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走进榆中县夏官营镇詹家营村,一垄垄金灿灿的韭黄整齐地排在田里,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韭黄的清香。村民们趁着秋天的微风,熟练地揭毡、铲土、挥镰、捆绑、装箱,一片繁忙而又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榆中县夏官营镇詹家营村在高原夏菜种植基础上,精准选择韭黄作为特色产业重点推进,建成百亩韭黄种植基地,现种植韭黄600余亩,每亩产量3000斤至5000斤,年市场价利润1.2万元至1.5万元。目前,高原夏菜及韭黄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夏官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谈立斌表示,“夏官营镇的韭黄种植从农户散种到如今成片规模化种植,韭黄产业历久弥新。未来,我们将以‘试点、试验、示范’的路径选择,不断优化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继续扩大詹家营、孙家营、化家营等村韭黄种植规模,力争在三年时间内打造万亩韭黄基地,在全县形成‘擦得亮、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供应点。”
通讯员 梁钰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文/图
梁山韩岗镇:叫响“韩岗韭菜” 促进农民增收梁山县韩岗镇党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旋律,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韭菜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通过政策、技术、资金帮扶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大棚韭菜。
寒风料峭,田野一片萧瑟,梁山县韩岗镇韭菜种植基地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一畦畦翠绿的韭菜显得特别鲜嫩。
韭菜品质验收员说:“这个季节温度比较低 ,一般的韭菜有红尖干尖 ,他这个韭菜没有红尖也没有干尖 ,说明他管理得非常好,价格不错,平时的话一块多, 现在三块五、六的话应该不错了 。”
空气中弥散着新鲜的韭菜味道,韭菜基地的工人一起将韭菜收割、扎捆、装车,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郑楼村的伍合合作社流转了12个高温棚,村党支部书记现场给大家传授种好韭菜的诀窍。
梁山县韩岗镇郑楼村党支部书记郑云涛说:“种韭菜如何长出好韭菜,管理这方面要很注意,之一个施肥,施肥必须施有机肥,第二个药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药,农药残留一定不要超标,第三个也是主要的浇水,大棚里可以十天浇一次、喷一次。”
一棵棵小小的韭菜汇聚一起,形成了韩岗镇本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韭菜需要大量的人手工收割,村民纷纷前来打工,增加了家庭收入。
梁山县韩岗镇郑楼村村民说:“一天干十个小时,一天一个小时8块钱 ,一天80块钱。”
在韩岗镇荣店村,这里的合作社,去年申请 *** 扶贫结余资金,新建设了50多个阳光大棚,种植韭菜,赶在新年春节前上市,争取刚上一年中的更好行情。
梁山县韩岗镇荣店村之一书记孙兴华说:“建设这些大棚,可以使韭菜在春节前上市,春节期间韭菜价格高、需求量大,我们每亩地收益可达到6000余元,春节后韭菜苔也可以生长,每亩地还可以收入8000余元。”
(济宁新闻网)
洛南县韭菜开出致富花来源:【西安日报】
处暑至,清风起。初秋的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郝坪村郁郁葱葱,蝉声阵阵。从秦岭深处流出来的西峪河水清澈见底,穿村而过。田埂上,成片的韭菜花开得正旺,绿色叶株与白色的花瓣相映成趣,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形成独特的田园风光。
“这儿种了1亩多地的韭菜,今年有望收入4000元钱。这些绿油油的韭菜苗可以移栽10多亩韭菜地呢!”8月23日,种植了17年韭菜的村民孟存绒一边在韭菜地里除草,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郝坪村距洛南县城约45公里,下辖8个组,有388户、1302人。村子依山傍水、四面环山。郝坪村原本没有韭菜产业,只因郝玉明的带动,才有了如今1000多亩的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韭菜村”。这里种植的韭菜除了培育良种外,还会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提供鲜韭菜和韭花。
“这个季节的韭花开得正好,到9月就可以收韭菜籽。我们还育了几亩地的苗子,长势也很好,再过几天就准备移栽。”声音洪亮、热情干练的郝坪村党支部书记郝玉明说。
2005年,在秦岭深山依靠背矿养家糊口的郝玉明怀揣一颗创业的心回村决心干一番事业。后来,他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上任之初,他通过做干部群众的工作,极力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07年,全县推广发展蚕桑养殖,群众阻力大。为了带动群众,郝玉明亲自为群众挑大粪、浇苗床,功夫没有白下,郝坪村蚕桑产业发展迅速,当年石坡镇的蚕桑现场会就放在郝坪村召开。后来,他带领乡亲们种植过西洋百合、莲花白、辣椒、荆芥等。
只有产业持续稳定,群众收入才有保障。韭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栽植可维持10年左右,期间只需施肥、除草,不用年年重新栽种,劳动强度、管理难度相对较小。2006年,郝玉明带领村干部到河南平顶山考察韭菜产业。经过认真考察,村上出资3000元引进了15公斤韭菜种子,回来后分给几户群众进行育苗。很快到了栽植季节,到育苗地里一看,15公斤种子育的苗可以移栽30亩地,但是群众不愿意栽植韭菜。经过多次做工作,终于动员了2户群众栽植了1.5亩韭菜,村上还给予每亩200元补贴。郝玉明自己也栽植了1.5亩韭菜。当年收获后,韭菜不愁销,一亩地赚了2000元。看到发展韭菜产业能赚钱,其他村民纷纷效仿。
为了解决群众浇地难,郝玉明借高息为群众购买了1万多元的灌溉设施。在郝玉明和群众的努力下,韭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同时,郝玉明带头成立了洛南县玉明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郝玉明注册成立洛南县梁塬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公司注册了“绿色梁塬”牌商标。2012年,在石坡镇党委、 *** 的支持下,公司开始修建韭花酱加工厂。为凑够资金,郝玉明卖了县城正在增值的商铺和郝坪村的住房,很快建成了韭花加工厂。
郝坪村生产的韭菜茎粗叶长、叶质脆嫩、叶肉肥厚,纤维少、无渣无丝、香气较足,且比较干净、美观,颇受消费者和收购商的欢迎。经过多年的努力,苦尽甘来,目前,韭菜种植成了郝坪村的支柱产业,80%的群众都种上了韭菜,韭花酱也被授予“商洛名品”。
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韭菜产业也同样经历了跌宕起伏,韭菜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23年,洛南县委组织部实施“五雁工程”后,在驻村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郝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头雁带富领飞、智雁帮谋划作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紧紧围绕韭菜产业做文章,利用韭菜种植大户进行宣传引导,今年动员群众标准化育苗30亩,计划移栽韭菜标准化繁育基地300亩。目前,韭菜苗长势良好。郝坪村党支部通过制定韭菜标准化栽植计划和目标责任,为群众免费发放化肥等农用物资,召开韭菜产业标准化种植培训会,发放标准化栽植资料等举措,为韭菜产业标准化发展、效益持续提升营造了良好氛围。
目前,韭菜种植大户郝俊行流转土地12亩,持续发展韭菜产业。2022年,他销售韭菜籽收入3.5万元。韭菜种植大户李霞流转5户邻居的10亩地发展韭菜,2022年韭菜籽销售收入3万多元。“种植韭菜管理比较轻松,种植一年管多年,今年预计也会有个好收入。”李霞笑着说。
“去年全村280多户群众种植韭菜近千亩,户均收入8000元,今年近300户群众种植韭菜1000多亩,预计产值300万元,户均收入1万元,韭菜已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50岁的郝玉明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一定会把握好机遇,珍惜现在的一切,与乡亲们共同发展、共同创业、共同致富,不辜负组织和乡亲们对我的期望,带领大家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美好、越走越富裕。”(通讯员王尚锋 薛海霞)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怀集新农人李朝明:回乡创业种韭菜花,带领乡邻致富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怀集县冷坑镇和平村的韭菜花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垄垄韭菜花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淡淡的韭菜花香随风飘来。
李朝明不时提醒村民在采摘、挑拣韭菜花时要注意的事项。 黄俏莹 摄
在田间地头旁,基地负责人李朝明和村民们正忙着把今早包装好的韭菜花搬上冷链运输车,送往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农贸市场以及我国北方部分大城市。
“采摘韭菜花需要在上午11点前完成,不然韭菜花就不够鲜嫩了,另外韭菜花的老梗也要去掉。”李朝明不时提醒村民在采摘、挑拣韭菜花时要注意的事项,确保产品形美质优。
李朝明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冷坑镇人,在商海驰骋多年并取得显著成就,不忍心看到家乡的良田丢荒,于是带着资金和人才返乡创业。2018年,他牵头成立了怀集润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农田整合,种植各类蔬菜,利用 *** 信息平台和致富能人的资金、技术优势,为村民提供信息、技术、贮藏、销售等服务,拓宽村民创收渠道,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我们主要种植韭菜花,包括团结、谭庙、和平等村累计种植有4000多亩,每年亩产达5000—6000斤。按去年4.7元/斤的收购价格计算,每亩可有2.5万元左右的收入。”李朝明告诉记者,基地采用“租金收益+分红收益+劳务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种植韭菜花,村集体和个人均可每年享有分红。同时,基地还提供多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当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在管理上,种植团队采取网格化小组分管的形式,由8-10人组成一个韭菜花生产小组,并设立小组长,共同管理50-60亩地。目前,种植韭菜花的生产小组共有100多个,每天约有1000名村民参与韭菜花采摘和管理工作。
基地采用“租金收益+分红收益+劳务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种植韭菜花。 黄俏莹 摄
“哪个小组的韭菜花又多又靓,那么收入就越多。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多劳多得。”李朝明介绍。
李朝明及其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带领乡邻致富的做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誉。在基地工作一年多的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的农田已经入股参与韭菜花种植,平时参与种植管理工作,除了分红,每月还有2000-3000元的收入。“在这里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离家也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李朝明表示,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增加种植产品类目,扩大种植经营规模,进一步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记者】刘亮
【通讯员】李光吉 黄俏莹
【作者】 刘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邹平市明集镇:百亩韭菜大棚里齐“忙年”1月13日,邹平市明集镇牛家村韭菜种植基地,百余亩的韭菜大棚内正演绎一场热火朝天的割韭菜“忙年”景象。
在25摄氏度的韭菜大棚内,65岁的胡大妈灵活地挥动着镰刀,将一棵棵笔挺壮硕的韭菜小心翼翼地割下来。胡大妈是牛家村的村民,在这里已经工作快两年了,割韭菜是她每年工作的收尾工作,也是一年中最喜庆的时候。“我们20个人一天能割八亩地,产量大概有28000斤。”胡大妈说。
据悉, 这里共有38个韭菜大棚, 占地120余亩。基地是由牛家村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运营的,合作社整合村集体土地,联合周边5个村,发展以韭菜种植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基地用的都是农家肥,不采用任何工业性肥料,加上多年来积累的种植经验,韭菜长得茎白如玉、叶绿如翠、鲜翠味甘。“在‘开镰’之前,就有商户、超市前来预定,加上春节旺季,今年的韭菜销路不成问题。”牛家村党支部书记穆玉文告诉记者。
通讯员 田英慧 报道
走向乡村振兴|黔西市洪水镇:韭菜飘香富农家盛夏时节,黔西市洪水镇永平村弥漫着韭菜的清香。近日,村民们凌晨2点就开始在田间地头收割韭菜。
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永平村韭菜种植基地收割韭菜(无人机照片)
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永平村韭菜种植基地收割韭菜
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永平村韭菜种植基地背运收割的韭菜
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永平村韭菜种植基地收割韭菜
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永平村韭菜种植基地收割韭菜
近年来,黔西市牢牢抓住特色产业发展牛鼻子,紧紧依托土地、水源、交通等优势,充分发挥村(社区)支部党建引领,鼓励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引导普通农户积极参与,在雨朵、洪水、水西等乡镇、街道连片种植近6000亩订单韭菜,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史开心)
来源: 毕节市委宣传部
清镇市暗流河村:“订单农业”让韭黄种植产销无忧贵阳网·甲秀新闻讯九月,正是丰收的时节。9月12日,在清镇市暗流镇暗流河村下坝区韭黄种植基地,金灿灿的韭黄即将结束今年第二茬丰收季,村民们正在有序地揭开韭黄基地里罩在韭黄上的暗盒,忙着收割、捆扎、装车……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雨水好,韭黄整体长得非常好,迎来了丰收,亩产达到1500斤,按收购价1.8元每斤算,只是一茬就可以收到2700元,一年可以采收三茬,这样算下来每亩有7至8千元收入,比种传统农作物收益高多了。”在采收现场,“反租倒包”村民俞文泽说,种植过程中有贵州两山民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负责收购,不用愁韭黄卖不出去,他只用管种好这50亩地的韭黄就有钱赚,让他放心也省心。
2022年4月,俞文泽与贵州两山民润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反租倒包”协议,承包了50亩地负责韭黄的“产”,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解决韭黄的“销”,这种新型的“订单农业”产销模式,解决了农产品更大的销售问题,让他种植韭黄种无忧销不愁。
目前,暗流河村下坝区已种植韭黄711亩,2022年4月起贵州两山民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让村民自行负责管理、收割、装车,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指导,保价收购以及清洗、分拣、包装、冷藏冷链运输进行销售。截至目前,该村已有6户村民和一家村级合作社通过“反租倒包”形式种植韭黄面积达到335亩,“返租倒包”方案的实施,实现公司与农户各司其职,合作共赢。
近年来,清镇市暗流镇暗流河村聚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自韭黄项目启动以来,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走“产业聚焦、合力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切实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为了让村民种出优质的韭黄,贵州两山民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全程对基地的韭黄进行不间断监督、指导,保证其生产质量。在销售上,为了方便加工包装,直接把厂房建在基地旁边,通过清洗、包装、冷链运输直接发货到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进行销售。
“我们种的这个韭黄品种叫金香韭皇,是从省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加上暗流镇本身的生态优势,产出的韭黄鲜甜脆口,纤维度适中,外观也是纯正的杆白叶黄,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在采收现场,贵州两山民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可磊介绍说,并摘了一颗新鲜的韭黄给记者品尝,入口回甜加上嫩韭黄的辛香瞬间在嘴里爆开。
“韭黄对生长地环境要求比较高,只有20-30度左右的温度才适合韭黄的生长。在贵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这种独特气候非常适合种植韭黄,且效益相当可观。”潘可磊说,江浙沪区域和两广地区对韭黄的需求非常大,但两地夏天温度高达40多度,种植韭黄过程中盖上密封的暗盒以后,暗盒内的温度就超过了50度,容易让韭黄产生腐烂情况,不适宜种植韭黄。刚好贵阳特殊的夏凉温度,是韭黄生产的必要条件,这也是贵阳生产的韭黄现在已经占领了夏季韭黄主导市场的主要原因。
为了保证韭黄的新鲜度和尽快投入市场,当天采收好的韭黄会立即送到加工厂,用核定水压机冲掉韭黄附着的泥巴和灰尘,再采用真空送冷的技术,让成吨的韭黄在短短半小时内温度降到1度左右,最后经过严格的质检与装箱,连夜就发往销售地,实现保质保量保鲜。
“目前我们已经和省内销售如修文县扎佐农产品交易中心、石板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与浙江、广东、江苏等客户达成销售意向并形成战略合作伙伴,保障了韭黄的稳定生产和销售渠道。”潘可磊说。
有了技术和市场保障,暗流河村的村民干劲十足。目前,暗流镇韭黄产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逐渐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党委 *** 紧紧围绕坝区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加强管理、提高韭黄质量等不同方式,力推将韭黄产业打造成为富民产业和优势产业。
记者 王涛 刘云嵩/文 梁超/图
好消息,民勤县蔡旗镇官沟村韭黄上市啦!官沟韭黄,是民勤县蔡旗镇蔬菜产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官沟村不断优化“3+1”主导产业布局,按照“专业合作社(园区)+基地(农户)+露地蔬菜”的总体思路,集中打造以韭黄种植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专业村,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为改变韭黄种植用工量大、上市时间难调控的特点,2020年,官沟村韭黄产业园区负责人李威通过前往兰州皋兰、武山等地观摩学习、上网查阅外地种植模式,在官沟村搭建拱棚2座,通过运用保温毡覆盖取代麦草覆盖节约人工成本、灵活调控韭黄上市时间等新技术,探索在本地可推广、可复制的拱棚种植新模式。
阳春三月,在露地韭黄还在生根发芽的时节,拱棚内的韭黄已经上市了。占地0.8亩的单座拱棚共产韭黄1000公斤,每公斤10元,单棚收入1万元。
2021年,蔡旗镇官沟村新建拱棚20座,全部运用保温毡覆盖取代麦草覆盖的生产方式,为实现韭黄生产春提前、秋延后、错峰销售提供了新模式。
编辑:裴艳春
责任编辑:陈达程
瞰县域丨甘肃榆中:韭黄飘香富农家寒露时节,走进甘肃省榆中县夏官营镇詹家营村能看到一垄垄金灿灿的韭黄整齐地排在田里。
丰收的韭黄(央广网发 梁钰琛 摄)
目前,高原夏菜及韭黄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据了解,榆中县夏官营镇詹家营村在高原夏菜种植基础上,精准选择韭黄作为特色产业重点推进,建成百亩韭黄种植基地,现种植韭黄600余亩,每亩产量3000至5000斤,年市场价利润在1.2至1.5万元左右。
村民正在捆绑韭黄(央广网发 梁钰琛 摄)
“夏官营镇的韭黄种植从农户散种到如今成片规模化种植,韭黄产业历久弥新。未来,我们将以‘试点、试验、示范’的路径选择,不断优化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继续扩大詹家营、孙家营村、化家营等村韭黄种植规模,力争在三年时间内打造万亩韭黄基地,在全县形成‘擦得亮、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供应点 。”夏官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谈立斌介绍。
记者 邸文炯 通讯员 梁钰琛
潍坊寿光市文家街道:独根红韭菜的“品牌兴农”之路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2日讯 近年来,潍坊市寿光文家街道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推动特色产业再提质,开拓高端市场,地理标志产品独根红韭菜,通过重新塑造品牌,实现了“品牌兴农”。
在寿光市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的韭菜种植基地里,一把把甘脆鲜碧的独根红韭菜正被人工采割、分拣、包装。通过之前早已签订的订单,直接配送到商超或进行网上销售,价格比普通韭菜高出不少。
寿光市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钟明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销售模式就是线上和线下销售,我们有好几个平台现场直播,再就是我们还有一个农超对接,在线上我们金玉满堂,咱蔡 *** 根红笨韭菜这个品种在线上更好的卖到100块钱一公斤。”
寿光市文家街道韭菜种植面积8100亩,共有36个韭菜种植专业村,为保证韭菜品质,各村严控韭菜种植流程。西蔡家营村每三年就会拔出韭菜根,重新养地、栽植,并创新采取高温灭杀病虫害与中药灭杀相结合的 *** ,减少药物使用,从而使得韭菜叶质肥嫩,纤维少,韭香浓郁。
寿光市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钟明说:“倒出地来之后养上4个月,从3月份倒出来一直到6月底,在种植期间,再高温覆膜,通过高温覆膜把韭蛆还有一些其他的虫子就能杀死,他们杀死以后我们就再用中药,中药渣作为底肥重新铺上一层,一层在两三公分,用中药渣做底肥,主要有杀菌作用,对韭蛆也有抑 *** 用,还有人需要的微量元素。”
为保证品牌,寿光市文家街道不仅率先在韭菜种植村推行合格证和市场销售凭证“双证制”管理,还实行了可视监控的绿色生产管理流程,开发蔬菜追溯二维码,韭菜种植、检测等信息一览无余。
寿光市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钟明告诉记者:“消费者一扫码就可以看到云监工,点开之后就可以看到平常我们基地里怎么生产的,这个产品报告每批韭菜产品都检测出来,把报告上传,让消费者放心,产品日志就是我们平常韭菜基地怎么干的,我们都实时的拍照片全部上传,让消费者能能够实实在在的放心看得见。”
同时,寿光市文家街道也集成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物联网监控、生物防治等新技术都得到了全面施展。西蔡家营村就创新探索了盆栽韭菜,开拓高端市场,打造绿色无公害品质韭菜,实现乡村振兴。
寿光市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钟明说:“下一步,我们加大力量做好我们的高端产品盆栽韭菜,让消费者既可以观赏又可以食用,为我们下一步社员,为经济增长拓宽了新的致富路。”