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去钓鱼的时候,因为是用的传统钓,挂的蚯蚓,结果有个窝子把黄辣丁给招来了,上了一条鲫鱼之后,连上5条小黄辣丁,很无语。
黄辣丁这鱼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学名黄颡鱼,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刺黄股、昂刺鱼、昂公。我现在住的地方这里人们管它叫做哥牙(音),我老家管它叫做嘎鱼。
而这种鱼因为肉质鲜美,适合熬汤,也是我喜欢吃的鱼种之一,所以经常以黄辣丁作为目标鱼。那黄辣丁什么时候作钓更佳呢?用什么方式钓能事半功倍呢?
有人说这鱼一年四季都能钓,更好的时间是在4月到11月期间。没错,但是再具体呢?似乎就没人提了。
我这里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一个更佳作钓黄辣丁的时节。就是春天鲤鱼甩子的时候。因为鲤鱼甩子会在河面上跳动,所以我们能之一时间发现这一现象。而这段时间是作钓黄辣丁的时间,一来个体比较大,二来打窝还能聚群。
至于秋季的时候其实我是不建议以黄辣丁为目标鱼的,因为此时有太多的幼年黄辣丁,闹窝比较厉害。
作钓 *** 呢?我都是用手竿,用海竿也可以。
打窝我一般是拿蚯蚓剁碎和泥,天黑前1个小时左右打窝,然后天黑钓到11点-12点,直接挂蚯蚓作钓,钩子可以用5号伊势尼,毕竟黄辣丁的吃口还是比较猛的。
当然也可以拿鸡鸭内脏打窝,效果也差不多。看个人喜好。
钓位的话,选择非障碍区的草头打窝。
因为是夜钓,所以更好带钓鱼手套,防止被黄辣丁扎到,毕竟这玩意的大刺伤带毒。同时还要做好防虫防蛇的措施。
期待明年春天你有一个好的收获。
图源 *** 侵删 我是巨石上的钓鱼人,带你看钓鱼圈趣事,探讨钓鱼技巧,
众位看官闲暇时候加个关注,多谢了,也算对我发文的支持
黄颡鱼:名字多又不是我的错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产资源丰饶无比,涨渡湖黄颡鱼更是在湖北久负盛名,是湖北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客。
今天要推荐的武汉优质农产品就是首批入选“江城百臻”品牌目录的涨渡湖黄颡鱼。涨渡湖黄颡鱼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曾荣获中国武汉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它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味鲜汁浓。
涨渡湖黄颡鱼不仅有上佳的口感,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埴。它富含蛋白质,钙、磷、钾、钠、镁等矿物元素,营养含量丰富,具有利尿消肿、强健骨骼、补脑健脑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黄颡鱼,煮食消水肿,利小便”;姚可成在《食物本草》中说:“黄颡鱼主益脾胃和五脏,发小儿痘疹”。
黄颡鱼在美食界大显身手,在各地餐桌上都有着它的身影。在不同的地域,黄颡鱼被赋予了别具一格的名字,四川人叫它黄辣丁;江浙人唤其昂刺鱼、喇鱼;湖南人称它黄鸭叫;北方人管它叫嘎牙。它还被各地称为:昂公鱼、昂丝鱼、昂嗤丁、黄颊鱼、黄蜂鱼、黄牙头、黄甲鱼、刺疙瘩、刺黄骨、刺棍子、央丝鱼、金丝鱼、弯丝鱼、汪丁头、嘎嘎鱼、锥子鱼、江颡鱼和河龙盾鮠等等。除了这些名字,大家还知道其它别名吗,欢迎留言~
拿这种东西去钓黄辣丁,既不要钱又不招小鱼,一钓一个准黄颡鱼大家都很熟悉,小飞也不止一次介绍过关于他的钓法及饵料选择。
毋庸置疑,对付黄颡鱼更好的办法是拿牛羊骨打窝然后挂上鸡肝做钓。但是这些材料搜集起来太麻烦,夏天又很容易馊那味道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今天小飞再告诉大家一个钓黄辣丁的“神饵”,此不用花钱、取材方便更关键是不招小鱼
这个所谓的神饵其实是螺蛳!野钓无论是江河还是水库,找几颗螺蛳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不需要花钱去买。
使用也非常方便:用石头砸碎壳把肉挑出来挂钩上即可,当然小飞建议大家多捡一些,取一部分连壳带肉扔钓点打窝,效果更好
为什么螺肉不招小鱼?其实不能完全说不招小鱼吧,毕竟这玩意儿那么腥,小鱼肯定会啄两下,但是螺肉的头部比较硬小鱼根本咬不动,咱们不必担心会像蚯蚓一样扔下去就被吃光。反正黄颡鱼咬钩很凶猛,我们可以采用跑铅加挂螺肉的办法。
还有一个好处是,如果你的螺肉没被鱼儿吞到喉咙,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不用频繁换饵对于像我这样的懒人来说再好不过
我是怎么发现螺蛳肉可以钓黄颡鱼的呢?螺肉腥味重,用来钓黄颡鱼合情合理,不过一般人却不怎么会想到,小飞也是偶然得知
前几年和朋友去一个河道钓大物,结果大物没守到,心有不甘的俩人就在旁边的地里挖了几根蚯蚓打算钓钓黄颡鱼,结果还真收获不少。
拿回家后便杀了三四条打算做下酒菜,没想到剖开肚子竟发现里面都是螺肉。当时还蛮开心的,又让我发现一个神饵,哈哈
使用螺肉还有什么好处。众所周知螺蛳是钓青鱼的更佳饵料,但你是否知道用螺肉也可以钓到鲤鱼。如果不把壳敲碎的话鲤鱼是不太会咬的,但是用螺肉的话我却钓到过好多次,还有鲶鱼、草鱼都会上钩只是效果没有黄颡鱼那么明显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由钓鱼阁小飞原创
2021年11月我县第五批非遗名录项目推出11项内容,仁沙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被列入其中。非遗技艺是对传统技艺手法的保护,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黄辣丁对于丰都人来说是一种味蕾上的享受,也是一份难忘的记忆,伴随如梭的光阴更添几分厚重,是技艺也是记忆。
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的起源
蜿蜒的渠溪河从仁沙镇流过,宛如山中的玉带,给这一方水土的人们,带来了文明和生机
自古以来,在渠溪河中,盛产着一种鱼类,滋养着这里的人们,这种鱼便是黄辣丁,黄辣丁又名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头略大而纵扁,头背大部 *** 。
黄辣丁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为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当地村民不再以捕捞河中黄辣丁为食,通过科学的养殖手法,既保住了口福也保护了生态。
生活在渠溪河畔的当地村民,自古以来便有食用黄辣丁的习惯,黄辣丁对于当地人来说,不仅是一道美食,也是一种经济来源。
据了解,仁沙黄辣丁的烹饪技术起源很早,渠溪河畔有人居住就有人捕捞,但是当时没有什么佐料,烹饪极为简单,以自然清香为主。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很差,不能解决村民的生活温饱问题,余永武家紧靠在渠溪河畔,经常趁空余时间捕捞河中的黄辣丁,补足家庭的生活开支,经过他二十多年的摸索,就独创了一种黄辣丁烹调的工艺。
后来他的儿子余关键继承他的手艺,三十年来以餐饮业为主,发家致富,现在又传承给余关键的女儿余春花,并开了仁沙饭庄,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也做出了远近闻名的仁沙黄辣丁。
经典的味道往往只需要简单的食材,简单的佐料,仁沙镇黄辣丁经典的味道里,只有三种原料,黄辣丁、陈猪油、泡菜,简单而又质朴。
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是三代人的记忆
余春花,从小在渠溪河畔长大,一位喜爱美食的80后妹子,也是仁沙镇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小小的厨房里,是她的战场,这门技艺对她来说,是从父辈言传身教的记忆,是长大后的自谋营生的本领。
余春花从小看着爷爷烹饪黄辣丁,喜欢上了黄辣丁鲜香的味道,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黄辣丁的味道伴随着她成长,为了这抹味道,余春花跟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下学会了如何烹饪这道美食。如今黄辣丁这道美食,余春花已经做了有二十几年的时间。
渠溪河造就了黄辣丁,黄辣丁造就了余春花,时间给予了余春花更好的回馈,二十几年专注这一道菜,余春花不记得二十几年,自己做过多少黄辣丁,每次做这道菜,对于余春花来说,都是一次技艺的修炼,都是一次对小时候味道的回忆。
二十几年,余春花对黄辣丁无比熟悉,对于她来说,挑选好的原材料,这道菜便成功了一半。余春花说,小的时候,自己吃到的,看到的是渠溪河里长大的野生黄辣丁,近几年,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生态,渠溪河禁止捕捞黄辣丁,她所挑选的黄辣丁都是人工养殖的,虽然原材料略有不同,但在自己手下,味道是相同的。
挑选好了原材料,接下来便正式进入了核心环节,仁沙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的重点,便是煮鱼,在外人看来无比复杂的过程,对于余春花来说只有三步。
佐料一字马开,并不复杂的佐料,只有三四样,一按、一切、一放,在余春花的手里,它们和黄辣丁即将碰撞出火花。
黄辣丁的美味只需要简单的食材
猪油下锅,用大火让猪油发出滋滋的声响,老猪油的香味飘散而出,倒进准备好的佐料,和黄辣丁一起翻炒,火红的颜色里,各式佐料和黄辣丁相互碰撞,猪油和鱼肉之间相互渗透,夹杂着一抹老坛泡菜酸爽,在小小的厨房中弥漫,当香味释放而出时,加入早已准备好的清水,大火让水沸腾,淹没每一层鱼肉,冒出的气泡在水面破裂,带入酸辣的水汽,一起沸腾。
十几分钟后,汤汁变成奶白色,每一条黄辣丁被汤汁浸得饱满,把黄辣丁盛出,撒上绿色的葱花,香气扑鼻。在整个过程中,余春花说自己手艺的秘诀,便是对火候的掌握,还有佐料的手感,这些是时间带来的成果。
在我们满满的期待之下,没过多久,黄辣丁新鲜出炉,香气四溢的鱼汤,让人食指大动,舀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这股美味让这个春天更加温暖。二十余年,一碗鱼汤,一条黄辣丁,余春花对自己的手艺有着满满的自豪感,时间越久,她想着让更多人的尝到这道美食,这也是她把手艺申请非遗的初衷。
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需要传承
2021年,仁沙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被列入丰都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来到仁沙镇渠溪河畔,品尝余春花的手艺,品尝这碗有着记忆的鱼汤。对于余春花来说,仁沙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带给她的不仅是留存小时候对味道的记忆,也是做人的道理,简单而又真实,这是黄辣丁这道美食的真谛,也是这一方水土人们的处世之道,大道至简。
又到缺货时,开春后黄颡鱼持续涨价,能不能回到历史更高位?这几年黄颡鱼的养殖规模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增加了不少,尤其是随着杂交黄颡鱼的广泛推广,以前很少养黄颡鱼的地方都开始大面积养殖,而在传统的主产区,因为可选的品种比较多,黄颡鱼的热度并不是特别高。在2017年和2018年,黄颡鱼的价格逐渐来到了这几年的低谷期,鱼价长时间维持在成本价附近徘徊,养殖户利润空间越来越少,信心受挫,到了该放苗的时候,放苗的人少了,鱼苗滞销价格也跟着掉的厉害。今年开春后,又是广东以外省份习惯性缺货的阶段,再加上一批投苗量减少,这波缺货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
根据流通大户介绍,养殖户放苗量减少很可能将导致整个2019年的鱼价都将维持不错的水平,“这是一个周期性的变化,价格低了养的人就少了,然后价格高了养的人就又会多了”。和黑鱼相比,黄颡鱼的情况可以说好了很多,行情好的时候,塘口价格更高能卖到13元/斤以上,行情差的时候养殖户的亏损也还没有那么厉害,加上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不少养殖户会选择什么时候跟进什么时候撤出,这个现象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像黑鱼那样价格涨跌速度很快的品种,一般养殖户根本承受不了那样的暴涨暴跌。这或许也是因为黄颡鱼的养殖量和市场消费量没有黑鱼大的缘故,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速度相对平缓一些,养殖户能有一个过渡缓冲的空间,事实上,即便在行情不好的时候,黄颡鱼的利润还是要比草鱼鲫鱼这些品种要好,这也是为什么黄颡鱼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仍然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养殖品种。
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黄颡鱼在品种上的改变也是很大的,以前养殖户只能养普通鱼,后来有了超雄鱼,再后来有了全雄鱼,直到最新的杂交鱼。从目前的养殖分布情况来看,杂交鱼的份额已经超过了全雄鱼和普通鱼,以前像广东产区的养殖户是不考虑杂交鱼的,因为杂交鱼在广东市场很难销售,而随着黄颡鱼价格的总体下滑,杂交鱼无论在生长速度还是运输存储上的优势,都开始越来越明显,全雄鱼很可能沦为和普通鱼一样的地位,未来一些院校专家和苗种企业在杂交鱼方面研究进一步深入,杂交鱼将进一步改良,品种的优势将继续得到加强,全雄鱼鼎盛的阶段已经过去,至少这几年将是杂交鱼的天下。
杂交鱼大面积推广的问题在于,养殖量增加的太多,鱼价自然就要下滑。黄颡鱼的养殖成本一般在7-8元/斤,塘口价格一般维持在10元/斤上下,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就是不错的了,广东珠三角一带黄颡鱼亩产量一般在5000斤以上,高的能达到8000斤出头;浙江一带亩产量在2000-3000斤的养殖户比较多,高的能达到5000斤上下;湖北湖南一带2000斤左右比较多,好的也有3000斤的亩产量。在广东珠三角地区,黄颡鱼这个产量和黑鱼加州等品种没有竞争优势,再加上价格相对平缓,这两年养殖规模不增反减;在华东华中等地,和传统四大家鱼相比,黄颡鱼的利润还是很吸引人的,这几年在广东以外的区域,黄颡鱼能不断增加面积的最主要原因。
也正是因为这种明显的扩张,导致黄颡鱼市场在过去一两年里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鱼价疲软就无法避免了。中国水产养殖网了解到,过去的一周养殖周期里,黄颡鱼放苗量明显减少,无论是在广东珠三角,还是在江浙和两湖地区,都是这样,有的养殖户干脆转养,继续养殖的也不会再过度追求密度,适当降点密度,更希望能养一批成一批。杂交黄颡鱼并非没有弱点,小瓜虫等病害的发作也非常厉害,细心的养殖户把塘口整好、做好防病工作,减少发病带来的各种损失,“黄颡鱼这个品种最适合单养,所以把密度低一点,喂料成本降低了,池塘负荷压力小了点,水质底质更好管理一些,发病的风险也会减少”。在价格下滑的压力之下,养殖户无奈的改变投苗计划,也顺应了市场变化的规律,到了现在这个时间段,广东以外产区能上市的黄颡鱼数量越来越少,鱼价就开始上扬了。
目前浙江湖州一带4.5两黄颡鱼的塘口实际成交价格大概在10.5元/斤,3两多的黄颡鱼塘口价也回到了9元/斤以上,流通商表示,现在浙江湖州一带能卖的鱼不多,开春温度回升了,又是一个喂料提规格的高峰期,养殖户也开始惜售,“上一批苗放的少,今年出塘的鱼肯定比去年少,估计后面价格还会继续涨,下半年的价格应该也会乐观一些”。近期江浙地区能抓的鱼并不多,零零散散的塘还有鱼可以出,流通商认为,尽管后面的价格有上涨的可能性,但建议养殖户还是能卖就慢慢带,一方面规格大的鱼继续养下去的饲料用量多,规格提升的速度不如小鱼,另一方面温度上来之后,水质如果控制不好,存塘鱼一旦发病就麻烦了,黄颡鱼从初期发病到全塘爆发的速度又比较快,一旦掌握不好,损失就非常大。
湖北荆州和枝江等地老口鱼存量也越来越少,6钱-1两多的新口鱼,都有人开出了10元/斤的收购价,“现在的收购价还是很诱人的,养殖户有达标规格的鱼,也是可以出手的,如果规格太小,还是可以继续养一下,去年水花苗发的少,规格苗投放量就少,今年的鱼价应该比去年要好的,小规格鱼太多的话,就不用急着卖了,好好的把这批鱼养出来,到时候价格应该也不错。”湖北湖南鱼价上涨,能卖的鱼比较零散,江浙一带鱼也少,以后转而到广东一带拉鱼的人肯定会增加。黄颡鱼这几年在湖北的发展非常迅速,从2014年到2017年,黄颡鱼养殖量翻了4倍,但价格下滑的也很明显,行情好的时候,塘口价更高卖过14元/斤,行情一般的时候也有10元/斤左右,养的人多了,行情逐渐变差,更低只能卖8元/斤,养殖户勉强保本,直接导致2018年的养殖量有所减少。
相对来说,广东珠三角一带黄颡鱼的价格上涨幅度没有那么大,但也在小幅上涨,6两头的杂交鱼塘口价涨到了10.3元/斤左右,5两多头的涨到了10元/斤左右,3-4两头的塘口价格也有9.3元/斤左右。中国水产养殖网了解到,这跟佛山等地黄颡鱼存量大有很大关系,之前外省有鱼可以一直抓,广东鱼的外运量很少,主要靠省内的大中城市消耗,现在外省鱼少了,近期到珠三角抓鱼的外地车在慢慢增加,鱼价才有了上涨的趋势。相对来说,更耐运输存储的杂交鱼价格好卖一些,全雄鱼走长途的话损耗大一些,主要还是在省内消耗。这两年随着杂交鱼越来越被很多市场认可,很多广东的养殖户也增加了杂交鱼的养殖量,在广东范围,杂交鱼全面超越全雄鱼,也只会是时间的问题。但每条鱼都会有自己的市场空间,只要市场有人需要,就会有养殖户养,就像普通鱼,即便在全雄鱼和杂交鱼的双重挤压之下,也还是有人养普通鱼。
对于2019年的黄颡鱼价格,很多人比较看好,但黄颡鱼价格能不能回到十三四块的高价位?我们中国水产养殖网来认为,目前估计还是很难的,毕竟黄颡鱼还没有到缺货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再加上其他很多淡水鱼价格低迷,如果黄颡鱼价格太高的话,市场终端销量肯定会锐减,这也会打压黄颡鱼价格不断上涨的势头。也有流通商估计2020年上半年的价格也不会差,今年养殖户放苗量增加后,2020年下半年的鱼价就不太好说了,“黄颡鱼这条鱼还是不错的,价格好的时候利润空间也很可观,价格不好的时候养殖户也没亏太多。低谷之后肯定有反弹,高峰之后肯定会有低谷,有经验的养殖户知道这样的市场规律,提前做好准备,高价的时候多赚钱,低价的时候平稳过度,这样才会有一个长久的发展,有的养殖户看着高价就拼命往里面挤,碰上低价就很快转养,永远都是在跟风,频繁更换品种不仅很累,而且很难赚到钱的”。一个大起大落的品种绝对不是好事情,有什么样的市场价格,就有什么样的心态对应对,这才是一个成熟养殖户的表现,希望黄颡鱼这条鱼的市场表现能越来越成熟,养殖户也能越来越成熟。
专门对付黄颡鱼的 *** ,让人越钓越过瘾,成本才几块钱!黄颡鱼是我最喜欢垂钓的鱼种之一,它吃饵不像鲫鱼那样“扭捏”,也不像鲤鱼那样“猥琐”,更不像鲢鳙那样“吞吞吐吐”,看准了就一口,稍不留神就深喉,爽快!
在我们这除了冬天,其他几个季节都可以碰上黄颡鱼,可能和资源也有关系吧
黄颡鱼有很多种叫法,比如黄辣丁、黄鸭叫、黄沙骨、昂刺鱼等等,其中我觉得黄鸭叫这个称呼最有意思,因为太形象了,每次取钩的时候就嘎嘎嘎,弄不好还扎你一下
对于北方来说现在钓黄鸭叫为时过早,可能冰都还没化吧,但南方很多地区已经过足手瘾了,就比如我们这边
钓黄鸭叫这样打窝就对了,渔获每次都比别人多,很过瘾!
钓黄鸭叫有两种办法,一是打海竿挂串钩,这种办法最简单,连窝料都省了,而且远近深浅随意切换,找鱼钓
如果某些水域挂底严重或者你不喜欢用海竿,那么只能用第二种手竿钓法了
手竿钓法通常都要打窝,黄颡鱼喜腥,一般的酒米和五谷杂粮效果不好,可能腥味较重的颗粒还能起点作用
我用的打窝 *** 很简单,就是去菜地挖点蚯蚓,大个的青皮蚯蚓更好,那玩意儿腥臭味重,钓黄鸭叫、鲶鱼是神器
蚯蚓要多挖点,然后用石头敲烂,掺点泥巴直接丢钓点即可,如果你有什么过期的、前一天用剩的商品(饵特别是腥饵)也一起放进去
窝子不要只打一个,更好选择3个以上,专挑稀疏的水草边、进出水口的浅水区、乱石陡坎处以及枯树枝周围下料
当然了要是你们那边鱼多,怎么选位都可以,不打窝都行!
第二种打窝 *** 效果更好,就是有点麻烦
*** 很简单,去菜市场弄点鸡鸭内脏或者猪肝也行,然后随便切几刀,再投放于钓点即可;如果有走水,就用纱布包起来,里面放几块石头丢下去
这种 *** 成本不高,就是有点麻烦也有点恶心,一般人不喜欢用,但用的人越少的东西效果才越好,同时这种窝料腥味更大,诱惑力更强,鲶鱼、甲鱼也很喜欢
钓黄鸭叫的钓饵用什么
我以前在文章中写过,若是平常时间钓这种鱼,就用浓腥饵,一样吃的,操作起来还快
如果走水、下完雨水特浑,就要用蚯蚓,上面提到的青皮蚯蚓更好,没有青皮用红皮的也行
猪肝、鸡鸭肝也好用,只不过动物内脏不能反复使用,即使没鱼咬钩,过一会儿也得换,泡久了血丝就没了,诱惑力会下降
关于钓黄鸭叫的 *** 先说到这里,如果谁有更好的窝料及钓饵请不吝赐教,替广大钓友谢过了
声明:文中图片与内容均由钓鱼阁小飞原创
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底栖性的鱼类,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因为黄颡鱼相对好钓,所以深受钓鱼人的喜爱,是钓友们十分喜爱垂钓鱼种。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
黄颡鱼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也能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今天我们就来从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入手,说说垂钓黄颡鱼的一些技巧。
垂钓底栖杂食性的黄颡鱼,首先我们要选择钓底。当然,水底的情形通常也有所差别,比如沙底、石底和淤泥底。
一般来说在有腐质、杂物的淤泥底,是黄颡鱼喜欢待的地方,自然也就是我们垂钓首选的地方。
另外黄颡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也喜欢吃一些荤腥味的饵料,所以在我们实际垂钓时,应该多选择荤腥的饵料垂钓,比如红虫、蚯蚓、生猪肝等等。
当然,面团、豆腐等素饵,也可以用来垂钓黄颡鱼。
黄颡鱼的这些生活习性,钓友你都知道吗?
祝钓友们爆护~~
最近几天迷上了钓黄辣丁,也就是常说的黄颡鱼,黄骨鱼,我们当地称作嘎亚鱼,不同叫法都是同一种鱼罢了。由于天天出钓,每次都选在同一个位置,周边的钓友一回生两回熟,就发现我怎么专门钓黄辣丁,并将我戏称做“嘎牙党”,“黄辣丁党”。
其实对于这样的一个称呼,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对于我专一钓一种鱼的肯定,忧的是他们可能有一种调侃的意思,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黄辣丁是比较好钓的鱼种,有吃口都是死口,有时会将鱼钩吃进肚子里去,所以他们认为钓黄辣丁不需要什么技术技巧,不会钓鱼的人都能钓到。
但我想说的是,其实钓黄辣丁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至少在我作钓的水域确实如此。更让我感到担忧的是,钓友们在不清楚实际水情和鱼情的情况下,就随便下结论未免太唐突了。因为实际的鱼情和他们心中想象的鱼情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现如今,即使看似又傻又蠢的黄辣丁,其实也不是那么好钓的了,尤其是在人满为患的水域,这是我这两天作钓的一些心得吧。要说背后的原因,其实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2点。
黄辣丁难钓的原因
1,电捕鱼的影响
随着政策的收紧,很多地方电捕鱼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也有部分人铤而走险,冒着触犯法律法规的风险去电捕鱼。他们的套路其实也在升级,典型的例子就是白天冒充钓鱼人,和钓鱼人套近乎,观察鱼情如何,看谁打的窝子多能聚鱼。
然后在后半夜人少的时候,拿出两根带电线的“路亚竿”,鱼获立马堆成山,前段时间某个地方出鱼出的厉害,听说一个人一会功夫就电几百斤鱼,后来电的人多了就被人举报了,但鱼情已经发生变化了,基本很难钓到鱼了。
但是对于黄辣丁来说,即使电到也会沉底,而且它们经常躲在障碍物的水底,大部分情况会幸免于难,这就为钓鱼人提供了一个出路。与其天天空军,还不如去钓钓黄辣丁,但当真正作钓却发现黄辣丁也不好钓,主要就是被电鱼人干扰到了。
2,钓鱼人太舍得
现在的情况就是,只要听说哪里出鱼了,基本上天天人满为患,尤其是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到最后是人比鱼多。坏就坏在钓鱼界经常口口相传的一句话:钓鱼不打窝,钓的也不多。
很多钓友也是深信不疑,每到一处钓点,首先拿出窝料,嘭嘭嘭先做个窝子,但一处钓位每天24小时都有人钓,也会轮流换人,如果来的人都打窝料,有时没口也去补窝,到最后水里都是窝料了。
鱼能吃掉的话还好,说明鱼会越聚越多,但事实情况可能就是吃不完,那么窝料就会变质,可能会导致死窝,基本的情况就是鱼肯定会吃饱吃好,那么就不缺吃的,自然难钓了。
就是因为钓鱼人太舍得打窝喂鱼了,所以就导致一向贪吃的黄辣丁,也会去挑食,会涮饵,鱼口变滑,鱼口变轻,经过多次的作钓,发现大部分时候鱼钩都是挂在嘴皮子上,很少有死口的,有时还会出现有口打不到的情况。
3,很多鱼受过伤
单从外观上来看的话,钓上来的鱼很多时候身上都是有伤的,可能是从上游水库下来的时候被冲伤的,而且鱼体越大受伤的几率就越大。即使没受伤,河里其它鱼类身上有寄生虫也会互相传染,导致鱼体情况不佳,鱼口就不好。
另外就是网鱼人的影响,这看上去没有电捕鱼危害大,看上去也比较合法,但背后的影响也不小,很多时候他们会使用网眼非常小的丝网,那么鱼被网住之后会使劲挣脱,受伤无法避免。
钓鱼人的现状
1,正常情况钓不到正经鱼
正常情况下,年轻人都是喜欢往城市跑的,但城市周边的渔业资源却很少,顶多就是黑坑可以玩玩,野钓的话是没有什么正经鱼的。所以就要跑很远的地方钓鱼,但由于时间有限,作钓准备不足,很多时候都是空手而归。
2,钓到鱼就使劲撸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今年降雨量非常多,涨水导致上游水库放水,或者是养殖鱼塘被淹,导致大大小小的河流水域都会存点鱼,那么就会出现一开始介绍的扎堆现象。这也是无奈之举,平时渴望的太多,才导致有鱼的时候使劲的撸,最后出现恶性循环,又导致水里没有鱼,或者是有鱼钓不到的现象。
3,对鱼种钓法不再挑剔
基于资源的减少,平时钓啥啥没有,所以钓鱼人才不再挑剔,对鱼种和钓法都会看淡,只要能钓到鱼,台钓法,传统钓法,抛竿钓法都能用上,多面手就是这么养成的。而大鱼钓不到就钓小鱼,鲫鱼钓不到就撸白条,怎么上鱼怎么来。
虽然如此,但事实情况也不容乐观,钓的人多了,鱼就少了,最终鱼是越钓越难钓,很多水域只有水没有鱼,这也是众多钓友纷纷退坑的原因。
钓友们,你们那边的野钓资源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平时的作钓情况是如何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谣零零计划#
封闭的死水塘,黄辣丁却泛滥,又大又肥但体色深黄,能吃吗俗话说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说的是鱼卵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甚至可以在土里存活上万年。
虽然这种说法未得科学证实,但老一辈总结下来的俗语,有时候确实有几分道理,比如近日有网友就遭遇这样一幕......
一个“死水塘”,废弃多年后,却积水后成了一处“水族繁盛”的天然鱼塘......
“这个池子就在我家老房子后面,现在(老家)都没人,长满了水草,没想到里面鱼又大又多”
这位湖南湘潭的网友@我见远方 介绍说,因为全家都搬到市区,因此老屋废弃了。
而每年过年回来,因为这处屋后水池本身不与其他溪沟连通,因此有好几个月的事件都是半干涸状态.....
死水塘里为何会长出这么多野生鱼?
然而令他怎么都么想到的是,今年回来“避暑”,闲着无聊在其中垂钓,却发现里面野生鱼竟不少,鲫鱼、鲤鱼、小翘嘴鱼等等。
尤其是一种当地叫做“昂公鱼”的野生鱼数量极多,且体型“肥硕”,不少都是半斤多一条,可以说是非常惊人了。
——其实,这些野生鱼本是乡间塘河里常见的鱼种,只要它们曾经生存过的水域,往往就会留下其鱼籽,只要环境合适,就能再次“生根发芽”。
昂公鱼即黄辣丁(学名黄颡鱼)
黄辣丁喜欢钓鱼的朋友都很熟悉,一般江河底部都有它们栖息,出去钓鱼时,一般都能钓上几条。
然而在这个废弃的水塘里,黄辣丁几乎“泛滥成灾”——并且又肥又大的黄辣丁,这些黄辣丁几乎都有半斤左右,野生黄颡鱼有这个体型可以说是很大了。
不过,令这位网友有些担忧的是,这些黄辣丁体色“黄的吓人”,这是因为水质不流动脏污吗?
这种环境下生长的野生鱼,能吃吗?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水塘的原因,钓起来的黄辣丁颜色是呈金黄色的,但是放在水中似乎又正常了”这位网友介绍说。
其实,鱼的体色一般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水质也会对鱼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而这个水塘一直处于被遗弃的状态,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清理,上面的浮萍将近全部挡住了水塘的太阳光,加上常年的水草、落叶堆积,水质发生变化,自然而然会影响里面的生物生长。
估计这些黄辣丁也是受其影响,导致体色呈现罕见的深黄色。
不过,这种体色变化并不影响食用
应该是可以的可以的,只不过建议大家在食用前,先放在清水中养一段时间,会干净很多。
(这位网友将它们烹饪食用后,表示除了有一点土腥味,“还是很鲜嫩的”......)
其实,如果对食用这种鱼有疑虑,可以在清水中静养数天在食用,一定程度上能去除起泥腥味。
当然,对于喜欢钓鱼的人来说,垂钓这些鱼的乐趣,可比食用强多了。
毕竟在江河里野生鱼资源衰退的今天,这种罕见的“天然鱼塘”是可遇不可求了.....
黄辣丁这样做,让你吃了还想吃,来了还想再来!#美食推荐官麻辣来凤黄辣丁。一豆虎江湖菜,都是江湖菜。豆虎很豪迈。今天用来凤鱼的 *** 给大家做一道麻辣来凤黄辣丁。
我们先处理黄辣丁,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三边的刺,这样绝到手痛的很。从腮给它绞断逮到脑壳,连到肚皮给它撕开,抠出内脏就可以了。
你把黄辣丁清洗一道海椒,下入姜蒜米下锅给它爆香。再加入提前炒好的酱料。炒香之后加入高汤,现在开始直接把味调好。鸡精一勺,味精半勺,胡椒粉半勺,生抽半勺,蚝油一勺,陈醋一勺,盐半勺,生抽半勺,小米辣,白椒椒蘸匀。最后再加入泡酸菜,煮开之后倒到高压锅里。黄辣丁倒人高压锅中,盖上盖子开始压,上气压3分钟就可以了。泼上我们的胡辣油,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