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习】 鹧鸪天 ,词牌名 ,又名“思佳客 ”“思越人 ”“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定格为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代表作有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等。
鹧鸪天 · 候馆灯昏雨送凉
【金】元好问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⑵候馆: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这里指旅舍。
⑶侵:映照。
⑷还:仍。
⑸金屋:西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之女阿娇,姓陈。西汉武帝刘彻幼时,他的姑姑长公主开玩笑说,欲把女儿阿娇嫁给刘彻。刘彻回答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有金屋藏娇的典故。
⑹玉炉:指装饰华丽的香炉。
⑺春风:比喻温和可亲的气氛、环境。
⑻富家郎:富有家庭的青少年。
⑼西园:原指铜雀园,三国魏曹植置此,以招文士,这里指文士雅集的庭园。
⑽何限:多少,几何。
⑾相思树:典出东晋干宝《搜神记》,后以此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⑿候:等候,迎接。
【译文】
旅舍中烛光昏暗,室外下着微雨透进阵阵寒凉。心中挂念的人儿也独坐在闺楼中,缕缕月光映照空床。多情的人却被无情的事物所烦扰,受着相思煎熬,只觉得今天夜晚仍像昨夜一样漫长。
那富贵人家豪华的金屋内十分温暖,精美的香炉飘散出薰香,温和可亲的气氛只属于富家子弟。我那文士雅集的庭院中有多少珍贵的相思树木,其中的梅花树辛苦艰难地熬过了寒冬,就是为了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
【赏析】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是金末元初词人元好问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是写离别之情,上片写伴随行人的是“候馆"的凄风冷雨,而闺人所住的"小楼”也是孤栖凄清;下片的词意不再怨天却转而尤人,富家男女终日厮守,享受春意,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状况形成强烈的对比。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既隽永含蓄又明白如话,风格清纯质朴。
【作者】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2>。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更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学写诗词】
《鹧鸪天 · 夜静》/己亥年六月十一
夜静分得晚气清,风微花片试身轻。
素娥弄影增云色,青柳扬丝乱月明。
萤数点,漏三更,心书一纸易发生。
银河无鹊空吟倚,相借乾坤醉可凭。
(通韵)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谢谢您的阅读!衷心感谢来自 *** 的被采信息源!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绿荫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
夏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在诗词中,夏天的清凉,倍受诗人的喜爱,他们或小院纳凉,或绕步荷塘,尽享夏日之美。
对于苏轼来说,夏天也是一个惬意的存在,我们一起来苏轼的诗词中体会夏日之美吧!
- 苏轼笔下的夏天,是甜美幽静的
《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初夏悄悄来到了少女的身旁,槐柳成荫,新蝉鸣唱,一片寂寞幽凉。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荷叶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初夏时节,单纯、天真的闺中女子,与初夏构成了一幅和谐、清丽的图景。喜欢苏轼笔下的初夏,喜欢这个天真的少女,喜欢这宁静而美好的岁月。
- 苏轼笔下的夏天,是空虚寂寞的
《贺新郎》
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静谧的夏日午后,在精致的院落中,一位孤独的美人看花伤怀。美人入梦后,恍惚听到有人掀开竹帘,敲打门窗,可事实上,只是风敲竹。环境清幽,美人寂寞,全词给人一种洁净如玉,不尘不染的美感。世界上最失落的莫过于美人迟暮,在一寸一寸的光阴中,有多少美丽的女子孤独寂寞的过了很久很久。
- 苏轼笔下的夏天,是清新安宁的
《浣溪沙》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夏日最美在哪里?在田园,在乡村。麻叶层层叠叠发出亮光,谁家煮茧的香气飘满村庄。拄着藜杖的白发老翁喝的微醺,采下刚成熟的麦子准备炒麦粉吃,问问豆叶什么时候转黄?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每每读到“问言豆叶几时黄”都忍不住笑了,苏轼果然是个吃货。
- 苏轼笔下的夏天,是感慨时光流逝的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西风”来而“流年”换,由夏至秋,是自然之规律。“不觉”二字道尽其妙,写帝王艳情,表达得清凉幽寂。季节流转,总是让人感慨时光的流逝,最美好的总是最短暂的,也总是最令人难忘的。
- 苏轼笔下的夏天,是自在清凉的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是苏轼幽居生活的写照。夏日雨后,看翠竹丛生,听鸣蝉四起,观红蕖照水,享雨后凉,如此幽美,苏轼手拄藜杖慢步欣赏,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苏轼从不错过四季的美景,面对幽静的雨后夏日,苏轼尽情享受夏日的清凉。
- 苏轼笔下的夏天,是 *** 澎湃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是一幅“西湖骤雨图”。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暴虐的雨点如珍珠乱串落进小船,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暴雨突来,又顷刻结束,一如苏轼的豁达与淡然。
- 苏轼笔下的夏天,是欢乐而充满希望的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词是描写妇女过端午佳节的情景,据说,是苏轼写给朝云的。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苏轼最后说: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端午佳节,若有知心人在旁,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 苏轼笔下的夏天,是清美的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这是一首回文诗,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首词上片,情景交融,写闺中少女夏日的生活容貌。下片,以物传情,以闺中少女嘲笑郎君写醒后的怨思。“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闺怨”本意。此词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每每读到苏轼的这首词都觉得特别有趣,清新的夏日,清新的一对情侣,清新的对话,清新的情感。
苏轼笔下的夏天,有清新的爱情,有绝色的佳人,也有闲适的自己,朴实的田园……
苏轼将自己的经历化成了诗篇,而我们在这些诗篇中,又体味到人生的多彩,这个夏天,来读一读苏轼的夏日诗词吧,体会其中的多姿多彩吧!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最闲适的一首鹧鸪天,最后两句你肯定听过苏轼本人拥有乐天派的性格,一生虽然遭遇坎坷,但是其乐观精神不减,即便是偶尔展现出忧愁和烦闷,也很快被其他所代替,比如,寄情于大自然和山水之中。于是东坡经常将这种乐观写入词中,比如下面这一首《鹧鸪天》。从写作时间上来看,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应该是东坡被贬谪在黄州期间的作品,是他在乡村生活时候的真实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是他在雨后出游时的欢快和闲适的心情。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的上片写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以从远处到近处的顺序,先写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是高耸入云的青山,再写近处,是墙边丛生的翠竹,犹如屏障一般。而靠近庭院的地方,有一个长满了枯草的池塘,此时蝉声四起,响成一片。这种远近景交错,动静结合的笔法,让人觉得层次分明、开阔明朗。
三、四句写白鸟、荷花,更显得生动活泼。在辽阔的天空下,飞鸟在上下翻飞,自由自在的翱翔着,满池的荷花在绿水的掩映下,透着淡淡的幽香。这种诗情画意,清新淡雅。在动静之景中又加入了嗅觉的成分。这两句使得天上、地下的情景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绝妙有趣的美景图画。
下片写闲适的作者在夕阳下拄着拐杖,在村子中缓缓漫步的情形,这地方是作者所熟悉的,正如饭后的散步一般,让人觉得十分惬意。当然,通过这短短三句的人物素描,表现出来的,更是一种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
最后两句,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昨夜似乎天公也作美,在三更时分下起了一场好雨,所以今天又能度过这清凉的一天了!尤其是“殷勤”二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十分生动,表现了作者散步时的喜悦之情。
这首词写作者在村中的所见所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雨后美景图,表现了自己的喜悦凉爽之意,读来婉转有味,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最后两句,十分传神生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绝妙佳句!
鹧鸪天
一、词牌简介:
《鹧鸪天》是词牌名,在唐、五代的词中是没有《鹧鸪天》这个词牌的,最初是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填《鹧鸪天》是最多的。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全词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之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且,词的上阕第三、四句和下阕两个三句一般宜对仗。
《鹧鸪天》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钦定词谱共收录了2788阙例词。
二、词牌来源:
《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调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三、例词及词谱:
鹧鸪天
宋 宋祁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定格】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注: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符号意为对偶。
四、词牌特点及写作特点:
1.《古今注》:鹧鸪,出南方,鸣常自呼,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夜飞则以树叶覆其背上。
这种南方的鸟,喜欢向着有太阳的方向飞翔,故又被称作 随阳鸟 。它的叫声哀怨凄切。
这里,不得不叹服先祖们想象力的丰富。他们认为鸟叫声是有特殊含义的,比如杜鹃和鹧鸪。古人觉得杜鹃鸟是在叫 “不如归去” ,杜鹃鸟的叫声让古人有点心烦意乱,所以在诗词中常常隐喻作者思归和催人归去之意。而鹧鸪的叫声,他们听起来认为是在叫 “行不得也哥哥” 。能让人想起了行路的艰难,所以在诗词中常常表达对亲朋好友离别的怀念,或者是表达游子的乡愁旅思。
2.《鹧鸪天》很象两首七绝相并而成,唯下阕换头处换成了三字句。双调上阕28字,下阕27字,共55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格式为:7777,33777。
3.上阕的第三、四句,下阕的之一、二句要求对仗,不可不知。对仗句是《鹧鸪天》的一大特色,初学者想要写出这个牌子特有的味道来,建议还是采用对仗的手法。《鹧鸪天》的句式极为整齐,除过片两个三言句外,其余都是七言句。这种句式整齐的平韵牌子该如何布局,适合抒发怎样的情绪,请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同时也思考一下,对仗与不对仗两种格式各自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4.虚字上的应用。七律是不允许用虚字的,而词往往用虚字加强情感,虚字的运用是词的特点。因为在曲子中是要唱的,这个词是为曲子配唱的,而在唱的过程中有短有长,这样就用虚字加以过度,引此词和诗的区别也在这里。
龙榆生:
除开首连押两韵外,皆隔句一协,声情显得从容谐婉。
梅城:
《鹧鸪天》调,以其体格最近七律而非七律,其要领约在虚字之用。七律之所忌,正此调之所宜也。而虚字亦须派置得当,无则质实,多则伤气。前四句亦有起承转合讲求,倘能得体,气象全出矣。而三四句尤关紧要,对偶对得精彩,全篇生色,亦诗之眼也。过片处三字对亦作流水对,可承上说,“从别后,忆相逢”是也,贵在自然流畅;可宕开说,“今古事,几千般”是也,贵在造势发端。学者可自行揣摩,倘能领会无施不可。七八句收全篇,切忌扣死,最宜结在虚处,此中消息全在体悟。
每个谱都有它的声情急缓,我们在填写的时候就要利用他的声情变化安排,要想把一个词牌填写好,首要就要去熟悉词谱,多读写前人作品,反复去玩味,看他们是如何去布局、运笔、景和情的安排等等。
诗无达诂,所谓的章法技巧都是后人总结而来,关键在于实际填写的时候灵活变通,因情设景,景为情用,所有的景都是为情感而服务的,起得是一个烘托渲染的作用,所以在填写的时候要根据情感的需要合理搭配情景。
阳关残雪:
鹧鸪天其格式也是脱胎于律诗,但又是将律诗颈联摊破而出。而就因为此处的改动,使得该词牌与律诗有了近乎迥异的作法:本该于律诗中“厚稳压篇”的颈联,摊破成了“三,三,七”这种短促回旋的结构,而”三,三“句处又是“句中带对偶”的格式,极似舞者腰身。所以我们作词中,这处“三三”句式,一定要于旋转之中,层层推进。而后连接的七字句则要力量均稳,方不使得由于前句旋转递进造成的篇幅不稳。也正如此上片结尾的对仗句宜清浅淡笔为好。不宜发力过大,过大则如负重跳舞一样,肢体难以协调;下片结句亦不能平铺收尾,而应该“于雅致中见高格”,通俗的讲就是不能过于直接的表达最终的态度,略需“端着姿态”。终而归之,由于细微处的改变,使得鹧鸪天的格式,由律诗的四平八稳,变成“蹈歌旋舞”之情态,其适用的表达的情绪,便是”层层推进,终临爆发又戛然而止“的。
五、历代名家作品欣赏:
鹧鸪天(宋·无名氏)
题得相思字数行。起来桐叶满纱窗。秋光欲雨棋声泻,粉帐不容花露香。
新寂寞,旧疏狂。玉炉消息记钱塘。小阑立遍红蕉树,一带残云趁月黄。
鹧鸪天 题广文官舍竹外梅花呈万教(宋·卢炳)
阁雨浮云寒尚轻。商量雪意未全成。莫嫌竹外萧然处,忽有幽香透鼻清。
诗兴逸,酒魂醒。主人留客更多情。不辞满引成痴客,且把梅花醉一觥。
鹧鸪天 其二(宋·卢祖皋)
庭绿初圆结荫浓。香沟收拾旧梢红。池塘少歇鸣蛙雨,帘幕轻回舞燕风。
春又老,笑谁同。澹烟斜日小楼东。相思一曲临风笛,吹过云山第几重。
鹧鸪天 其四 卫县道中,有怀其人(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敝貂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鹧鸪天 其一(宋·石孝友)
收拾眉尖眼尾情。当筵相见便相亲。偷传翡翠歌中意,暗合鸳鸯梦里身。
云态度,月精神。月流云散两无情。觉来一枕凄凉恨,不敢分明说向人。
鹧鸪天 发舟安康,朋游见留,往复三用韵(宋·刘学箕)
芳草萋萋入眼浓。一年花事又匆匆。吐舒桃脸今朝雨,零落梅妆昨夜风。
云接野,水连空。画栏十二倚谁同。两眉新恨无分付,独立苍苔数落红。
鹧鸪天(宋·刘锜)
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
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鹧鸪天 其三 西都作(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鹧鸪天 化度寺作(宋·吴文英)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澹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鹧鸪天(宋·李元膺)
寂寞秋千两绣旗。日长花影转阶迟。燕惊午梦周遮语,蝶困春游落拓飞。
思往事,入颦眉。柳梢阴重又当时。薄情风絮难拘束,飞过东墙不肯归。
鹧鸪天(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其二 代人赋(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 其六 元夕有所梦(宋·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 半死桐(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本文由诗词轩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
更多诗词资料,尽在:诗词轩
鹧鸪天是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一阙《鹧鸪天》,一份情款款。
《鹧鸪天》
【宋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感 *** 彩。晏几道写情之作的动人处,在于它的委婉细腻,情深意浓而又风流妩媚,清新俊逸。】
《鹧鸪天·桂花》
【宋】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鹧鸪天·代人赋》
【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鹧鸪天》
【宋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鹧鸪天》
【宋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此词是词人早年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体现了词人早年淡泊情致。年轻时期,他一直隐居在洛阳的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逍遥快活的生活。】
《鹧鸪天》
【宋 】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一首短短的小令,包含无限深情,传达如此的情意,长短句的语言艺术功能发挥得可称是淋漓尽致。周颐《蕙风词话》论金词云:“金源人词作爽清疏,自成格调。”以词情看,言情之缠绵徘恻,又喻之豪宕真情,对后世满族词人纳兰性德也产生一定影响。】
《鹧鸪天》
【宋】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陆游的这首鹧鸪天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当时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接着乘机进行起义活动,整首诗歌塑造了陆游的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形象。】
《鹧鸪天》
【宋 】宋祁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路上的意外相逢,使人意惹情牵。而伊人一去,蓬山万里,音容隔阻。绵绵相思,何时能已!这首小词以抒情为主。上片回忆途中相逢,下片抒写相思之情。柔情丽语,风流妩媚,轻柔儇巧。】
《鹧鸪天》
【宋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周紫芝喜欢晏几道的词,因此多有模仿。这首《鹧鸪天》不仅在写作手法和词境上与晏几道词相近,而且题材也是晏几道写得最多的“忆别歌女”主题。词中以今昔对比、悲喜交杂、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
《鹧鸪天·离恨》
【清】 纳兰容若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几类小曲。上片追忆往日的幽会,刻画女子娇慎佯羞的形象,酷似李煜词“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所描绘的情景。下片写眼见耳闻之景,淡淡之云与悠悠之水,伴和着耳畔的笛声,更烘托出离恨的凄苦。结句虚笔出之,勾画了一幅月夜春泛的美妙的图画,以此虚设之景,进一步抒发了离恨的心曲。】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诗词学习】《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
鹧鸪天 · 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译文】
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更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 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 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 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赏析】
《鹧鸪天·桂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盛赞桂花,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全词自始至终都像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风格独特,笔法巧妙,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颇得宋诗之风。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之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学写诗词】
《鹧鸪天 · 秋日随感》/己亥年七月廿四
春去秋来一爪间,倏然回首又一年。
一行鱼雁紫云寄,满地银霜风月牵。
传小字,寄尘寰,身名不爱爱红笺。
光阴素指堪零落,任品清商作管弦。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谢谢您的阅读!衷心感谢来自 *** 的被采信息源!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
作者:洞见Neo
心静,是一种境界;静心,是一种修行。
三伏天来了,开始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
人们恨不得一天24小时呆在空调房里面,躲过一整个夏天。
不知你有没有想过,在没有风扇,没有空调的古代,古人是否也像我们这般度“夏”如年呢?
虽然我们不能回到古代,但从古人留下的那一首首优美的夏日诗词中,或许能寻找到一丝清凉。
01
《夏日山中》唐·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公元744年,李白44岁。
一年前的春天,他迎来了人生更高光的时刻,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还亲手为他调羹。
然后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整个大唐都是他的传奇。
可谁也没有料想到,一年后的夏天,他会被毫不留情地赶出了长安城。
他一心只求建功立业,自信满满地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是在皇帝眼里,所有的宏图大志,比不上为贵妃唱上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的李白,终究还是不愿屈服。
他的不合作终于惹恼了唐王,那一个“赐金放还”的夏天,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一场煎熬。
但是,当李白离开京城后,整个长安的大街小巷传遍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
自此,大唐失去了一个奋发有为的政客,国人却迎来了一位举世无双的诗仙。
古语云:“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酷暑难捱,李白轻摇羽扇,逍遥自在;
世事多艰,李白初心不改,不动如山。
一个人只要坚守本心,无论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都能从容不迫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02
《过雍秀才居》唐·贾岛夏木鸟巢边,终南岭色鲜。就凉安坐石,煮茗汲邻泉。钟远清霄半,蜩稀暑雨前。幽斋如葺罢,约我一来眠。
在贾岛六十多年的人生轨迹中,做过江湖谒客、做过山林隐士、做过落魄仕子……
但是我们的记忆,永远定格在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那位苦吟诗人。
他这一辈子,与功名利禄无缘,醉心诗歌创作。
即便夏日炎炎,但是只要能够给他一个安心创作环境,他便能安之若素。
从他身上,我们看不到李白狂浪不羁的气质,也找不到杜胸怀天下的心境,更没有韩愈“以文为诗”的才华。
可韩愈却说:“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而这一切只源于两个字:“专注”。
贾岛极端苦吟的创作态度,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在每个时代中都能看到贾岛的影子。
黄庭坚说:“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思想若能归于一处,就不会时时分散你的精力。
纵使烈日当头,心自清风徐来。
03
《齐安郡后池绝句》唐·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杜牧在创作这首《齐安郡后池绝句》的时候,刚刚被排挤出朝堂,流离失所。
正当壮年的杜牧,原本事业蒸蒸日上,却因为党派斗争遭受无端的打压。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诗人的内心应当是无比的愤懑。
但是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清幽妍丽的画面:
夏雨绵绵,菱叶在水面下拼命地生长,浮萍爬满了整个水面,鸣莺在穿叶弄花、鸳鸯在戏水沐浴……
夏日雨季,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闷热与烦躁,而是恬静幽雅,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残酷的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压迫之下,诗人反而沉下心来,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清凉。
三代帝师翁同龢有一副名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一个人遇事能沉得住气,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能力。
当我们急躁的时候,当我们冲动的时候,当我们被各种诱惑激发得心神不宁的时候,我们不妨适当劝导一下自己:静静,再静静。
也许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的时候,才发觉烦躁不过是庸人自扰,利欲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安静能带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04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有人说:一个成熟的人,既能享受更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
杨万里这一生,年少登科,曾做过天子近臣,也曾沦为江湖浪子。
宦海之中,浮浮沉沉,却没有一次将他击垮。
在被贬谪的那些岁月中,每当夏天来临,杨万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采摘几颗杨梅,坐在芭蕉树下,看一群顽童嬉戏打闹。
虽然孤身在外,但是那样一个炎热漫长的夏天在他看来却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
杨万里退隐江湖,于故园中聆听鸡鸣犬吠,专注于新体诗歌的创作,终成一代诗宗。
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无论跻身多少繁华,赏尽多少繁花,终究还是要回归平静。
心静了,也便空了;
心空了,也就轻松了;
心轻松了,智慧也就产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颗梅子是人生,一片芭蕉是人生,一首诗歌也是人生……
从而身处酷暑不觉炎热,身居闹市不觉烦躁,身处沧海而波澜不惊。
05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乱蝉、衰草、白鸟、红蕖,雨后新凉,乡间的景致是那么可爱,处处彰显出诗人的怡然自得。
但是,你可曾知晓,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正奔波在被贬黄州的路上。
林语堂说:“苏东坡,这是一个听着就让人想要微笑的名字。”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晴天,也没有永远的雨季。
阳光太强,就找一片树荫看看蓝天白云;
风雨太大,就借一片屋檐听听风声雨声。
常言道:心不平则气不静,心不平则气不和。
很难想象,一个满脑子功名利禄的人,能够拥有平静安乐的生活;
也很难想象,一个心机重重的人,能够享受片刻的轻松和惬意。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自然、左右环境。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左右得了自己的内心,照样可以从炎炎夏日里遇见清风明月,从风雨雷电中欣赏到鸟语花香。
放开心胸,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06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唐·白居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白居易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禅师,其实是他一生价值观的写照。
他还有一篇《消暑》流传于世: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心静,是一种境界;静心,是一种修行。
当你能在浮华中,不再取悦于人,不再在意别人的目光,而是甘愿独守一份清静,守住自己的心,你才能真正成为,更好的自己。
晚年的时候,白居易得到皇帝的赏识,三番五次将他调入京师,可他最终选择远避朝堂。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他这一选择的正确性:
人生七十古来稀,白居易虽然自幼体弱多病,但是晚年的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反倒活得比常人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躲开了朝堂上的倾轧,而且福寿延绵,终年75岁。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心有多静,福就有多深。
一个人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拥抱美好的生活。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
无论你是身处在一个多么严酷的环境中,只要消除内心的焦躁不安,便会自在坦然。
放慢脚步,心静自然凉。
也许,李白史上最豪迈的诗人。
他喜欢喝酒,喜欢交朋友。他曾和贺知章在长安酒家喝得尽兴,也曾和汪伦同游,留下一段友谊的佳话。
再豪迈的人,也有安静的时候,李白也是安静的时候。
那一年,李白一个人登上敬亭山,静静地坐下来,欣赏着山景,写下一首安静的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静静待着的李白,给人一种孤独别样之感。
有一些诗词,适合一个人时安静地读。
拒绝无谓的应酬,安静过自己的生活
平甫见招不欲往
宋·姜夔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这是一首拒绝的诗。好朋友邀请赴宴,姜夔不想去,于是写下这首词拒绝。
我年龄渐渐增大,已经没有心情聆听那急管繁弦;疾病缠身,更不适宜饮酒欢宴。人生在世,难得碰到这秋前消暑的好雨;乘着凉快,请让我自在地在家,一枕酣甜。
姜夔推辞得很得体,既道出了不想去的原因,又说得不俗,耐人寻味。
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 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不用周旋于别人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
夜里,有月亮,有雪,宜安静地欣赏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宋·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冬天里,最美的当属雪,最有意境的当属雪和月。
夜里起来,雪与月交相辉映,是一副绝美的风景,抬眼一看,梅花开了,景色清绝,旧时月色照上,冷艳孤光,别有一番意味。
冬夜里,静静地欣赏雪、月之景,天地之间仿佛一片静谧,思绪飘飞,情思悠长。
静谧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夜,落在了床沿上,不明或不暗,清风吹拂着纱帘,沁人心脾,不温且不凉。我爱极了此刻的月光。
山上的白云很美,我可以一个人看很久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的人,才华出众,隐居在华阳洞。梁武帝是他的朋友,希望他能出仕。
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
你问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诉你,山上有很多白云。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有看到它,我才会感到喜悦。所以我不能把它赠送给您。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一个人,一杯茶,不用说话,茶会懂我
品令·茶词
宋·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一个人的时候能做些什么呢?静静地喝茶,是个不错的选择。
黄庭坚是宋代人,有爱茶、尚茶的背景,黄庭坚的家乡就是茶乡。
辗转各地,黄庭坚时常会煮上一杯茶,静静地品尝,在茶香氤氲中,有一种念旧怀远的沧桑。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想静静地品一杯茶,不用说话,体会茶香,感受岁月流动的沧桑。
静谧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夜,落在了床沿上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在月夜的河上,你见到孤零零的一盏渔灯,如同萤火一般。微风吹来,河面泛起阵阵涟漪,灯火映在河中,闪闪烁烁,仿佛散落着无数的星辰。你在这美景中沉醉,你的船仿佛就在星河中流动。
一样的星空,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自己。你就像黑夜,拥有寂静和群星。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人总要沉下心来过一段宁静自省的日子,整理自己。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被贬到黄州,心情有些郁闷,但是,他还有游玩的兴致。
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耸立的高山,长满衰草的池塘,蝉鸣缭乱,空中有白色小鸟翻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苏轼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人生总有困境,需要自己走出来。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 *** 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 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岁月静好,不向往年老时一起看夕阳的浪漫,不奢求来生圆满无憾。不占卜明天,也不期许来生。
趁生命充满活力,眼前的世界还清晰明亮,何不在静好的岁月里,趁你我未老,在每一个昨天今日,每一个日出日落,在每一季花开花落,每一个四季轮回时,好好珍惜。
苏轼的一首词,看似闲适惬意,实则是词人贬谪生活的失落写照乌台诗案后,苏轼谪居黄州,政治上的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这首词便是作于这个时期。该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图,词意貌似闲适,实际是作者失意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代: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上片写景,开头两句,镜头由远及近: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高耸的青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清晰可见。古人写词讲究炼字,这里写树林的尽头,不用“尽”,而用一个变化剧烈而且分量很重的词“断”。林、山是静物,“断”“明”二字用在这里显得有点突兀,但符合实际,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突然出现以及与树林色调的反差,令人耳目一新。从词的下阕“斜阳”二字可知,“山明”的意思是在斜晖的映照下,山的轮廓分明。近处,茂密的翠竹像是要把墙院遮住,隐藏起来。这个小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树上蝉声四起,叫声乱作一团。池边的野草开始呈现出一派枯黄衰败的景象。蝉、衰草点明季节是夏末秋初。“乱蝉”“衰草”“小池塘”三个名词连成一句,简洁有力,简单明了地刻画出小院周围的景物。蝉声乱,声音嘈杂,以动衬静,写出环境的清静,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词人内心小小的烦闷躁动。
下片镜头转为由上到下,辽阔的天空中小鸟飞上飞下,是那样的悠游自在,然而词人却联想到自己扔处“待罪”之中,不能自由归去,实现“归去来兮”的愿望,顿生悲凉之感。青青荷塘,在这百花凋零之际,荷花孤然独立,略显孤单寂寥。这夏末的荷花,不正象征这词人的怀才不遇和孤芳自赏吗?飘来的幽幽荷香让这悲伤之人销魂不已。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二句,对仗工整,“翻空白鸟”和“照水红蕖”,一动一静,视觉和嗅觉结合,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香。“翻空”写出小鸟的活泼可爱,“照水”二次衬托出荷花的体态优美,顾影自怜。蓝天、白鸟、碧水、红荷色彩明丽而协调。总之,这两句有动有静,有香有色,不仅意境淡雅清新,而且透着勃勃生机。然而这些生机之外,却隐隐勾起词人内心的伤感惆怅。
雨后新晴,夕阳无限好,词人拄着藜杖,时而漫步在村舍外,时而停驻在古城边。日子过的清闲也不见得是好事,一片闲愁,烟柳画桥处,所谓其身则闲,其心则苦。然而这样的散步总能使人放松心情,排遣心中的郁闷。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天公是那样善解人意,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来一场好雨,又让词人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自己降下凄迷的“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意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彰显出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但也透露出词人的无可奈何。苏轼时任黄州团练副使,名义上是地方军事助理官,实际上是挂名的闲职再加“本州安置”,表示不得参与公事,近于流放。因而这句更像是词人的自嘲,以及对这种消极情绪的排斥。到了这里,词人内心那种抑郁不得志的愁苦又不觉溢于言表。
纵观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词人内心的情感也随之流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而又内心矛盾的“仙人”形象。
作者:花月闲庭
来源:花月闲庭(ID:DL2667763774)
主播:路人佳
编辑:徐玲(实习)
本文系转载,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product@china.org.cn
梁实秋曾言:“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如今,世事纷杂,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信息如瀑布般,将你我裹挟其中。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却又不知在忙什么。
当感到迷茫之时,不妨读读下面这些闲适的诗词,让自己的心慢下来。
满庭芳·渔
元 赵显宏
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
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
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鳞鱼紫蟹红虾。
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
人生所求,不过岁月静好,那么,岁月静好究竟是什么呢?
诗人看见渔民劳动之余,将船横于渡口,把网晒在河滩,一家人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想看美景,可以吹着风看浪漫的晚霞;饿了,有鲜美的瓜果鱼虾;饱了,唠唠家常,看儿孙嬉嬉闹闹。
所谓岁月静好莫过于此吧,一家老小,安然无恙,闲然自得。
归园田居·其三
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诗,在简约平淡的风格中蕴含深沉感情。
他不满社会黑暗,对统治者失去幻想,自己又无法改变现实,只好退隐田园,寄情山水诗酒之间。
在大自然中,陶渊明也寻回了内心的平静与闲适。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是自在的,心境是悠然的。
人生的感叹和政治忧伤,都在对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质朴描绘与深情眷恋中得到释放和安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在这首诗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与其说夏景优美,不如说是眼前的景象带给人们幸福,以及诗人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那份快乐和悠然神往。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多少人为这份幽静远邈的清心所动容。
这是田园诗人王维最能表达朴素生活和静谧内心的诗句。
当我们感到心烦意乱时,不妨学王维去山上走走。山中一日,人间十年。因为走在山中,人心变闲,时光也不知不觉得变慢了。
秋居山中,靠近自然,聆听自然。山鸟虫鸣,落叶野果,皆可入诗,皆是闲趣。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
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他的《苏东坡突围》中写道:“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而苏东坡也成就了黄州”。
的确,在黄州,苏轼留下了许多佳作。大概懂得随遇而安的人,无论身处何处,人生处处皆是风景吧。人不应该走得太快,而忘记了为何出发。也不应该走得太急,而忘记了为何前行。
庄子曰:“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人生在世,亦有四时,枯荣有时,喜悲有时。不过是认真感受每一刻,清心明志每一天。
苏子曾问:“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几时,几时,不如今时。
作者:花月闲庭,秋风阑前花飞雨,隔帘重看山外山(ID:DL2667763774)。
主播:路人佳,隐于山市,愿用声音温暖你。
征稿
征集原创首发类稿件。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授权首发。请附上你的联系方式以便发放稿费。
投稿邮箱:3178310465@qq.com
若10天没有得到回复,请视为退稿,作者可自行处理。
征“夜读”主播
工作职责:为公众号粉丝朗读每日“夜读”文章。会基本音频剪辑。
简历投递邮箱:3178310465@qq.com
邮件注明“主播”字样:
请将过去的语音作品与简历一同发送。
今·日·话·题
▼
“如何让你的心沉静下来?”
上期
话题
“端午假期,你打算怎么过?”
部分小伙伴评论如下
▼
端午节家人团聚,面对疫情尚未消散,共同祈愿山河无恙,国人幸福安康!
——张德信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家里过,不出门,不添乱。
——姜广印
我端午假期,不聚集、不外游,但会沿绿道骑车摩星岭,再徒步至顶,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高楼耸立、大江蜿蜒、风光旖旎、尽收眼底……我爱美丽家乡,更愿祖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泉声
更·多·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