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白是临床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一个项目,常用于肿瘤普查。如果检测发现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需要高度重视,由于影响铁蛋白的因素比较多,并没有特异性,铁蛋白检测数值并不能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也不能完全预测恶性肿瘤的复发。
什么是铁蛋白?
铁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哺乳动物的脏器如肝、脾、肾和骨髓内,尤以脾脏和肝脏为多。马脾脏含有最丰富的铁蛋白,故一般均由马脾脏内提取,并已结晶成功。它的特点在于含有约23%的铁,以氢氧磷酸高铁( 分子量约为120,000)形式存在,有四个Fe(OH)2颗粒,铁在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使铁蛋自呈棕色。由于铁原子具有很强的电子散射能力,故在电子显微镜下明显地呈深暗色的胶粒结构,标记到抗体上以后仍可保持此特征。
铁蛋白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作为铁的“贮存库”用于血红蛋白合成;将铁保存在中空的球形蛋白内,防止细胞内游离铁过多而产生有害作用。
铁蛋白为什么升高?
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详细来说,铁蛋白升高,无非有两个因素:一是来源增加,二是存在清除障碍。
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病、肝硬化、脂肪肝等,都是造成铁蛋白升高的原因。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导致铁蛋白的摄取及清除受到影响,使铁蛋白升高。
铁负荷过多如原发性血色病、反复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等,也是铁蛋白升高的原因。
血液系统疾病如铁粒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这些都是引起铁蛋白升高的原因。
铁蛋白水平和霍奇金病的病程密切相关;急性白血病铁蛋白可升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明显,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次之,慢性白血病增高不明显。
恶性肿瘤因肿瘤浸润、坏死使铁蛋白释放增加,同时肝清除铁蛋白能力降低,以及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增多,均可导致铁蛋白升高。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胰腺癌和肺癌均可使铁蛋白升高,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以及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不会影响铁蛋白。
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持续增高则预后不良。故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疗效监测手段之一,特别是对甲胎蛋白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
炎症或感染,急性感染和炎症性疾病可促进去铁铁蛋白(天然的铁储存蛋白)合成,使铁蛋白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会引起铁蛋白升高。
简单地总结一下,单纯铁蛋白升高并不能说明体内存在肿瘤,有时在溶血、慢性疾病、感染等情况下都可以增高。
所以,发现铁蛋白升高,没有必要恐慌,但是必须高度重视。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临床症状找出可能存在的病因,对症治疗才是上策。
温馨提醒
血清铁蛋白检查因试剂及检查 *** 有异,各家医院实验室的参考值会有一些差异。
被检测者应空腹12小时以上再抽血化验。如果忽视这一点,可能会导致检查结果不同。
结直肠癌筛查(Hb+Tf)开启联检+定量检测新时代结直肠癌的现状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持续性升高。CRC目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前5的恶性肿瘤<1>。CRC的症状常表现为腹痛、便血、黑便,大便习惯改变及贫血等。由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常处于晚期,且不能与炎症性肠病、痔疮等良性病变特异区分,因此无症状期的早期筛查是提高CRC存活率、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
结直肠癌常用的筛查手段
根据《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的推荐,CRC的早期筛查手段主要包括:
粪便潜血试验(FO *** )
FO *** 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也是我国临床上最被广泛使用的CRC无创筛查手段。Zhang等<2>的大数据分析显示,免疫化学法大便隐血试验(iFO *** )筛查减少了59%的CRC死亡率,与结肠镜效果接近(61%),显著优于乙状结肠镜(33%)。
结肠镜/乙状结肠镜
结肠镜下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CRC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且费用高昂,在我国一般不直接作为初筛方案。乙状结肠镜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会遗漏大量结肠病变,对近端CRC发病率无明显降低作用。
其他筛查 ***
其他 *** 如基因甲基化、虚拟结肠镜检查及结肠胶囊内镜等,由于费用等问题,目前在我国推广有相当的难度。
综上而言,iFO *** 由于具有灵敏度高、费用少、无创性及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因而是目前我国CRC早期筛查最适合、也是最被广泛应用的检测 ***
发展中的iFO *** 检测技术
iFO *** 用的是什么检测原理和筛查指标?其在使用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在未来具有怎样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下面我们通过回顾iFO *** 的发展历程来进一步了解该检测 *** :
指标迭代:从单项到联检
(一)经典指标:血红蛋白(Hb)
Hb是更先也是最常被使用的便隐血和检测指标,在高等动物体内具有运载氧的功能。每分子Hb由4个亚基组成,分别为2个α亚基和2个β亚基。消化道病变时会有少量出血并释放血红蛋白,通过免疫反应对粪便Hb指标进行检测即可提示消化道的病变情况。但由于Hb稳定性较差,易被分解,因而常存在假阴性的情况。
(二)补充方案:转铁蛋白(Tf)
Tf是另一种常见的便潜血检测指标,在血清中具有结合并转运铁的生理功能。其与Hb的检测原理类似,但由于Tf的抗菌性强,稳定性好,且活性持续时间长,故对胃肠道出血(包括CRC)的检测灵敏度高于Hb<3,4>。由于Tf的性能优势,研究人员越来越多使用粪便Tf或Hb-Tf检测替代Hb单指标检测。
(三)推荐策略:Hb-Tf联合检测
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Hb-Tf的联合检测比其中任一指标的单独检测都更具优势,尤其可大大提高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见表1)<3>。Takashima等<4>的研究发现,粪便Tf与Hb的浓度不相关,说明Tf的阳性群体与Hb并不相同,认为两指标可互为补充。Widijanti等人<5>的研究显示,在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Hb+Tf的灵敏度为85.42%,而Hb指标的灵敏度仅29.17%;Hb+Tf的阴性预测值(78.79%)显著高于Hb(44.26%)。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Hb-Tf联合检测产品出现。
表1 结肠癌、癌前病变患者及低危人群分别用Tf、iFO *** (Hb)、Tf+iFO *** 检测的阳性率
技术革新:从定性到定量
便潜血实验应用数十年来,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但目前大部分医院还是使用免疫层析检测卡或胶体金等定性检测 *** ,该法需肉眼判读,主观性强,结果偏差大。此外,定性法的影响因素较多,检测线性范围窄,高浓度样本中易产生钩状效应,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6>。
另一方面,定量测定与定性检测相比呈现出显著优势:
宋国威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定量法与定性法相比,灵敏度更高,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3.4%和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atto等<8>人研究发现,Hb含量的测定有望助力良恶性病变的区分。随着病变程度从结肠镜阴性、非腺瘤 *** 肉到高度病变腺瘤以及CRC的不断升高,粪便中的Hb含量也随之不断升高,分别为319.0,407.5,509.2,817.0ng/ml(见表2)。Hb含量还显示与病变位置及腺瘤大小独立相关,因而定量结果对于预后随访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表2 不同病人类型和结肠镜结果中测得的平均粪便 Hb含量
总的来说,尽管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仍以定性和Hb单指标检测为主,但在未来结直肠癌筛查领域,由于定量和联合检测的诸多优势,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Chen W, Zheng R, Zhang S, et al. Annual report on status of cancer in China,2010
<2> Zhang J, Cheng Z, Ma Y, et al. Effectiveness of Screening Modalities in Colorectal Cancer: A Network Meta-Analysis
<3> Sheng J Q, Li S R, Wu Z T, et al. Transferrin dipstick as a potential novel test for colon cancer screening: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immuno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4>Takashima Y, Shimada T, Yokozawa T. Clinical benefit of measuring both haemoglobin and transferrin concentrations in faeces: demonstration during a large-scale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trial in Japan.
<5> Widijanti A, Sulistiandari S, Hariyanto T, et al. Result Comparison of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between FO *** Hb and FO *** Hb + Tranferrin in Detecting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leeding
<6> 林颜玉, 劳小斌, 王柏旺. 3种粪便隐血试剂的实验评估及影响因素探讨
<7> 宋国威, 李立新, 孙雪,等. 粪便潜血检测定量法在结直肠癌及其他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8> Ciatto S, Martinelli F, Castiglione G, et al. Association of FO *** -assessed faecal Hb content with colonic lesions detected in the Florence screening programme
有些患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的人,在看病的时候 ,大夫会要求留取24小时的尿液,检测微量白蛋白。不懂相关常识的人,会感觉困惑或烦躁,心中暗想,只是做个尿液检查,为啥这么麻烦?别人都是用小瓶子装尿,或者用试纸在尿液中点几下,就完成检查,大夫为何要求自己留那么多尿呢?微量白蛋白检测,有什么意义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微量白蛋白,这个概念是1982年首次提出的。当时,有学者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总蛋白检测值在正常范围,但是,却存在着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于是建议,将24小时内尿中白蛋白排出量达到30到300毫克,定义为微量白蛋白,英文简称用MAU表示,是1种定量检查;而咱们平时做尿常规检查时,检测尿蛋白,属于定性检查,检测结果是用加号表示,加号越多,表示尿中流失的蛋白越多。
尿液中的蛋白质,有多种成分,包括白蛋白、微球蛋白、巨球蛋白、转铁蛋白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白蛋白。负责尿液过滤的器官是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孔径大约是5.5纳米,而白蛋白直径是7.2纳米。正常情况下,白蛋白无法通过基底膜,尿液中也检测不到。但是,尿液中的白蛋白与转铁蛋白,是小分子蛋白质,均带有负电荷。如果肾小球对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受到损伤,白蛋白与转铁蛋白就会异常升高。因此,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损伤早期的敏感指标。
微量白蛋白的出现,反映了早期肾病及肾脏损伤的情况,是肾病早期阶段的信号,此时,抓紧治疗,可以终止或者逆转肾病的发展进程。检测微量白蛋白,可以及时发现肾小球微血管病变。为了排除运动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的尿蛋白,通常检测24小时的尿液总量中的蛋白含量。如果患者图省事,只收集部分尿液,就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所以,为了对自己的肾脏负责,就不要怕麻烦。通常,病理性的微量白蛋白升高,主要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妊娠子痫前期。
咱们国内的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的微量白蛋白检出率为18.6%;如果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糖代谢异常,检出率更高;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合并蛋白尿的比例也会明显上升。有关研究数据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微量白蛋白的检出率为43%。
研究发现,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出现,是与全身血管内皮病变同步的,因此,微量白蛋白也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因为,它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升高有着显著关联。因此,对于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强调血压和血糖值达标,还要强调尿蛋白排泄量的达标。就是说,要将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值,控制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30毫克的范围之内。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应该避免认识误区,不要以为化验单上出现微量的字样,就把这种现象与病情轻微之间划等号。以糖尿病肾病为例,这种疾病分为5期,在第1期和第2期,尿蛋白定性及微量白蛋白检测,都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到了第3期,就会出现微量白蛋白超标,而此时,肌酐值可能早已超标,病情已经不算轻微,应该及时治疗,挽救肾功能,才能使自己远离尿毒症。最后,需要提醒,较为剧烈的身体活动、长时间站立、感染、发热等情况,可能会导致微量白蛋白检测的假阳性结果,此外,检测值可能还会受到饮水量、精神状况等影响。因此,只做1次检测,或许只有较低的参考意义,应该连续检测2到3次,如果检查值都超标,就要引起高度警惕。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后悔知道吗?一张血液分析单,了解自身贫血!有的会遗传!根据世卫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Hb)的低限值在6~59个月者为110g/L,5~11岁为115g/L,12~14岁为120g/L。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年)建议: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g/L,1~4个月时<90g/L,4~6个月时<100g/L为贫血。
下图是一张11岁患者血液分析化验单!
化疗病人蛋白质补充不可轻视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血红蛋白Hb为118g/L,根据世卫组织标准,乍一看,貌似没有贫血,但是他的MCV、MCH比正常参考范围低很多,这种临床称为“小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建议完善血清铁蛋白、地贫基因等检测。
如果患者检测是地中海贫血,那么就要重视了,关乎到后代,有遗传性。建议成人后找对象,做好婚前指导,找一个正常的人结婚,避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之间联姻,不能生出来的后代“地中海贫血”概率增大不说,而且生出来的小孩可能为中、重型地中海贫血,那时小孩可能时不时就要输血治疗,切记切记!肺腑之言!!!欢迎下方评论!!!
此文章参考人卫出版社第八版儿科学!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易引起蛋白质合成降低和分解增加、肌肉萎缩,进而影响机体正常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在患者放化疗期间需要适量增加蛋白质,能够减轻副作用,提高机体耐受性,促进细胞修复。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肿瘤肌肉丢失;另一方面可以为白细胞再生提供原料。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指南》中指出:营养支持无法完全逆转已经发生的恶病质,对于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能够获得的最肯定效果是防止机体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对于肿瘤进展较缓慢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能够使机体储备得到较好的恢复,以保证机体能够耐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措施,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对于机体消耗严重、肿瘤已累及多个器官的患者,营养支持只是起到缓减自身消耗的作用。
肿瘤患者蛋白质的总摄入量(静脉+口服)应该达到1.8~2g/kg/d。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蛋白质给予量应该达到2g/kg/d;轻中度营养不良肿瘤患者蛋白质给予量应该达到1.5g/kg/d(1.25~1.7g/kg/d)。日常饮食不足时,应该口服营养补充剂。口服营养补充仍然不足时,应该由静脉补充。
补充了蛋白质,该如何进行日常营养监测呢?
1、关注体重变化。若体重在连续一周以上出现的下降趋势,就存在有营养不良的风险。
2、关注体力变化。若出现乏力明显增加,体力明显下降,就存在有营养不良的风险。
补充了蛋白质,进行实验室检测的需重点关注的指标是?
1、关注白蛋白相关指标:白蛋白<30g/L,就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2、关注转铁蛋白相关指标:转铁蛋白不在2.0~4.0g/L范围内时,就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3、关注前清蛋白相关指标:前清蛋白≤0.2g/L时,就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补充蛋白质的方式是根据每个人的膳食习惯进行个体化补充的。如果患者进食相对正常,建议从食物中补充优质蛋白质,包括蛋类、奶类、鱼、禽、肉、坚果、豆类等,如果伴有贫血,要增加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等的摄入。菌菇类食物富含氨基酸,对于肿瘤患者也是很好的提高蛋白质水平的食物。
化疗病人进行营养支持,增加蛋白质摄入,对自身营养状况进行持续检测势在必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缺钙铁锌,这样查才对!还有补钙铁锌食物库送哦~上周跟大家八了下3种常见的检测,是想告诉大家,单纯凭借一个检测的结果就判断孩子缺这缺那,是不负责任的。
很多妈妈就问我,“菜妈,微量元素和骨密度都不靠谱,那我怎么知道孩子缺不缺呢?”
通过上次文章,大家应该有这么个印象,很多人体的营养素,并不仅仅存在于血液中(你至少还有骨头和肉没错吧…)。所以血液中的这些元素水平,并不能反映孩子体内真实的情况。那如何才能知道缺不缺呢?
一句话结论
钙:没有一个单一指标,可以直接判断是否缺钙。
铁:看的是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不关血清铁的事。
锌:只看血锌、发锌都不靠谱,需要结合膳食情况、生长发育水平和血浆锌含量综合判断。
▲钙铁锌参考摄入量
钙
枕秃、出汗、睡眠不好,都不是缺钙的典型症状,微量元素(钙虽然不是微量元素,但也经常被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检测也不能诊断孩子缺钙。
正确 *** :
判断孩子是否缺钙,应该结合体内维生素 D 的水平,同时根据饮食情况综合来分析。目前,没有任何特异、敏感和稳定的评价 *** 。
也就是说,应该是检测血清或血浆中25-(OH)D,同时做膳食回顾。
食物来源:奶和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绿色蔬菜,鱼虾贝类,黑白芝麻等
如何保证不缺钙?
对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保证奶量(6~12个月,600-800ml),注意常吃上面说的高钙食材,每天 400 IU 维D,就不会缺钙,不需要补充。
1岁后的孩子,奶的摄入量减少(1岁后,360~480ml),钙的推荐量有所提高。继续保证奶量,吃高钙食物,每天400 IU 维D。
如果不爱喝奶或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中钙虽然吸收率高,但含量很低),可能有缺钙风险,可以小剂量补充(每天100-200mg)。
铁
80%以上的贫血都是由于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也是2岁以下婴幼儿中最常见的贫血类型。
正确 *** :
微量元素检测查的是血清铁,而根据WHO诊断贫血的标准(海平面地区),血红蛋白(Hb)才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常用的指标。6个月-5岁儿童,Hb<110g/L即诊断为贫血。(通过手指血检测的血红蛋白只能作为筛查,如需进一步诊断一定要取静脉血复查)
当然,即使血红蛋白的值在参考范围内,也不代表一定不缺铁。(因为缺铁性贫血其实分三期,血红蛋白数值下降是第三期,但在之前体内的铁储备已经受到影响)可以检测血清铁蛋白,了解体内铁的储备情况。
食物来源: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豆类及豆制品,蔬菜,菌藻类等;富含维C的食物可以促进铁吸收。
如何保证不缺铁?
? 0-4个月:储备充足,无论何种喂养方式都不需要额外补铁
? 4-6个月: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体内储存的铁逐渐耗尽,缺铁性贫血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出于预防性的角度,从4个月开始为宝宝补充铁剂。
- 纯母乳喂养:从4个月开始,每天补充1mg/kg铁,直到开始添加含铁辅食(例如含铁米粉)
- 混合喂养:如果奶粉比例小于一半,也建议每天公斤体重补充1mg铁。
- 完全奶粉喂养:配方奶中已经强化了铁(每100g奶粉含铁4-12mg),保证奶量的基础上不需要额外补充。
? 6个月后:6个月添加辅食后,优先保证含铁丰富的食材,每天有红肉或其他富铁食物(肉禽鱼生重50g/d),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若已经发生贫血,遵医嘱服用铁剂。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早产儿生后2-4周开始需根据体重每天补充元素铁2mg/kg,直至矫正年龄1岁。
锌
锌缺乏的症状很多,但大部分都不是典型症状。目前,对于锌缺乏没有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生化特征改变,也没有非常准确的评价指标来评价。
正确 *** :
判断宝宝是否缺锌,单凭微量元素检测的并不靠谱,需要结合膳食情况、生长发育水平和血浆锌含量来综合判断。
食物来源:鱼虾贝类、红肉、动物内脏、谷类、干果类等。
如何保证不缺锌?
简单来说,不缺铁就不会缺锌啦。因为铁和锌在食物中是「哥俩好」,通常含铁丰富的食物锌含量也不低呢!
所以保证孩子每天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保证每天有红肉,每周有肝脏。
其实说来,原则也很简单,就是不要只相信单一的检测结果,任何诊断结论都应该结合孩子的膳食和生长发育情况。
所以好好吃饭,吃正确的饭,非常重要哟!
◆ ◆ ◆ ◆ ◆
微信公众号【菜妈和钱爸】,回复关键词「钙铁锌」,解锁详细富含钙铁锌的食物,收藏起来给家里人看看
答应我,点个赞嘛!
我是魏老爸,一个用检测手段发现身边看不见的危害的杭州普通家长,欢迎关注我。
在评测过VD、叶酸、益生菌之后,这次我们来评测下——乳铁蛋白!
1、本次评测仅从产品配料表分析
2、本次评测为初步筛选结果,筛选结果较好的几款将送实验室再测
3、本次评测无合格不合格之说,只有“不推荐”“不建议”
4、所有评测无广告、无赞助、无站台
5、魏老爸是个高标准高要求高追求的人,一点点可能存在的风险也会十分认真万分较真来对待,所有评测结果均产自较真之下。但,选择权在你手中,评测仅供参考
6、学识和能力所限,魏老爸欢迎各界专家来拍砖,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这次我们搜集了 21 款乳铁蛋白做初步筛选。
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性糖蛋白,虽然有个“乳”字,并不代表仅仅存在于母乳或牛乳中,它还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体液中。乳铁蛋白有很多功能,如促进铁吸收、广谱抗菌、抗病毒、抗氧化、调节免疫、调节胃肠道作用等。
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含量比较丰富,尤其是初乳。但是婴儿配方奶粉中几乎不含乳铁蛋白,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将乳铁蛋白应用到婴儿食品中还是很有必要的。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已将乳铁蛋白列为营养强化剂,允许添加乳铁蛋白的食品有调制乳、风味发酵乳、含乳饮料、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调制乳粉,添加量不得超过 1.0 g/kg。
很多人一听说乳铁蛋白有这么多好处,尤其是能增强免疫力,马上就想去买来给宝宝补充。奈何乳铁蛋白市场鱼龙混杂,家长们根本无法辨别。如何给婴幼儿选购乳铁蛋白产品?擦亮双眼,下面魏老爸就带你从产品配料看猫腻!
乳贴蛋白含量标注
在购物网站上搜“乳铁蛋白粉”,大多数的产品类别都是固体饮料。虽然固体饮料不允许添加乳铁蛋白,但不等于不能含有,你懂的。“聪明的商家”就会借机钻空子,在配料表中标注:浓缩乳清蛋白粉(含乳铁蛋白)。虽然乳铁蛋白是从乳清中提取的,但乳铁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提取工艺不同 (如果你有更先进的工艺和相应的验证 *** ,请不吝赐教),即使乳清蛋白中含有乳铁蛋白,也是微量的。
所以,为了避免以乳铁蛋白的高价买到普通廉价的乳清蛋白产品,我们要注意看营养成分表中是否标注了乳铁蛋白的含量。标注的暂且保留,不标注的可能“心中有鬼”?安全起见,未标注的 4、8、9 号产品 PASS。
再来看下标注的含量,重点说下 6 号和 11 号产品。6 号产品,虽然很诚实地标注了乳铁蛋白的含量为 22mg/100g,但这个含量着实很低啊,按照推荐一天吃一袋(3g)计算,才摄入了乳铁蛋白 0.66mg。性价比太低,不推荐。
▲ 成分表截图
11 号产品标注的是每 100g 乳清蛋白含乳铁蛋白 52mg。注意,这并不是每 100g 产品中乳铁蛋白的含量(这个标注实在是太坑太坑太坑了)。配料表是按照含量递减的顺序标注的:全脂奶粉、浓缩乳清蛋白、牛磺酸。
假设浓缩乳清蛋白是按照更大量 50% 添加的,也就相当于每 100g 产品中才含乳铁蛋白 26mg。这跟 6 号产品类似,乳铁蛋白含量很低,不推荐。商家如此具有误导性的标注,实在是让人无语。就不能实诚点么?
适宜人群
有些乳铁蛋白产品属于保健食品,产品外包装上已明确标注,适宜人群是“免疫力低下者”,不适宜人群“婴幼儿”。
如上图,12、13、14 号 PASS 。拜托以后把“不适应人群”的字样写大一点好吗?
成分分析
接下来我们看看有哪些“不适合婴幼儿”的成分。
★ 含有葡萄糖的 5、17、20 号产品不推荐。
加入大量白砂糖、蔗糖、葡萄糖等糖分会加重宝宝的口味,增加挑食和龋齿的风险,膳食指南中也建议在婴幼儿的辅食中尽量不加糖或少糖。所以这 3 款不推荐。
★ 9 号产品不推荐。
虽然 9 号产品在之一轮就被 PASS 了,但不得不再次吐槽下。葡萄糖居然排在配料表中的之一位!占到了 55.8%!也就是说,这个产品一半以上都是糖!这个厂家是糖厂转型的么?当然了,这东西比糖暴利多了。就像明胶厂转型卖胶原蛋白,真叫一个生财有道。
★ 10、16 号产品不推荐。
虽然不含糖,但是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根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三氯蔗糖是不允许添加到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辅食中的,所以也 PASS。有人要问,既然国家不让添加,为啥厂家还这么大胆呢?很简单。厂家不把这个产品归类到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辅食这一类里,所以,添加是合法的。但是呢,在推广、售卖时,主打婴幼儿人群。这逻辑,确实没毛病。曲线救国,你说牛不牛?
★ 3 号产品不推荐。
重点吐槽一下 3 号产品!排在 3 号产品配料表之一位的,也就是含量最多的成分,居然是植脂末,俗称奶精。
奶精的臭名昭著就不用多说了吧(速溶咖啡、廉价奶茶,大家都懂的吧),含有大量的糖、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各种人工合成添加剂,这种产品居然还宣称适合婴幼儿!果断排除!
题外话,容我再吐槽一下奶茶啊。这玩意没标准,里面要不要添加奶、添加了多少奶,鬼知道。不信,你自己用奶做奶茶试试,你就知道街上的很多奶茶有多垃圾了。据说现在有一些有识之士在推动这个标准了,希望早日出台,让大家远离奶精香精茶,喝上正经的奶茶。
★ 17、18、19 号产品不推荐。
卫生部早在 2012 年就规定了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牛初乳制品,国际上也未允许牛初乳添加到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可见牛初乳并不适合婴幼儿。
▲ 网页截图
17、18、19 号产品,都属于调制乳粉,是允许添加牛初乳成分的。可惜并不适合给婴幼儿吃,所以不推荐。
魏老爸建议
21 款热门乳铁蛋白产品,仅仅从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外包装上分析,就只剩下 1、2、7、15、21 号这 5 款产品尚可。乳铁蛋白的实际含量是否符合声称值?这还是个未知数。那我们常喝的纯牛奶中是否含有乳铁蛋白?可以通过喝牛奶来摄入乳铁蛋白么?别急,我们正在筹划,一并安排送检,请期待我们的评测结果。
魏老爸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被五花八门的产品名称绕晕。有些 XX 商家直接把“品牌+乳铁”注册成商标,实际售卖的却是廉价的乳清蛋白粉。
大家选购时可参考以下 3 点:
1、更好选择营养成分表上清晰地标注出乳铁蛋白含量的产品
2、配料表中含不适合宝宝成分的,如白砂糖、蔗糖、葡萄糖、甜味剂、牛初乳、植脂末等,请尽量避免
3、看清产品的适用范围,很多保健食品并不适合婴幼儿
还是那句老话,买东西,不要看厂家写的大字,要看小字部分。大字基本属于营销,小字往往是国家规定不得不写,而厂家又不想让消费者知道的内容,更接近真相。
我是魏老爸,一个用检测手段发现身边看不见的危害的杭州普通家长,欢迎关注我。
如果你好奇我为什么叫魏老爸,请点击文尾【了解更多】,看完你会觉得相见恨晚!
最后筛选过程图如下:欢迎保存收藏。
铁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
当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但机体为满足需要,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因此分到每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量相对减少,血常规检验呈现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轻度贫血患者仅感乏力,活动后心慌气促,此时若不及时补铁,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因此体检时常常要做贫血检查。
血清铁(serum iron)
铁是造血的重要原料,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没有铁就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氧就无法输送,生命也就无法存活。
血清中的铁一部分与运铁蛋白结合,另一部分呈游离状态,检测后者的含量即为血清铁。人体内的铁70%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25%分布于肝、肾、骨髓等组织中。铁含量较多的食物为蛋黄、动物肝脏、瘦肉、血豆腐、鱼类等。
在饮食中的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成人每日的铁需要量约为25mg。
正常参考范围(亚铁嗪比色法):
血清铁 成年男性 11~30μmol/L
成年女性 9~27μmol/L
儿 童 9~22μmol/L
不正常代表什么?
1.血清铁降低
(1)摄入不足:缺铁性饮食或肠道吸收不良。
(2)慢性失血: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钩虫病,月经过多等。
(3)铁缺乏:如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婴幼儿时期,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量多,导致缺铁性贫血。(4)其他: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肝硬化等,由于食欲降低,机体代谢障碍等引起。
2.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铁从血红蛋白中释放出来。
(2)铁的利用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铅中毒等。
(3)铁吸收增加,如长期反复输血、铁剂治疗等。
血清铁蛋白(SF)
血清铁蛋白是机体内一种用于贮存铁的可溶性组织蛋白,肝是合成铁蛋白的主要场所。在机体缺铁时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铁过多时铁蛋白水平升高。对缺铁性贫血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5%。
铁蛋白还是一种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在某些肿瘤可见升高。
正常参考范围(放射免疫法):
男性15~200μg/L
女性12~150μg/L
不正常代表什么?
1.血清铁蛋白降低
(1)体内贮存铁减少,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2)肝脏铁蛋白合成减少,如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
2.血清铁蛋白升高
(1)体内贮存铁增加:如反复输血的患者。
(2)铁蛋白合成增加:如急性感染、急性炎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如肝癌、胰腺癌等)。
血清转铁蛋白(Tf)
转铁蛋白是一种能结合铁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转运铁。
每毫克转铁蛋白可结合1.25mg铁。正常情况下有1/3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运送至需要铁的组织如骨髓内。
正常参考范围(免疫比浊法):2~4g/L
不正常代表什么?
1.血清转铁蛋白增高
(1)铁缺乏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2)妊娠中、后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孕妇的贫血,此时转铁蛋白增高。长期口服避孕药也可增高。
2.血清转铁蛋白降低
(1)严重的肝病,营养不良使转铁蛋白合成减少。
(2)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丢失,使转铁蛋白减少。
(四)总铁结合力(TIBC)
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清中的转铁蛋白所能结合铁的更大能力。血液中的铁要与转铁蛋白结合,才能进行铁的转运。正常情况下血清铁仅能与1/3的转铁蛋白结合。凡能与100ml血清中全部转铁蛋白结合的更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
正常参考范围(亚铁嗪显色法):男性40~70μmol/L女性54~77μmol/L
不正常代表什么?
1.总铁结合力降低见于:
①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肝硬化等;
②转铁蛋白丢失增加:如肾病综合征,尿毒症;
③肿瘤、慢性感染、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等。
2.总铁结合力增高见于:
①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妊娠后期;
②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见下表)。
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TIB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依琳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一些人在体检中发现有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或是查出身体的某个地方出现了“结节”“囊肿”“增生”等等。一些人担心,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癌症?结节囊肿又是啥?
资料图:某医院门诊楼。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常见的肿瘤标记物都有啥?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主治医师李婧介绍,肿瘤标记物就是血液里面检测到与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的物质。
肿瘤标志物类型非常广泛,体检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还有糖类抗原CA系列的CA199、CA125等。
另外,还有一些名称与肿瘤无关的指标,比如铁蛋白、M蛋白等也可能与肿瘤有关。
目前,明确用于筛查,有效的肿瘤标记物是PSA和AFP。
肿瘤标志物异常≠患癌
医生介绍,40岁以上男性可以定期查PSA筛查前列腺癌,而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癌风险增加人群要定期查AFP。
此外,有遗传性肿瘤家族史,卵巢癌或胰腺癌风险升高的人群也可以查CA125,CA199,但是肿瘤标记物不能替代影像学检查或内镜检查。
肿瘤标记物和肿瘤之间仅仅是有相关性,而且大部分都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得了肿瘤它不一定升高,升高了不一定是肿瘤。
需要注意的情况一个是显著升高,翻了好几倍的增长,一个是越来越高,就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来寻找可能的肿瘤。
因此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不要紧张,更不要上网求医,还是听取专业的意见,完善该做的检查,然后动态观察变化。
增生、囊肿、结节一样吗?
除此之外,医生介绍,对于增生、囊肿、结节这些在体检报告里经常见到的描述,不同部位出现的病变潜在风险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
例如,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女性乳腺的正常表现,囊肿一般也是良性的代表,没有必要过度焦虑。
而同样是囊肿,在肾脏、卵巢出现有时候也有潜在恶性的风险。
为了规范描述,乳腺,甲状腺,肺部结节会给出分级,如果是在4级以上就需要注意了。
李婧强调,要注意历年体检报告的比较。对于新发现的囊肿、结节需要增加观察频率,3个月左右到医院进行一次复查,观察一下大小的变化。
另外,息肉是长在黏膜上的病变,会在胆囊、胃肠道出现。
胃肠道息肉有变成恶性的可能,应该切除。而对于胆囊里的息肉,一般以1cm为标准,大于1cm的考虑切除,生长过快的息肉也需要处理。
总的来说,体检报告里面涉及查体、检验、检查,术语繁杂,不推崇大家去网上搜索。
医生表示,正规的体检机构在发现高度可疑征象也就是高危异常值时去主动通知客人,在体检报告里清晰明确告知是否需要就诊,或者几个月后复查。
医生也鼓励拿到体检报告后去跟医生做面对面的咨询,在了解到个人情况后,能够给出更准确的建议。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科研人员发展出铁蛋白多聚抗原-抗体检测自身免疫病新 ***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后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因此,检测患者体内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指标。例如,用ELISA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清中的抗M3及α-fodrin抗体,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然而,存在的问题是M3及α-fodrin短肽检测其抗体的敏感度较低,临床存在漏诊现象。
为了提高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效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团队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栗占国团队合作,以pSS为研究模型发展出一种基于铁蛋白展示多聚抗原和多聚二抗检测自身抗体的新 *** ,使其检测灵敏度提升100-1000倍。这一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临床诊断pSS的准确率,而且对其他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日,Small以扉页插图形式报道了这一研究结果。
铁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内的储铁蛋白,是由24个亚基自组装形成的壳核结构,外径为12nm,内径为8nm。为解决M3及α-fodrin检测抗体敏感性低,研究利用铁蛋白外表面能够展示多肽的特点,将抗原M3及α-fodrin通过基因融合表达多聚展示在铁蛋白纳米笼的表面,使其捕获自身抗体的能力提高10倍。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体系灵敏度,研究团队用相似的 *** 将识别人抗体Fc的结合肽展示在铁蛋白表面并进行HRP标记,设计了识别人IgG的多聚二抗。这种基于铁蛋白的探针对人IgG具有更高的亲和力,检测人IgG的灵敏度是传统酶标二抗的10倍。研究人员将识别患者自身抗体的多聚抗原与多聚二抗探针联合使用,可将人IgG的ELISA检测灵敏度提高100-1000倍。结果表明,基于铁蛋白纳米笼的捕获-检测系统是有效的检测平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更灵敏的 *** 。
该工作由生物物理所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完成。阎锡蕴、范克龙(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与栗占国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生物物理所博士研究生张亚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 *** 李英妮为论文的共同之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创新交叉团队”项目、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功能化铁蛋白用于自身免疫病检测示意图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