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香分多种
之一种糯香:茶叶经过存留后出现的糯香味,糯香属于是普洱茶在后期的仓储过程当中,茶叶本身转化而来,生茶中是非常少见的,一般都是陈年的熟茶,喝起来茶汤有糯感,比较粘稠,此味道属于是茶叶自身后期转化出来的,而非外加的类型。
熟茶因为本身属于人工干预发酵,虽说已经加快了发酵进程,但很多刚出来的熟茶icon的口感不一定就非常适口,而给些时间,让其转化后,在口感方便会有所提升,且在口感醇化度上和刚出来时候有所区别,很多在后期的转化过程中,因为本身的原料、工艺、仓储环境等,转化后口感香气都会有所不同。
普洱熟茶的糯香味是自然转化出来的不是人工添加的,一般来说要放10年左右,而且要在干仓环境下存放。而且普洱茶熟茶糯香味的产生不是必然的,是有偶然性的,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熟茶在放10年左右都能有糯香味出现。
糯米香
糯米香,草本植物,分布于云南省,在普洱和西双版纳州比较常见,适宜生长在蔽光的林边草地中,糯米香含香草醇等多种芳香成份和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可供调配香精,亦可作茶叶配料。 *** 的时候,直接在普洱茶当中加入糯米香叶,就和其他的在普洱茶当中加入玫瑰,茉莉等一样,属于 *** 成调味茶,调味茶因为有加入其他东西,所以不像常规的普洱茶可以长期保存,是有保质期的。
一种是直接添加糯米香叶,把糯米香叶切碎混合茶叶一起 *** ,这种的比较常见一些,很多糯香味的小沱茶就是这样 *** 的,且熟普居多。另一种是普洱茶当中不加入糯米香叶的食物,而是用糯米香叶来熏蒸,让茶叶吸收糯米香味道,这种方式既可以让普洱茶有糯香味,又保留茶叶本身越陈越香的特性。
云南普洱茶(生茶)的糯香味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生普会不会产生糯香:通过在普洱茶中添加各种提香物质或香精成分,来使其具有其它茶类根本无法媲美的香气,比如绵软柔和的糯香、芳香馥郁的花香蜜香等。喜爱喝茶的茶友都知道,古树普洱茶好,这是因为在云南普洱茶原产地的树种都是以大叶种茶为主(大型乔木),也是我国茶树的发源地之一。一般来说,要被称为古树的茶树,至少要生长了150至200年以上,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茶树的内含物质会不断地积累和沉淀,其中,果胶的含量就会相对来说比较高。
市面上少量带有糯香味的普洱茶,它们的香气依托纯净且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艺,使这种“神秘”味道在普洱茶的后期陈化过程中产生的,属于一种非人为干预所得到的香气。
?这种普洱茶里的糯香,它的得来是有特定的条件,常见于熟茶,且需要经过长达十年之久的干仓才能得到。因为这种香气是普洱熟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产生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保证所有茶都能够闻到这种香气,所以无论是从品饮价值,还是口感滋味来说,非人为干预所得到的普洱茶,它的价值都要高得多。
理性看待普洱茶的各种香气
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普洱茶里的糯香味是怎么来的吧,其实除了上面说到的糯香味外,普洱茶的香气还有陈香、蜜香、花香、木香等等,而这些也正是普洱茶的玄妙和迷人之处。并且,这些茶的香气发生是与普洱茶的存贮转化呈同步态势。
越是品质上乘、仓储优质的普洱茶,越能够在茶中品味到变化莫测的香气。当然,这种依靠普洱茶的后期陈化和仓储所得到的茶,也会因为获取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过高,价格也是经常让人望而却步。对于消费者来说,老乾觉得各位茶友要明白好茶本身的价值,但也不必执迷于各种香气,更不盲从。在购茶的时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选择对身体健康没有损害的茶,二是适口为珍。
?
大叶之滇推荐一款带有糯香的熟茶,口感细腻,顺滑厚重,带有一股舒服的枣香味,是熟茶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注:本文由大叶之滇独家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不得抄袭、转载!
调味茶企业标准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调味茶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 ***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叶为主要原料,陈皮、荷叶、大麦、决明子、罗汉果、干姜、菊花、荞麦、甘草、枸杞、玉竹、白果、桑叶、金银花、薄荷、胖大海、龙眼、麦芽、葛根、蜂蜜、单晶体冰糖、紫苏叶、鱼腥草、淡竹叶、山药、芡实、赤小豆、黑芝麻、百合、红枣、莲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辅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用香精,经拼配、蒸压成型、干燥、包装,或经拼配、提香、包装制成的可直接冲泡饮用的调味茶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 ***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更大残留 ***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835 干制红枣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0458 荞麦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49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
GB/T 22291 白茶
GB/T 13738.2 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T 14456.2 绿茶 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
GB/T 18672 枸杞
GB/T 19618 甘草
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GB/T 31735 龙眼
GB/T 31751 紧压白茶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NY/T 761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QB/T 1173 单晶体冰糖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2005)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2009)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3 产品分类
按原料的不同分为:调味白茶、调味紧压白茶、调味红茶、调味绿茶。
4 要求
4.1 原辅料要求
4.1.1 白茶:应符合GB/T 22291的规定。
4.1.2 紧压白茶:应符合GB/T 31751的规定。
4.1.3 红茶:应符合GB/T 13738.2的规定。
4.1.4 绿茶:应符合GB/T 14456.2的规定。
4.1.5 陈皮、荷叶、决明子、罗汉果、干姜、菊花、玉竹、白果、桑叶、金银花、薄荷、胖大海、麦芽、葛根、紫苏叶、鱼腥草、淡竹叶、山药、芡实、赤小豆、黑芝麻、百合、莲子:应无霉变,无污染,无虫害,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要求。
4.1.6 大麦:应符合GB 2715的规定。
4.1.7 荞麦:应符合GB/T 10458的规定。
4.1.8 甘草:应符合GB/T 19618的规定。
4.1.9 枸杞:应符合GB/T 18672的规定。
4.1.10 龙眼:应符合GB/T 31735的规定。
4.1.11 蜂蜜:应符合GB 14963的规定。
4.1.12 单晶体冰糖:应符合QB/T 1173的规定。
4.1.13 红枣:应符合GB/T 5835的规定。
4.1.14 食品用香精:应符合GB 30616的要求。
4.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感官要求
4.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理化指标
4.4 净含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2005)的规定。
4.5 食品添加剂
4.5.1 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5.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4.6 生产加工过程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5 试验 ***
5.1 感官要求
取适量样品打开包装,置洁净的白色瓷盘中,在明亮的自然光下肉眼观察外观形状及色泽、嗅闻气味,取适量样品置于杯中,注入适量沸水冲泡 2~5 min,评定汤色,品尝滋味。
5.2 理化指标
5.2.1 水分
按GB 5009.3规定的 *** 测定。
5.2.2 总灰分
按GB 5009.4规定的 *** 测定。
5.2.3 铅
按GB 5009.12规定的 *** 测定。
5.2.4 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
按NY/T 761规定的 *** 测定。
5.2.5 乙酰甲胺磷
按GB/T 5009.103规定的 *** 测定。
5.2.6 杀螟硫磷
按GB/T 5009.20规定的 *** 测定。
5.3 净含量
按JJF 1070规定 *** 检测。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以同一班次、同一工艺条件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次。
6.2 抽样
产品按5%箱随机抽取,样品总量不少于500g,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样品中抽取。
6.3 出厂检验
6.3.1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水分和净含量。
6.3.2 每批产品应经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的 *** 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项目,每六个月需对产品进行一次型式检验,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鉴定;
b) 更改主要原辅材料或更改关键工艺时;
c) 产品停产三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出要求时。
6.5 判定规则
6.5.1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
6.5.2 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标准时,可从同批次产品中加倍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合格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复验结果仍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7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7.1 标志、标签
7.1.1 销售包装上应有食品标签。食品标签标注内容应符合GB 7718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2009)的规定。
7.1.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7.2 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 GH/T 1070 的要求。
7.3 运输
产品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并具有防晒、防雨措施,不得与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混运。
7.4 贮存
产品应储存在清洁卫生、干燥、通风库房内,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品同库混存。
7.5 保质期
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运输和贮存条件下,且包装完好,产品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15年。
预计2023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规模有望达到1428亿元
“瓶装”新茶饮成了“爆款”
如今,新茶饮已成为中青年群体的高频消费品,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每周必喝甚至每日必喝这些茶饮产品。新茶饮品牌的瓶装茶具备口味多、方便携带等特点,被不少人视为“续命水”般的存在。
本报实习记者 解磊 □ 张钰格格
“帮我拿一瓶暴柠茶!”“我上次喝了这个带气的,要不你尝尝?”“我要去热柜拿一瓶轻乳茶。”……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便利店的饮品货架前,刚放学的学生们正在挑选着新茶饮品牌的瓶装茶。记者在饮品售卖区域看到,各式各样的瓶装茶饮料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纯茶、气泡茶、果茶、牛乳茶等不同口味的瓶装茶饮料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新茶饮品牌推出的瓶装茶占据了货架的三分之一。
据中国经营连锁协会相关信息,新茶饮行业起源于2010年左右。茶饮料国家标准规定,新茶饮根据产品风味分为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和茶浓缩液四类。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的收入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3年有望达到1428亿元。普华永道中国内地消费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叶旻表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上重要的角色,茶饮在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客群,而近年来新茶饮行业的崛起,也为新消费时代下的茶文化注入了可供讲述的精神和文化属性。目前,新茶饮市场经历了之一个疯狂增长期,在三年的疫情打磨后步入了新的阶段。”
记者多次在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便利店看到,下午五时三十分左右正是周边学校放学、单位下班的时间,并且便利店临近地铁站,拥有较大人流量。这一时间段内,选购新茶饮瓶装茶的消费群体以学生居多。购买了瓶装茶的高二学生肖同学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喝这些瓶装的果茶,几乎把所有口味都尝过一遍了。这些瓶装茶甜度适中、口感好、包装有设计感,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喜好。”消费者齐女士向记者表示,她之一次接触新茶饮品牌的瓶装茶是在小程序点单时意外发现的,“我本想只点一杯果茶,却被小程序里的新品瓶装茶吸引到了。气泡水的口感很新鲜,我也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尝鲜。”
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奈雪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的瓶装茶“奈雪果茶”,凭借以罗汉果汁作为天然代糖的健康属性,在国庆小长假期间销售量出现大幅上升。新品奈雪鸭屎香柠檬茶(瓶装茶)的销量增幅更大,自9月28日上市以来,仅华南地区累计销量已近400万瓶。身处一线的超市促销员们切身感受到了这一消费趋势的转变。在深圳一家大型超市的饮料区,促销员介绍,“奈雪果茶卖得一直不错,青提香乌龙茶卖得更好,其次是蜜桃味,整个系列占据了超市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果汁茶销量。”
喜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618”期间,喜茶斩获天猫茶饮料品类销售冠军,位列天猫饮料行业销售榜第三名,并分别登上抖音茶饮料品类销售排行榜第二名、京东茶饮料品类销售榜第三名。此外,在“618”期间新上市的鸭屎香系列瓶装饮料产品销量突破100万瓶,暴柠茶系列产品的销量近200万瓶。
近年来,除了小程序、线下门店、线上旗舰店等自营平台外,品牌方还积累了大量经销商、商超便利店等渠道资源,为新茶饮品牌瓶装茶渗透零售市场提供了渠道保障。新茶饮瓶装茶的推出,不仅为饮料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更是为新茶饮品牌深入市场、拓宽渠道打下坚实基础。新茶饮品牌在门店推爆品,在线上寻找增量,用“堂食+外卖+零售”的组合,开启了“饮品新零售”的模式。
专家观点:
打通渠道、触达消费者是关键
“新茶饮品牌想要在瓶装赛道中突围,关键在于打通渠道和触达消费者。”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整个即饮市场有一定增量空间,新茶饮品牌选择“下注”瓶装茶市场的策略方向没有错。在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巨头混战的瓶装饮料赛道中,只有真正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才能够成功。
朱丹蓬强调,“新茶饮品牌进军瓶装市场,就是在践行‘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战略。尤其是对于喜茶、奈雪的茶这类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新茶饮品牌,瓶装产品能够通过门店及其他一些系统进行销售,帮助品牌在整体利润、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等一系列‘护城河’方面有更好的体现,也更加方便他们的粉丝进行消费。”
再加工茶再加工茶是以基本茶类的茶叶为原料,经再加工而形成的茶叶产品。根据再加工 *** 不同,分为紧压茶、花茶、袋泡茶、固体茶、茶饮料等几个类别。
紧压茶 普洱生饼
绿茶、白茶、红茶,尤其是黑茶,都有紧压茶的形式。
茉莉花茶
花茶又称窨花茶、熏花茶、香片茶等,饮之既有茶味又有花的芬芳。有茉莉烘青、珠兰大方、桂花绿茶、玫瑰红茶等品类。茉莉花茶产量更大,品种丰富,销路最广。因广西南宁横县茉莉花量大质优,中国60%以上的茉莉花茶都出自该地。
袋泡茶
袋泡茶是采用特殊的内包装材料,将一定规格的茶叶或保健茶包装而成,具有简便、易冲泡、清洁卫生、健康时尚等特点,颇受欢迎。尤其是国外消费量很大。
速溶茶
固体和液体茶饮料是国际饮料市场增长速度最快、更具发展潜力的饮料产品之一。有固体速溶茶、茶浓缩汁、调味茶饮料、纯茶饮料、混合茶饮料、茶酒、茶醋等产品。
冷泡茶
近年来,又出现了以茶树的叶、花等为原料,采用非传统工艺开发而成具有特殊品味或功能的新型茶产品。如低咖啡碱茶、超微茶粉、γ-氨基丁酸茶、茶花茶、浆茶、冷泡茶等各类产品。
当然,我国的茶叶食品的花色品种更是繁多。如茶叶糖果、茶瓜子、茶糕点、茶冷食,以及龙井虾仁、六堡茶香鸭、酥油茶、茶香鸡、五香茶叶蛋等让人眼花缭乱的茶叶菜肴。
您都接触过哪些茶叶再加工产品?评论区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号称“无糖”实则超标!14款网红奶茶测评在这里网红奶茶,因为颜值高、口味好而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有人甚至不惜排队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不过,有网友指出,网红奶茶看着热闹,其实并不健康。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了验证真假,记者从南京采购了七大品牌14款网红奶茶,并请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实验室,对它们进行了一个全面检测。结果到底如何呢?
记者采购7大品牌14款网红奶茶,为保证科学,每款奶茶不少于两杯,总量不少于1000ml。14款网红奶茶分别是:
【1点点】
波霸奶茶
冰淇淋红茶加奶盖
【素匠泰茶】
招牌泰椰奶花
招牌泰满足奶茶
【coco都可】
17岁清茶
珍珠奶茶
【一芳水果茶】
一芳水果茶
金钻凤梨绿
【奈雪の茶】
霸气芝士草莓
冻顶乌龙鲜牛乳
【口渴了】
桃气彩虹1000
芒果果粒鲜奶茶
【喜茶】
芝芝芒芒
满杯水果四季春
记者将样品送至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根据奶茶的种类,工作人员决定对其中10批次检测:茶多酚、总糖、脂肪、蛋白质和 *** 等五项指标,另外4批次色彩较鲜艳的水果茶则检测甜味剂和色素等添加。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人员刘晓萌介绍:“要先通过氧化镁对称量的样品进行净化,净化过后再采用过滤的方式把需要的滤液过滤出来,然后才可以上机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以水果为原料,色彩较鲜艳的4批次奶茶,均未检出甜味剂和色素等。而其余10批次有些虽然口感较为相似,但检测数据却大不同:10批次奶茶均检出总糖,含量从0.98%到12.04%不等,素匠泰茶的这款"招牌泰椰奶花"总糖含量更高,每100克含糖12.04克。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总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更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刘晓萌分析:“这样一杯奶茶如果按500克来算的话,总糖含量就已经达到了60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所以对于一些控制体重或者三高人群就要慎用这款奶茶。”
这样来算,至少有两款奶茶喝过之后,都超过了一天累计总糖摄入指标。而不同品牌所谓的"微糖"、"五分糖"、"七分糖"也不具有横向可比性。比如喜茶的芝芝芒芒五分糖,实测总糖含量10.41%,高于同时测评的多款正常糖奶茶的总糖含量。而这款声称"无糖"的1点点冰淇淋红茶加奶盖,实测含糖量高达 7.15%,检测人员分析有可能是冰淇淋原料带入。
根据检测,9种奶茶中含有脂肪,素匠泰茶招牌泰椰奶花脂肪含量更低,仅为1.45克每100克。而1点点冰淇淋红茶加奶盖,脂肪含量更高,达到了7.57克每100克。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8岁至49岁成年人一天推荐摄入的脂肪67.5g。如果饮用一杯500克的奶茶,脂肪摄入量几乎达到40克,超过日推荐摄入量的一半。 *** 检测方面,除素匠泰茶摘牌泰椰奶花未检出 *** ,其余9款奶茶均检出 *** ,检出值含量从43毫克每千克至288毫克每千克不等,其中素匠泰茶摘牌泰满足 *** 高达288.27毫克每千克。
刘晓萌说:“2015年欧洲食品安全局提出过人体每天单次摄入量在200毫克一下,全天在400毫克以下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对 *** 会有过敏反应的会发生亢奋,拉肚子,恶心症状的人群,就要对这种饮品慎用。”
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和茶多酚也是此次检测的重点内容,不过,检测下来发现,多款奶茶均不达标。根据国标《茶饮料》规定,调味茶饮料(奶)中蛋白质含量应≥0.5%,茶多酚含量应≥200毫克每千克,而检测发现3批次奶茶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均低于0.5%。2批次奶茶茶多酚含量不达标,分别是素匠泰茶招牌泰椰奶花和喜茶芝芝芒芒。
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奶茶:
茶多酚含量不达标奶茶:
这样看来,有些网红奶茶不是像描述得那么美,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的成分往往多,而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反而偏少,有糖尿病、三高症状或者肥胖体质的人还是应该慎喝!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周代林
甘滴调味茶 | 予一叶甘醇 再续花园梦作品名称
甘滴调味茶包装设计
设计理念
泡一壶清养茶,茶香沁心,药香甘醇,花香袭人
恍惚间,犹如落入花园之中,清雅浪漫
……
人们的常识会认为“视觉”就是用来“看”的,但在营销商战中,面对市场竞争,视觉是需要用来作“战”的,而不仅仅是用来“看”!优秀的包装设计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传递信息,触发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
如何使产品的外包装设计赢得顾客的青睐与好感是hellolink在设计中最为关注的重点内容。根据品牌理念与市场趋势,hellolink选用以花园手绘图案的形式打造甘滴调味茶的包装,该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品尝品牌产品时沁人的口感与香气,给予身心舒缓的感受,犹如落入心中花园。同时,根据品牌所要塑造的自然与健康和近年来人们对回归自然等议题的高关注度,hellolink在包装设计中融入植物元素,以清新、淡雅的视觉语言让产品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设计团队
hellolink品牌设计颜究院
法律声明:hellolink一直秉承尊重知识产权的理念,本平台所展示的设计作品为我司原创,版权归品牌方所有,禁止商用、请勿擅自转载挪用。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各大超市、便利店的瓶装饮料热销。红星新闻记者观察到,今年,柠檬口味的饮品明显增多,占据了口味类型的“C位”。不止是单一的柠檬红茶,各品牌还推出了鸭屎香、果味的柠檬茶,以满足多元的消费需求。并且,饮品0糖0脂、减糖化也成为稳定趋势,助力大众健康生活。
那么,这些人气饮品到底好喝吗?今天就来替大家尝鲜、“排雷”10款瓶装饮品。
红星视频,拍摄/剪辑:李擎天
以下随机排序,看看有你经常买的吗?
/2款“奇葩”口味饮品/
魔水师:大蒜咖啡
(价格参考:9.8元/瓶,275ml)
作为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品牌,魔水师自称是非正常饮料研究所,宣称“我们不生产饮料,只是社交场景设计师”。推出的产品大多噱头十足,已入驻罗森、盒马、711等连锁商超,那么这个新锐品牌的饮品到底如何呢?
大蒜+咖啡,这种口味说出来,就问你怕不怕?
据品牌介绍,添加的是黑蒜粉,无味大蒜素,优选深烘甄选咖啡豆和进口奶源。大蒜+咖啡的噱头,配上魔幻的大蒜外形,是一款看上去就“有味道”的产品,吸睛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但从便利店选购的时候看到日期不咋新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太好卖。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光是看到“大蒜”二字,这咖啡我就不太想喝。纯粹猎奇尝试了一下,结果哪里有蒜味?加了大蒜不想喝,没有大蒜又不满意......太难了。
汽水爱好者@熊高高 :被黑蒜成分“吓”到,但喝起来就是中规中矩的拿铁味,细品能尝到一点点蒜香,外形新潮但是味道还是很普通的。
减肥选手@啊祖 :喝起来就是丝滑的拿铁味,可能大蒜只是噱头,没有想象中惊喜或惊吓的味道。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魔水师:二锅头汽水
(价格参考:6元/瓶,500ml)
二锅头汽水,凭借这一天马行空的创意,在短时间内攻入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市场,不但在便利超市能买到,在网吧、电影院、夜市等场所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二锅头+汽水的双品类跨界,要做一款这样的饮品,实属勇气。这款饮品的外形,像极了真的二锅头,成分则标注是0糖0脂肪0能量,而且不含酒精。
外形和气味都以假乱真的白酒风味汽水,味道到底咋样,让人十分好奇。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瓶盖一打开,就散发出来二锅头的味道。味道也像足了二锅头,确定喝了可以开车?
冰饮爱好者@熊高高 :打开一闻和二锅头简直没得区别,喝起来就是不辣的二锅头味,还有点带甜,细品还是很上头。
减肥选手@啊祖 :像不辣不呛的二锅头,可以算是没酒精的解馋平替。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4款鸭屎香口味的柠檬茶/
鸭屎香到底是什么?这一饮品界的高频词,其实属于乌龙茶类。鸭屎香是凤凰单丛的一种,色泽乌褐油润,汤色金黄,味道甘醇。鸭屎香柠檬茶是南方沿海地区很受欢迎的饮品,如今,逐渐成为各大饮品主推的口味。
奈雪的茶:鸭屎香柠檬茶
(价格参考:6.5元/瓶,450ml)
上个月,奈雪的茶推出全新包装的即饮产品——瓶装“鸭屎香柠檬茶”。并首次启用代言人,官宣青年演员张凌赫为首位品牌代言人,为产品再添一把火。
这款颇有人气的鸭屎香柠檬茶,走低糖路线,主打“真柠檬配好茶”,成分表显示:0蛋白质、0脂肪。
据品牌介绍,部分碳水化合物来源于赤藓糖醇,使用罗汉果浓缩汁代替三氯蔗糖,作为代糖使用。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光听口味名称有“内味儿”,其实喝起来没“内味儿”,你别说,鸭屎香还挺香!
冰饮爱好者@熊高高 :真的不是柠檬茶中的战斗机吗,又香又好喝,茶汤浓郁、柠檬甜度适中,好想回购!
减肥选手@啊祖 :味道好醇厚哦,柠檬茶难得喝出深沉的感觉,茶香和柠檬香融合得很巧妙。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统一:双萃鸭屎香风味柠檬茶
(价格参考:6.5元/瓶,500ml)
统一推出的双萃鸭屎香风味柠檬茶,不少人称“值得一试”、“味道有创新”。相比老款的柠檬茶,这款双萃的茶味更浓郁,双重茶底且萃足7分钟,号称“一款喝不腻的柠檬茶”。
红茶茶叶添加量≥2克/升,乌龙茶茶叶添加量≥1克/升,搭配香水柠檬汁,成分0脂肪0蛋白质,能量约159千焦/100毫升,柠檬茶升级后,真实的味道咋样呢?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比起统一最出名的柠檬红茶,这像是一款茶味比较重的柠檬水,倒是没那么齁甜。
冰饮爱好者@熊高高 :茶味浓郁,柠檬味有点淡了,总体算是不出错的味道。
减肥选手@啊祖 :没得之前柠檬红茶那种甜腻之感,口味还是有所创新的。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柠檬共和国:鸭屎香单丛柠檬茶
(价格参考:6元/瓶,300ml)
柠檬共和国推出鸭屎香单丛柠檬茶,号称“酸爽!上头!”,还原手打,保留柠檬皮油和果肉纤维,只用NFC柠檬原汁,采用鸭屎香单丛高香乌龙,口味既有茶汤的香,也有青柠的鲜,更有黄柠的酸。
90天新鲜短保,约48.8大卡/瓶,低糖、低能量,1瓶热量说是比半个苹果还低。主打鸭屎香单丛柠檬茶、雨林茉莉柠檬茶两种口味,一款“浓”、一款“香”,试试这款到底有多“浓”?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恕我直言,这是啥味儿?口味偏苦涩,实在是喝不惯。
冰饮爱好者@熊高高 :味道有点难以言喻,甜中带酸、酸中带苦,回味又有点香,确实有点“酸爽”,像柠檬茶在嘴里打了我一拳。
减肥选手@啊祖 :能尝到很浓郁的茶味,柠檬的苦味有点重,总体来说味道有点“小众”了。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CHALI茶里:广东鸭屎香单丛茶
(价格参考:6元/瓶,390ml)
CHALI茶里公司出品的广东鸭屎单丛乌龙茶饮料,主打鲜茶萃取,也是0糖0脂的配方。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有着丰富的茶多酚,茶多酚≥550mg/kg,高于国际调味茶的标准。
外表是复古的造型,手握感很好。据介绍,饮一口“自然回甘”,入口轻盈鲜爽,纯正茶香慢慢涌现,甘甜持久,还能润喉。商家还提醒,冰镇更好喝。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打开后能闻到浓郁的茶香味,0糖0脂也喝得放心,但喝起来有些酸涩,回甘味偏苦。
冰饮爱好者@熊高高 :乌龙茶的味道比较重,鸭屎香的醇厚有点被盖住了,纯茶味还是有点寡淡了。
减肥选手@啊祖 :或许应该冰镇一下再喝,常温下的茶味很浓,不宜晚上喝。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4款柠檬茶口味饮品/
今年柠檬茶口味的饮品在这个春夏备受关注。不少品牌都上新了这类瓶装饮品,以迎合消费者日渐多元的口味需求。
喜茶:一颗柠茶
(价格参考:5.8元/瓶,450ml)
今年3月底,喜茶上线瓶装饮料新系列:一颗柠茶,并于4月亮相了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这款新品定位低糖、零脂,且采用原萃绿妍茶汤作茶底,并添加了进口尤力克柠檬汁,主打一个“真品质”。
一颗柠茶系列有嫣红、绿妍、鸭喜香三个口味,此次测评的是绿妍口味。拒绝速溶茶粉,据说加入的是真实的柠檬汁。
低糖配方的能量也标出来了,绿妍柠茶、嫣红柠茶,能量约83千焦/100毫升。作为一款柠檬茶,喜茶这款饮品号称“口感不涩”,那么到底真实的口感如何?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我能说这是今年夏天目前我更爱的一款柠檬茶吗!已经回购N次,都是一箱一箱的买,喜欢这种较为清淡的口味。
冰饮爱好者@熊高高 :口感很丝滑,味道清甜清甜的,柠檬味很足,香香的一点也不涩。
减肥选手@啊祖 :外观色泽清透,一眼就很夏天。如果能做0糖更好,但低糖的味道确实不错。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元气森林:减糖柠檬冰茶
(价格参考:5.5元/瓶,450ml)
元气森林的气泡水,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家的冰茶你们喝过了吗?去年年底,元气森林推出新品冰茶,并计划2023年全面铺市。如今,元气森林的柠檬冰茶已成为便利店的人气瓶装饮品。
此次测评的是减糖柠檬冰茶,主打“减糖不减味”,“相比于普通冰红茶,每瓶少3块方糖”。精选锡兰红茶,头道茶汤,单次萃取,优选来自柠檬之都的安岳尤力克柠檬汁,力求味道更天然。
真茶+真柠檬,光是听着就倍感冰爽。除了减糖版,同系列还有0糖版可选。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元气森林自打出了这款冰茶,我买他家气泡水的次数就少了,尤为喜欢喝这款!冰镇一下就是解暑神器。
冰饮爱好者@熊高高 :有点像冰红茶的味道,甜味没那么腻,柠檬味的酸甜很浓郁。
减肥选手@啊祖 :这款有减糖版和0糖版可选,从口味上来说,肯定减糖版更好,喝着过瘾。想减肥的小伙伴则可以选0糖版。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兰芳园:冻柠茶
(价格参考:6元/瓶,500ml)
港式奶茶始祖兰芳园, *** 奶茶、鸳鸯奶茶是其招牌。如今新推出的冻柠茶,号称70年古法传承煮茶技艺,走的是低糖路线。
此次测评的是其柠檬味茶饮,红茶现萃,加入了青柠汁,茶汤看着十分浓郁。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这款也是饱受争议,我个人不太喝得惯,红茶味太浓郁;但跟我一起的小伙伴就很喜欢这种茶香+果香。
冰饮爱好者@熊高高 :就是中规中矩的柠檬茶味,甜味稍微淡一些,回味微苦,勉强算合格吧。
减肥选手@啊祖 :之前很喜欢兰芳园的港式奶茶,但这款冻柠茶闻着不好闻,口味也一般。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果汁熟了:多多柠檬茶
(价格参考:6.5元/瓶,500ml)
果子熟了推出的这款多多柠檬茶,胖呼呼的瓶身,包装很亮眼。除了此次测评的香橙口味,还有凤梨、莓果、青柠、夏黑葡萄等口味,0脂肪0蛋白质,富含膳食纤维。
“喝不胖”的柠檬茶,谁不想尝试呢?商家提醒大家,摇一摇更好喝。
实测感受:
小编@蛋大王 :加入了香橙口味的柠檬茶,我个人很喜欢。只是有些偏甜,多喝几口还是有点腻,不够清爽。
冰饮爱好者@熊高高 :口味偏甜,茶味稍微淡一些,不过多喝几口也不会太腻,还算不错。
减肥选手@啊祖 :他家几种果味的柠檬茶都喝过,除了口感上有点甜,总体是好喝的。
颜值:☆☆☆☆
口味:☆☆☆
性价比:☆☆☆
(满分5颗☆)
此次测评
综合口味、性价比
口味+性价比TOP3——
喜茶:一颗柠茶
元气森林:减糖柠檬冰茶
奈雪的茶:鸭屎香柠檬茶
上面这些超市热销的饮品,你都喝过了吗?你喜欢哪款?
红星新闻记者 张博 常薇 实习生 邹佳妮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一片茶叶的新存在方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茶叶起源的解读。可见,茶从远古时期就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国人对于茶叶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无论是唐代盛行的煎茶,还是手法讲究的宋代点茶,都让茶叶延伸出了更多的可能。
如今,除了直接冲泡的原叶茶,中国茶也有了更多的品类和形式,袋泡茶、瓶装茶饮料、新茶饮、围炉煮茶、新中式茶馆等,拓展了茶产业的渠道。一片茶叶总会以全新的存在方式吸引你。
原叶茶呈现天然茶味
原叶茶采用天然茶叶,经过制茶工艺制成,是对茶叶最原始的饮用方式。原叶茶更大的特色是没有其他原料搭配,将原始天然的味道呈现在茶客面前。
原叶茶是中国茶叶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查,2022年,中国茶园总面积保持在320万公顷;干毛茶总产量突破320万吨,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原叶茶内销总量逾230万吨,内销总额约3300亿元;出口量突破37万吨,出口总额超21亿美元。中茶股份、八马茶业正冲击A股主板上市,澜沧古茶则转道港交所寻找上市路径。
袋泡茶实现产品标准化
袋泡茶也叫茶包,是对原叶茶的再加工。在原有茶类基础上,经过拼配、粉碎,用滤纸包装而成。袋泡茶突破了传统茶叶的冲泡过程,实现了产品形态、生产、原料配方的标准化。
公开资料显示,袋泡茶代表品牌立顿一年能卖出超20亿件产品,2019年立顿营收接近200亿元。主营袋泡茶的国内企业中也涌现了一些头部企业,如茶里、茶小空等。新茶饮企业也在拓展产品线,奈雪的茶、喜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也推出了袋泡茶产品。
瓶装茶便携优势突出
瓶装茶饮料是指以茶叶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相较于原叶茶需单独冲泡,可便捷携带的瓶装茶更具优势。目前市场上的瓶装茶有无糖茶与调味茶之分,无糖茶不添加甜味剂,保留茶叶本身的味道,调味茶则添加果味添加剂等,让茶味更丰富。
《2021年中国软饮料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细分市场分析》显示,作为软饮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瓶装茶在2020年中国软饮料市场占比19.64%,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
无糖茶饮是近年来各企业的发力方向。调查研究咨询机构零点有数发布《2022年中国无糖茶饮行业洞察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农夫山泉大力推广东方树叶;康师傅推出了冷泡绿茶、茉莉花茶两款无糖茶饮;统一旗下的茶里王品牌也已“回归”。国际饮料巨头方面,可口可乐推出无糖茶品牌“淳茶舍”,三得利、伊藤园等日本品牌也早已做了布局。
新茶饮剑指年轻客群
新茶饮是以年轻消费者为主要客群的茶饮形式,大多采用现萃茶汤搭配新鲜水果、牛奶等 *** 而成,有水果茶、冷萃茶、花果拼配茶等,其带动了原叶茶行业的发展,是中国茶的全新展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同比增长5.1%;2022年全国约有门店45万家。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智研咨询等估算,2022年新茶饮行业采购上游茶叶原料超过20万吨,直接带动茶产业一产增值超100亿元。奈雪的茶2021年6月登陆港交所,成为“全球新茶饮上市之一股”,2022年收入超42亿元。
围炉煮茶悠闲惬意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的诗句描绘了温暖宁静的生活状态。围炉煮茶在2022年冬季成为爆款,约上三五好友,围坐火炉,品茶聊天,好不悠闲。煮茶最早源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火塘烤茶”,后经改造成为当前风靡的喝茶方式。除了可以煮茶叶,也可以煮奶茶、咖啡、红酒等,茶炉上还可用炭火烤柿子、橘子、栗子等。
根据京东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围炉煮茶”搜索量环比提升2.5倍。天眼查数据显示,“围炉煮茶”已被多方申请注册商标,申请人包括多个商贸、科技公司以及自然人,涉及广告销售、餐饮住宿等。今年1月,全国已有10余家名叫“围炉煮茶”的企业成立,多为茶馆、餐饮店、休闲吧等。
新中式茶馆打造艺文体验空间
相较于传统茶馆的商务属性,新中式茶馆秉承中国传统饮茶文化并注重场景体验,融合品茶、阅读、影音、食宴等体验场景,成为多元化的艺文生活体验空间。
近年来新中式茶馆在多地开花。2016年“隐溪”之一家新式茶馆在上海开业,主打茶室独立包间,2021年开始转向全国市场。2016年在北京开出首店的“煮叶”茶馆现已开设了10家门店。新茶饮品牌也在发力,2023年2月,奈雪的茶在深圳开出首家茶馆“奈雪茶院”。2023年3月,茶颜悦色的小神闲茶馆武汉首店开业,此前其已在长沙开了10家。
2023年4月11日产经周刊《茶叶何以成就茶业?》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翟永军
衣服标签上的符号都代表什么?国家标准,今天发布全文2410字,阅读约需2.5分钟
衣
食
行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国家标准委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来源:央广网
数据显示,近三成“90后”“00后”消费者每月花400元喝新式茶饮,由此也催生出了千亿级的现制饮品市场规模。
在这背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奶茶对健康的影响。日前,央广网记者在北京、郑州多家奶茶店走访调查,并抽取相应比例奶茶样品进行检测。调查发现,市面上不少大众熟知的品牌存在“无糖”奶茶仍有糖、用奶精混淆鲜奶、含有 *** 未提示特殊人群等问题。
此次参与实验的奶茶来自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鹿角巷、喜茶、奈雪的茶6个品牌,检测指标涉及总糖、 *** 、蛋白质、脂肪等8项。因现制现售饮品没有相应“国标”,本次实验采用多地消保委奶茶检测使用的“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
本次比较实验样本(注:奶茶中涉及的总糖、 *** 、蛋白质、脂肪等8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来自河南聚谷检测。其中, *** 、蛋白质指标参照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本次比较实验结果仅对所购买的产品负责,不代表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规格产品的质量状况。)(制图:央广网记者王勇生)
8杯奶茶含糖量对比图(制图:央广网记者梁爽)
“无糖”奶茶是否真的无糖?
实测鹿角巷“无糖”奶茶含糖22克
随着人们不断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糖、少糖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奶茶店店员都表示可以做“无糖”奶茶,还有部分店员默认“无糖”就是“不另外加糖”。另外,在外卖平台,部分奶茶品牌“甜度”一栏也有“无糖”“零糖”选项。
“无糖”是否绝对零糖?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
但从检测结果看,并没有符合标准的“无糖”奶茶,检测样品均含有总糖。其中,甜度为“无”的一杯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含糖22g,远高于上述“无糖”标准。
记者关注到,2018年6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到,产品宣传中使用“无糖”“低脂”“鲜奶”“现切水果”等内容的,要与实际相符。
有奶茶店店员告诉记者,“无糖”奶茶是指 *** 过程“不另外加糖”,但奶茶中物料本身可能含糖。对于一些只能食用无糖食物的特殊人群,“无糖”的宣传是否会对其产生误导作用?
“设置或标注‘无糖’选项,就必须保证产品真的达到无糖标准,否则就涉嫌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甚至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食品安全法要求惩罚性赔偿。”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外卖平台上,鹿角巷、CoCo都可、喜茶(顺序从左到右)均有“无糖”“零糖”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全糖、少糖、半糖、三分糖、不另外加糖......类似这样的甜度分类,在奶茶店里很常见。但当记者问及这些甜度是否对应具体含糖量时,店员要么称“差别不大”,要么告诉记者“以消费者口感判断”。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样模糊的甜度分类,几乎已经成为奶茶市场上甜度的“现行标准”。
“这已经是行业的一个潜规则。”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细分的甜度标准看上去好像很专业,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但事实上,甜度到底是七分还是五分,很难凭口感判断,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而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更好控制在25g以下。而检测结果显示,一杯一点点波霸奶茶正常糖就含糖35.5g,一杯米芝莲港式现拉 *** 奶茶常规糖含糖26.5g。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黄越告诉央广网记者,从检测结果看,被检奶茶的蛋白质含量普遍较低,从侧面反映出牛奶成分含量较低,所以这次实验可以将测得总糖近似看待为添加糖,从膳食指南的建议来看,可以认为是含糖量较大。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王思露表示,市售奶茶之所以好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而饮用过多的奶茶就会摄入较多的糖类物质,糖摄入越多,机体患肥胖、高血糖、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奶精混淆鲜奶
CoCo都可、一点点等被测奶茶蛋白质含量均偏低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商家打起擦边球,在菜单上模糊概念,将鲜奶与奶精(植脂末) *** 的奶茶混为一谈,使消费者误以为其产品均为牛奶制成。另外,目前市售现制奶茶包装杯上,均没有标注任何营养成分表,消费者无法了解一杯奶茶到底包含什么成分、多少成分。
其中,记者走访北京丰台、西城等地包括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等数十家市面上常见的奶茶店,多数店主对奶茶中的牛奶成分“含糊其辞”。2月24日,在CoCo都可北京丰台永旺梦乐城店,记者看到,有三四个人在排队购买奶茶。当记者问及奶茶成分时,一位店员指着柜台上放着的两箱物料明确地说:“成分全是牛奶。”记者看到,物料箱上写着“乳源纯正、安心美味”。记者反复询问是否全部品类均使用牛奶时,对方又称:菜单上之一排用的牛奶,别的不是。
记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式,购买了包括CoCo都可在内的6家品牌奶茶店8款现制奶茶,通过检测发现,奶茶的蛋白质含量普遍不足。其中,一杯市售500克CoCo珍珠奶茶、一点点波霸奶茶、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三款奶茶蛋白质含量均不超过2克。上述品牌检测含量是否合理?王思露解释说:“我们国家对液体奶茶中的蛋白质没有 *** 标准,特别是‘现做饮品’。若据我国GB/T 21733-2008《茶饮料》参考,蛋白质含量标准不得低于0.5g/100g。”
那么,根据实验结果,一点点、CoCo都可、鹿角巷均未达到以上标准。
8款奶茶蛋白质、脂肪含量对比图(制图:央广网记者梁爽)
某奶茶品牌加盟店 *** 人员告诉记者:“都要加奶精(植脂末)勾兑的,这样喝起来更顺滑,不然就没有奶茶味了。”
为了解其他奶茶企业的 *** *** ,记者以加盟为由,咨询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售卖“一点点”饮品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对方称用奶精代替牛奶,成本就低了,每杯奶茶的利润可达60%左右。“不会被发现的,都这么弄。”该人士称。
陈音江表示,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成分或者配料清单,不标注食品成分和配料清单,或者出现用奶精混淆鲜奶的情况,明显违反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从健康角度,王思露则解释道,植脂末主要是植物油人工氢化 *** 而成,它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症的风险,或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等。
米芝莲 *** 含量更高
多款奶茶含有 *** 未提示特殊人群
记者走访还发现,与瓶装饮料不同的是,目前市面上多数现制现售奶茶在外包装上均没有任何配料信息或者营养标签信息。
以 *** 为例,抽检中,记者发现,Coco珍珠奶茶、一点点波霸奶茶、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等全部被检奶茶中均检测出了 *** 。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南郑州与北京分别购买的米芝莲港式现拉 *** 奶茶,其检测结果均显示 *** 含量更高,分别达795mg/kg、728mg/kg。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根据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为了保证包装类调味茶饮料(包括奶茶)中“茶”的成分,标准要求 *** 含量不得低于35mg/kg,但未设上限。此外,王思露分析称,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认为,健康成年人单次摄入200毫克、全天摄入400毫克 *** 不会引发安全问题,但单次摄入 *** 超过500毫克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大量摄入 *** 会导致焦虑、不安和失眠。
“任何物质抛开剂量后看待毒性,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于奶茶同样如此。”王思露谈到。
8款奶茶 *** 含量对比图(制图:央广网记者梁爽)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奶茶中的 *** 含量并不知情。记者走访的包括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等多家店铺中,均未在门店、商品包装的显著位置给出类似“奶茶含有 *** ,老人、儿童、孕妇不建议过量饮用”的“温馨提示”。
王思露称:“孕妇每日 *** 的摄入量不得超过200毫克,否则可能会危害胎儿健康。对于儿童等特殊阶段人群,应该刻意拒绝或严格 *** 。”
2月25日,央广网记者就 *** 含量明显较高的问题致电本次检测购买样品的米芝莲河南郑州某店,店员称,没有任何 *** ,但里面纯茶浓度特别高,晚上购买会提醒顾客影响睡眠等。而对于 *** 含量超过700mg/kg,米芝莲官方 *** 回应记者称:“直营店会提醒的,但北京和河南地区都是加盟店,没提醒孕妇等群体的话,那问题出在具体门店上,今后检查会敦促他们。”
现制奶茶标准缺失
专家呼吁尽快出台奶茶“国标”
受访专家认为,现制奶茶的种种现状,根源在于行业标准缺失,建议进一步细化有关奶茶行业标准和监管细则,呼吁尽快出台国家标准。
记者关注到,目前使用的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于2008年出台,将茶饮料分为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等三类,并对一些茶饮料的理化指标进行了规定。记者还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查询获悉,上述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因此,对于市面上奶茶成分到底应该遵循何种理化指标,目前没有判断标准。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会突破1100亿元。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奶茶行业,陈音江认为,确实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定,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就在近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了部分奶茶店,结果全部存在操作不规范问题。在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看来,这样的“团灭”结果既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朱丹蓬称,现在中国市场上的奶茶已经进入了细分赛道,价格从几块到几十块钱不等,这也就说明成本、食材选取上肯定有区别。而且目前对奶茶成分构成没有国家标准,所以企业的操作空间就比较大一些。
朱丹蓬表示,市场监管部门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执法,主要检查奶茶店卫生这一块,但是从奶茶本身的理化指标这块,还没有处罚依据。
“目前奶茶行业监管主要还是依据食品安全法以及有关食品安全标准。”陈音江说,奶茶行业经营主体分布广泛,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强、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也亟待加强。
陈音江建议,进一步细化有关奶茶行业标准和监管细则。同时,奶茶企业不能只顾策划“网红”营销,吸引消费者眼球,而要把精力和成本花在提升产品质量上。朱丹蓬呼吁,尽快出台奶茶行业相应国家标准,让现制奶茶标准缺失的情况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