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舂的拼音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舂这个字怎么读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舂是什么意思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米。~药。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书容切,音摏。《说文》擣粟也。黄帝臣雍父作舂。《诗·大雅》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庄子·逍遥游》适百里塡宿舂粮。《百里奚·妻扊扅歌》舂黄藜,搤伏鸡。
又官名。《周礼·地官》舂人掌共米物。
又乐器。《周礼·春官·笙师注》舂牍以竹,大五六寸,长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两空髤画,以两手筑地。《释名》舂,撞也。牍,筑也。以舂筑地为节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南阳郡舂陵县。《後汉·光武纪》舂陵节侯买。《注》舂陵,鄕名,本属零陵,在今永州唐兴县北。
又山名。《淮南子·天文训》日至虞渊,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
又鸟名。《尔雅·释鸟》鹭,舂鉏。《疏》齐鲁之闲,谓之舂鉏。
杵舂夕舂村舂舂簸溪舂舂击独舂舂堂舂牍撞舂配舂机舂舂人下舂。
1、一个孙子说:“这米是从舂米的石臼里出来的”。
2、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
3、舂米,在碓房里面做苦工,侍候大众,寺院里头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他。
4、以杵臼为工具舂米是古代南方各族加工粮食的一种普遍 *** ,在今日壮、布依、高山、黎、苗、傣、仡佬等族中尚有流风余韵可寻。
5、石臼,即舂米的器具,一般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碌碡,圆柱形,用石头凿成,用来碾米或碾轧场院。
6、弘忍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
7、如今,村民仍保留着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扁担挑水,柴火做饭,驴车拉货,碓臼舂米。
二、舂的拼音怎么写
1、【汉语拼音】春(chūn)天(tiān)来(lái)了(le)
2、在拼写拼音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 1)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可混淆。如in和ing,en和eng等。
4、2)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可混淆。如zi和chi,si和shi等。
5、 3)声调符号切不可标错位置。如把会(hui)的第四声错标在字母u上,实则标在字母i上。
6、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米。~药。
7、春天的朋友 chūn tiān de péng yǒu
8、人倩影多涵雅,赋诗一首春蝶来。若问才情何处来?答曰茜归不见影。
9、①指蕲州(旧州名,州治在今湖北蕲春南)。
10、朋友,请及时采纳正确答案,下次还可能帮您,您采纳正确答案,您也可以得到财富值,谢谢。
三、舂米的拼音
1、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据说,过去黎族没有碾米机,每天妇女们都要靠双手舂米。
2、舂米是黎族人特有的一种劳动方式,主要由黎族妇女完成。据说,过去黎族没有碾米机,每天妇女们都要靠双手舂米。虽然,现代的文明促进了机械化的大发展,但是黎族妇女并不愿意丢弃这样的劳动,如今所有的黎族姑娘都保持着这样的舂米方式。
3、舂米杵都在一米左右长,两头粗中间把手处较细,每个重约三公斤。舂米桶是木制的,桶皮厚超过10厘米,桶底厚超过15厘米,桶重至少25公斤。两位黎族姑娘拿起舂米杵用力地舂着桶中水稻,两个人一起一落,配合默契。
4、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舂米
四、舂的读音是什么
1、“舂”,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chō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2、“舂”的基本含义为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如舂米、舂药;引申含义为冲击,如舂击、舂撞。
3、“舂”,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两只手握着“午”在一个“臼”里舂米,意思十分明显,后来陆续在金文时代、秦系简牍时代、秦朝小篆时代中发现,“舂”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系简牍时代演变而来。
五、舂米的读音舂米的读音是什么
舂米的拼音是:chōngmǐ。结构是:舂(上下结构)米(独体结构)。注音是:ㄔㄨㄥㄇㄧˇ。
舂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舂米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
《詹世显老丈舂米为赠时有张老之携其父诗求月》
舂米和石也穿芽长须舂米婢借箕又报梁鸿舂米
斗米尺布等米下锅数米量柴八米卢郎水米无交舂容大雅吹糠见米米盐博辩
吹糠见米鱼米乡数米量柴米盐博辩灌米汤等米下锅八米卢郎以戈舂黍简丝数米水米无交
1、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
2、弘忍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
3、一个孙子说“这米是从舂米的石臼里出来的”。
4、石臼,即舂米的器具,一般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碌碡,圆柱形,用石头凿成,用来碾米或碾轧场院。
5、舂米,在碓房里面做苦工,侍候大众,寺院里头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他。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舂米的详细信息
六、舂的拼音舂
关于舂的拼音,舂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读音chōng意思是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2、“舂”字,大多数用于“舂米”而“舂”的单独解释是打碎之类的意思。
3、“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将其去掉壳的过程称作舂米。
4、壳即为米糠,而去掉壳的谷子便是小米。
8、臣僚犯罪,其妻女没官为奴,多任舂、僖之事。
9、扩展资料:翻开《潮汕歌谣》,里面有不少关于挨砻、挨磨、舂米等民俗事务。
10、反映了旧时代人民生活的痛苦,寄托改变悲惨生活的愿望。
11、挨砻磨谷子,臼头舂米是繁重的劳务。
12、从前,一个四、五口人的普通农家,每次挨砻要磨几箩谷,每月要舂米三、四臼。
13、每次舂米要背着用生铁做的碓头,加上碓身百斤重。
14、舂米时,用脚踏碓,碓头起落够吃力。
15、要舂白一臼米,最少舂了三百下,要花近一个钟头。
16、不少人舂得大汗淋漓,喘气不已。
七、舂簸的读音舂簸的读音是什么
1、舂簸的拼音是:chōngbò。注音是:ㄔㄨㄥㄅㄛ_。结构是:舂(上下结构)簸(上下结构)。
2、舂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3、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4、⒈舂谷簸糠。引《后汉书·祭祀志下》:“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_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北史·崔亮传》:“亮虽_显任,其妻不免亲事舂簸。”
5、舂簸chōngbòㄔㄨㄙㄅㄛ_舂簸舂谷簸糠。《后汉书·祭祀志下》:“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北史·崔亮传》:“亮虽历显任,其妻不免亲事舂簸。”
6、舂簸精粗期适口赤地千仓待舂簸待子同舂簸
7、簸扬糠_颠簸不破簸土扬沙颠来簸去颠唇簸嘴舂容大雅簸之扬之,糠秕在前簸之扬之,__在前
8、颠来簸去簸土扬沙颠头簸脑簸扬糠_颠簸不破以戈舂黍簸扬糠秕
9、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舂簸的详细信息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