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一瓶“万年水龄”天价矿泉水是企业割韭菜的典型案例。
有着上万年水龄,售价15元一瓶的古董矿泉水正在引起市场关注。
对于“古董水”,生产企业珠峰冰川相关人员给出的说法是,水龄是经过专家组测定,与消费者理解的概念不同,指的是水的矿化周期。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市场上“古董水”不在少数,椰树、舒达源等品牌的矿泉水、天然苏打水产品均醒目标出“水龄过万年”的字样。产品价位同样不低。
如果像珠峰冰川相关人员所说,水龄并非消费者理解中的概念,品牌方为何又在包装中醒目标出?高价“古董水”频出背后是水产业竞争新风口还是营销新噱头?
万年水龄天价“古董水”
高速行驶的高铁上,15元一瓶的万年水龄矿泉水,消费者分享的一则消息引起 *** 热议。根据消费者发布的信息,矿泉水包装上写着“水龄16500±150年”,这样一瓶矿泉水让自己觉得是在喝“古董水”。
6月13日,上述矿泉水生产企业珠峰冰川水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川珠峰”)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产品中水的水龄是经过专家组测定出来的,得出的水龄有科学的测定 *** 。
“这个水龄与消费者理解的概念不一样,指的是水的矿化周期,而不是指上万年前的水直接拿来灌装。任何一个地方的水都有矿化周期,地表水沉降地下之后经过漫长的矿化过程,通过打井或涌泉从地下出来,因此每个水源地矿化周期都不一样。我们产品的水是珠峰脚下的泉眼自涌到地表,出来的水是大约16500年,都是经过杀菌工序,在水源地灌装的。”冰川珠峰方面解释称。
这样的解释似乎不太具有说服力,甚至有专家提出质疑。根据媒体报道,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所郭先生表示,水经过土壤入渗到含水层之间,水龄可以用碳十四法测量,测出来的数字叫作水的表观年龄,不是绝对年龄。因为水是流动的,在地层里面的含水层可能很古老,如有年轻或年老的水补给,整个水的年龄情况就不一样。“拿着检测报告就直接说水的年龄,是不科学的。水喝得是否健康跟所含微量元素有关,与水的年龄是两码事。水的年龄只能代表这是比较干净一点的水,没有现在的一些工业污染。”
网友也对“万年水龄”的说法表示质疑,认为只是为了卖水而出的新营销噱头,“都是水分子而已”“我还呼吸着1亿两千万年的空气,晒着45亿年的阳光呢”“这么古老的水不会变质吗,不是忽悠消费者的智商税吧”……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水龄指的是水的矿化度,国外的很多高端水包括依云,也声称水流了上万年。这样的宣传从消费者角度理解认为“水龄越久肯定越值钱”,这种说法其实存在微妙之处。水跟土壤是分不开的,矿化过程经过上万年,因此说“水龄过万年”某种角度也是可行的,不过从消费角度看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去购买产品。
天眼查App显示,珠峰冰川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普布多吉,注册资本6211.76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饮料生产、销售等。该公司存在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8117万元。2022年11月,该公司及法定代表人普布多吉因承揽合同纠纷被限制消费。
新卖点还是新噱头
无独有偶,像珠峰冰川这样特意标出“水龄”的企业不止一家,价位也同样不算低。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水龄久的产品,企业往往会将水龄作为重点标示出来,并多与水质“珍稀”“纯净”的说法绑定宣传。椰树集团2021年推出了一款长寿泉火箭瓶矿泉水,包装上便用红色字体写着醒目的“水龄超万年”。此前椰树推出的火山岩矿泉水,同样标出了水龄过万年的字样,椰树官网的产品介绍中称,该产品“是世界上珍稀的泉水,经国家权威部门监定,泉水已在地下循环,天然净化一万九千多年”。
价格方面,椰树上述矿泉水产品相比同品类价位稍高,328ml规格的椰树长寿泉矿泉水约3.3元/瓶,200ml规格的椰树火山岩矿泉水约2.5元/瓶,被买家吐槽“一瓶还没有手机大,太贵了”。
在舒达源品牌官方旗舰店中,一款天然苏打水商品图更是标着“2万年水龄,白垩纪火山岩层孕育”的宣传语,产品包装上写着“水龄≧15000年”,并称该水源地开采量“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分配仅为1428毫升”。在此等珍贵宣传之下,该产品售价也自然不低,约11.5元/瓶(550ml)。
那么,“水龄越久水越好”的概念成立吗?水龄是否真的可以作为比较水质的标准?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相关标准发现,在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资源地质勘查规范》《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描述了多种判断水质的标准,如感官要求、界限指标等,但相关标准中都没有提到关于“水龄”的判断标准内容。有专家提出,“水龄”在专业角度来说并不能作为比较水质优劣的科学概念。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15元一瓶“万年水龄”天价矿泉水是企业割韭菜的典型案例,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于自身的健康管理、营养管理、颜值管理、体重管理已经上升到日常管理的维度,而消费者对这类天价矿泉水所宣传的营养性等概念与消费者所追求的健康饮食观念不谋而合。
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饮用水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包装饮用水将达到3371亿元的规模,年复合增长保持10.8%,尚有着千亿级别的增长空间,饮用水高端化也成为新的趋势。“高端水强调水源,注重水质、健康及口味,愈发成为消费者品质生活的选择。”
如此之下,售价不低的“古董水”被业界认为更多是营销噱头。在徐雄俊看来,矿泉水行业现在竞争十分火热,企业打出“水龄越久越值钱”的噱头,属于打了一个认知的擦边球。只要是在广告法范围内做适当营销可以,但不能让消费者交“智商税”。
“这类产品起点较高,赛道相对狭窄,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跟规模效应。正是由于产品规模体量较小,且未采取传统的营销推广手段引发大众关注,在行业秩序以及消费者的消费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监管盲区,需要科学规范市场行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强化品牌推广和营销规范。”朱丹蓬说。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实测 “酱香拿铁”喝完能开车吗?9月4日,贵州茅台与瑞幸咖啡推出的联名咖啡“茅台瑞幸酱香拿铁”正式上架开卖,称“每杯都含贵州茅台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瑞幸小程序看到,附近已有瑞幸门店的“酱香拿铁”显示售罄,且“酱香拿铁”已经处在之一位。
那么“酱香拿铁”里究竟有多少茅台酒,味道怎样,喝完能开车上路吗?
瑞幸咖啡小程序上对“酱香拿铁”的介绍显示,其主要原料为浓缩咖啡、白酒风味厚奶(配制型含乳饮料)、纯牛奶、稀奶油。介绍上用醒目的字体标明:“饮品酒精度低于0.5%vol”,同时也提醒,未成年人、孕妇、驾驶人员、酒精过敏者不建议饮用。
羊城晚报记者在咖啡 *** 现场发现,现场并没有茅台产品出现。
此前有店员对媒体表示,为了方便 *** ,瑞幸咖啡使用了添加飞天茅台的厚奶作为原料。最终产品酒精度也低于0.5度。酱香拿铁的酒精浓度在0.2度到0.3度之间,按照一杯480毫升的容量粗略计算,约含1.8-2.7毫升茅台酒。
“酱香拿铁”到底好不好喝?网友说法不一。有人觉得一般,有人觉得还不错。这大概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既然含酒精,那喝了“酱香拿铁”之后能开车吗?是否会被测出酒驾?
记者买到一杯后,喝了半杯,等待半小时后,通过家用酒精测试仪进行了吹气检测,没有吹出任何数值,随后记者又喝了一大口,进行了第二次吹气,仍然没有吹出数值。
关于“喝完后影响开车吗?”这一问题,瑞幸工作人员回复:“酱香拿铁”的酒精度是低于0.5度的,但驾驶人员不建议饮用,如已经饮用,建议您不要驾车。(记者陈诗洁、刘颖颖)
来源: 羊城晚报
减糖!新加坡现调“快乐水”也要分等级新华社新加坡8月18日电 一杯鲜榨果汁下肚,清凉解暑,但喝下多少糖不得而知。从今年12月30日起,新加坡指定场所售卖的鲜榨果汁、泡泡茶等现调饮料都必须根据糖及饱和脂肪含量,印上营养等级标签,供消费者参考。
“红绿灯”标签将覆盖现调饮料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自12月30日起,新加坡指定场所售卖的现调饮料须根据含糖及饱和脂肪量的占比,分为A、B、C或D四个等级。新加坡卫生部说,营养等级标签能让消费者在选择现调饮品时更好地识别含糖量和饱和脂肪量较低的饮品。
这意味着新加坡现行饮料营养分级措施将进一步扩大。新加坡 *** 从2022年12月30日起要求在售包装饮料须印上类似“红绿灯”的营养等级标签。
标签含A、B、C、D四个营养等级,健康度递减。A级最健康,标签为深绿;D级最不健康,标签为红色;B级和C级标签分别为浅绿和橙色。
这是在新加坡一家超市拍摄的印有营养等级标签的饮料。新华社记者李?摄
根据规定,每100毫升所含糖分在5克至10克之间、饱和脂肪在1.2克至2.8克之间的饮料属于C级,糖分超过10克、饱和脂肪含量2.8克以上则是D级。被列为C或D级的饮料须在包装的正面展示营养等级标签,D级含糖饮料不准打广告。较健康的A级和B级饮料,商家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印营养等级标签。
另外,所有饮料包装上须列明营养信息,包括含糖量、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每日糖摄入量过半源自饮料
记者在新加坡超市看到,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大部分瓶装或盒装饮料均在醒目位置印有营养等级标签。
多名受 *** 众说,包装上的营养等级标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充分了解这些标签有助于消费者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饮料。
这是在新加坡一家超市拍摄的印有营养等级标签的饮料。新华社记者李?摄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去年8月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说,2018年至2019年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新加坡人平均每日摄入12茶匙糖(约60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尽可能降低个体对糖的摄入,因为“从营养角度来说,人的饮食中不需要糖”。
王乙康说,新加坡人每天摄取的糖分一半以上源自饮料,因此卫生部引入给包装饮料印上营养等级标签的办法。营养等级标签听起来比较中性,但其实是希望消费者能避免选购高糖饮料。
过量摄取糖分会导致罹患糖尿病。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新加坡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100万。目前,新加坡人口约600万。
新加坡2016年宣布向糖尿病“宣战”。根据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新加坡糖尿病粗患病率从2017年的8.8%略微降低至2022年的8.5%。(记者:李?、陈丹;剪辑:张本乐(实习生);编辑:刁慧琳、鲁豫)
一瓶果汁喝一天,安全吗?专业测评来了“一天一苹果 医生远离我”
很多人觉得比起吃水果
喝果汁要方便很多
无论是办公族还是学生们
每天一瓶果汁就能随时补充维C
有时候从早到晚一喝就是一天
可是,您是否曾考虑过
果汁开封后能喝一天吗?
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联合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为此开展了专项调查,结果发现,在问及“喝果汁饮料时,您是否会开封后喝一天?”的问题时,44.2%的消费者表示是,55.8%表示否。近5成消费者存在一瓶果汁喝一天的现象。当被追问“您认为果汁饮料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喝完更合适?”的问题时,18.2%表示6小时以内,50.7%表示4小时以内,21.8%表示2小时以内。一半的消费者认为4小时内把果汁喝完是合适的。
但也有消费者会担心:开封后的果汁能喝一天吗?
为此,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分别选取了20款鲜榨和预包装的果汁,涵盖了苹果、鲜橙、西瓜、椰子等常见水果,委托上海市源本食品质量检验有限公司对这些果汁产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了检测。
(特别说明一下,我们这次的检测环境是模拟25℃左右的办公室空调环境,如果环境温度升高,微生物也会繁殖更多。)
结果发现:
采用浓缩复原和NFC工艺的果汁,即预包装果汁,在开封喝过2小时、4小时内,无论是菌落总数,还是大肠菌群的数量都是在国家标准规定 *** 范围内的。
而在开封6小时后,只有一款西瓜汁和一款橙汁的菌落总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小 *** ,其余的都在安全范围内。没有开封过的果汁在检测环境中存放6小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都是在国家标准规定 *** 范围内的。
以鲜水果压榨工艺的果汁,即鲜榨果汁,在开封喝过2小时后,有的菌落总数就已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 *** ,更高的一款梨汁达到了1500000CFU/mL,那些没超过 *** 的鲜榨果汁,菌落总数也随着时间大量繁殖,开封喝过4小时、6小时后,大部分鲜榨果汁的菌落总数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 *** 的范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款西瓜汁在开封6小时后菌落总数与开封2小时数据相比增长了近586倍。
开封2小时、4小时后的鲜榨果汁的大肠埃希氏菌都在标准规定 *** 范围内,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更高的一款西瓜汁在开封6小时后达到了430CFU/mL。
有些小伙伴会问,
如果买来的鲜榨果汁不开封的话,
放到下午喝会不会好一点?
检测发现,未开封的鲜榨果汁在环境条件下存放,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数也是随时间倍增的,有部分存放2小时就超过国家标准规定 *** 的范围。
从这次检测总体结果来看,市面上果汁的卫生还是很安全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买安心喝。但是,大家在喝果汁时,应该重视外包装上的饮用时间提示。市消保委微信团队在调查中发现,近四成消费者没有注意果汁饮料包装上的饮用时间提示。在问及“一些果汁饮料会在外包装上注明‘在XX小时内喝完’的提示,您注意过吗?”的问题时64.8%的消费者表示注意过,35.2%表示没有注意过。而这些表示没有注意过果汁饮料包装上时间提醒的消费者中一瓶果汁喝一天的比例也更高。
检测机构也建议大家在选购果汁、喝果汁时注意:
无论是预包装果汁还是鲜榨果汁应尽快饮用,鲜榨果汁更好在2小时内喝完。
最后
希望所有的果汁生产商
在产品包装上做
醒目、清晰可辨识的饮用时效提醒
这样我们的消费者
也能喝得健康、喝得放心!
资料:新民晚报
编辑:毕扬静
责编:李晶莹
整个屋子仿佛被“血染”!广东女子 *** 这种美味,一觉醒来气炸“谁能想到杨梅浆会爆炸,
很恼火,搞了一天卫生。”
8月8日,
广东惠州的许女士向记者反映,
她 *** 了一瓶杨梅浆,
将未拆封的泡沫箱放在餐厅里。
次日早上,
她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杨梅浆的塑料瓶子自爆了,
整个屋子到处都是红色的痕迹,
仿佛被“血染”一般。
“之一次见,这是食品,
又不是危险品,谁知道会爆炸。”
8月9日,记者联系到涉事网店的负责人,他表示,杨梅原浆可能因为发酵产生气体引发爆炸,但很多时候是消费者迟迟不去取货导致的。“我们放置了干冰,三天之内一般没有问题。并且贴了巴掌大的提示标签,需要冷冻。”
惠州一女子 *** 杨梅浆 爆炸
满屋都是红色痕迹
惠州的许女士告诉记者,她 *** 了一瓶杨梅浆用来做杨梅汁, 塑料瓶装,重量950克,花费了27元。
8月6日晚上11点左右,她下班后从存放点将快递拿回家,未拆封放在了客厅里。“是一个白色泡沫箱装着的,当时太晚了,我放到餐厅后就回房间休息了,打算第二天再处理。”
一夜平静。8月7日早上,许女士来到餐厅,傻眼了。“满屋子都是杨梅浆,墙上、地板上、天花板上、窗帘上、沙发上……装着杨梅浆的泡沫箱和塑料瓶裂开了,瓶盖不知所踪。”
许女士拍摄的视频显示,客厅地板上全是斑斑点点的深红色痕迹,多面墙壁上的深红色痕迹呈放射状,天花板上也有大大小小的斑点状痕迹。
原本装着杨梅浆的白色泡沫箱已经崩裂开,上面有深红色的痕迹,塑料瓶瓶口有破裂和损坏。值得注意的是,白色泡沫箱上有一张蓝色贴纸,上面写有“冷冻食品,请之一时间放冰箱冷冻”。
许女士称,事后她在泡沫箱里看到了冷藏用的冰袋,“我以前也买过类似的东西,里面本身放置有冰袋,有些我也是第二天再放进冰箱的,都没有出过问题”。
许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家里打扫卫生,从8月7日早上9点一直忙到下午6点。“因为它是很黏的,擦一遍根本擦不干净,一个地方需要擦好几遍。地板和墙面贴了地板砖和墙砖,没有造成实际损失,沙发、窗帘也都清洗了,但是天花板上的痕迹擦不掉,只能重新粉刷了。”
“我真的很恼火,搞了一整天卫生。”许女士称,她将杨梅浆爆炸的事情反馈给网店 *** ,对方表示“不好意思”,并认为是她保管不当,同意退款处理。
“卖家只是提醒放入冰箱冷冻,没有做可能会爆炸这方面的风险提示。我买的是食物,又不是危险品,我能够接受它变质、变味,谁能想到它会爆炸,这不合理。”许女士说。
店方回应:
需要冷冻,已经张贴了提示
记者检索发现,在许女士购买的商品详情页中,显示商品为“冷冻杨梅原浆”,冷冻锁鲜。产品信息中有显示贮存条件为小于等于零下18度。 此外,并无需要立即冷冻及相关后果的提醒。
8月9日,记者联系到网店经营者商丘市睢阳区三农食品商行的一名负责人,他表示,接到过许多关于杨梅浆爆炸的投诉。 许女士反映的情况,他会去核实了解并进行处理。
“这个是原浆,现在天气炎热,如果快递 *** 后消费者没有及时提货,很有可能会胀气。 这是鲜榨的,里面没有防腐剂,里面的原浆有可能会因为气温等因素发酵,从而产生气体喷出。因此我们在包装盒里都放了干冰,正常来说从快递发出到收货,三天之内肯定不会有问题。顾客收 *** ,一旦发现有胀气、胀包等情况出现,禁止再食用,我们会重发。”
该负责人认为,他们已经做到了提醒。
“我们不可能逐一去打 *** 提醒顾客,那样成本太大了。但我们的泡沫箱上都贴有蓝色标签,一个标签有巴掌大小,很醒目,上面都写有需要冷冻。 而且也会有提醒,收 *** 发现胀包漏气,可以拒收,我们再补发。这种情况,很多是顾客的原因导致的,冷冻商品是要及时提货的,是很多客户收到通知了不去拿货,最后爆了。 但是我们该补发补发。”
评论区中
不少人都称遇到了
许女士类似的遭遇
不止杨梅浆
还有其它饮料调味料也有
“爆炸”可能……
知多D:
夏季开启果汁饮料当心爆瓶
岳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曾发布消费提示称,
夏季开启果汁饮料当心爆瓶。
饮料怎么也会爆炸伤人呢?
据悉,果汁中的物质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的压力后就会爆炸。 果汁类饮料里营养元素很多,有糖类、纤维素、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开盖后很容易被空气中的大量微生物,特别是酵母菌污染。
而酵母菌发酵后,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25℃室温条件下放置48小时后,开盖后的果汁产品因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导致瓶内产生2公斤/立方厘米以上的压力。
果汁、乳饮料、奶类、碳酸饮料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奶类一般是纸盒装,如果发酵,纸盒会膨胀起来,肉眼容易识别,如果是玻璃瓶,杀伤力会更大,甚至手一碰,玻璃可能就会爆炸。
为了确保夏季饮品消费安全,
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
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炎热的夏季,饮料更好是即开即饮,这也是避免饮料过期和爆炸伤人的更好办法。
如果饮料一次喝不完,一定要按照其外包装上的说明存放,存放时间、存放条件都要严格遵守。
其次,在饮用已经开启的饮料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其有无浑浊、沉淀、杂质和膨胀变形等不正常情况。
第三,使用正确的开启 *** ,开启时将瓶子正放,远离面部,避开人群。 不能用牙齿、筷子或桌凳边角磕拉开启。
最后,一旦发生饮料爆炸伤人或者食用了变质饮品,发生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并保存爆炸碎片、现场和问题饮料等证据; 同时,通知商家或拨打12315投诉。
综合自潇湘晨报、岳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坊、网友评论
来源: 广州日报
暖爆!因为一张“小纸条”,扬州这家超市成了网红店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
如果你真有需要
请你小声告诉我
我能解决你一顿温饱
不求回报
只希望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
这几天,扬州市区荷花池南街一家超市门口贴出的一张“小纸条”火了,网友上传后,这家食品超市很快成了“网红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6日采访了贴出纸条的女老板。
LOVE
(超市门口的纸条。陈咏 摄)
白血病人一天一夜没吃饭
求助水和饭
触动她贴出这张纸条
贴出纸条的超市名叫“潘食记”,老板叫潘在芳,42岁。老家在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开这家食品超市已经4年了。记者看到,纸条贴在店门口醒目位置,靠近放满饮料的大冰箱。走到店门口,一下就能看到。记者经过询问得知,纸条是上周五贴出来的,到今天是第4天。
“前段时间,看到有个白血病患儿的父亲,他说孩子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饭了,向别人求助一杯水、一片面包,这个让我很受触动,我想一杯水、一片面包都能帮助到别人,这个并不难,就希望通过自己做一点小事,能够帮助到那些遇到困难的人。”潘在芳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讲述了贴出纸条的初衷。她说,自己卖的就是吃的喝的,给有困难的人提供一些,自己完全能够承受,举手之劳,没有多大负担,也许对别人来说就是很大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纸条贴出才三四天,已经有好几个人接受过帮助。“比如我看见有个顾客买东西捡便宜的挑,左选右看拿不定主意,看他的样子应该是患者家属, *** 脆挑了几样有营养的,送给了他。”潘在芳说。记者了解到,潘在芳的超市靠近扬州苏北医院,这是扬州更大的公办医院,平时来光顾的病人家属较多,潘在芳久而久之发现,一些病人家属因为经济原因,购物时犹豫不决,对于这些特殊顾客,她练出了“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给对方帮助。
(“潘食记”超市。陈咏 摄)
采访中一位邻居介绍,就在纸条贴出的第二天,一位老太走过来询问,店门口贴的纸条算不算数,她能不能拿一盒泡面?老人话音未落,潘老板就从货架上拿下一盒泡面和一杯牛奶,递到对方手中,还小声对她说,以后饿了就这里吃,不要钱。潘在芳说,纸条上之所以说“请小声告诉我”,是考虑到对方的尊严,有些人是暂时遇到了困难,人不可能总是困难,困难是暂时的。
附近居民:
老板的心意大家都看在眼里
给街坊邻居做了榜样
严兴兰是超市员工,到店里一年半了。她说,老板贴出这样的纸条,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在贴纸条之前,她为别人做的事情太多了,包括她们员工,“老板正直、善良、喜欢帮助人。她老家在公道镇,家里长着蔬菜瓜果。每次从老家回来,总要带不少蔬菜瓜果,送给邻居、送给我们,还送给顾客,谁进店,不管买不买东西,她都送。我老家是高邮临泽的,每次回家过节,她都塞东西给我,说是给老人。平时在店里,经常看到她接济帮助环卫工人。”
潘大姐给我们年轻人、90后树立了榜样,我们也向她学习,传递温暖社会的正能量。”家住附近、在扬州汶河产业园工作的居民王超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给环卫工人、路过的困难人群送水送吃的,冬天、下雨天、大热天请别人到店里休息,吃点东西,这是大家经常看到的。社区搞公益活动,她积极捐款捐物,对街坊邻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也想向潘大姐学习,用自己的力量多帮助别人。
记者随机采访时,大家纷纷点赞这张“爱心纸条”。一位保洁大姐说,受到老板的帮助不止一次了,看到这张纸条,感到更加温暖。一位进店买东西名叫穆丽的顾客说,她家住得不远,老板很热心,自己亲眼见过她给陌生人送吃的,“小纸条没多大,能够贴出来不简单,要学习她的这种承诺,多多传递爱心。”
(潘在芳告诉记者贴出纸条的初衷。陈咏 摄)
老板:
更希望受助者有了能力后
再去帮助别人
潘在芳告诉记者,从小父母就告诉她,做人不能太自私,面对有困难的人,能帮一定要帮一把。事实上,她小时候,家里也不宽裕,没少收到邻居、同学的帮助。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也难免有不方便的时候,比如前段时间去洛阳旅游,不认识路,陌生人热情地指路,甚至带路;乘公交没带零钱,3个市民帮她付钱,这都让人感动。所以,自己在店里帮帮别人,实在不值一提。为了保证每一个求助者都能吃上一顿饱饭,她还“放权”给营业员,她不在超市时,可由营业员代为送上食物。记者看到,在超市收银台下方,摆放着一个篮子,里面存放了许多事先准备好的水果、面包和牛奶,只要有“客”到,就免费送上。
“我在小纸条上写着,我帮助有困难的人不求回报,希望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希望这种帮助、这种温暖能够传递下去,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有温度,这是我最希望的。”潘在芳说。
一张“小纸条”,情暖一座城。
一瓶饮料含两百多种配料,报菜名呢?近日,
一款主打酵素的气泡水
被演员冯雷吐槽标注有200多种配料,
随后在网上引发热议。
这么个添加法,
能好喝吗?
演员冯雷在视频中给出了答案:
像“葡萄汁”。
有网友戏称,
神农都不用尝百草了,
一瓶饮料就囊括了一个植物园。
这饮料,什么来头?
记者注意到,
该产品包装上醒目地标着
“232植物酵素”“0糖0脂0能量”
“(GABA)y-氨基丁酸”等字样,
售价超过了一般普通气泡水。
该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宣传
有网友被这个离谱的配料表吸引,
买来尝了尝,
味道“不好喝也不难喝”。
记者发现,
这些配料名称,
都属于配料表中“综合果蔬酵素粉”这一大类,
添加量为5mg/L。
这款气泡水出品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他们添加的,
是一种含有232种植物元素的酵素粉,
并不是真的添加了232种植物。
至于为啥要把酵素粉包含的232种植物元素,
都标注出来,
该工作人员表示,
这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他也不清楚,
并表示,他们的产品不是药品,
不含有调节人体的功效,
一些 *** 流传功效,
是酵素本身含有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
这款汽水背后的公司,
其主业并非饮料,
曾经还因配料表标识问题受到行政处罚。
“酵素粉”到底有啥用?
在演员冯雷的吐槽视频下,
有网友说,
“看到酵素就该知道,
这饮料就是纯纯的智商税。”
被很多商家拿来宣传“通便”“减肥”的酵素,
到底是啥?
对此, *** 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巧
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酵素就是一种蛋白酶,
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肽类,
还含有矿物质、益生菌及益生元等,
有调节肠道、
帮助消化和抑制细菌的作用。
该产品宣传页的“声明”
但此款饮品,
添加的是复合型酵素粉,
含量为5mg/L,并不高,
每瓶只有不到2.5mg,
保健效果微乎其微。
同时陈巧医生也指出,
这种原料,
并非添加得越多越好,
反而原料越多,
导致过敏的因素也会随之增多。
此外,
该产品的电商宣传页上,
写着“富含γ-氨基丁酸和天然黄花菜,
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助你一夜好梦,”
对此,陈巧医生指出,
这两种原料确实有此类功效,
但具体效果要看实际添加量,
以及个人的吸收效果,
实际功效有待考证。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
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曾表示,
“酵素”是个外来词汇,
在中文中就是“酶”。
酶对于健康有很大益处,
但市面上有很多“酵素”空有虚名,
实际上酶含量极少,
喝一公斤“水果酵素”,
可能效果还不如吃个苹果。
专家建议消费者,
在选购此类含“酵素”的产品时,
应当注意控制每天的摄入量。
一般建议一天500-1000毫升为宜,
过多饮用容易造成腹泻或过敏。
还需要注重饮用的时机,
饭前喝会冲淡胃液,
影响进餐,
而饭后半小时喝更有助于消化。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
则不适宜大量饮用。
转自 科技日报
来源: 锦观新闻
减糖!新加坡现调“快乐水”也要分等级新华社新加坡8月18日电 一杯鲜榨果汁下肚,清凉解暑,但喝下多少糖不得而知。从今年12月30日起,新加坡指定场所售卖的鲜榨果汁、泡泡茶等现调饮料都必须根据糖及饱和脂肪含量,印上营养等级标签,供消费者参考。
“红绿灯”标签将覆盖现调饮料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自12月30日起,新加坡指定场所售卖的现调饮料须根据含糖及饱和脂肪量的占比,分为A、B、C或D四个等级。新加坡卫生部说,营养等级标签能让消费者在选择现调饮品时更好地识别含糖量和饱和脂肪量较低的饮品。
这意味着新加坡现行饮料营养分级措施将进一步扩大。新加坡 *** 从2022年12月30日起要求在售包装饮料须印上类似“红绿灯”的营养等级标签。
标签含A、B、C、D四个营养等级,健康度递减。A级最健康,标签为深绿;D级最不健康,标签为红色;B级和C级标签分别为浅绿和橙色。
这是在新加坡一家超市拍摄的印有营养等级标签的饮料。新华社记者李?摄
根据规定,每100毫升所含糖分在5克至10克之间、饱和脂肪在1.2克至2.8克之间的饮料属于C级,糖分超过10克、饱和脂肪含量2.8克以上则是D级。被列为C或D级的饮料须在包装的正面展示营养等级标签,D级含糖饮料不准打广告。较健康的A级和B级饮料,商家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印营养等级标签。
另外,所有饮料包装上须列明营养信息,包括含糖量、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每日糖摄入量过半源自饮料
记者在新加坡超市看到,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大部分瓶装或盒装饮料均在醒目位置印有营养等级标签。
多名受 *** 众说,包装上的营养等级标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充分了解这些标签有助于消费者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饮料。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去年8月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说,2018年至2019年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新加坡人平均每日摄入12茶匙糖(约60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尽可能降低个体对糖的摄入,因为“从营养角度来说,人的饮食中不需要糖”。
王乙康说,新加坡人每天摄取的糖分一半以上源自饮料,因此卫生部引入给包装饮料印上营养等级标签的办法。营养等级标签听起来比较中性,但其实是希望消费者能避免选购高糖饮料。
过量摄取糖分会导致罹患糖尿病。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新加坡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100万。目前,新加坡人口约600万。
新加坡2016年宣布向糖尿病“宣战”。根据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新加坡糖尿病粗患病率从2017年的8.8%略微降低至2022年的8.5%。
记者:李?、陈丹
来源: 新华社
国潮汽水图鉴:5元以下的快乐水,还没消失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汽水,是夏天的代名词。
夏夜追凉,身边的好友三三两两,吃饭吃到了兴头上,抓起一瓶汽水一饮而尽,夏日的浪漫就此定格。
汽水,是回到童年的时光机。
周末的午后,路过杂货店,买一瓶汽水,用开瓶器打开盖子,啪的一声,汽水滋滋上冒,入口的那一瞬间,气泡在舌尖激烈地跳动起来,滑入喉咙,童年的回忆瞬间扑面而来。
童年的回忆-汽水 图源:图虫创意
汽水,是每个城市都有的独家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北京北冰洋、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沈阳八王寺、重庆天府、武汉滨江、广州亚洲和上海正广和为代表,中国八大汽水厂为中国汽水产业带来一段辉煌的时光。光是1983年,“八厂”的总销量就占到了全国汽水总销量的42%。
而后来,“两乐”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汽水各自为王的局面。竞争、并购,行业挤压加剧之下,国产老汽水渐渐在国内市场销声匿迹。
然而近些年,随着国潮兴起,消失的老汽水们重出江湖,在这个5元以下饮料难觅的时代,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夏日的快乐。
西安冰峰汽水:检验西安人“纯度”的标准
(330ml玻璃瓶装,2.5元)
对于西安人来说,“凉皮、肉夹馍、再来一瓶冰峰”,这一三秦套餐,最能代表陕西的饮食文化。
三秦套餐 图源:图虫创意
据说如果想要检验一个西安人的“纯度”,就要看他每年喝多少冰峰。
冰峰汽水起源于1948年。当时一位商人从天津引进一套汽水制造设备,准备前往新疆建厂,但却受阻于大雪中,无奈把设备留在了西安,并在1951年建成西安之一家汽水厂——西北汽水厂。生产的饮料没有品牌,就叫“洋汽水”。
1953年,公私合营过程中,西安市食品厂成立,西北汽水厂成为其中的一个车间。
在这之后才有了“冰峰”的品牌名。有一种说法是, *** 汽水的水,来源于一口老井,冬天井口的冰雪冻住了,像一座冰峰,于是给饮料取名“冰峰”。
冰峰汽水 图源:图虫创意
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匮乏,汽水主要被当作防暑降温产品,供应给机关、企业、国营商店等单位。一瓶卖9分钱,一天只生产几千瓶,需要提前进行预订,经过审批才能得到。
1986年,冰峰贷款80万元从德国引进先进的汽水设备,使得冰峰年产量上升至3000万瓶。从那个时候开始,冰峰才真正成为了市民餐桌上的饮品。
时至今日,在国内汽水品牌中,冰峰是唯一持续存在了70年的民族汽水品牌。
2022年,冰峰饮料四款主打产品销量合计达2.92亿瓶/罐,是实至名归的汽水届老大。
呼和浩特大窑汽水:重出江湖,冲出内蒙古
(520ml玻璃瓶装,4.8元)
在西北,还有一种汽水同样名声响亮,它就是大窑汽水。
大窑汽水虽没有冰峰汽水历史悠久,但能力却不容小觑。
大窑汽水是内蒙古的特产,前身为始建于1983年的呼和浩特八一饮料厂,后经转制正式更名为内蒙古大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啤酒瓶般的包装使它区别于便利店的小汽水,醒目非常。
啤酒瓶般的大窑汽水 图源: ***
从小生活在呼和浩特的赵佳琪对童年的记忆,绕不开的就是大窑的橙味汽水。
“小时候觉得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暑假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喝汽水。后来等到大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喝不到大窑了,好在这几年它又重出江湖,而且冲出内蒙古走向了全国。”
曾有业内人士估计,2021年,大窑的销售额保守估计为30亿元。这一成绩与农夫山泉旗下的果汁品牌NFC销量几乎平起平坐。
据界面新闻报道,一名饮料行业人士透露,大窑2022年销售额32亿元,是老牌汽水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
从地域饮品到国潮爆款,大窑不仅承载着内蒙古人的童年记忆,如今也承包了全国人民的夏天。
重庆天府可乐:在大部人的回忆里
(550ml瓶装,4.5元)
据说,在80年代,许多中国人喝到的之一瓶可乐不是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而是一股淡淡中草药材味道的天府可乐。
天府可乐,虽然名字中带“天府”,但却是重庆土生土长的饮料品牌,被称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天府可乐 图源:图虫创意
天府可乐诞生于1981年。时任重庆饮料厂厂长李培全,为了响应全国开发中药的号召,斥资130万,研发出了中草药配方的国产可乐。当时一经推出便风靡全国,在全中国建有108家联营厂,年销量高达20多万吨,缴税超过7000万。
辉煌时期,天府可乐占据中国可乐市场75%的销售份额,畅销多个国家。
“我记得90年代的时候,每当家里有人过生日,都会给我买上一瓶天府可乐。每逢暑假我妈也会给我买上两箱,每天让我喝一瓶,喝起来有种淡淡的中草药味道,我觉得比外国的可乐好喝多了。”在重庆人陈宇看来,天府可乐就是童年生活不可磨灭的记忆。
然而好景不长。1990年以后,外资可乐品牌开始通过并购的方式抢占市场。1994年,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达成合作协议后,却被后者边缘化,天府可乐逐渐没落。
2008年,天府可乐开始踏上追讨品牌的艰辛之路,历经5年的波折,终于拿回了自己的商标。2016年,天府可乐复产,但是丢失了黄金时代的它,销量被“双乐”碾压。
目前,天府可乐销售业绩不足亿元。据重庆产权交易网曾披露的 *** 公告显示,2021年,天府可乐全年总营收为1651.87万元;2022年1-5月,该公司营收为932.55万元。
如今,带着淡淡药香的天府可乐在大部分人的回忆里,渐行渐远。
武汉二厂汽水:重新讲述“消失与重现”
(330ml易拉罐装,4.98元)
在我国华中地区,也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产汽水品牌:二厂汽水。
“二厂汽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
那一年,英国航运公司工程师沃特·休斯·科赛恩乘船到汉口,看到当地人在冬天收集冰块留到下一个夏天使用,他心生一念,试图把英国的新技术引入汉口制冰。
1904年,他筹到一笔钱,在汉口开了一家制冰工厂,叫“和利冰厂”,这个冰厂让他很快赚得盆满钵满。
1921年,科赛恩又开了一家“和利汽水厂”,专门生产汽水,这也是中国最早生产汽水的工厂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和利汽水厂”改名为“武汉冷饮厂”,下面的“汽水车间”变为“饮料二厂”。
当时,“二厂”生产的汽水口味丰富,橘子、荔枝、柠檬、香蕉,味道酸酸甜甜,开瓶后气很足,喝到嘴里很“煞口”。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瓶价值两毛五,用香精、白糖和果味粉勾兑出来的碳酸水,就足够让孩子开心一个下午。
到了80年代,二厂汽水迎来了最红火的“黄金时代”,如果穿越到那个时候的武汉,你会看到大街小巷的杂货铺里,都会摆着国营武汉饮料二厂生产的汽水。
有老武 *** 曾在社交媒体上回忆:在当时,每天晚上8点小商户都骑着三轮车在二厂门口排队进货,队伍甚至能从解放大道一直排到西马路。
不过,如此受欢迎的品牌,最后也难敌历史的洪流。改革开放后,二厂汽水与可口可乐合资后遭到雪藏,在2000年宣布全线停产。
好在2018年的时候,在“国潮风”的影响下,一个商业团队发现了这个老武 *** 心里的童年宝藏,注册了一个与武汉二厂相似的汽水品牌-汉口二厂。他们以怀旧为基点,讲述了一个有关消失与重现的故事,赋予了这个老品牌的新生。
重获新生的二厂汽水 图源:图虫创意
在物质丰裕的今天,一瓶汽水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是它代表的那份昔日的快乐,却值得每个人珍藏。
广东亚洲沙示:“红花油”的快乐水
(500ml瓶装,4元)
贾平凹说:“一个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一个人在年少时爱吃的东西,会给味觉留下深深的印记。”
对嘉峰来说,这个东西就是沙示汽水。
如今,偶尔闲逛到老城区,嘉峰还是会选择到士多店(在广东,人们把商品种类繁多的店铺称之为士多店)买一瓶沙示汽水,就是为了在二氧化碳的气泡里,找到那种喝完一口汽水,打个饱嗝的感觉。
在嘉峰的回忆里,他大学毕业两年后的夜晚,几乎都是在士多店度过的。当时五块钱一斤的花生,一块钱一瓶的沙示汽水,又或者是三块钱一瓶的珠江啤酒,就足够他消磨一个夜晚,跟朋友一起规划自己的远大前程。可以说沙示汽水伴随着他刚踏入社会的所有喜怒哀乐。
广东人最初喜欢喝凉茶、吃凉粉消暑。但自从晚清时期,西式冷饮传来,味道改良的冰镇汽水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1930年,外商屈臣氏在白蚬壳建立汽水厂,垄断了广东一带的饮料行业,汽水文化从此开始盛行。
1946年亚洲汽水厂成立,其生产的沙示汽水曾被誉为“全球更好喝的汽水”。在60年代,沙示汽水远销到海外换外汇,是名副其实的爆款产品。
虽然如今在很多人看来,沙示汽水有一股浓重的红花油或风油精的味道,但是在沙示最辉煌的时期,它可是名副其实的老广快乐水。
后来与天府可乐一样,亚洲汽水也被百事可乐收购,这种凉茶般的汽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过,沉寂并不代表消失。如今沙示汽水仍然存在于广东街头的士多店里,虽然大部分人不懂它的魅力,但是对于嘉峰们来说,在不参加酒局,不去酒吧的某一个夜晚,走在老城区的街巷里,一瓶沙示才算契合想回忆往昔的心情。
亚洲沙示汽水 时代周报 李杭/摄
这瓶让他们喝两口就打个嗝的沙示汽水代表着昔日,代表着快乐,代表着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的精神自留地。
等到那股熟悉的味道滑过喉咙,进入身体,他便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那个夜晚,自由且无忧无虑。
推啤酒味饮料 可口可乐复兴醒目12月26日,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郑州可口可乐推出了一款菠萝啤酒味的“醒目”汽水,这款名为“醒目劲爽菠萝啤酒味汽水”由郑州可口可乐结合当地情况研发。业内人士认为,可口可乐以“醒目”为名推出这款菠萝啤酒味的汽水也是复兴“醒目”品牌的重要策略。随着饮料行业竞争加剧,装瓶厂作为可口可乐区域性产业,结合本地情况推出区域性新产品,正在倒逼产品生产方式转型。
推出酒味饮品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可口可乐在电商平台推出一款品名为“醒目劲爽菠萝啤酒味汽水”的新饮料。据悉,新品由郑州可口可乐研发推出,采用了摩登罐,于12月在河南首发上市开售,主攻餐饮渠道。新品规格为330ml,一箱12罐,零售参考价3元每罐。
目前,新品仅在河南的线下渠道以及京东旗舰店、美团等线上平台 *** 开售。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可口可乐京东自营旗舰店内“醒目劲爽菠萝啤酒味汽水”已售罄,好评率100%。
值得注意的是,与市场上传统的菠萝啤不同,“醒目劲爽菠萝啤酒味汽水”产品类别为其他型碳酸饮料,是零酒精含量的菠萝啤酒味汽水。官方在宣传中介绍,“醒目劲爽菠萝啤酒味汽水”瞄准的是不方便喝酒的人群,如女性及餐后要开车的人。对此,网友也纷纷留言:可以放肆喝“酒”了。
事实上,菠萝味啤酒味饮料也并非可口可乐独家首发。据了解,菠萝啤酒味的饮料在河南早已存在,北京商报记者曾注意到,一家名为洛阳春都的食品企业就销售多种水果啤酒味汽水饮料。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年轻人逐渐摆脱啤酒以及消费群体高龄化的发展,啤酒市场也在不断缩小。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不含酒精的啤酒,再加上不含酒精的啤酒的利润是普通啤酒的3倍,虽然无酒精啤酒的销量只是啤酒市场的1/20,但无酒精啤酒的市场利益也在扩大。
复兴醒目品牌
“此次,可口可乐以‘醒目’为名推出这款菠萝啤酒味的汽水也是复兴‘醒目’品牌的重要策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
事实上,醒目汽水是可口可乐公司为中国顾客生产的一种碳酸饮料,1997年开始在中国销售。产品共有西瓜、桃子、苹果、葡萄、西柚、荔枝、水蜜桃、奇异果、椰子、冰淇凌、红茶、芒果等多种口味,其中,苹果味产品广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2001年,醒目汽水已经在全国饮料市场上排名前五,市场份额为8%。不过好景不长,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碳酸饮料市场整体萎缩,近些年,消费者已经很难在线下渠道找到醒目汽水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00年以前,碳酸类饮料占据中国饮料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饮料行业更多健康饮品的出现,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碳酸饮料已经逐渐被替代。中国碳酸饮料销量在2014年达到巅峰,逼近1800万吨,此后碳酸饮料开始走下坡路,销量持续下滑,2016年碳酸饮料销量跌至1739万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可口可乐的营收逐年下滑,2013-2017年,可口可乐的营收分别为:468亿美元、460亿美元、442亿美元、418亿美元和345亿美元,同比下滑:2.4%、1.8%、3.7%、5.49%、15.41%。
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认为,近几年碳酸饮料市场萎缩,且醒目与芬达、雪碧等产品有重叠,对于可口可乐来说少一个产品便能降低成本,并且全球品牌芬达亦可取代醒目品牌,醒目碳酸饮料便悄然淡出了市场。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醒目的“复出”与可口可乐提出的做一家“全品类饮料公司”不无关系。2019年第三季度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可口可乐咖啡+汽水以及美汁源椰子汁植物蛋白饮料。另外,在茶饮料方面,可口可乐在亚洲推出了淳茶舍无糖茶饮料系列。此次在醒目品牌下推出菠萝啤,也是它在产品组合多元化方面的又一尝试。
装瓶厂倒逼转型
事实上,“醒目劲爽菠萝啤酒味汽水”是由郑州可口可乐结合当地情况研发推出。业内人士认为,装瓶厂作为可口可乐区域性产业,结合本地情况推出区域性新产品,正在倒逼产品生产方式转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生产模式。
据了解,装瓶厂在可口可乐研发系统中承担着两项职能,即捕捉市场新趋势并提报,以及负责本地市场的口味测试及筛选出上市产品。过去,装瓶厂主要负责口味测试、筛选产品而对捕捉市场新趋势参与度较低。
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口可乐中国系统是包括中国区总部、装瓶集团,各个装瓶厂在内的大家庭。中国地大物博,消费者口味偏好差异很大。由装瓶厂根据当地需求提出研发创意,在局部区域或某段时间推出当地试销的新品,这样的创新机制由来已久。这是可口可乐作为全品类饮料公司,在中国40多年不断向当地市场学习,推陈出新的必经之路。”
据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介绍,“怡泉+C”其实就是在广东地区获得成功后,推广到全国的。据悉,“怡泉”是源于1783年的英伦经典品牌,主打“美味品味、时尚潮流”。2014年“怡泉+C”登陆北京,受到年轻人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可口可乐也通过郑州太古在积极下沉至乡镇渠道。数据显示,郑州太古与4年前相比,郑太的乡镇经销商伙伴数量已由300多增加到现时的800多,村庄售点数从6万多增至10万多,渗透至1700多个乡镇。
对于可口可乐以装瓶厂为中心,谋求产品生产模式转型。宋清辉认为,这种生产模式转型体现了可口可乐对下沉市场消费者的重视,更能准确捕捉消费者需求,对其产品创新有一个很好地助推作用。不过,这种由点到面的产品辐射模式,也面临着产品区域性发展受限的问题。毕竟,适合某一地区的产品不一定适应于全国。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王晓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官方旗舰店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