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国传统节日,有些糖友就会发愁:“我到底能不能吃粽子啊?能不能吃元宵啊?能不能吃月饼啊......”其实,如果您血糖控制尚可,以上这些美食都是可以吃的。
端午节将至,今天我们来聊聊粽子。
粽子的主要成分有糯米、黄米、也有其他杂粮。杂粮大家都很熟悉就不介绍了。今天介绍一下黄米,黄米就是“黍”(音同“属”),粽子最早被称为“角黍”,即用植物叶子把黄米包裹出棱角分明的样子,所以黄米粽,称得上是辈分最老的粽子。黄米富含钾、镁、铁等矿物质,B族维生素含量高,含有预防视力衰老的叶黄素。而且黄米质地柔软,容易煮烂,容易消化吸收,古人是把它们当成“细粮”看待的。
但是黄米和糯米一样升糖指数很高。25g大米,25g糯米和25g大黄米含有的热量相当,均为90kcal,黄米和糯米粽子食后血糖上升很快,甚至比白糖还要快。所以选择粽子,顺序是杂粮粽子>黄米粽子>糯米粽子。
除了粽子的主要成分,粽子馅料也值得关注。据2022年端午消费趋势数据显示,5月中旬至下旬,咸粽甜粽的销售比例约为4:1,有的人喜欢吃纯糯米粽子或者加了红枣、豆沙、蜜枣的粽子,也有的喜欢蘸白糖吃,这个吃法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万万不可的,这样吃的后果是餐后血糖会双倍升高。
现在粽子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其实无论是什么粽子,对糖友来说都要关注馅料的总体热量,切不可超标。
不过话说回来,端午节一年只有一次,如果不是特别迷恋粽子的话,过个节日吃个粽子应应景是无可厚非的,给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可以把粽子作为主食的一种选择,减掉一定的主食量即可;
2、吃粽子时多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配菜,先吃点新鲜的蔬菜、奶类等,让粽子慢点进入小肠。这样的顺序饮食,由于消化缓慢,就可以延缓血糖的上升。
3、吃粽子2小时后需要监测血糖,了解粽子对血糖的影响。血糖目标遵循个体化原则,不同的糖友对同一种食物的反应不同。大多数糖友餐后两小时血糖≤10 mmol/L为宜。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现象,要注意及时就医。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煮元宵的汤变红了,还能吃吗?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再过几天,就是看花灯吃元宵的日子。吃元宵,寓意着团圆美满。市场上的元宵产品琳琅满目,消费者该如何选购?把黏甜可口的元宵当主食吃,可不可以?煮元宵时,如果汤变红了,还能吃吗?如果您也有吃元宵(汤圆)的这些小问题,可以看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提示,听听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怎么说。
买,正确选择购买场所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到商场、超市等正规食品销售场所购买元宵,同时要看元宵的色泽形态。
现做的新鲜元宵(汤圆),应该选择外型色泽鲜亮的。如果色泽暗淡、发灰、有霉斑或糯米粉变红(配有红色粉料的除外),说明糯米粉品质不佳或存放时间过长,不宜购买食用。选购速冻汤圆,尽量购买冰渣不多,元宵色泽均匀、鲜亮,没有明显粘连,形态完整,没有裂口、明显裂纹或脱粉现象的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提醒消费者,元宵(汤圆)普遍含油含糖,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包装上的热量值。
市售预包装速冻汤圆,营养成分表上都标注了每100克产品中的脂肪含量克数,消费者可以看看一袋的总重量是多少,共含有多少粒汤圆,然后先算出100克产品相当于多少粒,进而可以得出一粒汤圆中含有多少脂肪。
比如一包总重量320克16粒的汤圆,每一粒是20克。按包装上的成分表,100克中脂肪含量为10%,那么1粒汤圆的脂肪含量是2克。如果吃6粒汤圆,就是12克脂肪,大致相当于一盘不汪油的清淡烹调菜肴中的脂肪含量。
元宵(汤圆)的馅料丰富多样,范志红建议,传统类型的元宵(汤圆)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料,因为坚果类原料营养价值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质和矿物质。而诸如蓝莓馅、菠萝馅、芒果馅、南瓜等瓜果馅的元宵,因为水分较大,添加油脂太多会影响口感,所以脂肪含量普遍低于传统产品。
而某些巧克力馅的元宵(汤圆),其中的可可粉含量大多较低,很可能是以氢化植物油做的代可可脂加巧克力味的香精调制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还有就是所谓的“奶油”馅元宵(汤圆)也有类似问题。
元宵和汤圆属于节日食物,对健康人来说,在一次只吃几个的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心其中的糖和脂肪。有医嘱需要控制饱和脂肪的人,则需要注意汤圆产品的配料表里是否含有氢化植物油,如代可可脂、植物奶油等,它们都是饱和脂肪酸的密集来源。再仔细看一看营养成分表,确认其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巧克力味、奶油味等类型的汤圆要格外注意。一些传统肉馅汤圆含有较多的肥肉或猪油,也会带来较多的饱和脂肪。减肥人士要注意比较一下“能量”这个项目的数据,这个数据越高,说明其中所含的热量越高,吃的时候越要注意控制数量。
吃,不必迷信无糖元宵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这句诗中说的江米,其实就是做元宵、汤圆的糯米。糯米热时黏软,冷后质地变硬,较难消化。因此,元宵和汤圆更好是热着吃。不过,糯米质地有黏性,散热很慢,所以要吃得慢一点,避免烫伤。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消费者,元宵(汤圆)中糖分和油脂的含量相对较高,不易消化,一次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特别是消化系统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食用量。
范志红解释说,元宵(汤圆)会 *** 胃酸,胃酸过多、胃动力不足和胃溃疡的人要控制数量,每次要少吃一点。糯米有个特点是“不出数”,烹调之后体积小。一般来说,3个元宵(汤圆)所用的糯米粉相当于50克米饭所用的米。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一次吃3个元宵(汤圆)就可以了。
元宵(汤圆)体积小、干货多、热量高,特别是它升血糖的能力十分强大,无论白糯米、黑糯米、黏小米、大黄米,血糖指数堪比葡萄糖,比白糖还高。因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还提醒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特殊疾病患者,谨慎食用。食用元宵(汤圆)前可先吃些蔬菜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食用元宵或汤圆更好在早上或中午,易于消化,尽量用水煮的 *** ,不要使用油炸,以免增加能量摄入。同时,吃元宵(汤圆)的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点油,并相应减少主食数量,否则很难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热量。
范志红解释说,做元宵(汤圆)馅的芝麻花生、坚果仁馅都是高脂肪原料。另外,元宵(汤圆)馅料中除了糖,还有不少固态油脂。无论是传统的用猪油做的汤圆馅料,还是后来开发的黄油馅料产品,饱和脂肪含量都不低。本世纪以来的新食尚,是用植物奶油产品替代黄油和猪油,但这种产品的脂肪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并不比猪油和黄油少。
目前,大馅汤圆有取代小馅元宵的趋势,而且汤圆馅中放的固态油脂要比过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馅更多,一口元宵馅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所以更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很多糖尿病人觉得无糖元宵可以放心吃,还有些减肥者也热衷挑选无糖元宵。范志红提醒说,无糖并不意味着低热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元宵中的糯米粉升高血糖能力非常猛烈,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元宵中的淀粉和油脂富含饱和脂肪酸,对控制血脂和减肥没什么帮助。所以,不要迷信所谓的无糖元宵。
储,元宵变红不能冒险吃
有些人煮元宵(汤圆)时,偶尔会发现其有外皮变硬、颜色变红的现象,食用的时候往往感觉口感变差且略有酸味。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家里的老人会认为就是放时间久了,只要煮熟了就不会影响食用。
范志红分析说,颜色变红,有可能是有红曲霉(就是做红腐乳那种菌)污染,虽然它本身并不产生毒素,但需要重视的是,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存在多种微生物污染。元宵(汤圆)是淀粉类食物,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它会产生非常危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也适宜酵米面假单胞菌(也称酵米面黄杆菌)滋生,这个菌会产生“米酵菌酸”这种致命毒素。所以,颜色变红意味着已经有大量杂菌污染,不能冒险吃。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消费者注意元宵(汤圆)的科学储藏 *** :家庭自制的元宵(汤圆)可直接放入冰箱速冻格中,冻硬后及时分装到不透水的食品袋中冷冻保存,避免交叉污染。食用前取出一次的食量,不需解冻直接放入沸水锅煮熟煮透即可。由于家用冰箱的保存温度不易精确控制,因此建议自制的元宵(汤圆)尽快食用完。购买的速冻汤圆应冷冻保存,不宜长期放在冰箱冷藏室,以防酸败变质。
答疑解惑
元宵和汤圆不只是叫法不同
元宵节,北方人吃元宵,而南方人则要煮汤圆,很多人认为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其实,两者的 *** 工艺不同。元宵用干粉滚制而成,馅较小、粉较多,煮出来很实在,不过有时容易硬心。而汤圆用糯米粉烫揉后的湿粉包成,通常馅较大,煮出来更加柔软细腻。
从食用角度来说,二者针对不同的人群也是各有利弊。因为糯米粉本身黏腻难化,就淀粉消化角度来讲,元宵比汤圆更难消化;但对于那些消化脂肪有困难的人来说,汤圆就更“麻烦”一些。(记者 李建)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黄色的粗粮你吃过嘛?不是小米在晋西北黄色的粗粮就是指的就是黄米,也叫糜子,是五谷之一,就是去了壳的黍子,一般老年间(现在这个传统一直有保留)在西北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都把黄米磨成面,上笼屉蒸了做成素糕,或者加馅儿过油炸成炸糕作为主食招待客人(因为这个是杂粮产量很低,一亩大概也就200来斤,所以平常吃不着,现在黄米面价格也不低)。现在的社会物质丰富吃的也多了起来,一想起来就会做一顿。这个黄米最常的吃法还是炖肉泡糕(就是家里炖好肉,多留些肉汤把糕泡在里面吃,别提多美了,更好是用手撕蘸着肉汤吃,味道又不一样),这习俗导致我们家乡这专门有一类饭馆叫糕馆,老年人和出大力或者对糕特别喜欢的人成了常去打卡的地方。黄米糕可以媲美南方的糯米糕,撒些白糖粘甜适口,小孩子尤其好吃(以前80年代糖可是稀罕物,我们这边的糖厂天天排大队,没关系不见得买的着)
素糕白糖
枣糕白糖
实际我调查了一下,北京的名小吃驴打滚和东北的粘豆包也用黄米面做的,看来这黄米的食用区域也挺广泛的
驴打滚
粘豆包
黄米糕这种东西在我们这里有个吃法儿,泡糕不让嚼,直接往下咽。粘嗓子,不知道的人越吃越多,一顿饭有一小块就够瞧的了<大笑>
素话说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这个粗粮扛饿,纤维粗,不长胖,上厕所还痛快,按现在的话说都算养生食品了。
还有就是我们小时候记着看中医多(还是条件不好),有啥头痛脑热的都去喝药汤子。有时候也用偏方(女人肚子里面有肿块喝红黄米淘米水,红黄米就是有一种黄米颜色发红),还有就是做女人生完孩子也让吃这个,再有就是吃奶的孩子有口 疮不好好吃,用黄米熬粥涂上。更有的就是也是喝黄米淘米水看脚 气。你别说有时候也是挺管用的。
这黄米糕也可以做凉糕。我们当地现在饭店粗粮馆都有这道菜,大部分外地人来了也愿意点,味道有点儿像糯米凉糕,好吃又好看,假如你们吃大米小米粥要是腻了的话也可以试试这个主食,隔三差五吃上一顿,也是一个调剂。还有就是一种黑色的黄米(就是带壳一起磨),那个我看养生节目徐文兵老师说那才养人呢(徐老师是用山西晋北的人,地道老乡),你们自己去看看吧。
熬粥时加这几种东西,血糖升得慢!糖尿病人都该知道!粥是我们主食之一,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经常喝粥,就会发现血糖会直线升高。
为此有很多患者就会疑惑为什么喝粥会让血糖高,难道糖尿病患者就彻底和粥无缘了吗?
虽说得了糖尿病要“管住嘴”,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糖友们再也不能喝粥,大家可以调整食物 *** *** 来减轻血糖的波动。
01 糖尿病人的粥别太软烂!
很多糖友牙口不好,熬粥时通常会熬很长时间,直到锅里的大米煮的特别粘稠。
这虽然减轻了口腔的压力,但也正是喝粥容易血糖波动的原因。因为粥煮得越久,血糖生成指数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
血糖生成指数是指吃某种食物与食用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程度,升糖指数,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血糖值也就越高。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减少熬粥的时间,将大米熬煮到熟了的程度喝,血糖波动就不会那么大了。
02 糖尿病人的粥加点杂粮和豆子!
调整熬粥时间如果还不能够控制血糖,还有一个办法:熬杂粮或豆子粥。
大米一直是粥的主要食材,如果你的熬粥的材料里加入一些五谷杂粮,替代一部分大米,大多数杂粮富含纤维素,升糖指数比大米低,对控制血糖也有一定的好处。
但加杂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背后的学问可多着呢!
首先是杂粮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红小豆、绿豆、芸豆、豌豆、蚕豆、鹰嘴豆、小扁豆等豆类。燕麦粒、大麦粒、小麦粒、荞麦粒等全谷物,都是对血糖有好处的煮粥食材。
但是糯米、大黄米、粘小米等虽然属于杂粮,但升糖指数跟大米差不多,不推荐。
其次是替代大米!很多人做了杂粮粥,血糖依然降不下去。
问题就出在简单的在原有煮粥食材的基础上加上杂粮或豆子,这样只增不减反而不利于血糖平稳。
实际上,营养专家推荐的是用一部分杂粮代替一部分大米!划重点:代替!代替!代替!
加入杂粮的粥或许没那么松软可口,但为了更平稳的血糖,还是慢慢适应吧,谁让咱们迈进了糖尿病的大门呢!
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糖管家】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协会高级会员,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
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烹调加工对食物营养健康价值的影响、营养食品和营养食谱的设计开发、健康因素对食品选择的影响等,主编、参编教材11本,发表论文116篇。
关于杂粮的好处,前面已经说了不少了。不过,很多人还是不习惯杂粮煮饭的咀嚼感,而是更喜欢把杂粮煮成粥。和白米粥相比,杂粮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它含有多种保健成分,它有白米粥无法企及的丰富口感和味道,它更加“扛饿”, 也就是饱腹感更强。一大碗白米粥,当时喝了觉得挺饱,但却只能支撑1~2小时。而一大碗红豆八宝粥,却可以让你4小时精神抖擞。
不过,经常会有人问:“我放了十几种食材在粥锅里,它们真的都适合我吗?会不会有什么互相冲突的地方呢?”也有很多人会问:“为 什么我喝了杂粮粥以后感觉不舒服,肠道还有胀气的情况呢?”
想到相互冲突,这是“食物相克”的影响。实际上,各种粮食之间并未发现有什么冲突之处,但它们配合在一起是否适合就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了,倒是的确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地方。
很多人喝了杂粮粥之后感觉胀气,一方面是因为日常饮食当中精白细软吃习惯了,肠道微生物还不太适应较多的膳食纤维,需要循序渐进;另一方面是因为消化能力低下。那些胃酸分泌太少、胃动力不足、肠道菌群紊乱、容易腹胀腹泻的人,在煮杂粮粥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食材的选择和烹调细节。做好了,能让胃肠日益健康起来;做不好,就可能给自己增加麻烦。
成年人喝杂粮粥的主要目的有几个:
身体虚弱或胃肠不好的人喝杂粮粥主要是考虑到消化功能,想增加营养的供应;
减肥的人喝杂粮粥主要是想增大食物体积,既减少干物质的摄入,又不容易饥饿;
三高人士喝杂粮粥主要是想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控制血糖和血脂。
总体而言,之一个目的属于一类,而第二个和第三个目的大致属于另一类。
身体虚弱和消化不良的人,容易发生胃堵、胀气等情况,宜少用或不用黄豆、黑豆、绿豆等食材,因为它们消化起来的确比较辛苦,而且容易产气。其他杂豆占杂粮粥原料的比例不超过三分之一,而且要煮软一点。如果有严重胀气、腹泻或便滤的情况,则不宜多用全麦粒、大麦、燕麦等,而宜多用对肠道 *** 非常小的糙米、大黄米、小米、 山药、莲子等容易消化的食材,还可以加点白糯米来增稠,喜欢甜味的可以用大枣和桂圆来增甜。烹调之前食材更好经过8小时以上的充分浸泡,用电压力锅来烹调,这样杂粮豆类煮熟后就会更加软糯,容易消化。
胃酸过多的人不要加大黄米、糯米等黏性食材,也不要加红薯块,而芸豆、红小豆之类能煮软的豆类食材对减少胃酸分泌是有益无害的, 加上一些糙米和小米,也能做出喝起来很舒服的粥。具体哪一种食材最为合适,身体自然会告诉你,只要尝试几次就明白了。
杂粮粥即便煮得很软,和白米粥也不是同样的营养价值。比如小米和大黄米,质地柔软,比大米还容易煮烂,但它们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精白大米的5~6倍,能给体弱者提供更多的营养成分,帮助胃肠自我修复。国外研究发现,吃全谷杂粮可以降低肠道的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对慢性结肠炎之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是有好处的。只要注意煮得软一些,或者煮熟后打成糊糊喝进去,不要让粗膳食纤维对肠道产生太大的物理 *** ,其实肠道慢性炎症患者是完全可以吃杂粮的,而且能促进康复。
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在正常饮食中纳入杂粮粥会导致出现贫血、缺锌之类问题的证据。只有在缺乏动物性食品、蛋白质供应不足的情况 下,才有因为杂粮比例过大而造成贫血缺锌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注意,减肥人士在用杂粮粥替代主食的同时,一定要适量搭配鱼肉蛋奶食物,增加蛋白质供应,保障微量元素供应。有的人每天除了喝杂根 粥、吃蔬菜之外,鱼肉类一概不吃,蛋奶类也只是偶尔吃一点,豆制品也吃得很少,这种情况当然会造成营养不良。
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的杂粮豆粥则不能追求口感黏软。为了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反应,必须使用一半以上的杂豆原料,包括红小豆、绿豆、芸豆、豌豆、蚕豆、鹰嘴豆、小扁豆等,因为按照同样淀粉含量相比,它们的餐后升糖指数特别低,多数在30以下。燕麦粒、大麦粒、小麦粒、荞麦粒等全谷,以及莲子、百合、芡实等淀粉种子,也都是升糖指数较低的煮粥食材。不要加入糯米、白米、大黄米、黏小 米这类升糖指数过高的食材,少用枣和葡萄干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宜用燕麦、大麦来增加黏稠感,因为它们富含有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的β-葡聚糖,餐后升糖指数较低。
研究数据表明,单喝大米粥时,在健康人中测定的大米粥升糖指数可高达102,而加水煮烂的红小豆只有24;而一半红小豆加上一半精白米的混合粥,升糖指数就能降到73。可见,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更适合喝加入了豆类的谷豆混合粥。
减肥者和三高患者的杂粮豆粥,需要增加一点咀嚼口感,这样才能有更低的升糖指数和更强的饱腹感。豆子可以泡得时间短一些,杂粮可以不浸泡,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让粥的质地不过于软烂。浸泡杂粮的水也不要扔掉,因为其中含有泡出来的维生素、钾和多种抗氧化物质。
还有很多人想问孩子什么时候可以食用杂粮粥。其实,小孩子6个月之后就可以喝柔软的小米粥或者小米糊了,它非常容易消化,自古以来都是适合婴儿的辅食。1岁以后就可以接触其他杂粮豆类,不妨先从杂粮糊糊开始。等牙齿慢慢长齐,2岁时就可以和大人一起喝煮软的杂粮豆粥了。
需要提示的是,3岁之前,孩子的吞咽功能还不够健全,所以不要在小宝宝的粥里加花生之类容易呛到气管的食材。同时还要注意,给幼儿喝的粥要煮软一点,可以在煮粥时加一点水果干,比如枣肉、葡萄干之类,来增加香甜的气息,帮助他们高高兴兴地把这种健康食品吃下去。但是需要注意,所有水果干都必须要去核,特别是枣核,硬而尖利,可能会刺伤幼儿的口腔和消化道。然而,杂粮粥里不要加糖, 也不要加蜂蜜,一定不要让孩子养成吃杂粮豆类就必须加糖的坏习惯,而要让孩子适应天然食物中淡淡的香甜味道。
只要选对品种,煮好粥,无论是胃肠疾病患者,还是三高肥胖者,都能从杂粮豆粥中获得营养保健作用。吃对了食物,再加上适度的运动,就能让身体慢慢强健起来。到那时才能真正理解“只将食粥致神仙”的浪漫诗句。
内容来源:临床营养网
编辑整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通讯员 孙磊 秦沙沙 王晶晶
煮元宵(汤圆)的汤变红了,还能吃吗?专家解答——中国消费者报
正月十五闹元宵,周日就是看花灯吃元宵的日子。吃元宵,寓意着团圆美满。市场上的元宵产品琳琅满目,消费者该如何选购?把黏甜可口的元宵当主食吃,可不可以?煮元宵时,如果汤变红了,还能吃吗?如果您也有吃元宵(汤圆)的这些小问题,可以看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提示,听听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怎么说。
买:正确选择购买场所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到商场、超市等正规食品销售场所购买元宵,同时要看元宵的色泽形态。
对于现做的新鲜元宵(汤圆),选择外型色泽鲜亮的。如果色泽暗淡、发灰、有霉斑或糯米粉变红(配有红色粉料的除外),说明糯米粉品质不佳或存放时间过长,不宜购买食用。选购速冻汤圆,尽量购买冰渣不多,元宵色泽均匀、鲜亮,没有明显粘连,形态完整,没有裂口、明显裂纹或脱粉现象的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消费者,元宵(汤圆)普遍含油含糖,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包装上的热量值。
市售预包装速冻元宵(汤圆),营养成分表上都标注了每100克产品中的脂肪含量克数,消费者可以看看一袋的总重量是多少,共含有多少粒汤圆,然后先算出100克产品相当于多少粒,进而可以得出一粒汤圆中含有多少脂肪。
比如一包总重量320克16粒的汤圆,每一粒是20克。按包装上的成分表,100克中脂肪含量为10%,那么1粒汤圆的脂肪含量是2克。如果吃6粒汤圆,就是12克脂肪,大致相当于一盘不汪油的清淡烹调菜肴中的脂肪含量。
元宵(汤圆)的馅料丰富多样,范志红建议,传统类型的元宵(汤圆)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料,因为坚果类原料营养价值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质和矿物质。而诸如蓝莓馅、菠萝馅、芒果馅、南瓜等瓜果馅的元宵,因为水分较大,添加油脂太多会影响口感,所以脂肪含量普遍低于传统产品。
而某些巧克力馅的元宵(汤圆),其中的可可粉含量大多较低,很可能是以氢化植物油做的代可可脂加巧克力味的香精调制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还有就是所谓的“奶油”馅元宵(汤圆)也有类似问题。
元宵和汤圆属于节日食物,对健康人来说,在一次只吃几个的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心其中的糖和脂肪。有医嘱需要控制饱和脂肪的人,则需要注意汤圆产品的配料表是否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配料,如代可可脂、植物奶油等,它们都是饱和脂肪酸的密集来源。再仔细看一看营养成分表,确认其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巧克力味、奶油味等类型的汤圆要格外注意。一些传统肉馅汤圆含有较多的肥肉或猪油,也会带来较多的饱和脂肪。减肥人士要注意比较一下“能量”这个项目的数据,这个数据越高,说明其中所含的热量越高,吃的时候越要注意控制数量。
吃:不必迷信无糖元宵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这句诗中说的江米,其实就是做元宵、汤圆的糯米。糯米热时黏软,冷后质地变硬,较难消化。因此,元宵和汤圆更好是热着吃。不过,糯米质地有黏性,散热很慢,所以要吃得慢一点,避免烫伤。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消费者,元宵(汤圆)中糖分和油脂的含量相对较高,不易消化,一次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特别是消化系统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食用量。
范志红解释说,元宵(汤圆)会 *** 胃酸,胃酸过多、胃动力不足和胃溃疡的人要控制数量,每次要少吃一点。糯米有个特点是“不出数”,烹调之后体积小。一般来说,3个元宵(汤圆)所用的糯米粉相当于50克米饭所用的米。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一次吃3个元宵(汤圆)就可以了。
元宵(汤圆)体积小、干货多、热量高,特别是它升血糖的能力十分强大,无论白糯米、黑糯米、黏小米、大黄米,血糖指数堪比葡萄糖,比白糖还高。因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还提醒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特殊疾病患者,谨慎食用。食用元宵(汤圆)前可先吃些蔬菜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食用元宵或汤圆更好在早上或中午,易于消化,尽量用水煮的 *** ,不要使用油炸,以免增加能量摄入。同时,吃元宵(汤圆)的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点油,并相应减少主食数量,否则很难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热量。
范志红解释说,做元宵(汤圆)馅的芝麻花生、坚果仁馅都是高脂肪原料。另外,元宵(汤圆)馅料中除了糖,还有不少固态油脂。无论是传统的用猪油做的汤圆馅料,还是后来开发的黄油馅料产品,饱和脂肪含量都不低。本世纪以来的新时尚,是用植物奶油产品替代黄油和猪油,但这种产品的脂肪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并不比猪油和黄油少。
目前,大馅汤圆有取代小馅元宵的趋势,而且汤圆馅中放的固态油脂要比过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馅更多,一口元宵馅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所以更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很多糖尿病人觉得无糖汤圆可以放心吃,还有些减肥者也热衷挑选无糖汤圆。范志红提醒说,无糖并不意味着低热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元宵中的糯米粉升高血糖能力非常猛烈,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元宵中的淀粉和油脂富含饱和脂肪酸,对控制血脂和减肥没什么帮助。所以,不要迷信所谓的无糖元宵。
储:元宵变红系保存不当
有些人煮元宵(汤圆)时,偶尔会发现其有外皮变硬、颜色变红的现象,食用的时候往往感觉口感变差且略有酸味。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家里的老人会认为就是放时间久了,只要煮熟了就不会影响食用。
范志红分析说,颜色变红,有可能是有红曲霉(就是做红腐乳那种菌)污染,虽然它本身并不产生毒素,但需要重视的是,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存在多种微生物污染。元宵(汤圆)是淀粉类食物,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它会产生非常危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也适宜酵米面假单胞菌(也称酵米面黄杆菌)滋生,这个菌会产生“米酵菌酸”这种致命毒素。所以,颜色变红意味着已经有大量杂菌污染,不能冒险吃。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消费者注意元宵(汤圆)的科学储藏 *** :家庭自制的元宵(汤圆)可直接放入冰箱速冻格中,冻硬后及时分装到不透水的食品袋中冷冻保存,避免交叉污染。食用前取出一次的食量,不需解冻直接放入沸水锅煮熟煮透即可。由于家用冰箱的保存温度不易精确控制,因此建议自制的元宵(汤圆)尽快食用完。购买的速冻汤圆应冷冻保存,不宜长期放在冰箱冷藏室,以防酸败变质。
元宵和汤圆只是叫法不一吗?
元宵节,北方人吃元宵,而南方人则要煮汤圆,很多人认为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其实,两者的 *** 工艺也略有不同。元宵用干粉滚制而成,馅较小、粉较多,煮出来很实在,不过有时容易硬心。而汤圆用糯米粉烫揉后的湿粉包成,通常馅较大,煮出来更加柔软细腻。
从食用角度来说,二者针对不同的人群也是各有利弊。因为糯米粉本身黏腻难化,就淀粉消化角度来讲,元宵比汤圆更难消化;但对于那些消化脂肪有困难的人来说,汤圆就更“麻烦”一些。
吃粽子确实升血糖快,糖尿病人吃粽子一定要记住这三条再有一周,又到粽叶飘香的端午节,裹上竹叶的白糯米或大黄米,经过蒸煮,散发出浓郁的米香和竹叶清香,不愧是一道传承了千百年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味。可是有一类人群面对粽子,又会陷入无尽的纠结当中:我到底能不能吃粽子?能吃多少?怎么吃更好?这类人群就是饮食上都特别小心的糖尿病人。
我到底能不能快乐吃粽子?
为什么会让”糖友“如此纠结?无论粘米还是黄米,它们所含淀粉的分子结构比较特殊,含支链淀粉较多,简单地说就是分子与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加水煮熟后非常容易变得又粘稠又柔软,粘性很强,就是那种嚼不烂、理还乱!这种缠绵的口感加上米香久久地缠绕在口齿上,真是回味无穷!可就在你享受这美味的同时,这样的粘米饭或粽子正在迅速被你消化吸收,分分钟之内你的血糖就会快速飙升。
这样看来,糖尿病患者的担心一点都不多余,粽子确实是不太适合糖尿病朋友的食物。可是过个端午节,糖尿病人就只有眼看别人享用美味粽子的份吗?这里给“糖友“们提几个安全吃粽子的小建议,您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端午吃粽子的快乐。
吃什么样的粽子更适合?
杂粮粽子更适合糖尿病人
杂粮粽子更好。现在的粽子已经花样翻新,在传统的糯米、黄米中掺杂了多种全谷、豆类、芝麻、花生、莲子、薯丁之类的粽子,还有加了玉米粒、燕麦、豌豆及各类蔬菜,这样的“花式粽子”不仅营养价值更高,而且这些粗杂粮本身的低升糖指数也会减弱单纯粘米、糯米的升糖能力,也让传统粽子的口感变得不那么粘腻。如果自己包粽子,那就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多多放这些花花绿绿的粗杂粮吧,越杂越好,还可以放点抗煮的蔬菜,比如香菇丁等,这样包出来的粽子升糖指数就比纯糯米、黄米粽子降低更多。
另外主料是黄米的粽子优于糯米粽子。糯米或黄米的升糖能力旗鼓相当,但您有所不知,大黄米的营养价值要远高于糯米。它的铁含量是糯米的3倍,镁含量是2.8倍,钾含量是1.6倍,维生素B1含量是1.5倍,膳食纤维含量是5倍!其中还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样的抗氧化成分,所以选择以黄米为主料的粽子比糯米的更好。
吃多少更安全?
这种迷你小粽子,一顿吃一个,足矣!
这一条比吃什么粽子更重要,作为糖尿病患者,一日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必须控制的,如果拿粽子当主食,更不能多吃喽。如果超市买来的成品粽子,就应该选择最小号的、重量不要超过50克的,一顿吃1个就好,每天不能超过2个,如果自己家做的100克左右的粽子,不能一次吃光,分成两顿吃完更好,这样的分散吃法,可以把主食均匀分配开,保持血糖的小范围波动,这对于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啦,如果一餐主食如果吃了粽子,那其他主食就别吃了,还妄想着像别人一样换着花样都吃点,就省省吧,不但会导致血糖升高,还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以及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
怎么吃更好?
先来点新鲜蔬菜吃个半饱,粽子你就吃不下太多了!
糖尿病人吃粽子可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一顿饭只吃粽子过足瘾,粽子不能作为一餐当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粽子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一旦饿了,会感觉饿得特别强烈,容易发生糖尿病最忌讳的低血糖。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也不妨在吃粽子前,先吃一些少油烹调的绿叶蔬菜和菌类蔬菜,用这些能撑肚子的蔬菜先把自己吃个半饱,然后再吃粽子,当然就吃不了多少了,血糖也就不至于上得那么猛。
(海贼营养团 花匠:安娜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王兴国营养特训班四期学员 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 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营养科普原创作者 唠“糖友” 的嗑儿 说“减重” 的事 还有好吃的、好喝的和你一起分享)
主食不能少
大家好,今天主讲的话题是: 碳水食物必须吃,糖友会选是关键!
为何讲这个话题,是因为大多数的碳水食物升糖快、糖负荷高,对血糖的影响很大。但即便如此,碳水作为我们长期遗留下来的饮食习惯,肝肾负担小,作为最清洁的能源,依然是我们当今餐桌上难以被取代的主角。
所以,糖友选对碳水很关键,那到底如何选?就是我们今天讲课的重点。
主食有哪些?
说到碳水,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富含碳水的食物都有哪些?
大多数的糖友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大家熟知的各种精米、白面、粗粮、杂豆、蛋糕、甜点,这些主食类的食物中碳水的含量能高达70-75%。
除此之外,我们所吃的蔬菜、水果也是主要的碳水食物,尤其是土豆、红薯、芋头这类根茎类的蔬菜以及各种干枣、柿饼、香蕉中碳水的含量也能高达20%以上。
另外,还有一种最容易让大家忽视的碳水------那就是各种添加糖的食物,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加工类食品、饮料以及各种菜肴的烹饪。
选主食2个思路
生活中,我们如何去选择这些碳水食物,实际上取决于2个标准:
第1个标准:吃了以后,血糖好、波动小;
第2个标准,不仅血糖要好,食物还能够给糖友提供丰富的营养。
那么,在这2个标准的基础上,我给大家提供2个选择碳水食物的思路。
第1个思路,就是根据食物中碳水存在的形式,决定如何去选择。
通常食物中的碳水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糖、淀粉、纤维素。
1、碳水的第1种存在形式是糖,其中糖属于简单碳水,分子小,可快速被人体吸收利用,以这种碳水为主的食物最不建议糖尿病人选择。包括各种糖果、蜂蜜、甜点、饮料、巧克力、以及饼干、面包、火腿、豆腐干、卤蛋等几乎所有的包装加工类食品;另外,炒菜加糖,喝粥加糖这些添加糖的饮食习惯对血糖控制非常不利,甚至比不管控主食的危害还大,所以提醒糖友要及时纠正。
2、碳水的第2种存在形式是淀粉,淀粉属于复合碳水,也就是多糖,升糖速度比单糖要慢。淀粉主要就是我们餐桌上的各种主食、根茎类蔬菜。不同的是,加工细致的精米白面,淀粉含量高、升糖快,尤其是黄米、糯米以及东北一带的大米,吃起来弹性足,粘性大,这些主食中支链淀粉含量高,升糖速度更快。
3、而全谷杂粮的中淀粉比例能比精白米面平均低10%-20%,尤其是根茎类的蔬菜淀粉含量只有精白米面的1/4,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差下来的这部分比例,是给了我们所说的第3种碳水形式----纤维素以及抗性淀粉。
这类碳水不仅不升糖反而还有降糖的功效。纤维素不被消化吸收,能延缓葡萄糖的利用;而抗性淀粉,虽然是淀粉,但它并不能转化成葡萄糖,而是被肠道菌群转化成具有降糖功效的丁酸,所以,抗性淀粉与膳食纤维一样,不仅不升糖反而还有降糖的功效。
优选全谷杂粮
所以,从碳水的存在形式上,我们推荐大家优先选择纤维素及抗性淀粉较高的食物,优先选择淀粉含量比较低的食物。那么这些食物就是我们所讲的全谷杂粮,根茎类蔬菜,而且从营养的角度上,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比精白米面更利于健康,所以也推荐糖友优先选择。
第2个思路,根据碳水的颜色去选择。
碳水食物大概可以分为:绿色、棕色、白色3种颜色。
1、绿碳水,代表食物是各种绿色蔬菜、包括但不仅限于各种绿叶蔬菜、以及西蓝花、西葫芦、黄瓜,青椒等花叶类、瓜茄类的蔬菜。这类碳水几乎都是纤维素,淀粉和糖含量极低,并且体积大,饱腹感强,对血糖影响小,而且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丰富。所以是糖友的五星级碳水,最值得推荐,而且不 *** ,多多益善!
2、棕碳水:代表食物就是各种粗杂粮,全麦、糙米等未被加工的主食,以及土豆山药等淀粉类的蔬菜,还有各种深色的水果。这类碳水主要以淀粉为主,但也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及各种B族维生素,营养丰富。所以,推荐糖友优先选择,但要适量,因为淀粉含量多,吃多了,也会引起影响血糖,引起肥胖。
3、白碳水:代表食物就是各种精白米面、蛋糕甜点,糯米类食物、以及添了糖的包装类主食,还有绵白糖、蔗糖、糖果等糖类的食物。这类碳水虽然口感好、但升糖快,而且所有的营养几乎都被加工流失。因而,糖友一定要经得住美食的诱惑,这类精白碳水是要 *** 吃,尤其是包装食品、糖果等更要避免吃。
我们今天所讲的这2种选择碳水的 *** 虽然不同,但选出的碳水食物的结果是一样的。而且通过综合分析,更加能让糖友明白如何选对吃对碳水食物。
简单烹饪
最后一点,给大家强调一下碳水的加工烹调 *** 。其实就一句话:再好的食材,碰上油盐糖超标的庸俗做法,也会掩盖他的万丈光芒,使其堕落,丧失他原有的本质!所以大家,对待碳水,一定要做到既会选,也会做,双剑合一,才能让食物散发出他自身控糖的魅力!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所讲内容,感谢大家!
俗话说,多吃五谷,不生杂病。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吃粗粮的好处。粗粮的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膳食纤维,更有人说,吃粗粮可以降血糖。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真的呢? 粗粮由于食用后的血糖反应明显低于白米白面,而广受糖尿病人的推崇。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糖尿病人发现自己天天吃粗粮,血糖不但降下来,反而比以前更高了,这是为什么呢?
1、粗粮吃的量过多
实际上各种粮食的热量差异并不太大,而作为糖尿病患者,一日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必须控制的,决不能因为是吃粗粮就随心所欲地多吃。而且,粗粮的饱腹感和营养价值更高,所以,吃粗粮的数量更好能够比此前所吃的粮食总量略有减少。比如说,原来每顿吃100克大米,现在就应当吃80克左右的粗粮。
2、不是所以粗粮都能吃
粗粮的选择,与它们的餐后血糖反应密切相关。对糖尿病人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粗粮都能吃。比如,同样属于粗粮的大黄米、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粮食品种,餐后血糖反应都是非常高的,甚至比白米白面更高。有些糖友觉得黏豆包也是粗粮,喜欢经常吃,结果可想而知,血糖升的比平常吃米饭馒头还要高。
3、烹调 *** 选择不当
有些糖友做粗粮粥,喜欢将粗粮浸泡一夜之后再煮,煮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口感,往往煮的稀烂。这样喝下去是容易了,但是消化速度快了,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也会明显提升。还有些糖友觉得粗粮没味道,喜欢烹调时加入一些油脂,味道是好了,可是油脂会造成血糖峰值的推迟,令血糖控制能力下降。长期食用,不利于胰岛素敏感性,极大损害血糖控制能力。
4、用粗粮代替其他食物
有些糖友听说吃粗粮好,就每餐都大量吃粗粮,蔬菜和其他高蛋白质食物基本不吃了。实验证明,含有蔬菜和高蛋白质食物的混合食物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反应。所以,控制血糖的 *** 绝不是把肉、蛋、奶、蔬菜等换成粗粮,而是要把主食中白米白面的份额部分换成粗粮,其他食物仍必须充足配合,这样才能达到糖尿病人的整体营养平衡。
5、吃了粗粮就放弃了运动
还有些糖尿病人觉得吃了粗粮,血糖就控制住了,就可以不做或少做运动了。其实,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粗粮不是万能的,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适量运动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只有在控制主食摄入量,正确食用粗粮,选择合理烹调 *** ,营养搭配均衡,增加适量运动等几个方面共同配合,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达到控制好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吃哪些粗粮更好?
其实样样都好,这里着重推荐一下燕麦和荞麦。因为有研究结果提示增加燕麦摄入具有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可能具有改善血糖的作用,而增加荞麦摄入具有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
全谷物除了煮粥还可以怎么吃?
● 杂粮粥:各种全谷物搭配杂豆类煮成“N宝粥”,糖尿病患者不宜加糖、红枣和蜂蜜。
● 菜粥:选单一的一种或两种,煮成粥,加入适量的蔬菜。图中是糙米粥。
● 磨成粉,做点心:比如全麦粉,可 *** 成全麦面包、全麦馒头、全麦面条,还可以和鸡蛋、各种蔬菜搭配做成香喷喷的菜煎饼。
● 杂粮饭:各种全谷物可以每次挑选一样或几样做成杂粮饭,还可以搭配杂豆类,比如红豆、绿豆、豌豆。豆类和全谷物可以提前浸泡2小时,再和白米饭一起煮,营养翻倍又美味!
看了这些,您还在纠结粗粮该怎么吃,吃哪些粗粮比较好了吗?
【原标题:都说糖尿病人吃粗粮血糖稳,但不知道这5条血糖反而更高!】 狐大医|得了糖尿病,就与粥“绝缘”了吗?作者 | 赵亚楠
来源 | 搜狐健康
得了糖尿病就不要喝粥了,这是很多糖友经常会听到的告诫,可也有说法是杂粮粥有利于控制血糖,还能缓解便秘。究竟患了糖尿病该不该喝粥?不喝粥会更加便秘吗?搜狐健康邀请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来给糖友们详细解释下。
白粥更好不要喝,比白米饭升糖更快
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由淀粉颗粒组成,而且不溶于水,加热才能促进它在水中溶解。加热和水的存在使淀粉颗粒膨胀(糊化),从而使包裹它们的包膜破裂,淀粉胶化,加热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彻底,进食后越能广泛与消化液接触而被吸收。故而同等重量的大米,做成干饭(大米饭)和做成稀饭(大米粥),大米粥消化吸收的速度更快一些,故升血糖更快,所以糖友更好不要喝白米粥。
喝杂粮粥,还不如直接吃杂粮饭
很多糖友对喝粥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有白粥不能喝,其实杂粮粥也更好不要食用。杂粮粥中加入了黑豆、黄豆、糙米等杂粮,听起来更为健康,对升糖效果也确实比白米饭小,但相对于杂粮饭,杂粮粥更容易消化吸收,升糖也会更快。这和白米粥与白米饭的原因相似。所以,与其喝杂粮粥,还不如直接去吃杂粮饭,还省下了熬煮的时间。另外,糖友还需要注意,大黄米、糯米、黏玉米这三种粘性谷物升糖效果快,做杂粮饭也更好不要放。
不喝粥不会增加便秘风险
很多糖友认为不喝粥,会增加便秘的风险。王兴国表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有些杂粮粥可以缓解便秘,是因为其中膳食纤维含量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杂粮饭富含同样的膳食纤维,自然可以有相似的效果。另外,喝粥缓解便秘,还由于其水分含量高,水分可以使体内消化液增加,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不过这些水的作用正常喝水就可以达到,不必非得喝粥。因此糖友们完全可以放心,不喝粥不会造成便秘。
怎样吃可以缓解便秘
对于糖友们关心的便秘问题,王兴国表示在饮食上可以通过多吃蔬菜、多喝水,适量使用水果等 *** 来缓解。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一次摄入大量(比如1斤以上)蔬菜,特别是小葱、小白菜、小萝卜菜、芹菜等纤维含量比较高的蔬菜,能有效地缓解便秘。另外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可能会有一部分水超过小肠的更大吸收能力,到达大肠,直接软化粪便,并增加大肠内的压力,也可促进粪便排除。此外糖友们每天可以食用150g-250g(3两—5两)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I)水果,如苹果、梨、桃、杏、李子、樱桃、柑、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