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拼音,苻怎么读拼音-百科-

淝拼音,苻怎么读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2 0

大家好,关于淝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苻怎么读拼音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淝水拼音
  2. 淝这个字怎么读,淝怎么念,淝怎么拼音,淝怎么组词
  3. "合肥"的拼音是什么
  4. 淝水之战怎么读 淝水之战的读音和解释
  5. 淝的拼音
  6. 淝的意思
  7. 淝怎么读

一、淝水拼音

1、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淝水也为合肥的护城河提供了源头。

2、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3、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4、苻坚惨败淝水,原因众多。其中主要有:骄傲自大,主观武断,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轻率开战;内部不稳,意见不一,降将思乱,人心浮动;战线太长,分散兵力,舍长就短,缺乏协同。

5、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军情,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敌人提供可乘之机;对朱序等人的间谍活动没有察觉,让对手掌握己方情况,使己陷入被动地位。

6、东晋军队的胜利,主要的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命;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得敌情之实,知彼知己;士卒精练,北府兵以一当十;了解天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二、淝这个字怎么读,淝怎么念,淝怎么拼音,淝怎么组词

淝读作:féi,只有一个组词:淝水,〔淝水〕水名,在中国安徽省。

淝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繁体部首:水部,五笔:IECN,仓颉:EBAU

1、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肥肉。肥胖。肥缺(指收入多的官职)。

2、土质含养分多的:肥沃。肥美。

3、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肥料。肥力。

5、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肥大。肥瘦儿。

三、"合肥"的拼音是什么

合肥,简称庐,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巢湖之滨、濒江近海。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2015年,建成区面积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万,城镇人口548.4万人,城镇化率70.4%。

合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

合肥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日韩围棋三国赛的永久举办地。截至2015年,合肥有高等院校59所,国家实验室3所,国家重大科学装置4座,是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

四、淝水之战怎么读 淝水之战的读音和解释

1、淝水之战拼音:[féi shuǐ zhī zhàn]。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2、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五、淝的拼音

释义:东淝河,南淝河,西淝河,北淝河,水名,都在安徽。东淝河古名淝水,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淝水之战”这就是著名典故“投鞭断流”的来历。

淝拼音,苻怎么读拼音-第1张图片-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又任名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六、淝的意思

1、淝主要是指淝河,也叫淝水 Fei River。源出安徽省合肥市西北。分为二支:一支东南流,注入巢湖;一支西流至寿县,又西北经八公山南入淮河。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

2、拼音【fei】〈名〉淝féi〔淝水〕水名,在中国安徽省。亦作“肥水”,如“淝淝之;安徽有淝东、淝西;水众多的样子

3、此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格局。

4、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5、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

6、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7、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8、五胡十六国时期,基本完成北方统一的前秦与盘踞江左的东晋政权于公元383年在淮南淝水展开了一场“规模惊人”的大战。这是一场北国勇武雄健之风与江左雍容散淡之气的世纪对决,也是一次决定五胡时代中国命运的交锋。

9、这场战争的结果完全出乎当时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史书告诉我们,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八万晋军战胜了号称九十七万的前秦大军。

七、淝怎么读

名词1.淝河。也叫淝水。源出安徽省合肥市西北。分为二支:一支东南流,注入巢湖;一支西流至寿县,又西北经八公山南入淮河。

1.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光头那里原本就有一份很详细的记录。

2.此小说以东晋祖逖,恒温北伐以及淝水之战为背景。

3.和氏璧现身淝水,引起诸王国和部落的搜寻争夺。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拼音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