栽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为了获得黄鳝高产,垄稻沟式仍应开挖鳝沟、鳝涵,一般在垂直于垄沟方向开1~2条鳝沟,用鳝沟连接鳝涵,形成沟沟相连、涵沟相通的水网结构。稻在垄上,水、肥、气、热协调,根深叶茂;鱼在涵沟,水宽饵足,个大体肥,稻鳝共生,各得其所。
稻田插秧结束后应及时放养鳝种,挑选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以防止互相残食,体色为黄色且夹杂有大斑点的品种生长较快。一般每亩稻田放养尾长5~20厘米尾均重20克鳝种1.3~1.5万尾;30~50克鳝种800~1000尾,并套养5%的泥鳅。泥鳅上下窜游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投放时水温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种,以防“感冒”。
可用3%~5%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要协调好水稻田间管理和养鳝之间的关系,注重养鳝与水稻耕作制度的配合。
3
日常饲喂管理
喂养黄鳝的主要饲料有小杂鱼、虾、螺、蚌、蚯蚓、蚬肉、蝇蛆、蚕蛹、切碎的禽畜内脏及下脚料,并适当搭配麸皮、豆渣等。在这些饲料中,尤以投喂蚯蚓的效果更佳。
鳝种放养后3天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或动物内脏,投饲量为体重的1%~2%。投喂时应定时、定量、定位。黄鳝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故投饵时间更好安排在下午4:00~6:00。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饵,以后逐渐提早投饲时间,经过1~2星期驯化,即可形成1日上午9:00、下午2:00、傍晚6:00集群摄食习惯。每次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多少灵活掌握,一般为其体重的5%左右。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为30%~50%活饵放入排水沟,并搭配一些蔬菜、麦麸等食物性饵料,一次不可投喂太多,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鱼粉、米糠、瓜皮等饲喂,投饲量视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体重的3%~4%,在水温26℃~28℃黄鳝生长最适温度时,投饲量可增加到体重的6%~7%。
投饵要设置投饵台,投饵台可浮于沟内某一固定位置上,让黄鳝进入台内摄食。饵料台可用木框和铝线网或尼龙网制成。为解决动物性饲料的不足,可在沟上挂一盏或几盏3~8瓦黑光灯,灯距水面5厘米,利用灯光引虫落水,让黄鳝吞食。也可用肉骨、腐肉、臭鱼等放在铁丝筐中,吊在沟上,引诱苍蝇产卵生蛆,蛆掉入沟中供黄鳝吞食。
4
疫病防控技巧
运回的鳝苗在放入池前要消毒,既可以有效防止水霉病,又可消除鳝苗体表的寄生虫,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鳝种放养时要严格消毒,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防止黄鳝逃逸。养殖沟在鳝苗投入前7~10天,每平方米需用生石灰0.3公斤清塘消毒,平时每半个月用15毫升生石灰溶液消毒。鳝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擦伤,以防细菌侵入发生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5~9月份为流行期,病鳝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且游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而死亡。应及时更换田水并用生石灰清田消毒,对已发病黄鳝,可按每50公斤黄鳝用磺胺噻唑0.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1次,5~7天为1个疗程。
水霉病多因黄鳝体表受伤后感染所致,肉眼可见病鳝伤处长霉丝。此时应立即加注新水,并按每立方米水体用小苏打20克加水溶化后全田泼洒,同时用0.2%孔雀石绿溶液全田泼洒,直至病愈。
发热病多因黄鳝饲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分泌的粘液在水中积聚发酵,导致水温急剧上升而引起。此时黄鳝相互缠绕,极易造成大量死亡。应立即更换新水,并在田内混养少量泥鳅,通过泥鳅上下窜游防止黄鳝缠绕,每平方米水面泼洒50毫升7% *** 铜溶液进行防治。
锥体虫病6~8月份为流行期。病鳝大多呈贫血状,鳝体消瘦,生长不良。可用生石灰清田,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用2%~3%食盐水或0.7国际单位 *** 铜、 *** 亚铁合剂,浸洗病鳝10分钟左右,均有疗效。(出处:中国农业新闻网)
吃大排档里的这种黄鳝,等着拉肚子吧!很多人不知道里面有寄生虫黄鳝是在农村河流小溪中很常见的一种淡水鱼,很多网友小时后都有下河抓黄鳝的经历。黄鳝也叫鳝鱼外形酷似蛇,不管是哪个季节都能吃到,还有着“吃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可见,黄鳝的营养价值很高,养生的效果也特别好。
从营养学的角度上来说,每百克的黄鳝中高达18克左右的蛋白质。更珍贵的是,黄鳝属于蛋白质含量高,但脂肪含量很低的肉类,是健康的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是很好的夏季食疗佳品,不管是红烧还是清蒸都很美味。在上海还有专门给坐月子的孕妇,炖黄鳝汤喝的传统。
此外,鳝鱼所含的特种物质“鳝鱼素”,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极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鳝鱼含有的维生素A量高得惊人。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有人说,鳝鱼是眼药。过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鳝鱼有好处。
可是今天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要提醒大家,夏季不是所有的黄鳝都能随便吃!吃错了闹肚子是小,没谱还有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
有过在农村抓黄鳝经历的朋友都知道,黄鳝喜欢在淤泥中钻洞。以小鱼、小虾、蝌蚪等为食,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就可能会滋生寄生虫,主要是颚口线虫、新棘虫、胃瘤线虫等,除了引起食用风险,它们还有可能产生有毒物质。
大家看到这里,不要以为这是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在吓唬大家,最近几年在各地发生过多起因吃黄鳝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
2015年10月,湖北一黄鳝养殖基地,发生食用黄鳝后的食物中毒事件,导致1人死亡;
2010年6月,成都一家三口疑因吃大蒜烧黄鳝,导致食物中毒1人死亡;
2010年6月,成都一家四口吃黄瓜烧黄鳝后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其中一位66岁的大爷更因急性肾衰竭引发多器官衰竭死亡。
黄鳝中的寄生虫要持续加温100°,时间在10分钟左右才能彻底被杀死。像我们常用的爆炒、汆烫等烹饪习惯由于加热时间过短,并不能完全杀死其中的寄生虫。如果买来的黄鳝肉眼能看见寄生虫,不要食用。
最后提醒大家:黄鳝属于温补类食物,爱上火、急性炎症、瘙痒症、阴虚体质的人群不宜食用,避免加重病情。
各位朋友,你吃过黄鳝吗?你还知道黄鳝有哪些食疗作用?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养生经验。
最近菜市场已经开始有鳝鱼在卖了,很多人都买了回去吃,但是有些担心有寄生虫不敢吃,那鳝鱼里面有没有寄生虫呢?
鳝鱼里面有没有寄生虫
会有一定的寄生虫。
鳝鱼一般是在水底的淤泥里面生长的,主要靠捕食大量的蚌类、螺类、昆虫等为生,这些动物体内都会携带寄生虫卵,而且鳝鱼通常是生活在亚热带地区,这种环境也十分利于寄生虫的生长,所以一般情况下鳝鱼体内是会带有一定寄生虫的。
相对来说野生鳝鱼体内的寄生虫会比较多,而人工饲养的鳝鱼因为饲养环境可控,因此所携带的寄生虫会相对要少一些。
鳝鱼有寄生虫怎么办
建议高温杀死。
鳝鱼体内携带的寄生虫主要是以新棘虫、胃瘤线虫、锯缘叶形吸虫等线虫和吸虫为主,虽然这些寄生虫进入到人体之后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但是这些寄生虫并不耐高温,只要注意在煮鳝鱼的时候将其彻底煮熟就可以了,而煮熟之后的鳝鱼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可以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鳝鱼爆炒能杀死寄生虫吗
不一定。
爆炒虽然温度比较高,但是时间比较短,而寄生虫需要在持续的高温下才能够被杀死,所以鳝鱼爆炒并不一定能够杀死寄生虫,因此建议更好还是将鳝鱼炒熟之后再吃,以免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除了鳝鱼之外,其它的肉类比如猪肉、牛肉、鱼肉等都可能会携带一定的寄生虫,所以在吃的时候一定要煮熟之后才能吃。
鳝鱼什么季节更好吃
6-8月份。
春天是鳝鱼的生长期,此时的鳝鱼还刚刚上市,肉质还没有那么肥美,而鳝鱼的高产期一般是在每年的6-8月份,此时的鳝鱼经过了觅食期,而且母黄鳝正好是处于产卵期,此时的肉质是十分丰满圆肥的,而且肉质细腻,鲜美可口,能够对人体起到补中益气、增强体质的作用,所以如果要吃鳝鱼的话建议可以在这个时候吃,口感是非常好的。
防治鳝鱼病,对症下药讲 *** ,才能药到病除防治鳝鱼病怎么用药?
防治鳝鱼病,不仅要对症下药,还要有正确的用药 *** ,才能药到病除。
(1)注射法。用注射法给鳝鱼体注入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 *** ,又快又好。但是鳝鱼太小,个体数量多,注射起来很麻烦,尤其是需要把鳝鱼从水中捞起来,不但费时费力费工,而且容易使鱼受伤。所以生产上一般很难使用,仅用于亲鱼催产和亲鱼产后预防治疗。
(2)涂抹法涂抹法就是把药直接抹在伤处。这种 *** 与注射法有同样的困难,一般只对个别受伤的个体使用,在运输后放养前,或拉网选种时,以及亲鱼产后受伤等情况下使用。
(3)浸泡法又叫浸洗法或洗澡消毒法。这种 *** 是把药物配制成较高浓度的水溶液,盛在小型容器中,把鳝鱼放在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达到消毒杀菌灭虫的目的。这种 *** 经常使用,同时需严格控制溶液浓度、水温和浸泡时间。在较大的池塘中采用时,可将鳝鱼拉网到池的一角圈起来,然后在鳝鱼密集处泼洒较高浓度的溶液。在网箱中操作时,可先将网箱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来,然后在网箱中泼洒高浓度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撤去塑料薄膜,把网箱内水换掉即可。
(4)全池泼洒法全池泼洒法是把药物用水溶解稀释后,在养鳝鱼池里均匀泼洒,使池水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以杀死致病生物。这种 *** 简单易行,所以最常使用。又因为用这种 *** 需要的药量比较大,所以常使用一些廉价的药物,像生石灰、敌百虫、漂白粉等。
(5)拌饵投喂法就是把药物拌在饵料中,喂给鳝鱼吃。又叫内服法。通常使用的是一些低毒药物。采用此法要注意:药物要碾成粉状,才好拌在饵料中,还要加些淀粉,防止药物粉末在水中散失;一定要搅拌均匀,以免较大量药物积在一起,造成鳝鱼吞食中毒;确定药量要事先估计鳝鱼摄食饵料量,所以误差较大。
(6)挂篓挂袋法是把药物装在竹篓或布袋里,然后悬挂在食场或鳝鱼经常活动的地方,袋里的药物不断溶解流出,使这一地方不断保持较高药物浓度,鳝鱼经常在这儿活动,达到杀虫灭菌目的。这种 *** 安全、有效,而且用药量少,在生产中经常使用。但是有些药物有异味,挂食场附近会影响鳝鱼的摄食量,投饵时应适当减量。
防治黄鳝疾病常用哪些药?
防治黄鳝疾病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等消毒药物、链霉素等治疗药物及五倍子中草药。
(1)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aO),遇水变成氢氧化钙
(2)漂白粉灰白色粉末,它是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遇水后分解产生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离子,次氯 酸分解产生强烈杀菌能力的初生态氯,能杀死致病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生物。常用于清塘消毒和防治细菌性疾病,一般有效氯含量为25%~30%,常在空气中放置易吸潮失效。一般带水清塘用量为: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施15千克;干池清塘用量为5千克;平时带鱼防治疾病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克。
(3)三氯异氰尿酸钠(TCCA)又名强氯精。白色粉末,杀菌力比漂白粉大100倍,贮存稳定,药效不散失,塑料袋装有效期比漂白粉长4~5倍,施后不残留,对人、畜无害。一般带水清塘用量为: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2.5~3千克;干池清塘用量为1~2千克;一般带鱼防病用量为: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150~200克;治疗用量为:0.5~1千克;拌饵投喂用量为每50千克鱼30克,1天1次,连喂3~6天。
(4)溴氯海因又名溴氯二甲基海因,是新一代含氯消毒剂。本品为白色粉状固体,有效氯含量在92%以上,一般制成有效溴氯含量8%的产品用于水体消毒,其杀菌作用更强。本品具有缓释功能,能根据水质情况自动调节,使水体长时间保持抑菌状态。本品稀释后,随配随用不可久放。全池泼洒给药。
(5)食盐常用浸泡消毒药物,常用浓度为3%~4%。
(6)高锰酸钾紫黑色晶体,易溶于水,阳光下易失效,所以应装于棕色玻璃瓶中。常用浸泡治疗三代虫、指环虫、锚头蚤等寄生虫病。浸泡时应用洁净水溶化,常用浸泡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5克。
(7) *** 铜又名蓝矾,蓝色结晶,易溶于水,遇水后释放铜离子起到杀虫作用,对一般原生动物和低等藻类有较强杀伤作用,也可用于清除青泥苔。单独使用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7克;常与 *** 亚铁合用,以增强杀虫效力,用量为 *** 铜和 *** 亚铁(5:2)合剂每立方米0.7克。
(8)敌百虫有白色片剂和白色晶体两种,各含有效成分2.5%和98%,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常用浸泡法和全池泼洒法杀灭鱼的体表和鳃内寄生虫,用拌饵投喂法杀灭肠道内寄生虫。一般用敌百虫晶体,泼洒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7克,拌饵投喂用量为每100千克饲料0.1~0.2千克敌百虫晶体拌匀。
(9)青霉素钾(钠)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有吸潮性,其水溶液不稳定,宜现用现配。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的抗菌作用。多用于产后受伤的亲鱼,防治细菌性疾病。
(10)链霉素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味微苦,易溶于水,水溶液性质较稳定,常温下可保持效力10~20天。链霉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及青霉素。生产中多用于幼鱼长时间浸泡。
(11)强力霉素淡黄色或黄色结晶性粉末,是一种长效、高效、广谱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作用比四环素、土霉素强2~10倍常用于拌饵投喂,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含钙、镁、铝、铁等离子的物质及抗剂等可影响此药的吸收,应避免合用本品有吸湿性,需遮光、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12)土素黄色结晶或粉末,难溶于水,盐酸土霉素则溶于水。土霉素为广谱抗菌素,细菌对它的耐药性产生很慢,生产上多用浸泡法和拌饵投喂法防治烂鳃、白皮病等。其用量为浸泡法每立方米水体用25克;拌饵投喂为每50千克鱼之一天用5克,2~6天用2.5克,为1个疗程。
(13)氟苯尼考又名氟甲矾霉素。本品属氯霉素类抗生素,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本品属动物专用的广谱抗生素。抗菌谱与氯霉素相似,但抗菌活性优于氯霉素,且内服及注射时吸收快,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本品不引起骨髓抑制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市场有售氟苯尼考注射液及含量为10%的氟苯尼考粉剂。长期使用本品(超过10天)易引起鱼类厌食及死亡。生产上多用于拌饵投喂 *** 防治细菌性疾病。
(14)金霉素盐酸金霉素为黄色结晶,微溶于水。广谱抗菌药,生产上常用金霉素软膏涂抹鱼受伤的伤口,以防细菌感染。也可用于浸泡,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2.5克,浸泡25~30分钟。
(15)喹诺酮类药物主要包括萘啶酸、噁喹酸、氟派酸等。多为白色或黄白色结晶性粉末。可拌饵投喂或药溶浸洗,用以防治细菌性疾病等。本品应避免与制酸药、利福平同时配伍服用。需遮光、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16)磺胺类主要指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等。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或药片,无味,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遇光颜色逐渐变深。磺胺类药物不易被机体吸收,所以常能在肠道内维持较高浓度,适合于拌饵投喂,治疗肠道细菌性疾病。常用量为之一天每千克饲料10毫克拌饵,2~6天用量减半。
(17)40%甲醛溶液即福尔马林。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强烈 *** 性气味。用浸泡法可杀灭多种体表和鳃部寄生虫,有时可以用全池泼洒法治疗小瓜虫病。
(18)大蒜各地均有栽培,它具有止痢、杀菌、驱虫等作用,常用拌饵投喂法治疗肠道疾病,用量为每10千克鱼50克,每天投喂1次,连用3天。
(19)五倍子一种中草药,常用熬煎过的五倍子浓液全池泼洒或拌饵投喂治疗细菌性疾病。全池泼洒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五倍子,用水浸泡后煎熬成汁再泼洒。
(20)地锦草也是一种中草药,匍匐性的草本植物。地锦草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强烈抑菌作用,抗菌谱广,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肠炎和烂鳃病,可单用,也可以和铁苋菜等合用。
(21)水辣也是一种中草药,一年生草本,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全国都有分布,夏、秋季节采集。叶内多种化合物有杀菌、杀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肠炎和烂鳃病。
(22)葛蒲多年生草本,全草有一种特殊香气,喜欢生长在沼泽、沟旁、湖边。含芳香挥发油1.5%~3.5%,油中主要含细辛脂、细辛醇、丁香酚、甲基丁香酚及倍半萜烯类等物质,有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肠炎、烂鳃、赤皮病。
(23)若落叶乔木,喜欢生长在旷野、村边、路旁。苦楝含有川棟素,有杀虫作用。根和枝叶作为药用,可防治车轮虫病、隐鞭虫病和锚头蚤病等。,
(24)车前草又叫车轮菜、钱贯草、蒲杓草,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生长,荒地湿坡上常见,性凉味甘,能消炎解毒,主治肠炎、皮炎,疮疡肿毒等。
鱼类和各种水产品是我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但是在这些水产品中,有些种类吃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因为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生活习惯,会让自身沾染很多寄生虫,如果食用不当,让这些寄生虫间接进入人体,那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危及到生命,下面就来介绍5种寄生虫多的水产品,食用时记得一定要煮熟煮透。
小龙虾
1、小龙虾
我国是消费小龙虾的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年吃掉的小龙虾就有约150万吨之多,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吃小龙虾千万不可生吃,也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弄得半生不熟就去食用,小龙虾身上寄居着很多寄生虫,必须通过高温烹煮才能将它们完全杀死,如果买新鲜的小龙虾自己做,首先得将小龙虾外部淤泥污垢等刷洗干净,然后再进行高温过油,这样处理过后的小龙虾吃起来才安全放心。
黄鳝
2、黄鳝
民间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天上龙蛋,地上黄鳝”,意思是说,黄鳝的价值堪比天上的龙蛋,在我国广东地区就把黄鳝当成一种药膳来食用。黄鳝虽然富有营养也很好吃,但因其生活于淤泥之中,常吃一些腐烂的食物,这也导致了黄鳝体内存在大量寄生虫,如一种名为“颚口线虫”的寄生虫,不小心食用没煮熟的黄鳝,就可能被感染,这种寄生虫要是进入人体,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寄生8~10年。
泥鳅
3、泥鳅
我国有一套比较出名的菜叫“泥鳅钻豆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泥鳅和黄鳝的营养价值,还有生活环境和习惯基本相似,同样生活于淤泥中吃腐烂的食物,黄鳝身上有的寄生虫泥鳅身上也会有。研究发现,泥鳅身上除了存在寄生虫外,体内还含有一些有害健康的重金属,食用时更好是过一遍热油,然后再进行烹煮,沸水中烹煮时间不能少于6分钟,这样才能将其体内存在的寄生虫完全杀死。
田螺
4、田螺
很多人都知道福寿螺中寄生虫多,但很少看到有人说田螺的,是不是田螺就没有寄生虫了呢?答案可能让喜欢吃田螺的朋友失望了,不仅是福寿螺有寄生虫,田螺中同样存在大量寄生虫。大家试想一下,这两种都属于螺类,而且生活环境一样,怎么可能一个有一个没有,现实中就有吃田螺感染寄生虫的案例,田螺因被硬壳包裹,在烹煮时不可大意,一定要将其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牛蛙
5、牛蛙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中国从70年代从古巴进国内养殖,相比本土蛙类,牛蛙个体要大得多,一只甚至能长到两斤重,牛蛙在国内市场的消费量一直很大。牛蛙体内存在大量的寄生虫,因为牛蛙是一种以虫子与微生物为食的生物,牛蛙是寄生虫“裂头蚴”的主要寄居宿主,裂头蚴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忍耐零下10℃~56℃的温度变化,一旦烹煮过程中没能将其彻底杀死,人被感染后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烹煮小龙虾
最后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5种水产品,在很多水产品中同样也有寄生虫,如大家常吃的鱼类,专家提醒:这些寄生虫我们肉眼很难看到,杀死它们的办法只有通过高温烹煮,有人喜欢吃生鱼片和生肉等,这种吃法无疑是给了寄生虫进入身体的机会,所以说我们在食用鱼类水产品,还有一些肉类的时候,想要吃得健康放心,必须要将它们煮熟煮透,不要为了嘴上的一口鲜,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去冒险。
白酒、芥末能杀死生鱼片里的寄生虫吗?我们从小都被教育,肉啊鱼什么的不能吃生的,有虫子,脏。不过当我们面对美味的生鱼片时,心理防线常常就失守了……“这蘸了芥末,寄生虫会被杀死”,要么就是“这用的是海鱼,海鱼没有寄生虫”,一边这样安慰自己,一边风卷残云。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微博上就常有生吃水产患病的新闻冲上热搜,比如今天又有了这个病例……
来自微博
那么,调料到底能不能杀死寄生虫?我们吃水产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展开说说。
01
调料,对寄生虫无效
其实我们吃的很多水产里都有寄生虫,但只要蒸煮炖烹炸,把寄生虫彻底杀死,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所谓管你生前闹得欢,整熟都是蛋白质……需要注意的是,生滚鱼片或者涮鱼片如果加热时间不够,则有可能无法杀死寄生虫。
有的吃货朋友看到这里可能已经出离愤怒了,凭什么全做熟!有的食材就是生吃才好吃嘛!
所以,就有了很多流传已久的所谓“杀虫” *** ,像什么撒盐、泡醋、浸酱油、蘸芥末,就白酒等等,看起来好像管用,但其实都非常不靠谱。
图虫创意
要知道,凡是能够经消化道感染人的寄生虫,保命手段都很多,不然怎么能从充满胃酸和消化酶还缺氧的恶劣环境下逃出生天,祸害我们的身体呢?前面说的那些调料,接触寄生虫的时间那么短,浓度也无法保证,是不能起到有效的杀伤效果的。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要是时间短了没用,多泡会儿就是了嘛。还真有人做过实验,比如醋泡5个小时确实能杀死异尖线虫幼虫,问题是这么泡出来的生鱼片谁要吃啊!!!
好在对此也不是没有办法,因为像海鱼里常有的异尖线虫等寄生虫,低温也杀得死。零下35℃冻15小时,或者零下20℃冻一周——最起码也要零下20摄氏度冻24小时,这样低温处理过的海鱼,做成寿司、刺身之类的食物是安全的。而那种把鱼现切了放在冰块上的做法,则温度不够低时间不够长,难以起到杀虫作用。
02
海洋水产,也有寄生虫
很多吃货,还常用“海鱼没有寄生虫所以可以生吃”来安慰自己,这可能是很多海鲜经过了前文说的冷冻处理,人吃比较安全,结果带给了我们这样的错觉,事实上生吃现杀海鲜包括鱼、软体动物等等,照样可能染上寄生虫。
其实想想道理也很简单,鱼都能分淡水鱼、海水鱼,寄生虫凭啥不能有海里的品种呢?事实上,做海水养殖的时候,让养殖户们大为头疼的问题,很多都是寄生虫引起的,其中一些寄生虫还能感染人。
其中最常见的能让人得病的,就是异尖线虫(Anisakis)了,它还有个名字叫做海兽胃线虫。异尖线虫的幼虫长得又细又长像一截白线头,长约1.25-3cm,还会扭来扭去。
图虫创意
异尖线虫幼虫的受害者名单和我们的菜单重合度极高,像什么金枪鱼、三文鱼、鳕鱼、带鱼、乌贼等等都在列。等到这些带着幼虫的动物,被海洋哺乳类吃掉,这些幼虫就能在海洋哺乳类体内发育成成虫,繁殖下一代去感染下一拨受害者,如此循环往复。如果生吃海鱼或乌贼的话,异尖线虫的幼虫就有机会进入我们的体内。
图虫创意
异尖线虫幼虫可以将头钻入胃壁,令人疼痛难忍,如果没能及时清理,还可能形成胃黏膜嗜酸性肉芽肿,发展成慢性胃异尖线虫病。好在,虽然我们也是哺乳动物,但跟这些线虫的最终宿主还有挺大差距,因此它们多数在人体中长不大,在成虫前就会死掉,不小心吃了线虫被感染的风险相对较小,主要引起腹痛、腹泻或过敏。
此外,一些裂头科绦虫的幼虫也会感染海鱼,如果烹饪不当没有杀死这些幼虫,人吃下去,这些幼虫就可能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导致人出现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泻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因为虫体较多堵塞肠道或造成肠穿孔。
总的来说,海产品里能够祸害人的寄生虫,主要以线虫为主,而淡水水产品上的寄生虫,花样可就多多了。
03
淡水水产,更不能生吃
淡水水产里,能感染人的寄生虫更多,但由于中餐往往以熟食为主,所以不很常见。但近年来由于部分商家开始开发出生鲜吃法,这类病例有了增加的趋势,这里只能挑其中几种简单介绍一下,你要看了以后还打算吃淡水生鱼片什么的那算我输……
先说说肝吸虫(即华支睾吸虫,见下图),它是常见的淡水鱼寄生虫,它的幼虫,能寄生在鲤鱼、青鱼、草鱼这样的常见鱼类以及淡水虾身上。如果感染人,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肝硬化、腹水甚至致死。
图虫创意
还有一种叫做颚口线虫的寄生虫,幼虫能够感染鳝鱼、泥鳅、黑鱼等鱼类,人如果不小心吃下肚,就会出现发热、胃痛、呕吐等症状,不仅如此,幼虫还会在人的皮肤浅层缓慢移动(电影《木乃伊》都看过吧,类似里面圣甲虫袭击人的缩微放慢版……)。患者除了起皮疹,还会发现皮肤上有个肿包,过一阵子这肿包却跑到别处去了……稍微想想就知道,这个滋味绝不会好受,更要命的是,内脏甚至大脑、眼球等处,颚口线虫也能钻进去并引起严重后果。
好在,颚口线虫病并不多见且容易预防,而且2017年一项研究中的16例患者里,多数都吃过生的鳝鱼、泥鳅,其他的患者也多是经常吃爆炒鳝鱼、泥鳅,不排除没有做熟的情况。所以只要我们稍微管住嘴,别去尝鲜所谓的“冰鳝片”之类的生吃菜品,确保鱼熟了再吃,与这种病就基本无缘了。
淡水鱼身上寄生虫不少,那河蟹什么的行不行呢?
肺吸虫,幼虫可以感染螃蟹、小龙虾、淡水螺,如果没做熟,人吃了就有可能感染,虫在人体内游走,可能导致发热、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过敏等问题,如侵害肝脏,还可能引起肝硬化。如果寄生在了脑部,就有可能损伤人的神经、导致癫痫、瘫痪、视力减退等问题。
而管圆线虫能够感染淡水螺类及鱼类,感染人的话可能导致脑炎或脑膜炎。非洲大蜗牛,就是广州管圆线虫的常见宿主,千万别捡回家吃也不要碰,因为接触也有较低的可能因为皮肤黏膜被幼虫突破受到感染。
图虫创意
总结一下,用调料浸泡杀寄生虫效果非常不确定,不要碰运气。此外,海鱼也有寄生虫,所以如果要吃鱼生,要挑选正规的店,这样安全更有保障。最后,千万管住嘴,旅游也好探店也罢,不要为了好奇随意尝试生食野味。如果没扛住诱惑,吃了生东西后出现身体不适,就诊时要告知医生你吃了什么,以便让医生更好地做出判断。
作者 | 丁 崝
审核 | 陈胜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 研究员
参考资料:
朱彦祺, 周新丽, 张永年,等. 水产品中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马安, 王越, 刘晓龙,等. 颚口线虫病16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张双灵, 周德庆. 水产品中寄生虫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Nawa Y, Hatz C, Blum J. Sushi delights and parasites: the risk of fishborne and foodborne parasitic zoonoses in Asia. Clin Infect Dis. 2005 Nov 1;41(9):1297-303. doi: 10.1086/496920. Epub 2005 Sep 22. PMID: 16206105.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